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收好地图,张和正好找来,暴躁的摇着扇子:“你说的那个高炉,行不行啊,年前到现在,砸了六万两银子进去,水花都没冒一个,这个项目,要不撤掉罢!”
  他说的是炼钢炉。
  青华园平均利润在一万两一个
  月,腊月正月年关,利润更大,刘青青抽调大部分的银钱,砸到铁作坊里去。
  她要的不是和外面一样的粗铁,而是精铁和钢铁,炼钢需要盖炼钢炉,末世的时候,课本上大致的介绍了方向,她不懂其中的细节,只能高薪寻来工匠,不停的砸钱试验。
  张和支持她,是因为她能给他带来利润,郭守云支持她,是因为,她是她。
  这便是两者的区别。
  所以,张和是商业合伙人,郭守云才是她的伙伴。
  作为股东,张和有权利建议青华园的投资项目。
  不过,刘青青非常强势,她看着张和,不容置疑道:“这一项目必须执行下去,不论是六万两,还是六十万两,我都要干下去,若你不愿意,可以退股!”
  第144章 水煮牛肉
  张和沉默了,他哪里舍得退股。
  总共投入两万两,过年的时候便领了五千两的分红,看着青华园越做越大,这就是一颗摇钱树。
  他讪讪的挤出一丝笑,低头道:“莫要生气,我不过建议一下。”
  转开话题:“好些大盐商找到我,想大规模购入我们的精盐,要不要签约?”
  青华园的井盐洁白如雪,细腻如沙,纯粹的咸味,做出来的菜别具一番风味,其他府的盐商闻风而动,赶来购买。
  盐商购买不同于零售,价格压得低。
  刘青青手指头在桌子上敲了敲:“我们精盐耗费不少本钱才提炼出来的,价格一文不少,他们愿意买便卖,不愿意买便罢。”
  张和欲言又止,零售粗盐卖供不应求,但精盐价高,仓库里攒了很多。
  刘青青好似他肚中的蛔虫,轻飘飘瞥他一眼:“我已经让人将精盐收藏在坛子中,蜡封起来,不会受潮。”
  若她是青华园的董事长,决定了青华园的走向的话,张和便是总经理,具体执行她的每一项决措,她揉碎解释道:“你莫要担心我们的精盐卖不出去,是因为我们才开始售卖,口碑还未打出去。
  注重口欲享受的豪门贵族还没发现我们精盐的妙处,若现在降了价,以后价格便提不起来。”
  盐井是刘家盖新房发现的,盐引是刘青青找薛文豪用制冰秘诀和粽券交换的,所以,刘青青将盐井算成刘家的私产。
  以市场价的一半卖给青华园,青华园作为第一手经销商,售给南平府的百姓,或者其他州府的盐商。
  张和对于不能把盐井归到青华园产业内,有一点不甘心,转而想到,刘青青从来没要求他把红酥手并入青华园名下,便释怀了。
  另外一个大股东卢雪樵,正在中枢和朝臣打嘴仗,从不干预青华园的决策。
  刘青青语重心长对张和再次强调对青华园的定位:“我们青华园是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大型杂货铺子,我们要收集整个南安府的特产,卖到全大赵,不要想着把控每一样商品。
  让整个南安府下辖的十个区县,都成为我们的供货商,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
  次日,刘青青正在梳洗,伙计来禀告,温如初带着史居正和一家子,已经到了大门口。
  她连忙去迎接问好,杨雪眉亲切拉着她笑道:“好久不见,你又长高了些!
  来府城好几个月,最近几日才把行礼归拢好,今日大人休沐,正好一起来闹你。”
  温一鸣兄妹两小大人般一板一眼行礼:“青姐姐好!”
  温如初领着史居正在一旁笑而不语。
  对于温家的有意亲近,刘青青乐见其好,任其自然。
  温一鸣和温一和初次来青华园,对什么都好奇,眼底全是跃跃欲试,刘青青抿嘴笑了下,喊来表哥刘瑞和表妹宝珠儿,领着她们去游玩。
  待她们走远,几人便坐在湖边的凉亭里,一面煮茶,一面商量着对南平府的规划。
  妻儿不在身边,温如初露出一身的疲惫:“我只道常平县百姓日子艰难,想不到,其他县更甚之!”
  史居正捂着胡须叹道:“青姑娘你不晓得,我们大人这段日子悄悄将治下各个县城走了一遍,除了我们常平县百姓能吃饱外,其他县区的百姓,大部分衣不裹身,食不裹腹,甚至还有一家子只穿一条裤子的,吃的更是米糠拌野菜。
  现在是夏天,天气炎热,若是到了冬日,草木枯黄,无野菜下锅,无冬衣暖身,得冻死多少人啊!”
