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幼时,父亲每日上值入衙,穿得也是这一身青衣官服。
  那女子,是宫中太医?
  不及她多想,马车略过一个石子,整个车厢都是一震,也将她唤回神来。
  林慕禾被颠得身子一歪,她赶忙伸手扶住,才没让她撞到边角。
  也是这时,车厢里没了随枝,没人打趣,顾云篱这才觉得有些不对来,看向清霜,才蓦然发现,一贯路上叽叽喳喳总会说个不停的她却从头至尾,一句话都没说。
  “清霜,”心中疑虑,她忍不住有些担心,怕她也留下什么不太好的阴影,“怎么了,从方才起就不见你说话,吓着了?”
  林慕禾也早早发现她的沉默,见顾云篱开了口,她便也不掩饰担忧,问:“若是吓着了,我那里有些定神茶……”
  清霜愣了愣,似乎刚从沉思中抽出神来。
  “我没事,”她咧嘴一笑,“死得比这惨的我都见过多少了,怎么可能吓到我?”
  那顾云篱就更疑惑了,既然如此,那她还有什么心事?
  “不是吓着了,那你……怎么了?”
  “……”抿了抿唇,清霜双手交叉着放在膝头来回摩挲,像是深思熟虑了许久,才开口,“姐姐,你觉得,今日的事情,是意外吗?”
  眸子闪了闪,顾云篱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就连林慕禾也沉吟了片刻,才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两位皇亲贵胄相互博弈,互相给彼此下马威罢了,只是说是意外也不为过,谁能想到,好好的集会愣生生死了个人……”
  “不,我说得不是这个意思。”清霜听完,却没有认同,反倒否认,“林姐姐,姐姐,你们俩可有数过,那位殿下身边女史有多少个吗?”
  女史?顾云篱一怔,在脑中搜索了一番,却一无所获。
  “公主出行,配仪仗都有具体的数额,”顾云篱蹙眉思索,“至于有多少个,我还真没有特别注意。”
  “我数过!”清霜突然拔高声音,“那会儿她刚来的时候,我还感叹她出个门带这么多人,特意数了一遍,随行算上那个崔娘子,一共十四人。”
  “十四人……”顾云篱回想起方才临行时的场景,然而想了许久,也没个头绪,毕竟,没人会特意去记这些东西。
  “可殿下方才回去的时候,我又算了,算上崔内人,却有十五个人!”
  十五个,心中默念了一句,顾云篱脑中忽地“叮”了一声,看向清霜:“你是想说,女史当中,凭空多出来一个人?”
  “或许并不是凭空多出来,是一开始就有。”清霜摇了摇头,“那金桂仙子表演时遮面飞来,我曾离她最近,虽说依照身形,‘她’确实身量高出来许多,且因会轻功,筋骨确实异于寻常女子,但,也绝不会是个男子形象。”
  “且说从头至尾,那被抓住的男子都从未说过自己是‘金桂仙子’。”林慕禾也听了进去,在清霜说完后,补充道。
  只是凶手被抓住,众人忙着赶紧撇清此事,都自动将金桂仙子的事情抛掷脑后,并未真正寻找过,那个真正的金桂仙子去哪了。
  “是而,那多出来的女史,很可能便是那不见踪影的仙子。”将所有信息串联起来,顾云篱得出结论。
  一时间,车厢之中仅剩沉默,林慕禾后知后觉想起了什么,屈指在唇边,喃喃着回忆:“难怪从矾楼出来,在那群女史身边,我总问到些许那‘秋爽’的味道,说不定……”
  如果那金桂仙子真的是李繁漪侍候的女史的话,今日的一切都会变得耐人寻味起来了。
  在那位女史消失不见,扮作“金桂仙子”的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那凶手如此之快便被抓住了?
  细想来,那仙子表演之时,向雅间内吹来的一阵“秋爽”,倒像是刻意告知雅间内的什么人,什么事情办好了的信号。
  而真正的金桂仙子没有死,死得却是一个身材瘦弱矮小的又瞎又哑之人。
  或许从一开始,李繁漪便料到了今日集会中会发生的一切,那金桂仙子也是她提前排布好的人,在料到二皇子的阴谋后,干脆便顺水推舟,将计就计,让人死在众目睽睽之下,只不过,死得却另有其人,那其中同伙的人在看到同伴惨状后慌不择路,选择制造混乱溜走,却没想到一早便被算计在内,露了马脚,被她与清霜认出,当场抓住。
  几人面色各异,似乎都想明白了什么,好半晌,清霜面色发白,抬头与顾云篱对视:“姐姐,会是我想得那样吗?”
