第34章
后来大家才知道那个男人其实是卧底记者,来镇港村是为了搜集镇港村开展各项犯罪活动的证据,阿弟还主动配合记者同他里应外合。
那个年代黑恶势力横行,警匪勾结严重,即使报了警,警察来到镇港村后也只是敷衍地走个过场,压根什么都没查就走了,阿弟和记者因为告密,被村民抓起来活活用水泥封进桶里沉海,当年所有村民都目睹了这桩惨绝人寰的凶案。
“阿弟不是傻,他是善良……”
我苍白无力地安慰燕姐,她激动地打断我,泪水将她的脸浸得湿漉,流进她脸上的皱纹沟壑里,像倾盆的暴雨冲垮她失控的哀痛和愤怒:
“善良有什么用!都说好人不长命!命都没了,还有什么用!我当然也知道他们被抓到是要吃枪子的,可这么多年了,当官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就算抓了这个,下一个也还是继续干这事,我命贱,可贱命就不是命了吗?!我只是想活下去又有什么错?!”
“是,没有错,没有错,这么多年燕姐你才是最不容易的,都说活人比死人痛苦,”我赶紧见风使舵地改口为燕姐的阿弟鸣不平,“我觉得阿弟就是年纪小,又接受过高等教育,你知道有时候读书人才最容易被煽动情绪吧?要怪还是都怪那个记者,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
“我哪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他就是个讨命鬼,来索我阿弟的命!”燕姐咬牙切齿,双目里随眼泪涌出阴冷的怨愤,“他给了我阿弟一个照相机,让我阿弟帮他拍这拍那的,全是他的阴谋!”
燕姐说完,又陷入短暂的沉默,她的呼吸极沉,似乎要撕裂胸腔。燕姐其实也明白孰是孰非,只是她过得太痛苦了,她犯了罪却又坏得不够彻底,那点仅存的良心如鞋里进的一颗砂砾,硌着她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不得安生。
想要活下去,燕姐唯有找一个人去推卸责任,去怪罪,去恨,用这种极端阴暗的负面情感支撑自己不被痛苦击垮,
“这张相片,还是他帮我和阿弟拍的……他当时还帮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我还以为弄丢了,前两年收拾的时候翻出来底片,就去洗了张出来,想阿弟了就拿出来看看。”
灵光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燕姐既然还留着底片,是否也还保留着当年她阿弟拍摄的证据?
第30章
不过此刻燕姐正沉浸在回忆阿弟的极度悲伤时刻,询问底片之事有些不合时宜,而且我相信燕姐跟我说这些,肯定不是心血来潮有感而发,或多或少也有些警告成分在内:若是我不识好歹非要从镇港村逃跑被抓到,下场就是被水泥封桶丢半礁湾里陪她阿弟和记者了。
说回这个记者,之前我查莫寥母亲苏沁芳的信息就注意到莫寥父亲孟志清是记者,本来我是想过拜托人事局的熟人帮忙调档查看莫寥父母的生平履历,后面又觉得是莫寥的家事,显得我是个窥私癖的变态而作罢。
早知道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多年工作中历练出的直觉告诉我,这名记者说不定就是孟志清,否则当时苏沁芳千里迢迢从北到来这么个偏僻的渔村又是为了什么?
“燕姐,那记者你还记得叫什么不?”
“不知道,也没人在乎,那时我们都想的是赶紧把他从村子里赶出去,”燕姐突然止住哭泣,用哭哑了的声音对我幽幽地说,“他的样子我倒是还记得,白白净净挺好看的,而且我现在想想,踏海郎大人跟他长得很像。”
我的心跳被绊了一跤,装作不以为意:
“因为他们脸都好看吧。”
“不,就是给人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其他人也这么觉得,哎不行,不能在背后议论踏海郎大人。”
燕姐恐慌地双手合十举高到头顶拜了拜:
“踏海郎大人在上,还请莫怪莫怪。”
……不是,原来当地人是真相信莫寥是踏海郎转世把他当神明供着啊?
