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青白都是颜色,这两字放在一起念也顺口,一看就像兄弟,而且我本来叫小七,七和青念出来乍听也差得不多,我觉得这名字真是太妙了。大人你觉得怎么样?”
卫樾本来事不关己,直到小七最后这句话,他才开了口,不满且强硬地说:“起名这种大事,你问老师做什么,不是让他为难吗?”
小七被质问得一懵——起好了名字问问意见也算为难吗……可能皇帝身边规矩比较多?
小七不敢反问,老老实实低下了头。
温催玉无奈地看了卫樾一眼,卫樾也可怜巴巴地看着他,还维持着这个无辜的眼神走到了他面前。
然后,卫樾用屋内其他人听不清的声音,很委屈地低声说:“老师答应过要给我起表字的,现在还没到时间,老师可不能先给别人起名字……回答别人的名字好不好也不行。”
“你啊。”温催玉屈起手指,往卫樾额头上轻轻敲了下。
第29章 竟觉得脸都热了起来,血液不禁躁动
每日上午, 温催玉给卫樾讲学、布置和检查课业,结束后一起吃了午膳,稍作休息, 卫樾就去跟何所有学医。
温催玉会间歇去待一小会儿,确认卫樾和何所有相处和睦, 然后就休息自己的去,期间慢悠悠准备好接下来的“教案”,偶尔再处理一下府上的日常事务。
总之日子过得还算清闲自在。
转眼, 秋去冬来,雁安落了雪,地上一踩一个脚印。
日子来到了这年的最后一个月月初,温催玉左手上的箭伤历经两个月时间, 总算痊愈了。
养伤期间, 温催玉还挺庆幸不是在夏日, 不然以他虚弱的体质, 这伤只怕禁不住要发炎,又要拖些时日才能痊愈不说,人还遭罪。
但“福兮祸所依”, 入冬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温催玉不适应这没有暖气的冬日,怕冷又怕生病, 所以纵然有火盆和暖手炉, 在屋内也总是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穿得太厚重就懒得起身走动,温催玉觉得自己在这个冬日真是变懒了许多。
“老师!”一大清早, 卫樾一身风雪地出现在了门口。
他没急着往里走,站在门口先解了披风,然后一边抖披风上的雪花, 一边看着屋里的温催玉。
因为主人畏寒,所以屋子里放了大大小小好几个火盆,其中一个离书案格外近些,温催玉这会儿正坐在近前,向来苍白的脸色都被炭火映得有几分暖意。
卫樾看着裹在毛茸茸黑色大氅里、揣着手懒洋洋的温催玉,觉得他这老师像只雍容华贵又骄矜的猫儿。
……不过这话肯定不能和老师说,多不尊师重道啊!卫樾大逆不道地想。
放下披风,卫樾又拍了拍身上的雪花,然后先走到离温催玉稍远一点的火盆前,将自己周身的冷意都烤化了,不至于从外面带了寒气过给温催玉,他才起身来到温催玉身边,坐了下来。
卫樾握起温催玉贴在手炉上的左手,仔细看了看:“真的好了。”
温催玉失笑:“怎么听起来你还有点失落?”
卫樾否认:“不是……不是想让老师受伤,只是我还挺喜欢照顾老师的。”
“还没到需要你给我养老的时候呢,陛下别着急啊。”温催玉打趣道,“好了,上课吧。”
卫樾乖顺地颔首。
……
午膳是田婶拎着食盒,从厨房那边送过来的。
“大人,侍卫们的饭菜也都送了。”田婶说,“其他侍卫都进了屋里吃,但是这扫秋院外面那位袁校尉还是不肯。外面冰天雪地的,也就他们当兵的身体好才受得了了,我看那饭菜端出来没一会儿都没热气了,也不知道怎么吃下去的……”
温催玉颔首:“好。田婶你也回去吃饭吧。”
待田婶离开了,温催玉和卫樾慢条斯理吃了午膳。
“阿樾,你跟着何大夫学医也有两个月了,若是适应了,那老师再给你加点习武的课程?”温催玉用柔和的语气,说着增重的话。
好在卫樾是个勤学上进的好学生,如今又对温催玉这个老师万分千依百顺,温催玉说什么他就是什么,半点没二话。
“好啊。”卫樾先点了头,才问,“老师指的是……外面那个姓袁的?”
