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苏及瞄了一眼,感叹道:“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老头,一年又过了。”
“杀你的凶手已经帮你找到了,”苏及自言自语道,“光道谢可没用,等我想想你该怎么报恩——”
那灰雀突地停住叫声,往地上拉完一泡屎,拍拍翅膀飞走了,那鸟屎恰好落在苏及衣角。
“......”
苏及手中的酒杯一顿,若是柳时清在一旁,一定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看看,连鸟儿都听不下去了,竟还想着让死人报恩!
随即他摇头失笑,没再絮叨,自顾自喝酒。
酒壶剩下一半,又有人来了墓前。
江离也带了酒,他的烧刀子辛辣浓烈,将青梅酒的味道盖得严严实实。
苏及当作没闻见,品一杯青梅酒,再往土里倒一杯,他余光瞧见江离将酒往地上倒了一半,剩下的自己喝起来。
两人一左一右,一站一坐,各喝各的酒,互不干扰。
苏及喝完最后一杯酒,才听见江离道:“你帮老师找出凶手,我欠你一个情,你想要什么?”
“要什么都可以?”苏及想了想,“江大人的次辅之位可愿拱手相让?”
江离停了一瞬,侧头看他:“你想当次辅?”
苏及笑着摇头:“还是算了,这位置太硬,又冷得慌……往后我若有需要再找江大人还这个人情吧。”
苏及站起来拍落身上的土,抬脚准备离开,却突然想到什么,从怀中摸出一枚铜钱放在光秃秃的石碑上。
“这是老头留下的,也不知一枚铜钱有什么好宝贝的。”说完,瘪着嘴离开了。
不知何时,树上又飞来另一只白色的雀儿,它在枝头踱步,伸着脖子叫个不停,比刚才那只灰雀还要聒噪。
树下的人却一动不动。
良久,一阵细细的风吹起他的袍角,僵立着的人终于动了动指尖,指尖的动静开始蔓延,至四肢、胸膛、肩膀……江离的身体无一不在震颤。
一声压抑的呜咽声响起,在树下、在碑前传开。
而那白雀儿好似被树下凄厉的哭声吓住了,扑棱着翅膀飞远……
江离那年十九,一举考中进士,是乡里远近闻名的才子。
少年心高,雄心壮志,带着家中老母的嘱托,承着父老乡亲的期望,向满城锦绣的皇城而来。
现实却比少年想的要艰难百倍。
百里之才又如何,满腹经纶却换不成一分银钱。
上京有十里长街,华灯璀璨、游人如织,欢迎的却不是他这样的穷书生。
很快,江离便花光了所带的盘缠,平日里卖字卖画为生,却只能将将裹腹,若是几日卖不出,就只能将馒头掰成几份,在灯下一边背书一边干嚼,再喝一口向邻居家讨来的米汤。
馒头吃完,肚子里还是空空荡荡。
那日,江离从南山书院出来,他虽在一月一度的清谈中拔得头筹,可并未觉得有多快活。
江离行至一家面摊,葱油香扑鼻而来,肚子好似回应般发出一阵咕噜声。
他咽下口水,忆起兜里剩余的钱,心中无奈:罢了,还是回家吃馒头吧。
这时,摊上一位老者叫住他:“小友留步,老夫一人吃面无聊,可否邀你一起?”
江离正想拒绝,肚中又发出一声哀叫,这个空隙,柳时清已经朝摊主要了两碗面。
面已下锅,江离无法,只好向他走去,在桌对面坐下。
“多谢老人家,敢问老人家尊姓大名?今后我好回请。”
柳时清摆摆手:“名字就是个代称,你想叫什么都可以。”
面端上来,腾腾冒着热气,油花沿着碗边散开,在面汤上来回晃荡,江离又吞了下口水,他已经记不得上次看见沾油的食物是什么时候了,道了声多谢,大快朵颐起来。
柳时清笑眯眯地看他吃:“我刚刚路过书院,见你在清谈上胜了崔贡生。”
江离却摇头:“可这清谈虚大于实,并无甚用处。”
“哦?为何这般说?”柳时清有些意外。
“他们辩四书五经、庄周儒学、家国之弊……自以为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可都只是嘴上说说,症结谁都知道,可无人能治病,于百姓和国家毫无用处。”
柳时清听后愣了愣,拍着手掌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声开怀,毫不顾忌,惹得其他食客连连侧目,自己却毫不介意。
等笑够了,柳时清才道:“小友的这番言论我倒是头一次听说,看你这样子是想要考取功名吧,书院那些人将来说不定就是你的同仁,你这么说不怕得罪他们?”