但从燕姐的描述里,极有可能二十年前那名打入镇港村内部被沉海的记者,就是莫寥的父亲孟志清。他在镇港村离奇失踪,身为妻子的苏沁芳自然会来镇港村寻人,那么她车祸身亡也大概率并非偶然的交通事故。
若是将这些零碎的信息全部串联起来,莫家姐弟的遗产继承和镇港村的犯罪活动或许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错综关系。
“没事就早点休息吧,我不该跟你说这些的,唉,年纪大了,人也糊涂了……”
燕姐情绪稳定下来后,自知失态,端起碗便要出去,走到门口又折回来:
“我差点忘了正经事,明天晚上曾大师会来看选好的新娘,你就屋子里待着别再瞎跑了,啊。”
等燕姐离开,我在房间里无声尖叫咆哮:为什么偏偏是明晚?是老天在跟我作对还是这个狗屁曾大师在跟我作对?究竟是跑还是不跑?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能等明天一早再想办法联系上其他人。
这只小猪佩奇表出乎我意料的好用,竟然还有闹钟功能,我设了个五点的闹钟,争取比初升的太阳还早起。
睡意昏沉之间,我被一阵猎奇的猪哼声吵醒——手表的闹铃的音质实在出奇的低劣,像小时候那个会唱生日快乐歌的莲花蜡烛。我怕这手表的电池不堪重负就此殉职,赶紧把闹钟给关了。
隔着窗户,外面灰蒙蒙的,估计天还没亮。
我起这么早,就是为了趁送早餐的人还没来,再去周围转转,探探路。
谁知刚打开门,冒出个皮肤皱得和陈皮似的老头,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方言,见我动也不动,就把手中的餐盘塞进我手里。这老头老态龙钟,走一步颤三颤还得给我送餐,镇港村要不要这么丧尽天良虐待老人?
昨天我在踏海郎庙里就注意到这个情况:镇港村村民普遍年龄偏大,燕姐那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镇港村都算是年轻的了,再往下就是小孩子,感觉年纪最大不超过初中,几乎没几个青壮年劳动力。
也不知道是因为只有老人才能起这么早送餐,还是村民笃定我没贼胆不会一拳撂翻这老头跑路。
老头不会讲普通话,但听他咕咕哝哝像是嘴里塞满棉花,应该是想跟我说什么,我摊开手摇摇头,指了指耳朵,示意我听不懂,他只好拄着拐杖挪着龟速的步子走了。
早餐是普通的稀粥配咸鸭蛋,说个粗鄙但客观的事实,这一碗下去我撒泡尿就饿了,说明他们还是按绑架的标准对待我,我这几天就没吃过一顿饱饭,生怕我有力气逃跑。
抱怨归抱怨,饭还是要吃的,我两口喝完早饭,迅速出门在周围溜达了一圈。
天渐渐亮了,白天看,这片地带的荒凉程度丝毫不减。我蹲在荒废的田埂边薅着杂草,忽然涌出深深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同事到现在还没找到我?我在隆云民宿的包间被绑架,走廊上肯定会有监控,而且在隆云民宿短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性质特殊的失踪案,必有重大嫌疑,调查一下周围的行车监控也不难锁定嫌疑犯,除非他们是从下水道把我运走的。
毕竟我是干这行的,都过这么久了还没找到我,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侦察难度大,线索有限,案情复杂;另一种就是有人不想查,我只能由衷祈祷不要是第二种,那位大领导可千万要给施压啊。
而且破案时限说是两星期,可我估计从我遭遇绑架到现在都快过一个星期了,妈呀,越想越觉得希望渺茫。
太阳出来了,像颗探照灯明晃晃悬在头顶,我被晒得头晕目眩,心却如坠冰窟,灰溜溜地回房间里休息,至少还有台破空调吹吹。
我刚回房间没多久,外面忽然炸开锅了,格外热闹,听声音就在院子里开大会,黑幢幢的人影层层叠叠压在窗外,我起身去开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灼人的热浪,果然门外乌泱泱的站满人,我还在看到了吴曦,她也在看我,眼神淡淡的。
随后一个穿时下流行新中式白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犹如摩西分海从人群中走出来,他长得还挺斯文儒雅,灰发间夹着几缕白丝,粗看还以为是挑染。
不用介绍,我一眼就认出他是曾大师,人称地龙王,那个拥有nalatu娃娃的网红和曾大师合过影,因此我有留意他的长相。
“他们都叫我曾大师,或者地龙王,随便你怎么称呼我都行。”
曾大师手上缠着一串漆黑的佛珠,捻在手里拨动着,笑得很有亲和力,另一手提着个装得满满当当的大桶。我殷勤地将他手中木桶接过,嗬,好沉!
