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士农工商,他们商虽说有钱,但却是最末等,连带着他们的孩子哪怕再有才华都无法参加科举,除非入赘到别家。
碎叶城中,一个有些胖的中年行商当即对着身旁的妻子大笑了起来。
“等这边的生意一结束,咱就为孩子们请上几个老师,也去考考那科举。哎,之前我还担心自己的身份连累几个孩子呢,现在可真是太好了,咱们的孩子不用入赘了!”
武皇则是在心中仔细思劳着这些措施的作用。
李云乐可真是胆大啊,这些政策真推行开来那可彻底革了世家的命。
还有她直接让女子参加科举,倒是是能持续不断地发掘女官群体,而不是像她如今这般只能偶尔为之,而这些女官在未来将是女帝最坚强的支持者。
不过她想推行恐怕面临的阻力恐怕也会前所未有的大,世家们反对也就罢了,经过之前的几次,武皇已经相信李云乐能够处理好。
只是如今这百姓读书可不容易啊,不说世家们都有各自垄断的经典古籍,就连想学几个字你,学个《论语》对于百姓来讲那也是天价。
如果百姓根本读不了书,那她的这些个政策就如同空中楼阁了,也不知道她会如何解决。
事实也正如武皇所料,百姓们面面相觑,都有些茫然。
若是他们的孩子也能高中科举,那的确是件大好事,他们的后代再不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可是百姓们更知道读书所需花费可太高了,别说他们,就连里正家的孩子顶多识得几个字,想要供出一个士子那也比登天还难。
哪怕那个孩子无比聪慧,但若真想高中恐怕也得掏空家底。
百姓们心中依旧绝望,但他们心中却又生出一丝丝希望。
安乐大帝比他们聪慧那么多,更是比他们还清楚他们的苦难,她会不会有办法让他们都能读得起书?
一部分人欢欣鼓舞,自然还有无数人黑沉着脸的人,而脸色最黑的自然还是世家子弟。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政策影响最深的就是他们,这桩桩件件都是在割他们的肉!
天幕也在这时点出了这一点。
【这些科举制改革的消息一经放出可谓是一时激起千层浪,寒门、有才华的女子们自是欢欣鼓舞,但反对者也不少。】
【其中最为反对的自然是世家们,他们无比清晰地意识到安乐大帝不仅想要他们的财产,还想掘了他们的未来,让他们与所有人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
【而且这些人还不是他们已经竞争过的寒门,竟然还包括了女子、商户子弟!这竞争范围可是又大大扩大了!】
【这让他们怎么能忍?财产、田地没了可以再挣,但未来要是被限制了那可就全完了。他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跟那些泥腿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
【他们不能再忍下去了,必须站起来反抗!】
天幕下世家出身的朝臣们也是心有同感,他们一定要反抗!再忍下去他们只会彻底被李云乐吃干抹尽。
只是该怎么反抗呢?学张柬之他们一样政变吗?
可张柬之他们都死得那么惨,他们本事还不如呢,岂不是会更惨?
天幕此刻对世家的描述也呼应了他们此时的想法。
【说起反抗大家想的肯定是世家要造反了?我当时第一次看这段历史时也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呢,大家想多了,世家那群怂包怎么可能有这个胆子?】
【第一他们手中并没有最重要的兵权,第二他们如今能力不行,而且经过武皇提拔寒门打压世家的动作后,这些家族也没有几个人位于朝堂的机关要职之上。造反?他们根本没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胆量啊!】
【说真的我有时都替他们心酸,这群世家自诩才学了得,势力根深蒂固,连皇室都不屑,结果呢?连造个反都不敢。还不如那些个寒门出身的大臣们胆子大呢!】
【不过也对,毕竟真正有骨气的所谓世家应当早就在对战北方异族入侵时被灭满门了,哪里会跟着东晋皇室衣冠南渡呢?】
这话一出,百姓群中竟是不知从哪里传出来一阵笑声,估摸着应当是哪个百姓憋不住笑了。
而后众人似乎被这笑声都感染了,大部分人都笑了起来。
就连一向严肃的狄仁杰也装作擦汗用袖子挡着偷笑,至于武皇那就是更加不用顾忌什么大笑了起来。
的确,特别是那些汉人世家说是传承了几百年,但实际上不就上当初当了逃兵吗?
