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刘有山郁闷的找到她:“二丫头,这次看走眼了,这块地不适合盖房。我们才往下挖了七尺的地桩坑,便不停的冒出水来,舀干后不到一天又满了,
这样埋桩下去,两三年就泡坏了,盖的房如何长久,要不,重新换一块地盖?”
一百两银子买的地,不能盖房,又种不成庄稼,可惜了。
第137章 盐焗鸡
刘青青抽空回到清河沟村,山脚下,刘家新买下的40亩荒地,地势东高西矮,稀稀疏疏长着生命力最为强劲的锯子草,她直接走到东边最高的地方,这里远离河岸,是她选中盖房的地界。
草地上堆放着许多工具,因遇到这档子事,来帮忙的工匠被刘有山打发回去休息。
荒地上整齐的挖了十二个约摸六尺的深坑,准备下桩,作为五间正房的柱子。刘青青伸着脖子一一查看,十一个坑挖开后没有问题,红褐色的泥土带了一点水汽,但是,第三个,已经汪了半坑的水在里头。
刘有山指着坑里浑浊的半坑水,幽幽道:“今早我才来把坑里的水打走,这么半天的功夫,又浸出了许多。”
他指了指三丈开外的一处洼地:“诺,我怕水再浸回去,将水远远的倒在那边,这不是打出的水回流,这个坑八成挖在泉眼上了。”
汰,平时打井,怕找不到泉眼,得请多年的老把式来选地挖井,还不一定成功。现在倒好,随手一挖,便是泉眼。
他和刘青青商量:“是不是,重新选块地方起坑放桩?这里以后修一眼水井,也不错。”
刘青青皱眉,有些不甘心,这片地基落在整块荒地的最中央的位置,且是地势最高的地方,背靠后山,面朝河岸,风水极佳。
不过,地桩立在泉眼里,三两年地桩腐朽,房子成了危房,自家盖房子,肯定不能弄这样的豆腐渣工程。
无奈道:“您说这里挖眼井,水质如何,您尝过了么?是甜水么?”
刘有山愣了一下,还真没有。
他顺手将一边的木桶丢下去,打了半桶水上来,双掌相合捧了一捧有些浑浊的水尝了尝。
“呸,呸呸!”
刘有山一口吐出嘴里的水,从扯下腰间的水囊,灌了一大口苏氏给她装的白开水漱口。
“可惜了,这水又苦又咸,是眼苦水井!”
刘青青挑挑眉。
咸?
苦水井的井水不好喝,带着涩味,或者带着腥味,从来没听说过,带着咸味的苦水井。
她若有所思的走到远处刘有山倒水的凹地,正是午时,明烈的阳光,晒得脸生疼。凹地里的水分已经浸湿了土地,将浅红色的地表变成斑驳的深红色。
几颗锯子草焉头耷头的站在那里。
她扯过一颗锯齿草,锯子草中间叶芽的地方,几片新发的新叶,形成了一个能储水的小凹槽,里头被蒸发后,只剩下浅浅一层水汽。
刘青青将草芽摘掉,尝了尝凹槽里的水滴,确实如阿爹所说,除了苦涩,还有一股咸味。
味道极淡,确定是咸味没错。
那是,盐的味道!
这竟然是卤水!
可以晒盐的卤水。
刘青青心跳急促了几分,她左右张望了一下,正午时分,远方的田地里已经有劳作的村民,赶着耕牛将肥沃的土地犁成垄。
被巨大的馅饼砸中,她懵逼的走到刘有山的身边,压低声音不确定道:“阿爹,这是不是盐井?”
“盐井?”
刘有山皱了皱眉头,先是不解,而后便是巨大的惊愕:“你说,这是可以晒盐的那种盐井?”
盐是什么,盐是可以像铜钱一样,直接兑换物品的硬通货啊。
若这眼井,真是是盐井,代表着这是一口聚宝盆,只要采出卤水,意味着无数的银钱滚滚而来。
他结结巴巴:“不能吧!”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没听说谁家挖出盐井来。
“要不,去问一问村长?”
刘青青已经冷静了下来,她都能穿越,挖出一口盐井来,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
现在不完全确定是盐井,但八成是。要确定很简单,将井里的水带回去,煮干了便知晓。
她拉住被巨大惊喜砸晕的刘有山:“阿爹,现在还不确定呢,莫要走漏了风声!”
