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游氏热情地很,她现在还没有夫婿,干嘛这么早添嫁妆,难不成要放着吃灰吗?
可她不想败坏两位长辈的好心意,笑道:“三叔母眼光向来最好,您做主便是。”说完她看了眼母亲,却看到了母亲眼神的闪躲。
她落寞了下。
许是被她夸赞眼光好,游氏高兴地合不拢嘴,樊思远在一旁听着他们说这些女人家的东西实在不感兴趣,叹气了声。
“臭小子,你又没事找事是吧?”游氏一个眼神杀了过去,他迅速起身解释:“母亲,我哪有,我只是在想过些
日子便是承垣王殿下的生辰了,听说今年殿下要办生辰礼,不知道能不能去见识见识,若是能去,又要送什么礼呢?”
游氏咂了下嘴:“你就把心给我搁在肚子里,这样的场合咱们可别想,若是玉清当时嫁给临孜王说不定咱还有机会去瞅几眼,现在,你就给老娘好好练功,别想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他即刻就不认可了,他为何就不能想了,“母亲,儿子听说二伯要带着青楼女的女儿去殿下的生辰礼,只带她!”他愤懑的重复着。
他话音刚落,三个女人沉默了,樊保澜竟然被承垣王邀请去生辰礼?真是活久见啊,平时这样的好事可是万万轮不到樊家的,这次是怎么了?
“樊老二的脑袋又被驴踢了,竟带着个不上台面的人去,这不是在丢咱们樊家的脸吗?”游氏掐着腰,一副要干架的样子,气呼呼地。
“三叔母别急,不就是个生辰礼吗,我与四弟弟五妹妹也去罢了。”她话音刚落三人的眼神齐刷刷地看向了她。
“玉清,这话可不好开玩笑,那可是当朝储君的生辰礼,举国欢庆,咱们哪能凑上这个热闹啊。”游氏以为她在说什么大话,可樊思远却不这么认为,高兴道:“二姐姐最好了!”
她含笑冲他挑了挑眉,还得是这小子能捧她的话。
父亲本就胳膊肘拐折了,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是在她意料之内,就是不知道父亲得知樊玉浅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时,会不会像对她一样对待那位‘好妹妹’,或是更甚。
她记得樊玉浅不是与那个监察御史的儿子有些瓜葛吗,如今还想着再上一层阶吧,真是贪得无厌。
她非得要去瞧瞧,这位好妹妹又想着要勾搭谁!
第72章
秋风裹挟着凉意扑面而来,它吹走了夏季的燥意与喧嚣,吹来了秋日的寂静与落寞。
今年寒露,恰逢尧瑢合生辰之喜。
昭和殿内,金桂绽放,香气扑鼻而来,庭院里的枫叶,也被秋日染上了一抹艳丽的红,显得王府格外的喜庆。
自打越皇后仙逝后,他从来没有过过生辰,今年恰逢册封储君之位,皇上与他商议此次生辰礼该办,也许皇上也想借此机会了表太后罪恶的歉意。
所以今日,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被盛邀出席,一是为了给他庆生,二是为了恭贺他凯旋而归,成为当朝储君。
尧瑢合身着肩上绣着赤色龙纹的华服,端坐于大殿,眉宇间尽显威严与从容,接受大臣的贺拜,可他却心不在焉,时不时眺望着门外。
等了良久他都不曾等到相见之人,心里难免落寞了些。
然而这时,末雪来到他身边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话,随即他便起身往殿外走去,临走前,他嘱咐末雪:“你去看看,樊家的人是否来了。”留下这句话与满殿的宾客,他离开了现场。
马车驶入宫门,到了偏门处,樊玉清与弟弟妹妹下了马车,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正往昭和殿方向行去,当他们途径御花园时,她看了今日的寿星,本还以为他是来接自己的,可好像男人并没有看到他,而是往昭和殿相反的方向走去。
“你们先去,我似乎想起先前还有东西落在了绛雪阁,如今我人都不住在宫中了,还是将自己的东西带走为好,稍后我便过去。”
“我们与二姐姐一起去。”她拒绝道:“不必,这里我比你们熟悉,四弟弟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见殿下吗,何必浪费这个功夫,我去去就回。”说完,她也不给他们应声的机会,转身便往方才男人去的方向走。
樊玉清小心翼翼地跟在他的身后,生怕自己的脚步太重,像是之前一样引起他的防备,带她在宫中溜圈。
离开御花园,他们越过几条宫廊,辗转来到冼华殿,她从前听教事的嬷嬷说过,冼华宫是赵昭仪的宫殿。
他来此作甚?