祖先就是鼠辈,更何况现在的那些后人呢?
唯有朝中出身世家大族笑不出来,特别是属于“五姓七望”的朝臣们更是羞得满脸通红。
他们很想反驳,但他们方才的心中所想的确应和了天幕所言。
更何况他们要如何辩解?难不成对着武皇说他们敢造反?还要不要项上人头了?
不过嘛,他们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他们有的是手段!
然而还没等他们想出来办法,天幕却已经将他们心中的阴暗曝光了出来。
【当然大家也不要小瞧了世家,明的他们不敢做,他们可以来阴的啊!】
【他们知道安乐大帝最看重民意,如今最大的依仗也是民意,所以他们决定从民意入手,更何况他们世家最擅长的本就是操控舆论。】
【安乐大帝之前所做之事大部分都是为百姓计的大好事,主要是打击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百姓不是傻子,所以这个“刺”并不好挑。】
【他们思考了许久之后,最后挑中了安乐大帝曾经被张柬之等人反对过的给女子同等授田之事。】
【首先他们相信张柬之等人的智慧,其次呢这并不像其他政策那般涉及到全天下所有百姓,而仅是针对女子。这个世界如今终究还是掌握在男性手上的,他们相信男人们肯定会站在他们这边的。】
【只要能打击掉安乐大帝的威信,他们便可以进一步科举的其他改革给打击下去,要知道那几块田地是小事,官职才是重中之重,可不能真让其他人占了去。】
第29章
世家们一惊,他们特么都还没想到办法呢!天幕就特么曝光出来了!还要不要人活了!
武皇则是眉头一皱,世家虽然胆小,但的确是搞事的高手,她遭受的那些质疑背后恐怕也少不了这些世家的推波助澜。
如今,他们也一下子便挑到了李云乐那些政策中最容易受挑拨的部分。
世家毕竟是少数,真去与天下的百姓对胜算自然极低,但将目标定在女子身上,那便将矛盾转化成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矛盾,那胜算可就大多了。
虽然这只能打击李云乐科举改制的一部分,但却能以此为突破口打击李云乐的威信。
所以李云乐又要如何应对那么多男子的口诛笔伐和攻击呢?说不定其中还有她之前一直为其谋福祉的百姓们。
上官婉儿等女官们此刻更是是忧心忡忡,他们虽然能料到女子参加科举必然会遭受大量反对,但却没想到这一刻来得竟然这般的快。
这些世家可真是可恶,为了他们家里的那些酒囊饭袋们也是拼了。
安乐大帝能顶住他们的冲击?完完全全将政策都实施吗?
上官婉儿知道李云乐是最终的胜利者,而在未来男女也将彻底迎来平等,可这却不代表这一次交锋李云乐肯定赢。
从前上官婉儿对李云乐其实并无太多好感,还因幕中的李云乐发动政变推翻了武皇而对她多有怨怼。
然而此刻她却是在心中期盼着李云乐千万不能在世家的攻击下败下阵了来,毕竟政策晚实行一些日子或者打折扣实施,世上便会有多几个女子被埋没。
她之前还觉得为了和谐,先不要把事情做得那么绝也无可厚非,但凭什么男人们总是咄咄逼人,女子总是要后退呢?
当然如果最后因反对的声音太大,“安乐大帝”稍有妥协,她也能理解。
不是“安乐大帝”能力不行,是世家们太过可恶。
不管在心中再怎么安慰自己,上官婉儿以及其他女官们还是忍不住担忧地看向了李云乐。
李云乐自然也很快感受到了女官们的目光,心中无奈又有些感动。
天幕里在播放另一个时空的事,望向这个时空的她没用啊!
但李云乐也能体会到他们的担忧,毕竟他们已然见到了希望,那便不想这希望延后或者打折。
女子们被打压太久,太想喘口气了。
旋即李云乐也在心中叹息,她可是故意将女子科举与糊名制、准许所有阶级都参与科举放在一起的,好让天下不要集火在女子身上。
可她没想到世家们不敢直接跟全天下百姓硬刚,一上来就抓着相对弱势的女子打,该夸他们一句是聪明呢?还是软弱呢?