刘有山恍然回神,财帛动人心,这口井代表着巨大的财富,小小的刘家不一定守得住,恐怕还会带来灭顶之灾。
两人装模作样在四周晃了一圈回了家,路上遇到相熟的村民打招呼,刘有山僵着脸回应,大家看他脸色不自然,只当他心疼选的宅地基渗水,不痛不痒的安慰了几句。
接下来的几日,两人日日到地基里绕一圈,随身携带着水囊,将水囊里的水全换成井里的水,攒了一锅,呆呆的守在锅边煮水。
问就是喜欢看水翻滚的样子。
苏氏和刘慧兰抱怨:“你爹和妹妹真是疯魔了。”
刘慧兰若有所思,上次妹妹这么做的时候,弄出了河泥肥料,这次,估计又在鼓捣什么东西,她默默的多抱了几捆柴堆在锅洞口。
耗时一整天,烧完了一捆柴,看着锅底薄薄一层淡黄色的颗粒时,刘青青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难道,不是盐巴。
刘有山筷子尖,从锅底捻起一点,塞到嘴巴里尝了尝。
浓烈的咸味立马冲刺口腔,他兴奋一掌拍在刘青青肩膀上:“好丫头,真有你的,我们发财了!”
刘青青兀自怀疑:“盐不是洁白如雪么,咋个是淡黄色的哦!”
刘有山嘿嘿解释:“粗盐就是这样,有杂味,我们家吃的是细盐。”每次刘青青直接买细盐,还当她嘴巴挑剔,原来是根本不知道粗盐这回事。
两人将锅底一层淡黄色的颗粒全部铲了出来称量,锅里总共装水二十公斤,熬得粗盐一公斤,百分之五的出盐率。
市场上细盐一公斤600文,粗盐100文一公斤,熬煮一锅水,耗费柴火一挑,清水沟背靠大山,柴火不花钱,自己上山捡就行,刘家缺少劳动力,请村学里的孩子帮忙捡,一小担一文钱,凑够一大担需要五小担子,就是五文钱。即便按照县城市场价算,这么一挑柴火二十文。
他们这一锅盐的利润也有80文。
而且,他们取得是浅层的卤水,被稀释过,若深层的卤水,含盐量应当会加倍。同样的,开采难度会加倍。
刘青青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一口锅煮盐一天得80文,若准备十口锅,那便是800文,一百口锅,那便是8两银,同时开工一千口锅,乖乖,一日纯利80两银,一个月便是2400两,坐着收钱的买卖,怪不得商人趋之若鹜,朝廷收取重税。
刘青青将目光放在粗盐上,若把粗盐提纯呢,不晓得同样二十公斤的卤水,能得到多少细盐?
卤盐水和海盐水溶质含量大差不离,含有杂质钡元素和镁元素钙元素,这东西味道苦涩,服用得多还会导致中毒。
所以,粗盐价格便宜,不仅是因为颜色发黄,还因为吃得多,日积月累之下,胆肾结石不是梦。
在这个没有手术的时代,结石唯一的下场,便是活活疼死。
其他人不晓得怎么提纯,她恰好在末世的化学课本上背过。
卤水中游离的钙镁离子,会和蛋白质发生固化反应。
说人话就是,在卤水中加入适量的豆浆,将固体捞走,便清除了其中的钙镁钡杂质,剩下的便是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刘青青迫不及待的试验一番。
她催促刘有山,两人带着水囊去荒地里晃荡,表面是勘测丈量重新盖房的地界,其实是将水囊灌满卤水,弄回家。
在煮卤水的同时,后院的石磨骨碌碌转动起来,磨好的浓豆浆,一点点倒进卤水中。
果然,雪白的豆浆立马变成了脏兮兮的固体,刘青青用粗布做的漏网一一捞出来,剩下的便是澄清的盐水。
刘有山用筷尖尝了尝,此刻的卤水,只剩下纯净的咸味,再也没有了苦涩。
一锅二十公斤的卤盐水,最后得半公斤雪白的细盐,可以卖三百文。
去掉二十文的柴火,一公斤的豆子十文,还剩270文。
当得到数字的那一刻,大家的呼吸全都炙热起来,竟然是粗盐的4倍。
接下来的几日,一家子疯魔一般,不停的打卤水回来蒸煮,两口大锅换着煮盐,足足攒的二十公斤,整整一满锅的雪白细盐。
这代表着十二两银子。
被仍在一边的翠翠,不高兴的拉着刘有山委屈的哭诉:“你们一天天忙着煮饭,都不愿意搭理我,哥哥走了半个月,该休沐回来,快去接他。”她一直记得,郭守云每半月回来一次,这几日,全家人忙着煮盐,怕她嘴巴不牢靠,将她打发出去玩儿。
在她小小的心里,厨房里是做饭做好吃的,爹娘姐姐鼓捣了好几天,却没吃端出来,定然是不爱她了,不给她吃的了,所以,特别想念每次回来给她带吃的郭守云。
这样埋桩下去,两三年就泡坏了,盖的房如何长久,要不,重新换一块地盖?”