而后她瞧见他环顾四周,觉得应是没人时一跃进了冼华殿,她惊张失措的捂住自己的嘴巴,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这月黑风高夜,孤单寡女共处一室,成何体统,更何况赵昭仪还是皇上的女人,他难道……
樊玉清的脚就跟灌了铅似的,想抬都抬不起来,像是被定住一样,站在冼华殿外的树后,彷佛不等到人出来,誓不罢休一样。
两刻钟后,她瞧见男人换了一身宽袖白衣从冼华殿大门走了出来,进去这么久还换了身衣裳,此时非同小可,她不敢往下乱想了。
此时樊玉清的心中波涛汹涌,难以平息,倒换着步子急匆匆地往回疾走。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位小宫女将她拦住道:“玉清姑娘,有位自称樊家五姑娘的人在夜池不小心湿了鞋袜裙摆,特意吩咐奴婢过来喊您,为她送去更换的衣裳,现在五姑娘正在浮香阁候着呢。”
她心里正乱着,此事也没有多想,贵人面前不可衣衫凌乱,不然会给五妹妹带来话柄还丢了樊家的脸面,便去给她送衣裳。
可偌大的浮香阁内哪有正在候着等待更换衣裳的五妹妹啊,她这才想明白原来自己被人下套了。
入宫听训的的时候她见过不少宫女,能叫上她名字的人她几乎也认识,可方才那个小宫女她都不曾见过,却能一口喊出她的名字,许是听了谁的话来陷害她。
她转身欲要离开,谁知门已被锁,她喊叫了几声都不曾有人应答,来时路上,越往这儿走人烟稀少,仔细想想怕是出不去了,她只能祈求四弟弟他们发现她不见了,来寻她。
烛火燃尽,阁内渐渐暗了下来,她本就害怕黑暗,又不敢去找蜡烛,幽暗的环境令她不适,脑海中愈发浮现上一世的那场杀戮,以及暗阁里的种种,她蜷缩着身子蹲在桌案前,额头细珠慢慢浮出,内心慌乱不已。
就在她觉得自己要死了的时候,一记‘咯吱’地开门声响起,月色随着阁门是打开照射了进来,一道魁梧的身影在月光下印的修长,她颤抖着身子用那双泪眼随上而下看去,只见是一位穿着白色衣裳的男人。
待他抬步走近,樊玉清方才看清男人的脸,原来是他。
尧瑢合看到她时意外极了,不禁蹙眉:“你为何在这儿?”说话间他将她扶起,而后从桌案下的隔板中取出一根蜡烛,将其点上,阁内瞬间亮堂了起来。
樊玉清的腿脚蹲的麻木,根本站不住脚,身子紧紧地贴合着他,手也用力地攥着他的胳膊,哽咽道:“我是被小宫女带来的,她说五妹妹在这里等着我……”
她话音未落,男人便已知晓这里面的门道了。
尧瑢合一身白衣孝服,烛火下印的他面色柔和,可是他眉头微锁,她缓合好心情方才看清他身上穿着的孝服,实在好奇,大好的日子,他怎么穿的如此晦气。
“今日不是你的生辰吗,干嘛穿成这样?”
他没有出声,只是看着桌案上的那尊玉观音,眼神涣散,一些回忆涌上脑海。
三年前他生辰这日,母亲仙逝,这尊玉观音便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物件,母亲坟陵微远,他特意用其供奉,浮香阁是母亲生前躲清闲的地方,自母亲逝后,他便下令除了扫除的宫人,其余人概不要来此打扰了母亲的清逸,往后每年这日夜里他都会陪母亲一晚。
可今年不一样,他想来此祭拜母亲后便去找小裳,没想到竟有大胆的人将她带到此处,是想借着自己今日的难过,降罪于她。
“我母亲在这儿,我的生辰便是她的忌日。”他的声音低沉,没有丝毫的感情,也许是因为伤心难耐。
樊玉清身子一怔,从他身上离开,面对那尊观音像三拜。
见她一脸忧郁的样子,男人换上笑意:“你这是在拜见婆母?”
“……”这狗东西又在嘲讽她。
“你为何……跑去赵昭仪的寝殿换孝服?”