不过罢了,不管这些世家怎么搞破坏,她都相信未来的自己,也相信这个时代的女性,哪怕他们并没有经受过后世的教育。
碎叶城中,一个有些胖的中年行商当即对着身旁的妻子大笑了起来。
“等这边的生意一结束,咱就为孩子们请上几个老师,也去考考那科举。哎,之前我还担心自己的身份连累几个孩子呢,现在可真是太好了,咱们的孩子不用入赘了!”
武皇则是在心中仔细思劳着这些措施的作用。
李云乐可真是胆大啊,这些政策真推行开来那可彻底革了世家的命。
还有她直接让女子参加科举,倒是是能持续不断地发掘女官群体,而不是像她如今这般只能偶尔为之,而这些女官在未来将是女帝最坚强的支持者。
不过她想推行恐怕面临的阻力恐怕也会前所未有的大,世家们反对也就罢了,经过之前的几次,武皇已经相信李云乐能够处理好。
只是如今这百姓读书可不容易啊,不说世家们都有各自垄断的经典古籍,就连想学几个字你,学个《论语》对于百姓来讲那也是天价。
如果百姓根本读不了书,那她的这些个政策就如同空中楼阁了,也不知道她会如何解决。
事实也正如武皇所料,百姓们面面相觑,都有些茫然。
若是他们的孩子也能高中科举,那的确是件大好事,他们的后代再不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可是百姓们更知道读书所需花费可太高了,别说他们,就连里正家的孩子顶多识得几个字,想要供出一个士子那也比登天还难。
哪怕那个孩子无比聪慧,但若真想高中恐怕也得掏空家底。
百姓们心中依旧绝望,但他们心中却又生出一丝丝希望。
安乐大帝比他们聪慧那么多,更是比他们还清楚他们的苦难,她会不会有办法让他们都能读得起书?
一部分人欢欣鼓舞,自然还有无数人黑沉着脸的人,而脸色最黑的自然还是世家子弟。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政策影响最深的就是他们,这桩桩件件都是在割他们的肉!
天幕也在这时点出了这一点。
【这些科举制改革的消息一经放出可谓是一时激起千层浪,寒门、有才华的女子们自是欢欣鼓舞,但反对者也不少。】
【其中最为反对的自然是世家们,他们无比清晰地意识到安乐大帝不仅想要他们的财产,还想掘了他们的未来,让他们与所有人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
【而且这些人还不是他们已经竞争过的寒门,竟然还包括了女子、商户子弟!这竞争范围可是又大大扩大了!】
【这让他们怎么能忍?财产、田地没了可以再挣,但未来要是被限制了那可就全完了。他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跟那些泥腿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
【他们不能再忍下去了,必须站起来反抗!】
天幕下世家出身的朝臣们也是心有同感,他们一定要反抗!再忍下去他们只会彻底被李云乐吃干抹尽。
只是该怎么反抗呢?学张柬之他们一样政变吗?
可张柬之他们都死得那么惨,他们本事还不如呢,岂不是会更惨?
天幕此刻对世家的描述也呼应了他们此时的想法。
【说起反抗大家想的肯定是世家要造反了?我当时第一次看这段历史时也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呢,大家想多了,世家那群怂包怎么可能有这个胆子?】
【第一他们手中并没有最重要的兵权,第二他们如今能力不行,而且经过武皇提拔寒门打压世家的动作后,这些家族也没有几个人位于朝堂的机关要职之上。造反?他们根本没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胆量啊!】
【说真的我有时都替他们心酸,这群世家自诩才学了得,势力根深蒂固,连皇室都不屑,结果呢?连造个反都不敢。还不如那些个寒门出身的大臣们胆子大呢!】
【不过也对,毕竟真正有骨气的所谓世家应当早就在对战北方异族入侵时被灭满门了,哪里会跟着东晋皇室衣冠南渡呢?】
这话一出,百姓群中竟是不知从哪里传出来一阵笑声,估摸着应当是哪个百姓憋不住笑了。
而后众人似乎被这笑声都感染了,大部分人都笑了起来。
就连一向严肃的狄仁杰也装作擦汗用袖子挡着偷笑,至于武皇那就是更加不用顾忌什么大笑了起来。
的确,特别是那些汉人世家说是传承了几百年,但实际上不就上当初当了逃兵吗?