江离喝完最后一口汤,擦擦嘴:“我做官是为了治世,并非为了和他们交友。”
这话从一个衣服上打了不知多少补丁的青年口中说出,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柳时清却眯了眯眼,脸上露出满意神色。
两人又聊了一阵,江离发现面前的老头似乎有些学问,好些见解竟高于书院那帮满肚子之乎者也的迂腐文人。
两人如觅知音,一不留神竟就着两碗面聊了半日。
日头西落,面摊摊主打烊赶人,江离这才惊觉已经天黑了,柳时清向摊主付了面钱,两碗面一共十文。
钱虽不多,可依然令江离窘迫,他将浑身上下搜了个遍,只搜出一枚铜板:“老人家,今日与您相谈收获颇丰,本不该由你付钱,可我现在只有一文钱......要不就当我向你借的,他日若有钱了,我再还你。”
柳时清笑呵呵摸了把胡须,拿过那枚铜钱打量:“小友,我倒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二。”
“请讲。”
“以钱治国国生乱,以德治国国必兴,何解?”
江离一愣,这是借着他这枚铜钱出题呢。
他埋头思索几息,又抬起头:“非也。以利治国,生小人,却使百姓多了生计,利于经邦和济民;以德治国,多君子,却抑制官员欲望,事过则败,弦过则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铜钱有两面,非正既反,可治国却并非如此,两者不是非黑即白,而需相辅相成,方能使一国兴盛。”
“好好好!”柳时清满眼放光,他将那枚铜钱郑重地收起来,“小友见解独到,这一枚铜钱可值万金呢!”
天色不早,江离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一幅观音图要画,站起来作礼:“今日相谈甚欢,比那清谈有意思多了,还有多谢老人家的面。”
柳时清却叫住他:“小友,可要做老夫的学生?”
江离停下脚步回头,华灯初上,照在柳时清一张笑眯眯的脸上。
“葱油面管够!”
至此,江离在柳时清府上住下,这一住便是三个春秋,直至他状元及第、平步登云,直至他们政见相左、背道而驰……
可他从没想过柳时清会一直将那枚铜钱带在身上,直到死。
原来老师一直保留着他早已丢弃的东西……
百荔找到江离时人已喝得不省人事,他睡在柳时清的碑前,头上沾着枯叶,一身华贵锦袍全是灰土。
他失态至极,与平日里那个矜贵的江次辅判若两人。
百荔将人背起,听他在耳边呢喃:“我于心有愧……老师……”
第69章 成婚
苏及刚从城外回来,却见苏鸿在府门前来回走动,似乎是在等人。
苏及走近:“大哥怎么了?可是王佐谋又给你出难题了?”
苏鸿见了苏及松了口气:“檀之,你可算回来了!是弟夫……咳,是侯爷!北境传来消息,鞑靼集齐十万大军南侵,短短几日已攻下固原、安定等地……”
苏及皱起眉,鞑靼显然蓄谋已久,如今朝中武将无人堪用,唯有一人……他有了不好的预感:“圣上让侯爷出征?!”
苏鸿连连点头:“没错,圣上还交还了侯爷的兵权。”
“什么时候出发?”
“今夜。”
“……”
苏及一路策马狂奔,总算在天黑前赶到城门口。
可城外一片平坦,并无兵马集结,他忙翻身下马,拉住城门的守卫,急问:“大军呢?”
守卫见这文弱青年骑马奔来,本就奇怪,这下看对方满脸焦急询问军队,更是十分惊讶:“半个时辰前就走了,前线传信说大同也失守了,不得不提前出发。”
苏及转身拔腿往城楼上跑,他跑得急了,差点喘不上气,腿脚也开始酸软,他咬咬牙,手脚并用地往上爬。
起码让他看一眼也行。
苏及好不容易上了城楼,他扶着城墙探身,可惜别说军队的身影了,远处连一个活影也没有。
半个时辰的工夫,军队已经绕过了最远处的山头。
天色逐渐暗下来,别说远处的山头,就连稍近些的官道也开始模糊不清。
苏及仍直直站着,他费力极目远眺,似乎在等着什么,可是直到城楼上挂起灯笼,远处一切融进黑夜,心头想的人仍没有出现。
“杀你的凶手已经帮你找到了,”苏及自言自语道,“光道谢可没用,等我想想你该怎么报恩——”
那灰雀突地停住叫声,往地上拉完一泡屎,拍拍翅膀飞走了,那鸟屎恰好落在苏及衣角。
“......”