  顾云篱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只不过如今凶手被抓住,一切已经盖棺定论,她们又该从何处找寻真相?或者说,此时此刻的真相,在两个不同立场之间,已经一文不值了。
  若推断是真,那她们,这全部的人,都被李繁漪算计在内,甚至是甘当了棋子。
  思及此处,顾云篱难免一阵发寒,想起方才矾楼内种种,心情一时间颇为复杂。
  “皇室之人,果然心思密如蛛网,”良久,林慕禾叹,“这位殿下,似乎远比我们想得还要精明几分。”
  清霜抓着裙子,嘟囔起来:“我以为,林大娘子那样已经算得上厉害了,却不想一山总比一山高。”
  听她拿林慕娴说此事,林慕禾忍不住失笑:“人心最是难测,可如今我们已经与殿下站到一条船上,索性,就当此事未发生过吧,反正从头至尾也只是我们猜测而已。”
  顾云篱也应:“正是,清霜,不要想太多了,回去好好睡一日,如何?”
  清霜讷讷地应下,靠着车窗向外看去,那模样,甚至还有些惆怅。
  顾云篱头一次看她这副模样,脑中忽然有了一个念头。
  或许那个从前不谙世事无忧无虑的女孩,如今也要有了自己的心事了。
  *
  大内,福宁殿内。
  年迈病重的皇帝至今还吊着一口气,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不闻不罢休的模样,靠着好几个软枕,才堪堪在软榻上坐好。
  与他相反,坐在左边的女子虽眼角有了细纹,但依旧风韵不减,保养甚佳。
  “伏玉、伏玉……”李准长嘘了口气,颤着指头喃喃。
  “官家,大姐儿快来了,再等等。”桑盼见他又兀自动起来,皱了皱眉,却还是上前温声说道。
  话音刚落不久,就听殿外传报,桑盼忙摆手,让人请来者入内。
  殿直女史们纷纷敛声屏气,掖着手立在一旁,静静听着那脚步声越走越近,直至在纱帐外停下。
  “伏玉来了,快进来。”
  片刻后,李繁漪撩起内帘,低身走进,打量了四周一眼。
  闷热的夏季,皇帝依旧围得厚厚的,坐在软榻上,双眼无神地看向来者,那双混沌的眸子颤了颤,似乎认出了来人。
  “伏玉……”
  伏玉,是李繁漪的小字,是已故的母亲,长孙皇后为她取下的。
  “皇后,先……出去,我与……玉有些话说。”他说一句话喘三口气,但身边的人还是听懂了。
  看了眼那入内后至始至终未给自己行礼的女子,她飞快地掠过,领着女史离开。
  目送她离开,李繁漪缓缓收回了眼神,重新落到眼前病得快死了的皇帝身上。
  “官家日暮前召我入宫,所为何事?”
  病榻缠绵的皇帝就连反应也比常人慢了些许,听见她的称呼,松弛的眼皮子颤了颤,浑浊的眼球没有焦距似的胡乱动了片刻,才在李繁漪的裙角处停下。
  四周宫人被屏退,就连他极为信任的内侍都被遣退在外。
  夕阳透过西窗棱,在昏暗的室内洒下一束光,将李繁漪与李准隔绝在明暗之外。
  她眸色浓郁,目光滑过李准的身躯,再到他指间的玉扳指、身下的明黄色软榻。
  香烟从铜炉中飘散而出,在李繁漪面前游移,遮挡住了李准的视线。
  “你……上前来。”
  闻声,后者眸子动了动,几步上前,在李准身侧站定:“官家留我一人,有什么事情嘱咐?”
  “我不在前朝,近、近来……咳咳咳!可发生什么事?”他一句话就要咳嗽一声,艰难地问出声来。
  “前朝之事,尽在官家手眼之中,何必多此一举来问我?”李繁漪道,“二哥儿监国,虽没什么建树,但也没什么可批驳的。”
  听见这个回答,李准沉默了一瞬。
  “……淮颂,小谋有余,大略不足,”他颤颤巍巍抬起手,“桑家虎视眈眈,蚕食皇室不过是朝夕之事。右仆射一介清流……咳!虽、虽有龙门,可桑家世代簪缨,与桑厝斗,终归不敌。”
  “淮仪……淮仪可有消息了?”
  李繁漪摇了摇头:“没有,举国之力,仍探听不到东宫消息。”
  “那、那皇城司……?”
  “林宣礼至今未归,已半月没有音讯。”
  连着问了两个问题,都不见有消息,李准不知又是哪口气没喘好,倚着软枕又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