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么多的人口该去哪里呢呢?城市中的商业和手工业就是他们最好的去处。所以朝廷想禁商是禁不住的,禁了只会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
  【所以前提朝廷还要尽可能保证大多数人商业火力并不比农业高上多少,不然那大家就都一窝蜂涌进城里了。而朝廷最简单的调节手段便是对商人们收税。】
  【所以呢提前设立好完备的商税体系并不是在鼓励商业发展,反倒是在抑制商业无序发展。】
  【李显沉吟片刻后最终答应了,并且交给安乐大帝全权负责。】
  李显都能听明白,武皇自也是恍然大悟。
  她觉得很是有些奇妙,农田产量的提升反倒会导致许多农人不再种地了,只能投入到商业、手工业中,这是她从来都始料未及的。
  武皇突然间想起天幕反复提到的“生产力”三个字,李云乐做的那些就是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吧?
  看来在她的带领下,未来天下的改变会比她曾以为的要多得多得多。
  ……
  【说完原因,接下来就让我来简单讲解下安乐大帝所定下的税赋,其实跟我们现在所用的税法已经很是相像了。】
  【其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市税和契税,市税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买卖东西的交易税,契税则是指房屋、商铺买卖租赁所需要交的税。】
  【其次便是关税,那时的大唐虽然没有海关,但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那可是相当的发达,那些西域小国靠着收取过往行商的关税便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那些商人要是能够成功走上一趟,也是暴利,安乐大帝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还有呢就是茶、酒这种高利润、主要是富人群体消费的贵重物品的专项物品税率,安乐大帝特意为其设置了从50%到80%的高税率,特别是那些打算卖给什么吐蕃、阿拉伯、突厥等地区的茶叶更是直接被征收100%的商税!】
  【最后就是遗产税,安乐大帝规定当家族财产超过一定规模后,便将要缴纳20%——50%的遗产税。】
  哪怕朝臣、世家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那“安乐大帝”肯定又要给他们征收高额赋税。
  但如今听见100%后他们还是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这不仅让他们交出土地,还要在日常往来、买卖中持续让他们出血,这尼玛是真狠啊!
  更离谱的是他们将家产传给自己儿子还要交税?这其中有任何和外人有关之事吗?
  这李云乐就是不想他们世家、贵族继续传承下去吧!
  至于武皇则是一脸兴致盎然地让身旁的上官婉儿记下来,记下来,通通记下来。
  打击世家贵族什么的,她一向最喜欢了!
  【嘿嘿,其实安乐大帝还有一个骚操作。就是她会在国家有战争筹措军费时,向大唐的世家贵族们征收“爱国税”,名单嘛就是按照当初世家自己所编撰的氏族志以及每个地区前100的商户。】
  【用安乐大帝的话来讲,他们作为扎根在这片土地几百年的世家定然很爱这片土地,很爱这个国家。所以当国家有难之时,想必他们也是很想为这个国家出上一份力的。朝廷呢也感受到了他们这一份拳拳的爱国之心,所以特意给他们这个机会。而他们在交了爱国税后,便会得到爱国者的称号。】
  【当时的世家大族碍于安乐大帝权威,部分人选择暂时顺从,至于部分头铁的世家则当没听见。至于结果嘛,自然便是被各地军人找上了门。】
  【军人们也很是卖力,毕竟这可是为他们自己挣粮饷啊!至于结果就是,没一个逃脱的。】
  【世家和大商人们那时只能安慰自己,反正国家总不能一直打仗,他们也不至于被这么逼捐太多次。但显然他们太天真了,安乐大帝统一整个亚欧大陆板块仗可能少打吗?】
  朝臣们只觉得自己的大脑快爆炸了,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
  爱国税?还有这玩意儿?尼玛这装都不装了吧!
  而李云乐则是在心中呵呵,真是可惜没有合适的理由学学黄巢,一路直接杀过去。
  而且她已经很温柔了好吧,后世还有战时将个人所得税直接定到93%的总统呢!