“曾大师您好,我是小林。”
这对我而言其实是好事,既然曾大师白天来了,晚上应该就不会再来了。
曾大师遣散围观的人群,随我走进房间里,桶里不知道装的什么玩意,这么重。
曾大师让我把桶放下,从里面掏出一条红布,和我面对面落座,用红布蒙住眼睛,双手摊开放在桌面掌心朝上,让我把双手分别放到他的双手上。
和一个大男人这么手贴手怪别扭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照做了。这就是所谓的“人体测谎仪”,通过与我的对话,通过我掌心出汗或颤抖来判断我是否撒谎。
那个年代黑恶势力横行,警匪勾结严重,即使报了警,警察来到镇港村后也只是敷衍地走个过场,压根什么都没查就走了,阿弟和记者因为告密,被村民抓起来活活用水泥封进桶里沉海,当年所有村民都目睹了这桩惨绝人寰的凶案。
“阿弟不是傻,他是善良……”
我苍白无力地安慰燕姐,她激动地打断我,泪水将她的脸浸得湿漉,流进她脸上的皱纹沟壑里,像倾盆的暴雨冲垮她失控的哀痛和愤怒:
“善良有什么用!都说好人不长命!命都没了,还有什么用!我当然也知道他们被抓到是要吃枪子的,可这么多年了,当官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就算抓了这个,下一个也还是继续干这事,我命贱,可贱命就不是命了吗?!我只是想活下去又有什么错?!”
“是,没有错,没有错,这么多年燕姐你才是最不容易的,都说活人比死人痛苦,”我赶紧见风使舵地改口为燕姐的阿弟鸣不平,“我觉得阿弟就是年纪小,又接受过高等教育,你知道有时候读书人才最容易被煽动情绪吧?要怪还是都怪那个记者,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
“我哪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他就是个讨命鬼,来索我阿弟的命!”燕姐咬牙切齿,双目里随眼泪涌出阴冷的怨愤,“他给了我阿弟一个照相机,让我阿弟帮他拍这拍那的,全是他的阴谋!”
燕姐说完,又陷入短暂的沉默,她的呼吸极沉,似乎要撕裂胸腔。燕姐其实也明白孰是孰非,只是她过得太痛苦了,她犯了罪却又坏得不够彻底,那点仅存的良心如鞋里进的一颗砂砾,硌着她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不得安生。
想要活下去,燕姐唯有找一个人去推卸责任,去怪罪,去恨,用这种极端阴暗的负面情感支撑自己不被痛苦击垮,
“这张相片,还是他帮我和阿弟拍的……他当时还帮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我还以为弄丢了,前两年收拾的时候翻出来底片,就去洗了张出来,想阿弟了就拿出来看看。”
灵光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燕姐既然还留着底片,是否也还保留着当年她阿弟拍摄的证据?
第30章
不过此刻燕姐正沉浸在回忆阿弟的极度悲伤时刻,询问底片之事有些不合时宜,而且我相信燕姐跟我说这些,肯定不是心血来潮有感而发,或多或少也有些警告成分在内:若是我不识好歹非要从镇港村逃跑被抓到,下场就是被水泥封桶丢半礁湾里陪她阿弟和记者了。
说回这个记者,之前我查莫寥母亲苏沁芳的信息就注意到莫寥父亲孟志清是记者,本来我是想过拜托人事局的熟人帮忙调档查看莫寥父母的生平履历,后面又觉得是莫寥的家事,显得我是个窥私癖的变态而作罢。
早知道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多年工作中历练出的直觉告诉我,这名记者说不定就是孟志清,否则当时苏沁芳千里迢迢从北到来这么个偏僻的渔村又是为了什么?
“燕姐,那记者你还记得叫什么不?”
“不知道,也没人在乎,那时我们都想的是赶紧把他从村子里赶出去,”燕姐突然止住哭泣,用哭哑了的声音对我幽幽地说,“他的样子我倒是还记得,白白净净挺好看的,而且我现在想想,踏海郎大人跟他长得很像。”
我的心跳被绊了一跤,装作不以为意:
“因为他们脸都好看吧。”
“不,就是给人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其他人也这么觉得,哎不行,不能在背后议论踏海郎大人。”
燕姐恐慌地双手合十举高到头顶拜了拜:
“踏海郎大人在上,还请莫怪莫怪。”
……不是,原来当地人是真相信莫寥是踏海郎转世把他当神明供着啊?