苏及手中的酒杯一顿,若是柳时清在一旁,一定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看看,连鸟儿都听不下去了,竟还想着让死人报恩!
随即他摇头失笑,没再絮叨,自顾自喝酒。
酒壶剩下一半,又有人来了墓前。
江离也带了酒,他的烧刀子辛辣浓烈,将青梅酒的味道盖得严严实实。
苏及当作没闻见,品一杯青梅酒,再往土里倒一杯,他余光瞧见江离将酒往地上倒了一半,剩下的自己喝起来。
两人一左一右,一站一坐,各喝各的酒,互不干扰。
苏及喝完最后一杯酒,才听见江离道:“你帮老师找出凶手,我欠你一个情,你想要什么?”
“要什么都可以?”苏及想了想,“江大人的次辅之位可愿拱手相让?”
江离停了一瞬,侧头看他:“你想当次辅?”
苏及笑着摇头:“还是算了,这位置太硬,又冷得慌……往后我若有需要再找江大人还这个人情吧。”
苏及站起来拍落身上的土,抬脚准备离开,却突然想到什么,从怀中摸出一枚铜钱放在光秃秃的石碑上。
“这是老头留下的,也不知一枚铜钱有什么好宝贝的。”说完,瘪着嘴离开了。
不知何时,树上又飞来另一只白色的雀儿,它在枝头踱步,伸着脖子叫个不停,比刚才那只灰雀还要聒噪。
树下的人却一动不动。
良久,一阵细细的风吹起他的袍角,僵立着的人终于动了动指尖,指尖的动静开始蔓延,至四肢、胸膛、肩膀……江离的身体无一不在震颤。
一声压抑的呜咽声响起,在树下、在碑前传开。
而那白雀儿好似被树下凄厉的哭声吓住了,扑棱着翅膀飞远……
江离那年十九,一举考中进士,是乡里远近闻名的才子。
少年心高,雄心壮志,带着家中老母的嘱托,承着父老乡亲的期望,向满城锦绣的皇城而来。
现实却比少年想的要艰难百倍。
百里之才又如何,满腹经纶却换不成一分银钱。
上京有十里长街,华灯璀璨、游人如织,欢迎的却不是他这样的穷书生。
很快,江离便花光了所带的盘缠,平日里卖字卖画为生,却只能将将裹腹,若是几日卖不出,就只能将馒头掰成几份,在灯下一边背书一边干嚼,再喝一口向邻居家讨来的米汤。
馒头吃完,肚子里还是空空荡荡。
那日,江离从南山书院出来,他虽在一月一度的清谈中拔得头筹,可并未觉得有多快活。
江离行至一家面摊,葱油香扑鼻而来,肚子好似回应般发出一阵咕噜声。
他咽下口水,忆起兜里剩余的钱,心中无奈:罢了,还是回家吃馒头吧。
这时,摊上一位老者叫住他:“小友留步,老夫一人吃面无聊,可否邀你一起?”
江离正想拒绝,肚中又发出一声哀叫,这个空隙,柳时清已经朝摊主要了两碗面。
面已下锅,江离无法,只好向他走去,在桌对面坐下。
“多谢老人家,敢问老人家尊姓大名?今后我好回请。”
柳时清摆摆手:“名字就是个代称,你想叫什么都可以。”
面端上来,腾腾冒着热气,油花沿着碗边散开,在面汤上来回晃荡,江离又吞了下口水,他已经记不得上次看见沾油的食物是什么时候了,道了声多谢,大快朵颐起来。
柳时清笑眯眯地看他吃:“我刚刚路过书院,见你在清谈上胜了崔贡生。”
江离却摇头:“可这清谈虚大于实,并无甚用处。”
“哦?为何这般说?”柳时清有些意外。
“他们辩四书五经、庄周儒学、家国之弊……自以为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可都只是嘴上说说,症结谁都知道,可无人能治病,于百姓和国家毫无用处。”
柳时清听后愣了愣,拍着手掌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声开怀,毫不顾忌,惹得其他食客连连侧目,自己却毫不介意。
等笑够了,柳时清才道:“小友的这番言论我倒是头一次听说,看你这样子是想要考取功名吧,书院那些人将来说不定就是你的同仁,你这么说不怕得罪他们?”