一百两银子买的地,不能盖房,又种不成庄稼,可惜了。
第137章 盐焗鸡
刘青青抽空回到清河沟村,山脚下,刘家新买下的40亩荒地,地势东高西矮,稀稀疏疏长着生命力最为强劲的锯子草,她直接走到东边最高的地方,这里远离河岸,是她选中盖房的地界。
草地上堆放着许多工具,因遇到这档子事,来帮忙的工匠被刘有山打发回去休息。
荒地上整齐的挖了十二个约摸六尺的深坑,准备下桩,作为五间正房的柱子。刘青青伸着脖子一一查看,十一个坑挖开后没有问题,红褐色的泥土带了一点水汽,但是,第三个,已经汪了半坑的水在里头。
刘有山指着坑里浑浊的半坑水,幽幽道:“今早我才来把坑里的水打走,这么半天的功夫,又浸出了许多。”
他指了指三丈开外的一处洼地:“诺,我怕水再浸回去,将水远远的倒在那边,这不是打出的水回流,这个坑八成挖在泉眼上了。”
汰,平时打井,怕找不到泉眼,得请多年的老把式来选地挖井,还不一定成功。现在倒好,随手一挖,便是泉眼。
他和刘青青商量:“是不是,重新选块地方起坑放桩?这里以后修一眼水井,也不错。”
刘青青皱眉,有些不甘心,这片地基落在整块荒地的最中央的位置,且是地势最高的地方,背靠后山,面朝河岸,风水极佳。
不过,地桩立在泉眼里,三两年地桩腐朽,房子成了危房,自家盖房子,肯定不能弄这样的豆腐渣工程。
无奈道:“您说这里挖眼井,水质如何,您尝过了么?是甜水么?”
刘有山愣了一下,还真没有。
他顺手将一边的木桶丢下去,打了半桶水上来,双掌相合捧了一捧有些浑浊的水尝了尝。
“呸,呸呸!”
刘有山一口吐出嘴里的水,从扯下腰间的水囊,灌了一大口苏氏给她装的白开水漱口。
“可惜了,这水又苦又咸,是眼苦水井!”
刘青青挑挑眉。
咸?
苦水井的井水不好喝,带着涩味,或者带着腥味,从来没听说过,带着咸味的苦水井。
她若有所思的走到远处刘有山倒水的凹地,正是午时,明烈的阳光,晒得脸生疼。凹地里的水分已经浸湿了土地,将浅红色的地表变成斑驳的深红色。
几颗锯子草焉头耷头的站在那里。
她扯过一颗锯齿草,锯子草中间叶芽的地方,几片新发的新叶,形成了一个能储水的小凹槽,里头被蒸发后,只剩下浅浅一层水汽。
刘青青将草芽摘掉,尝了尝凹槽里的水滴,确实如阿爹所说,除了苦涩,还有一股咸味。
味道极淡,确定是咸味没错。
那是,盐的味道!
这竟然是卤水!
可以晒盐的卤水。
刘青青心跳急促了几分,她左右张望了一下,正午时分,远方的田地里已经有劳作的村民,赶着耕牛将肥沃的土地犁成垄。
被巨大的馅饼砸中,她懵逼的走到刘有山的身边,压低声音不确定道:“阿爹,这是不是盐井?”
“盐井?”
刘有山皱了皱眉头,先是不解,而后便是巨大的惊愕:“你说,这是可以晒盐的那种盐井?”
盐是什么,盐是可以像铜钱一样,直接兑换物品的硬通货啊。
若这眼井,真是是盐井,代表着这是一口聚宝盆,只要采出卤水,意味着无数的银钱滚滚而来。
他结结巴巴:“不能吧!”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没听说谁家挖出盐井来。
“要不,去问一问村长?”
刘青青已经冷静了下来,她都能穿越,挖出一口盐井来,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
现在不完全确定是盐井,但八成是。要确定很简单,将井里的水带回去,煮干了便知晓。
她拉住被巨大惊喜砸晕的刘有山:“阿爹,现在还不确定呢,莫要走漏了风声!”