但从燕姐的描述里,极有可能二十年前那名打入镇港村内部被沉海的记者,就是莫寥的父亲孟志清。他在镇港村离奇失踪,身为妻子的苏沁芳自然会来镇港村寻人,那么她车祸身亡也大概率并非偶然的交通事故。
若是将这些零碎的信息全部串联起来,莫家姐弟的遗产继承和镇港村的犯罪活动或许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错综关系。
“没事就早点休息吧,我不该跟你说这些的,唉,年纪大了,人也糊涂了……”
燕姐情绪稳定下来后,自知失态,端起碗便要出去,走到门口又折回来:
“我差点忘了正经事,明天晚上曾大师会来看选好的新娘,你就屋子里待着别再瞎跑了,啊。”
等燕姐离开,我在房间里无声尖叫咆哮:为什么偏偏是明晚?是老天在跟我作对还是这个狗屁曾大师在跟我作对?究竟是跑还是不跑?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能等明天一早再想办法联系上其他人。
这只小猪佩奇表出乎我意料的好用,竟然还有闹钟功能,我设了个五点的闹钟,争取比初升的太阳还早起。
睡意昏沉之间,我被一阵猎奇的猪哼声吵醒——手表的闹铃的音质实在出奇的低劣,像小时候那个会唱生日快乐歌的莲花蜡烛。我怕这手表的电池不堪重负就此殉职,赶紧把闹钟给关了。
隔着窗户,外面灰蒙蒙的,估计天还没亮。
我起这么早,就是为了趁送早餐的人还没来,再去周围转转,探探路。
谁知刚打开门,冒出个皮肤皱得和陈皮似的老头,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方言,见我动也不动,就把手中的餐盘塞进我手里。这老头老态龙钟,走一步颤三颤还得给我送餐,镇港村要不要这么丧尽天良虐待老人?
昨天我在踏海郎庙里就注意到这个情况:镇港村村民普遍年龄偏大,燕姐那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镇港村都算是年轻的了,再往下就是小孩子,感觉年纪最大不超过初中,几乎没几个青壮年劳动力。
也不知道是因为只有老人才能起这么早送餐,还是村民笃定我没贼胆不会一拳撂翻这老头跑路。
老头不会讲普通话,但听他咕咕哝哝像是嘴里塞满棉花,应该是想跟我说什么,我摊开手摇摇头,指了指耳朵,示意我听不懂,他只好拄着拐杖挪着龟速的步子走了。
早餐是普通的稀粥配咸鸭蛋,说个粗鄙但客观的事实,这一碗下去我撒泡尿就饿了,说明他们还是按绑架的标准对待我,我这几天就没吃过一顿饱饭,生怕我有力气逃跑。
抱怨归抱怨,饭还是要吃的,我两口喝完早饭,迅速出门在周围溜达了一圈。
天渐渐亮了,白天看,这片地带的荒凉程度丝毫不减。我蹲在荒废的田埂边薅着杂草,忽然涌出深深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同事到现在还没找到我?我在隆云民宿的包间被绑架,走廊上肯定会有监控,而且在隆云民宿短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性质特殊的失踪案,必有重大嫌疑,调查一下周围的行车监控也不难锁定嫌疑犯,除非他们是从下水道把我运走的。
毕竟我是干这行的,都过这么久了还没找到我,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侦察难度大,线索有限,案情复杂;另一种就是有人不想查,我只能由衷祈祷不要是第二种,那位大领导可千万要给施压啊。
而且破案时限说是两星期,可我估计从我遭遇绑架到现在都快过一个星期了,妈呀,越想越觉得希望渺茫。
太阳出来了,像颗探照灯明晃晃悬在头顶,我被晒得头晕目眩,心却如坠冰窟,灰溜溜地回房间里休息,至少还有台破空调吹吹。
我刚回房间没多久,外面忽然炸开锅了,格外热闹,听声音就在院子里开大会,黑幢幢的人影层层叠叠压在窗外,我起身去开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灼人的热浪,果然门外乌泱泱的站满人,我还在看到了吴曦,她也在看我,眼神淡淡的。
随后一个穿时下流行新中式白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犹如摩西分海从人群中走出来,他长得还挺斯文儒雅,灰发间夹着几缕白丝,粗看还以为是挑染。
不用介绍,我一眼就认出他是曾大师,人称地龙王,那个拥有nalatu娃娃的网红和曾大师合过影,因此我有留意他的长相。
“他们都叫我曾大师,或者地龙王,随便你怎么称呼我都行。”
曾大师手上缠着一串漆黑的佛珠,捻在手里拨动着,笑得很有亲和力,另一手提着个装得满满当当的大桶。我殷勤地将他手中木桶接过,嗬,好沉!
“曾大师您好,我是小林。”
这对我而言其实是好事,既然曾大师白天来了,晚上应该就不会再来了。
曾大师遣散围观的人群,随我走进房间里,桶里不知道装的什么玩意,这么重。
曾大师让我把桶放下,从里面掏出一条红布,和我面对面落座,用红布蒙住眼睛,双手摊开放在桌面掌心朝上,让我把双手分别放到他的双手上。
和一个大男人这么手贴手怪别扭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照做了。这就是所谓的“人体测谎仪”,通过与我的对话,通过我掌心出汗或颤抖来判断我是否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