男人呵笑道:“我就知道那条小尾巴是你。”正因知道跟踪之人是她,所以他才没有顾及,“赵昭仪是我堂姐,今日她喊我前去便是为了母亲的祭祀,宫中的规矩多
,翻墙是为了节省时间。”宫人来回通报实在耗时。
越皇后生前便不喜欢铺张浪费,所以他不主张祭祀大张旗鼓的举办,便请了皇上,这日只由他一人来便好,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赵昭仪替他准备孝服,祠道用品,今年也不例外。
“我还以为你跟赵昭仪她……”如此以来,显然是她误会了。
可她不想败坏两位长辈的好心意,笑道:“三叔母眼光向来最好,您做主便是。”说完她看了眼母亲,却看到了母亲眼神的闪躲。
她落寞了下。
许是被她夸赞眼光好,游氏高兴地合不拢嘴,樊思远在一旁听着他们说这些女人家的东西实在不感兴趣,叹气了声。
“臭小子,你又没事找事是吧?”游氏一个眼神杀了过去,他迅速起身解释:“母亲,我哪有,我只是在想过些
日子便是承垣王殿下的生辰了,听说今年殿下要办生辰礼,不知道能不能去见识见识,若是能去,又要送什么礼呢?”
游氏咂了下嘴:“你就把心给我搁在肚子里,这样的场合咱们可别想,若是玉清当时嫁给临孜王说不定咱还有机会去瞅几眼,现在,你就给老娘好好练功,别想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他即刻就不认可了,他为何就不能想了,“母亲,儿子听说二伯要带着青楼女的女儿去殿下的生辰礼,只带她!”他愤懑的重复着。
他话音刚落,三个女人沉默了,樊保澜竟然被承垣王邀请去生辰礼?真是活久见啊,平时这样的好事可是万万轮不到樊家的,这次是怎么了?
“樊老二的脑袋又被驴踢了,竟带着个不上台面的人去,这不是在丢咱们樊家的脸吗?”游氏掐着腰,一副要干架的样子,气呼呼地。
“三叔母别急,不就是个生辰礼吗,我与四弟弟五妹妹也去罢了。”她话音刚落三人的眼神齐刷刷地看向了她。
“玉清,这话可不好开玩笑,那可是当朝储君的生辰礼,举国欢庆,咱们哪能凑上这个热闹啊。”游氏以为她在说什么大话,可樊思远却不这么认为,高兴道:“二姐姐最好了!”
她含笑冲他挑了挑眉,还得是这小子能捧她的话。
父亲本就胳膊肘拐折了,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是在她意料之内,就是不知道父亲得知樊玉浅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时,会不会像对她一样对待那位‘好妹妹’,或是更甚。
她记得樊玉浅不是与那个监察御史的儿子有些瓜葛吗,如今还想着再上一层阶吧,真是贪得无厌。
她非得要去瞧瞧,这位好妹妹又想着要勾搭谁!
第72章
秋风裹挟着凉意扑面而来,它吹走了夏季的燥意与喧嚣,吹来了秋日的寂静与落寞。
今年寒露,恰逢尧瑢合生辰之喜。
昭和殿内,金桂绽放,香气扑鼻而来,庭院里的枫叶,也被秋日染上了一抹艳丽的红,显得王府格外的喜庆。
自打越皇后仙逝后,他从来没有过过生辰,今年恰逢册封储君之位,皇上与他商议此次生辰礼该办,也许皇上也想借此机会了表太后罪恶的歉意。
所以今日,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被盛邀出席,一是为了给他庆生,二是为了恭贺他凯旋而归,成为当朝储君。
尧瑢合身着肩上绣着赤色龙纹的华服,端坐于大殿,眉宇间尽显威严与从容,接受大臣的贺拜,可他却心不在焉,时不时眺望着门外。
等了良久他都不曾等到相见之人,心里难免落寞了些。
然而这时,末雪来到他身边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话,随即他便起身往殿外走去,临走前,他嘱咐末雪:“你去看看,樊家的人是否来了。”留下这句话与满殿的宾客,他离开了现场。
马车驶入宫门,到了偏门处,樊玉清与弟弟妹妹下了马车,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正往昭和殿方向行去,当他们途径御花园时,她看了今日的寿星,本还以为他是来接自己的,可好像男人并没有看到他,而是往昭和殿相反的方向走去。
“你们先去,我似乎想起先前还有东西落在了绛雪阁,如今我人都不住在宫中了,还是将自己的东西带走为好,稍后我便过去。”
“我们与二姐姐一起去。”她拒绝道:“不必,这里我比你们熟悉,四弟弟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见殿下吗,何必浪费这个功夫,我去去就回。”说完,她也不给他们应声的机会,转身便往方才男人去的方向走。
樊玉清小心翼翼地跟在他的身后,生怕自己的脚步太重,像是之前一样引起他的防备,带她在宫中溜圈。
离开御花园,他们越过几条宫廊,辗转来到冼华殿,她从前听教事的嬷嬷说过,冼华宫是赵昭仪的宫殿。
他来此作甚?