江离喝完最后一口汤,擦擦嘴:“我做官是为了治世,并非为了和他们交友。”
这话从一个衣服上打了不知多少补丁的青年口中说出,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柳时清却眯了眯眼,脸上露出满意神色。
两人又聊了一阵,江离发现面前的老头似乎有些学问,好些见解竟高于书院那帮满肚子之乎者也的迂腐文人。
两人如觅知音,一不留神竟就着两碗面聊了半日。
日头西落,面摊摊主打烊赶人,江离这才惊觉已经天黑了,柳时清向摊主付了面钱,两碗面一共十文。
钱虽不多,可依然令江离窘迫,他将浑身上下搜了个遍,只搜出一枚铜板:“老人家,今日与您相谈收获颇丰,本不该由你付钱,可我现在只有一文钱......要不就当我向你借的,他日若有钱了,我再还你。”
柳时清笑呵呵摸了把胡须,拿过那枚铜钱打量:“小友,我倒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二。”
“请讲。”
“以钱治国国生乱,以德治国国必兴,何解?”
江离一愣,这是借着他这枚铜钱出题呢。
他埋头思索几息,又抬起头:“非也。以利治国,生小人,却使百姓多了生计,利于经邦和济民;以德治国,多君子,却抑制官员欲望,事过则败,弦过则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铜钱有两面,非正既反,可治国却并非如此,两者不是非黑即白,而需相辅相成,方能使一国兴盛。”
“好好好!”柳时清满眼放光,他将那枚铜钱郑重地收起来,“小友见解独到,这一枚铜钱可值万金呢!”
天色不早,江离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一幅观音图要画,站起来作礼:“今日相谈甚欢,比那清谈有意思多了,还有多谢老人家的面。”
柳时清却叫住他:“小友,可要做老夫的学生?”
江离停下脚步回头,华灯初上,照在柳时清一张笑眯眯的脸上。
“葱油面管够!”
至此,江离在柳时清府上住下,这一住便是三个春秋,直至他状元及第、平步登云,直至他们政见相左、背道而驰……
可他从没想过柳时清会一直将那枚铜钱带在身上,直到死。
原来老师一直保留着他早已丢弃的东西……
百荔找到江离时人已喝得不省人事,他睡在柳时清的碑前,头上沾着枯叶,一身华贵锦袍全是灰土。
他失态至极,与平日里那个矜贵的江次辅判若两人。
百荔将人背起,听他在耳边呢喃:“我于心有愧……老师……”
第69章 成婚
苏及刚从城外回来,却见苏鸿在府门前来回走动,似乎是在等人。
苏及走近:“大哥怎么了?可是王佐谋又给你出难题了?”
苏鸿见了苏及松了口气:“檀之,你可算回来了!是弟夫……咳,是侯爷!北境传来消息,鞑靼集齐十万大军南侵,短短几日已攻下固原、安定等地……”
苏及皱起眉,鞑靼显然蓄谋已久,如今朝中武将无人堪用,唯有一人……他有了不好的预感:“圣上让侯爷出征?!”
苏鸿连连点头:“没错,圣上还交还了侯爷的兵权。”
“什么时候出发?”
“今夜。”
“……”
苏及一路策马狂奔,总算在天黑前赶到城门口。
可城外一片平坦,并无兵马集结,他忙翻身下马,拉住城门的守卫,急问:“大军呢?”
守卫见这文弱青年骑马奔来,本就奇怪,这下看对方满脸焦急询问军队,更是十分惊讶:“半个时辰前就走了,前线传信说大同也失守了,不得不提前出发。”
苏及转身拔腿往城楼上跑,他跑得急了,差点喘不上气,腿脚也开始酸软,他咬咬牙,手脚并用地往上爬。
起码让他看一眼也行。
苏及好不容易上了城楼,他扶着城墙探身,可惜别说军队的身影了,远处连一个活影也没有。
半个时辰的工夫,军队已经绕过了最远处的山头。
天色逐渐暗下来,别说远处的山头,就连稍近些的官道也开始模糊不清。
苏及仍直直站着,他费力极目远眺,似乎在等着什么,可是直到城楼上挂起灯笼,远处一切融进黑夜,心头想的人仍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