温催玉无奈:“袁昭,现叱南军校尉,雁安人士,家在溪南街袁家武馆。十年前,在私塾先生因言获罪、死于狱中后,他弃文从武,现年二十有五,仍是独身。”
最后这一点,并非袁昭亲口说的,是温催玉前些日子让小七去袁家武馆周遭打听来的——小七如今有了大名,叫卢子青,不过他还是习惯大家叫他小七,说大名是往后拿出去用的。
小七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是混迹市井的“老手”了,而且从前所从“职业”的缘故,很知道怎么不引起旁人注意地得到想要的信息。也正是因为他年纪不大,本也不容易让人戒备,打听消息更容易。
从小七的反馈来看,袁昭此前倒是并未说谎,温催玉也不觉得袁昭有“瞒天过海”的能耐和需求。
“据说他及冠那年家中给他说过亲事,但他挨了顿街坊邻里都听到声了的家法,被打了个半死也愣是不应,便没了后续。此后,街坊有些流言蜚语,但他一概不理……阿樾,你这是什么表情?”
卫樾满脸都写着“忍辱负重”,倒让温催玉看得困惑了,不由得停下了话头。
温催玉方才没问,卫樾就忍着,现在他总算问了,卫樾便想也不想地实话实说:“我不想听老师对别人这么如数家珍,但我又知道老师是为了我才去关心这些的,所以我虽然想但不能打断老师的话,只能忍着听完。老师,我听话吧?”
温催玉:“……”
卫樾这席话让温催玉觉得好气又好笑,只能没辙道:“好好好,全天下没有比你更听话的皇帝了。那既然你没意见,我待会儿就去跟袁校尉商量一下……”
卫樾蹙眉:“商量?还要老师去找他?这外面鹅毛大雪,老师冻着了怎么办。把他叫进来,我自己跟他说,他若是不乐意就算了,不过一个小小校尉,还要我们上赶着不成?”
正好他这两天在何所有那里看了卷毒理,上面让人又聋又哑的药也不难配,卫樾寻思着要是袁昭不能用,那给他下点药,免得他回头跑赵曜跟前去暴露了这事儿……
不过这话不能跟温催玉说,说了指不定要吓着他。
温催玉无奈:“自然不必上赶着,不然陛下威严何在,要是他不乐意也就罢了,但……也没有不礼贤下士的道理吧?你作为新手,袁校尉教你习武,至少短时日内够资格的。”
“虽然还未曾问过他愿不愿意,但我觉得他表达出来的投效意向挺明显,他此前特意把自己的出身经历说得详实,难道只是觉得跟我聊天很有意思?”
“那也不是不可能,能和老师说话,谁都会知无不言的……”卫樾嘀咕说。
温催玉失笑:“我多谢你这么把我当宝啊。好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方才不还说你听话吗?”
卫樾:“我听的,不过我更关心老师的身体,所以还是把他叫进来说话吧,礼贤下士不差这几步路,好不好?老师放心,我知道自己说话不好听,不会在老师为我操心的时候再给老师拖后腿,所以待会儿我就不说话,行吗?”
温催玉知道卫樾是真的关心他的身体,自打入了冬,这总是黏黏糊糊的撒娇精甚至主动不要他每日在大门口接送了,生怕一阵冷风过来就把他给吹倒了似的。
但温催玉还是觉得,有些礼节不能省。
“你也说了,就几步路,我出去把他请进来说话,好吗?”温催玉轻声道。
卫樾站起身:“我去叫……我去请,老师,我保证不恶语相向。”
温催玉:“……好吧,说来本也是与你最相关的事,你开个头也好。慢点走,雪厚路滑。”
卫樾本来没打算拿披风,但撩开挡风雪的门帘后,他想了想又折回几步,拿上披风才出去了,不然在外面沾了一圈风雪回来,又要烤好一会儿才敢接近老师……
温催玉注意到他这举动,转瞬便明白了缘由,只觉十分熨帖。
卫樾走出扫秋院。
值守在外面假山附近的袁昭也已经吃完了午膳,正半点不掺水分地笔挺站着,看到卫樾出来,袁昭连忙行礼,弯腰下跪的时候抖落了一身雪花。
“卑职拜见陛下。”
卫樾不冷不热道:“平身。进屋一趟。”
袁昭“受宠若惊”——不是因为叫他进屋一趟,而是因为陛下居然特意说了“平身”!
要知道,平日里他行他的礼,陛下是眼神都欠奉一个的……
袁昭猜测着应该和温太傅有关,起身跟在卫樾身后进了扫秋院。
回到屋内,卫樾在门口喊了声老师,然后一边解自己的披风,一边向刚对温催玉行过礼的袁昭提醒道:“别把外面的寒气过给了老师,你找个离得远的火盆边上待着去……哦,也别离得太远,免得老师跟你说话费劲。”
卫樾本来事不关己,直到小七最后这句话,他才开了口,不满且强硬地说:“起名这种大事,你问老师做什么,不是让他为难吗?”