  温如初愁眉不展,升职的欢喜被肩上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
  刘青青沉默了,她有心安慰两句,但这个话题实在太沉重,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干脆闭口不言。
  温如初揉了揉发疼的眉间,挤出一丝笑道:“幸好在你的推动下,常平县都种了棉花,产量足够至少能让南平府大部份百姓,穿上厚实的冬衣!”
  刘青青张了张嘴,还是忍不住泼了盆冷水:“大人,到时候难道直接征用常平县的棉花吗?这样不太妥当罢。”
  百姓冒着风险,将一半的稻田改种不熟悉的棉花,一方面是信任刘有山的推广,另外一方面棉花价格高昂,希望通过种植棉花大赚一笔,多攒一点压箱钱。
  若到时候府衙出面征用,或者低价收购棉花,常平县的百姓,还有什么盼头,到了后面,谁还相信官府的话。
  温如初在常平县多年爱民的名声,便毁于一旦。
  史居正叹气:“这有什么办法,难道眼睁睁看着其他县区的百姓冻死么?”
  刘青青掷地有声:“您这是自毁信誉。其他县区的百姓是您的子民,常平县难道不是么?”
  “其他县区的百姓困苦,我们应该帮着他们寻找生钱的办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温如初苦笑着。
  史居正解释:“你说的,大人何尝不知。”
  “我们走访了其他九个县区,不像我们常平县这样,好歹有条清水河,灌溉作物,至少饿不死。通过雇佣人力修渠,拉动经济,其他县,只剩下一条泥泞的官道通向府城,老百姓日日守在田埂上,祈求老天爷保护。若雨水少了,或者多了,粮食减产,肚子都吃不饱,”
  “像那个常山县,住在高山上,作物全靠人力从山脚的小溪担水浇灌,日子过得苦哇!”
  “也有几个县份,大山里生长和我们常平县一样味美的菌子,只能脚力背着送到府城,因路上耗时太多,菌子坏了,含泪扔掉。”
  刘青青喃喃道:“要致富,先修路,古话城不骗人!”
  听到她的嘀咕,温如初苦笑:“谈何容易,还有常索县,来府城必须穿过一个深深的峡谷,若不然,便要绕上百里的山路。县城的百姓,吊在一根索道上,穿过峡谷划过来,这样的地方,如何铺路啊!”’
  他也有幸感受了一回高空索桥,和青华园的不一样。
  青华园高空索桥下面有防护网,常索县那个只有一根链条连接峡谷两侧,过往的行人自带一个滑轮,滑轮下绑一个包袱皮,行人坐在包袱皮上,将滑轮扣在链条上,靠着双手慢慢抓住链条划过去。
  因为危险,大部分的百姓,一辈子没出过常索县。
  刘青青沉默半响,因土豆的事还没影子,也不敢打着包票保证。
  图纸上标注的三个铁矿,方别在下面的三个县里边,她需要去验证一番,干脆开口道:“要不,我们把阿云带上,一起再去仔细走访一遍,看看,能不能在各县开几个作坊,就地收购菌子加工后,再运出来?”
  温如初和史居正对视一眼,他们今日来,便是打着劝说刘青青的青华园去各地收购特产,现在刘青青主动去考察办作坊,倒让他们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因交通不便,作坊制作出来的特产,运出来便是一大笔费用,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温如数讪讪道:“也不好叫你做贴本的买卖,府衙能做什么,你只管开口!”
  刘青青笑而不语,能做的多了,现在还不是说的时机。
  谈完正事,刘青青笑道:“您们劳累了这么些日子,不妨去湖上钓鱼煮茶松乏松乏,我去弄两道新菜给您们尝一尝。”
  解决了心头的大山,黑瘦了一半的温如初微微松了口气,才有闲情逸致,和史居正两人,在船头下棋。
  来到厨房的刘青青大约瞥了一眼,清水沟村今早又送来一头宰好的牛,她提起刀,顺着牛脊椎,将最嫩的四公斤牛里脊全部取下来,牛里脊是牛身上最嫩的一块肉,适合给小孩子吃。
  约摸三百公斤的大黄牛,才切出四公斤的里脊肉,出产相当的低。
  她一面感叹一面用尖刀,将牛肉上的筋膜全部挑走不要,只留下纹理分明的红色肉块,再用干棉布吸干净水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