刘有山恍然回神,财帛动人心,这口井代表着巨大的财富,小小的刘家不一定守得住,恐怕还会带来灭顶之灾。
两人装模作样在四周晃了一圈回了家,路上遇到相熟的村民打招呼,刘有山僵着脸回应,大家看他脸色不自然,只当他心疼选的宅地基渗水,不痛不痒的安慰了几句。
接下来的几日,两人日日到地基里绕一圈,随身携带着水囊,将水囊里的水全换成井里的水,攒了一锅,呆呆的守在锅边煮水。
问就是喜欢看水翻滚的样子。
苏氏和刘慧兰抱怨:“你爹和妹妹真是疯魔了。”
刘慧兰若有所思,上次妹妹这么做的时候,弄出了河泥肥料,这次,估计又在鼓捣什么东西,她默默的多抱了几捆柴堆在锅洞口。
耗时一整天,烧完了一捆柴,看着锅底薄薄一层淡黄色的颗粒时,刘青青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难道,不是盐巴。
刘有山筷子尖,从锅底捻起一点,塞到嘴巴里尝了尝。
浓烈的咸味立马冲刺口腔,他兴奋一掌拍在刘青青肩膀上:“好丫头,真有你的,我们发财了!”
刘青青兀自怀疑:“盐不是洁白如雪么,咋个是淡黄色的哦!”
刘有山嘿嘿解释:“粗盐就是这样,有杂味,我们家吃的是细盐。”每次刘青青直接买细盐,还当她嘴巴挑剔,原来是根本不知道粗盐这回事。
两人将锅底一层淡黄色的颗粒全部铲了出来称量,锅里总共装水二十公斤,熬得粗盐一公斤,百分之五的出盐率。
市场上细盐一公斤600文,粗盐100文一公斤,熬煮一锅水,耗费柴火一挑,清水沟背靠大山,柴火不花钱,自己上山捡就行,刘家缺少劳动力,请村学里的孩子帮忙捡,一小担一文钱,凑够一大担需要五小担子,就是五文钱。即便按照县城市场价算,这么一挑柴火二十文。
他们这一锅盐的利润也有80文。
而且,他们取得是浅层的卤水,被稀释过,若深层的卤水,含盐量应当会加倍。同样的,开采难度会加倍。
刘青青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一口锅煮盐一天得80文,若准备十口锅,那便是800文,一百口锅,那便是8两银,同时开工一千口锅,乖乖,一日纯利80两银,一个月便是2400两,坐着收钱的买卖,怪不得商人趋之若鹜,朝廷收取重税。
刘青青将目光放在粗盐上,若把粗盐提纯呢,不晓得同样二十公斤的卤水,能得到多少细盐?
卤盐水和海盐水溶质含量大差不离,含有杂质钡元素和镁元素钙元素,这东西味道苦涩,服用得多还会导致中毒。
所以,粗盐价格便宜,不仅是因为颜色发黄,还因为吃得多,日积月累之下,胆肾结石不是梦。
在这个没有手术的时代,结石唯一的下场,便是活活疼死。
其他人不晓得怎么提纯,她恰好在末世的化学课本上背过。
卤水中游离的钙镁离子,会和蛋白质发生固化反应。
说人话就是,在卤水中加入适量的豆浆,将固体捞走,便清除了其中的钙镁钡杂质,剩下的便是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刘青青迫不及待的试验一番。
她催促刘有山,两人带着水囊去荒地里晃荡,表面是勘测丈量重新盖房的地界,其实是将水囊灌满卤水,弄回家。
在煮卤水的同时,后院的石磨骨碌碌转动起来,磨好的浓豆浆,一点点倒进卤水中。
果然,雪白的豆浆立马变成了脏兮兮的固体,刘青青用粗布做的漏网一一捞出来,剩下的便是澄清的盐水。
刘有山用筷尖尝了尝,此刻的卤水,只剩下纯净的咸味,再也没有了苦涩。
一锅二十公斤的卤盐水,最后得半公斤雪白的细盐,可以卖三百文。
去掉二十文的柴火,一公斤的豆子十文,还剩270文。
当得到数字的那一刻,大家的呼吸全都炙热起来,竟然是粗盐的4倍。
接下来的几日,一家子疯魔一般,不停的打卤水回来蒸煮,两口大锅换着煮盐,足足攒的二十公斤,整整一满锅的雪白细盐。
这代表着十二两银子。
被仍在一边的翠翠,不高兴的拉着刘有山委屈的哭诉:“你们一天天忙着煮饭,都不愿意搭理我,哥哥走了半个月,该休沐回来,快去接他。”她一直记得,郭守云每半月回来一次,这几日,全家人忙着煮盐,怕她嘴巴不牢靠,将她打发出去玩儿。
在她小小的心里,厨房里是做饭做好吃的,爹娘姐姐鼓捣了好几天,却没吃端出来,定然是不爱她了,不给她吃的了,所以,特别想念每次回来给她带吃的郭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