祖先就是鼠辈,更何况现在的那些后人呢?
唯有朝中出身世家大族笑不出来,特别是属于“五姓七望”的朝臣们更是羞得满脸通红。
他们很想反驳,但他们方才的心中所想的确应和了天幕所言。
更何况他们要如何辩解?难不成对着武皇说他们敢造反?还要不要项上人头了?
不过嘛,他们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他们有的是手段!
然而还没等他们想出来办法,天幕却已经将他们心中的阴暗曝光了出来。
【当然大家也不要小瞧了世家,明的他们不敢做,他们可以来阴的啊!】
【他们知道安乐大帝最看重民意,如今最大的依仗也是民意,所以他们决定从民意入手,更何况他们世家最擅长的本就是操控舆论。】
【安乐大帝之前所做之事大部分都是为百姓计的大好事,主要是打击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百姓不是傻子,所以这个“刺”并不好挑。】
【他们思考了许久之后,最后挑中了安乐大帝曾经被张柬之等人反对过的给女子同等授田之事。】
【首先他们相信张柬之等人的智慧,其次呢这并不像其他政策那般涉及到全天下所有百姓,而仅是针对女子。这个世界如今终究还是掌握在男性手上的,他们相信男人们肯定会站在他们这边的。】
【只要能打击掉安乐大帝的威信,他们便可以进一步科举的其他改革给打击下去,要知道那几块田地是小事,官职才是重中之重,可不能真让其他人占了去。】
第29章
世家们一惊,他们特么都还没想到办法呢!天幕就特么曝光出来了!还要不要人活了!
武皇则是眉头一皱,世家虽然胆小,但的确是搞事的高手,她遭受的那些质疑背后恐怕也少不了这些世家的推波助澜。
如今,他们也一下子便挑到了李云乐那些政策中最容易受挑拨的部分。
世家毕竟是少数,真去与天下的百姓对胜算自然极低,但将目标定在女子身上,那便将矛盾转化成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矛盾,那胜算可就大多了。
虽然这只能打击李云乐科举改制的一部分,但却能以此为突破口打击李云乐的威信。
所以李云乐又要如何应对那么多男子的口诛笔伐和攻击呢?说不定其中还有她之前一直为其谋福祉的百姓们。
上官婉儿等女官们此刻更是是忧心忡忡,他们虽然能料到女子参加科举必然会遭受大量反对,但却没想到这一刻来得竟然这般的快。
这些世家可真是可恶,为了他们家里的那些酒囊饭袋们也是拼了。
安乐大帝能顶住他们的冲击?完完全全将政策都实施吗?
上官婉儿知道李云乐是最终的胜利者,而在未来男女也将彻底迎来平等,可这却不代表这一次交锋李云乐肯定赢。
从前上官婉儿对李云乐其实并无太多好感,还因幕中的李云乐发动政变推翻了武皇而对她多有怨怼。
然而此刻她却是在心中期盼着李云乐千万不能在世家的攻击下败下阵了来,毕竟政策晚实行一些日子或者打折扣实施,世上便会有多几个女子被埋没。
她之前还觉得为了和谐,先不要把事情做得那么绝也无可厚非,但凭什么男人们总是咄咄逼人,女子总是要后退呢?
当然如果最后因反对的声音太大,“安乐大帝”稍有妥协,她也能理解。
不是“安乐大帝”能力不行,是世家们太过可恶。
不管在心中再怎么安慰自己,上官婉儿以及其他女官们还是忍不住担忧地看向了李云乐。
李云乐自然也很快感受到了女官们的目光,心中无奈又有些感动。
天幕里在播放另一个时空的事,望向这个时空的她没用啊!
但李云乐也能体会到他们的担忧,毕竟他们已然见到了希望,那便不想这希望延后或者打折。
女子们被打压太久,太想喘口气了。
旋即李云乐也在心中叹息,她可是故意将女子科举与糊名制、准许所有阶级都参与科举放在一起的,好让天下不要集火在女子身上。
可她没想到世家们不敢直接跟全天下百姓硬刚,一上来就抓着相对弱势的女子打,该夸他们一句是聪明呢?还是软弱呢?
不过罢了,不管这些世家怎么搞破坏,她都相信未来的自己,也相信这个时代的女性,哪怕他们并没有经受过后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