  【商税公布后,世家大族以及大商人自是反对不已。但彼时神龙政变刚过,安乐公主极有威望,她当场射杀李隆基的画面更是太过震撼,他们也实在没胆子硬刚,只能不情不愿接受。】
  【当然他们心中却还抱有着一个希望,那就是安乐大帝所定下的收税方式实在是有些复杂,如今大唐哪里有那么多的基层官吏去征收那些赋税?没人征收的话那不就一切白搭吗?】
  【不过呢,安乐大帝再一次飞快地打好了补丁。】
  【她表示,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她要进一步发展科举制,从基层提拔人才!】
  第28章
  天幕下众人先是感叹了一句,终于听到了个他们熟悉的名词了。
  但依照他们对李云乐的了解,不少世家子弟心中顿时生出了些不妙的预感。
  况且这科举制从被隋文帝发明再到历代帝王推广,不本就是为了限制他们世家吗?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对于那些真正的寒门子弟还是很有优势的。
  隋朝时的科举就不说了,那本来也得有达官贵人推举才能进行考试。
  到了唐朝,虽然规模有所扩大,也不再需要人推举,但所录取的士子人数很少,朝中大部分官员都不是出自科举制。
  更何况考试都是明卷,他们的姓氏远比那些考生的锦绣文章在考官那有用的多,结果嘛自然是可想而知。
  当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去参加科举的,门荫入仕难道不香吗?他们又何必跟那些寒门子弟们比拼呢?
  所以他们这些家族一般都是推举想要依附他们家族的寒门士子,为他们扬名,为他们买通考官。
  不过李云乐显然不是会照搬如今科举制的人,她肯定是要改革的,她又会怎么改呢?
  武皇也很是好奇,她应当是自科举制创建以来最为倚重科举制的帝王了。
  会去考科举的大部分都是寒门出生,能力也大多不错,因为没有根基反倒是不会像不少李唐老臣那般反对她。
  但她一直觉得如今的科举还有不少缺陷,提拔出来的人才还是太少了些,而且也总容易被那些世家大臣们利用推举他们的自己人。
  所以她对科举进行了许多次改革,比如开创殿试,自己亲自挑选人才,又比如开创武举,试图找到可用的将帅之才弥补如今朝堂上将星凋敝的困境。
  只是做了这些之后,武皇依旧觉得犹嫌不够。
  如今的科举制依旧不够公平,不能为她选到最合适可用的人才,但她一时间也难以想到该如何改革。
  如今可算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至于李云乐,她自然半点都不意外。
  不管何时教育和选拔制度都是重中之重,不过她也有预感,她对于科举制的改革应该会远超出武皇和其他人的想象。
  而这时女声也印证了她的猜想。
  【其实说成是对科举制改革有些片面了,安乐大帝可谓是逐步将整个教育制度都改了个遍。】
  【当然,她一开始肯定不会直接这么猛的,一切都得慢慢来不是?】
  【所以呢,在某个风和日丽早晨的早朝上,她再次提出了她关于科举制改革的提案。】
  【至于早朝为什么成了早晨,嘿嘿,因为安乐大帝体量朝臣们凌晨三点就要出门所以提议将早朝时间延后了。但偷偷说,我怀疑是安乐大帝自己起不来,因为按照记载李显刚登基时,安乐大帝数次迟到,而在提议后她便是踩着点到,而哪怕她登基后成了皇帝后也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也是我和安乐大帝为数不多相同的习惯。】
  天幕下的武皇不由得一笑,这丫头当了皇帝后还真改了早朝时间。
  这可真是将“懒”摆在明面上啊!哪个皇帝像她这样?之后自己一定要找机会好好教育一番她。
  不过这到底是小事,随着天幕女声的继续讲解,武皇很快便将其抛之脑后。
  【好吧,up主这个爱跑题的性格真是改不了。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讲安乐大帝的科举改革政策吧。首先她宣布了继续发扬武皇开创的殿试、武举,同时将武皇所创的在殿试所用的糊名制度进一步推广到所有级别的考试湳枫中,并且安排安排专门的誊抄人确保考官们不能通过笔迹认人。】
  天幕下的众人:这叫做温和?
  这几条改革都影响很大好吗!特别是那最后一条糊名制度,就能让科举变得翻天覆地了!
  不少依附世家的读书人心中着急,如果糊了他们的名字,那他们还怎么提前与主考官通气?哪怕他们买通了考官,那考官也难认出他们啊!
  等等,天幕倒是不爱说假话,这些举措若是在它的定义中是温和的话,那岂不是之后还有更猛烈的手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