小七被质问得一懵——起好了名字问问意见也算为难吗……可能皇帝身边规矩比较多?
小七不敢反问,老老实实低下了头。
温催玉无奈地看了卫樾一眼,卫樾也可怜巴巴地看着他,还维持着这个无辜的眼神走到了他面前。
然后,卫樾用屋内其他人听不清的声音,很委屈地低声说:“老师答应过要给我起表字的,现在还没到时间,老师可不能先给别人起名字……回答别人的名字好不好也不行。”
“你啊。”温催玉屈起手指,往卫樾额头上轻轻敲了下。
第29章 竟觉得脸都热了起来,血液不禁躁动
每日上午, 温催玉给卫樾讲学、布置和检查课业,结束后一起吃了午膳,稍作休息, 卫樾就去跟何所有学医。
温催玉会间歇去待一小会儿,确认卫樾和何所有相处和睦, 然后就休息自己的去,期间慢悠悠准备好接下来的“教案”,偶尔再处理一下府上的日常事务。
总之日子过得还算清闲自在。
转眼, 秋去冬来,雁安落了雪,地上一踩一个脚印。
日子来到了这年的最后一个月月初,温催玉左手上的箭伤历经两个月时间, 总算痊愈了。
养伤期间, 温催玉还挺庆幸不是在夏日, 不然以他虚弱的体质, 这伤只怕禁不住要发炎,又要拖些时日才能痊愈不说,人还遭罪。
但“福兮祸所依”, 入冬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温催玉不适应这没有暖气的冬日,怕冷又怕生病, 所以纵然有火盆和暖手炉, 在屋内也总是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穿得太厚重就懒得起身走动,温催玉觉得自己在这个冬日真是变懒了许多。
“老师!”一大清早, 卫樾一身风雪地出现在了门口。
他没急着往里走,站在门口先解了披风,然后一边抖披风上的雪花, 一边看着屋里的温催玉。
因为主人畏寒,所以屋子里放了大大小小好几个火盆,其中一个离书案格外近些,温催玉这会儿正坐在近前,向来苍白的脸色都被炭火映得有几分暖意。
卫樾看着裹在毛茸茸黑色大氅里、揣着手懒洋洋的温催玉,觉得他这老师像只雍容华贵又骄矜的猫儿。
……不过这话肯定不能和老师说,多不尊师重道啊!卫樾大逆不道地想。
放下披风,卫樾又拍了拍身上的雪花,然后先走到离温催玉稍远一点的火盆前,将自己周身的冷意都烤化了,不至于从外面带了寒气过给温催玉,他才起身来到温催玉身边,坐了下来。
卫樾握起温催玉贴在手炉上的左手,仔细看了看:“真的好了。”
温催玉失笑:“怎么听起来你还有点失落?”
卫樾否认:“不是……不是想让老师受伤,只是我还挺喜欢照顾老师的。”
“还没到需要你给我养老的时候呢,陛下别着急啊。”温催玉打趣道,“好了,上课吧。”
卫樾乖顺地颔首。
……
午膳是田婶拎着食盒,从厨房那边送过来的。
“大人,侍卫们的饭菜也都送了。”田婶说,“其他侍卫都进了屋里吃,但是这扫秋院外面那位袁校尉还是不肯。外面冰天雪地的,也就他们当兵的身体好才受得了了,我看那饭菜端出来没一会儿都没热气了,也不知道怎么吃下去的……”
温催玉颔首:“好。田婶你也回去吃饭吧。”
待田婶离开了,温催玉和卫樾慢条斯理吃了午膳。
“阿樾,你跟着何大夫学医也有两个月了,若是适应了,那老师再给你加点习武的课程?”温催玉用柔和的语气,说着增重的话。
好在卫樾是个勤学上进的好学生,如今又对温催玉这个老师万分千依百顺,温催玉说什么他就是什么,半点没二话。
“好啊。”卫樾先点了头,才问,“老师指的是……外面那个姓袁的?”