而后她瞧见他环顾四周,觉得应是没人时一跃进了冼华殿,她惊张失措的捂住自己的嘴巴,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这月黑风高夜,孤单寡女共处一室,成何体统,更何况赵昭仪还是皇上的女人,他难道……
樊玉清的脚就跟灌了铅似的,想抬都抬不起来,像是被定住一样,站在冼华殿外的树后,彷佛不等到人出来,誓不罢休一样。
两刻钟后,她瞧见男人换了一身宽袖白衣从冼华殿大门走了出来,进去这么久还换了身衣裳,此时非同小可,她不敢往下乱想了。
此时樊玉清的心中波涛汹涌,难以平息,倒换着步子急匆匆地往回疾走。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位小宫女将她拦住道:“玉清姑娘,有位自称樊家五姑娘的人在夜池不小心湿了鞋袜裙摆,特意吩咐奴婢过来喊您,为她送去更换的衣裳,现在五姑娘正在浮香阁候着呢。”
她心里正乱着,此事也没有多想,贵人面前不可衣衫凌乱,不然会给五妹妹带来话柄还丢了樊家的脸面,便去给她送衣裳。
可偌大的浮香阁内哪有正在候着等待更换衣裳的五妹妹啊,她这才想明白原来自己被人下套了。
入宫听训的的时候她见过不少宫女,能叫上她名字的人她几乎也认识,可方才那个小宫女她都不曾见过,却能一口喊出她的名字,许是听了谁的话来陷害她。
她转身欲要离开,谁知门已被锁,她喊叫了几声都不曾有人应答,来时路上,越往这儿走人烟稀少,仔细想想怕是出不去了,她只能祈求四弟弟他们发现她不见了,来寻她。
烛火燃尽,阁内渐渐暗了下来,她本就害怕黑暗,又不敢去找蜡烛,幽暗的环境令她不适,脑海中愈发浮现上一世的那场杀戮,以及暗阁里的种种,她蜷缩着身子蹲在桌案前,额头细珠慢慢浮出,内心慌乱不已。
就在她觉得自己要死了的时候,一记‘咯吱’地开门声响起,月色随着阁门是打开照射了进来,一道魁梧的身影在月光下印的修长,她颤抖着身子用那双泪眼随上而下看去,只见是一位穿着白色衣裳的男人。
待他抬步走近,樊玉清方才看清男人的脸,原来是他。
尧瑢合看到她时意外极了,不禁蹙眉:“你为何在这儿?”说话间他将她扶起,而后从桌案下的隔板中取出一根蜡烛,将其点上,阁内瞬间亮堂了起来。
樊玉清的腿脚蹲的麻木,根本站不住脚,身子紧紧地贴合着他,手也用力地攥着他的胳膊,哽咽道:“我是被小宫女带来的,她说五妹妹在这里等着我……”
她话音未落,男人便已知晓这里面的门道了。
尧瑢合一身白衣孝服,烛火下印的他面色柔和,可是他眉头微锁,她缓合好心情方才看清他身上穿着的孝服,实在好奇,大好的日子,他怎么穿的如此晦气。
“今日不是你的生辰吗,干嘛穿成这样?”
他没有出声,只是看着桌案上的那尊玉观音,眼神涣散,一些回忆涌上脑海。
三年前他生辰这日,母亲仙逝,这尊玉观音便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物件,母亲坟陵微远,他特意用其供奉,浮香阁是母亲生前躲清闲的地方,自母亲逝后,他便下令除了扫除的宫人,其余人概不要来此打扰了母亲的清逸,往后每年这日夜里他都会陪母亲一晚。
可今年不一样,他想来此祭拜母亲后便去找小裳,没想到竟有大胆的人将她带到此处,是想借着自己今日的难过,降罪于她。
“我母亲在这儿,我的生辰便是她的忌日。”他的声音低沉,没有丝毫的感情,也许是因为伤心难耐。
樊玉清身子一怔,从他身上离开,面对那尊观音像三拜。
见她一脸忧郁的样子,男人换上笑意:“你这是在拜见婆母?”
“……”这狗东西又在嘲讽她。
“你为何……跑去赵昭仪的寝殿换孝服?”
男人呵笑道:“我就知道那条小尾巴是你。”正因知道跟踪之人是她,所以他才没有顾及,“赵昭仪是我堂姐,今日她喊我前去便是为了母亲的祭祀,宫中的规矩多
,翻墙是为了节省时间。”宫人来回通报实在耗时。
越皇后生前便不喜欢铺张浪费,所以他不主张祭祀大张旗鼓的举办,便请了皇上,这日只由他一人来便好,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赵昭仪替他准备孝服,祠道用品,今年也不例外。
“我还以为你跟赵昭仪她……”如此以来,显然是她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