温催玉无奈:“袁昭,现叱南军校尉,雁安人士,家在溪南街袁家武馆。十年前,在私塾先生因言获罪、死于狱中后,他弃文从武,现年二十有五,仍是独身。”
最后这一点,并非袁昭亲口说的,是温催玉前些日子让小七去袁家武馆周遭打听来的——小七如今有了大名,叫卢子青,不过他还是习惯大家叫他小七,说大名是往后拿出去用的。
小七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是混迹市井的“老手”了,而且从前所从“职业”的缘故,很知道怎么不引起旁人注意地得到想要的信息。也正是因为他年纪不大,本也不容易让人戒备,打听消息更容易。
从小七的反馈来看,袁昭此前倒是并未说谎,温催玉也不觉得袁昭有“瞒天过海”的能耐和需求。
“据说他及冠那年家中给他说过亲事,但他挨了顿街坊邻里都听到声了的家法,被打了个半死也愣是不应,便没了后续。此后,街坊有些流言蜚语,但他一概不理……阿樾,你这是什么表情?”
卫樾满脸都写着“忍辱负重”,倒让温催玉看得困惑了,不由得停下了话头。
温催玉方才没问,卫樾就忍着,现在他总算问了,卫樾便想也不想地实话实说:“我不想听老师对别人这么如数家珍,但我又知道老师是为了我才去关心这些的,所以我虽然想但不能打断老师的话,只能忍着听完。老师,我听话吧?”
温催玉:“……”
卫樾这席话让温催玉觉得好气又好笑,只能没辙道:“好好好,全天下没有比你更听话的皇帝了。那既然你没意见,我待会儿就去跟袁校尉商量一下……”
卫樾蹙眉:“商量?还要老师去找他?这外面鹅毛大雪,老师冻着了怎么办。把他叫进来,我自己跟他说,他若是不乐意就算了,不过一个小小校尉,还要我们上赶着不成?”
正好他这两天在何所有那里看了卷毒理,上面让人又聋又哑的药也不难配,卫樾寻思着要是袁昭不能用,那给他下点药,免得他回头跑赵曜跟前去暴露了这事儿……
不过这话不能跟温催玉说,说了指不定要吓着他。
温催玉无奈:“自然不必上赶着,不然陛下威严何在,要是他不乐意也就罢了,但……也没有不礼贤下士的道理吧?你作为新手,袁校尉教你习武,至少短时日内够资格的。”
“虽然还未曾问过他愿不愿意,但我觉得他表达出来的投效意向挺明显,他此前特意把自己的出身经历说得详实,难道只是觉得跟我聊天很有意思?”
“那也不是不可能,能和老师说话,谁都会知无不言的……”卫樾嘀咕说。
温催玉失笑:“我多谢你这么把我当宝啊。好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方才不还说你听话吗?”
卫樾:“我听的,不过我更关心老师的身体,所以还是把他叫进来说话吧,礼贤下士不差这几步路,好不好?老师放心,我知道自己说话不好听,不会在老师为我操心的时候再给老师拖后腿,所以待会儿我就不说话,行吗?”
温催玉知道卫樾是真的关心他的身体,自打入了冬,这总是黏黏糊糊的撒娇精甚至主动不要他每日在大门口接送了,生怕一阵冷风过来就把他给吹倒了似的。
但温催玉还是觉得,有些礼节不能省。
“你也说了,就几步路,我出去把他请进来说话,好吗?”温催玉轻声道。
卫樾站起身:“我去叫……我去请,老师,我保证不恶语相向。”
温催玉:“……好吧,说来本也是与你最相关的事,你开个头也好。慢点走,雪厚路滑。”
卫樾本来没打算拿披风,但撩开挡风雪的门帘后,他想了想又折回几步,拿上披风才出去了,不然在外面沾了一圈风雪回来,又要烤好一会儿才敢接近老师……
温催玉注意到他这举动,转瞬便明白了缘由,只觉十分熨帖。
卫樾走出扫秋院。
值守在外面假山附近的袁昭也已经吃完了午膳,正半点不掺水分地笔挺站着,看到卫樾出来,袁昭连忙行礼,弯腰下跪的时候抖落了一身雪花。
“卑职拜见陛下。”
卫樾不冷不热道:“平身。进屋一趟。”
袁昭“受宠若惊”——不是因为叫他进屋一趟,而是因为陛下居然特意说了“平身”!
要知道,平日里他行他的礼,陛下是眼神都欠奉一个的……
袁昭猜测着应该和温太傅有关,起身跟在卫樾身后进了扫秋院。
回到屋内,卫樾在门口喊了声老师,然后一边解自己的披风,一边向刚对温催玉行过礼的袁昭提醒道:“别把外面的寒气过给了老师,你找个离得远的火盆边上待着去……哦,也别离得太远,免得老师跟你说话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