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语点醒梦中人,谢玉华坐直了身子,人家小小年纪,比他还看得清楚。
  这个时候去京城,算是一头扎进了烂泥坑,上面神仙打架,一不小心殃及他们这些池鱼儿,还不如躲在南安府这偏远之地,等时局平稳些再说。
  谢玉华想清楚了其中的得失,惆怅一扫而空,真诚的烘手行礼:“今日得小东家一席话,胜读百本书,多谢。”
  他投桃报李道:“小东家特意寻我,可是有什么我能做的,只管提就是。”
  刘青青笑了,她就喜欢和这样直接不做作的人打交道。
  “先生,容我失礼,您觉得,您耽搁了这么多年才拿到解元,是为什么?”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刚刚还觉得她有礼懂事的谢玉华,一股子恼怒直冲天灵盖,瞬间觉得她和村子里那些人嫌狗厌吐人口水的臭小子一个德行。
  他深深的呼吸了两口气,才没有甩袖离开。
  对面的刘青青静悄悄的坐着,一脸认真的看着他,像等老师答案的小学子。
  谢玉华心头一梗,自嘲都是过去的事,和一个不懂事的毛丫头,有什么好计较的。
  没好气道:“自然是因为我读书不够多,不够广泛。”
  刘青青哦了一声:“可是所有人都学了四书五经,都背得滚瓜烂熟,为什么中举的多是家里富裕的,家中贫寒的寥寥无几,难道贫寒之人,没有富有之人聪明?”
  谢玉华再好的涵养,也被她给说没了:“谬论。
  自然是因为世家大族家中藏书丰富,或请的夫子见多识广,每一篇文章都能从许多角度分析猜题练题,所以富家子弟考中的可能性更大。”
  刘青青恍然大悟,科考和末世高考差不多,四书五经是教科书,但高考从来不考教科书,是考教科书拔高了后的知识。
  那她接下来的计划,应该没有问题。
  她想了想道:“先生,你能不能以四书五经为蓝本,编一套练习册出来?将近几年的科考题目都收录进去,然后再适当变化,弄成科考模拟题,或者押卷题?”
  “然后我们把这些练习册大量刊印,通过书店,售卖给贫寒子弟,他们不用大量的藏书,不用请束脩高昂的夫子开小灶,自己也能通过练习册学习,在科举中取得好的成绩。”
  谢玉华嘴巴张了张,半响才道:“你这想法有那么几分薪火相传的意思,可是,我只背得南安府这十五年的乡考题目,其他府的,我并无知晓,还有,进士科我没考过,实在无能为力。”
  这便是意动了。
  刘青青笑道:“先生莫急,您先把乡试的编写出来,进士科的,我重新想办法,让参加考试的举子默下来,再收录进去。”
  “这册丛书收录五次的乡考真题,还有模拟押题,不如叫五年科考三年模拟,怎么样?”
  谢玉华脸上忽明忽暗,他磋磨了十五年才中举,不是因为不够努力,是因为,有些东西,只有世家大族才有传承,为何今年他能中举,因为他考了五次,将乡考的套路都给摸透了。
  若每个学子都得了这样上进的机会,相信,南安府中举之人,将会井喷一般,长此以往,朝廷里南安府籍官员不再孤掌难鸣,税政民生上,也能替南安府百姓发出声音。
  他们这样做,无异于撬了那些世家大族的根基,短时内没问题,时间长了,人家回过味来,只怕要反扑。
  谢玉华不在把刘青青当做个小屁孩,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刘青青笑道:“没事,等他们回过味来,我们已经发展壮大,不怕他们了。”
  谢玉华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我看着,你种田卖特产干得有声有色,为什么劳心劳力做这事呢?”
  刘亲亲无奈笑道:“没办法,家里有人要科举,只当给他提前铺路了。”
  两人就细节,又敲定了许多。
  谢玉华负责编书,刘青青管理刊印出版售卖,除去成本赚得的钱,两人对半分。
  当师爷县丞,要协助知县大人管理县衙,杂七乱八的事多,不能专注的读书。但当编辑不一样,他要再次吃透四书五经,深耕细作,一来编出高质量的练习,二来加深自己的理解,也是一个再次学习的过程。
  刘青青对于自己人,向来大方,知道谢玉华囊中窘迫,又不愿意接受避税地主的投靠,家中甚是拮据,吩咐账房预支了一百两银子给他。
  因为毛笔字大占纸,刘青青将自己的鹅毛笔推荐给了他:“只管用小字,同样厚度的书本,鹅毛笔小字内容更多,囊中羞涩的学子们一定争相购买。”
  谢玉华写过一次后,爱上了鹅毛笔,欢欢喜喜投身到主编事业中。
  五年科举三年模拟走上正轨,郭守云将来的练习册有了着落,刘青青放下心头的一件大事。
  她弄这个,完全是为了让郭守云得到最好的资料,科举之道一路顺畅。
  当然也可以为郭守云聘请名师,但是,科举实质是考试,名师再厉害,讲得精彩传神,没有练习模拟题也是白搭。
  就像学开车一样,你看着人家教练人车合一
  ,自己上去就成马路杀手,哐哐哐撞墙或冲下水沟,唯一的原因便是练习太少。
  从现在开始编纂练习册,经过学子们的练习反馈,相信几年后,练习册能给郭守云带来精准的指导,和最大的提升。
  腾出手的刘青青去到厨房,后知后觉的发现,刘慧兰这几天好像闷闷不乐,看着她欲言又止。
  刘青青找到她:“阿姊,我们一家人,你有什么不能直接和我说的。喔,让我猜一猜,是不是你看中谁了?”
  刘慧兰脸颊一红,没好气的瞅她一眼:“尽胡说!”
  半响才道:“客人们来点鹿鸣宴的菜,你让迎客把他们介绍到其他酒楼,是不放心我做的菜,味道不好么?”若觉得她不行,可以再聘请个老厨师来,她一点不会介意。把上门的生意往外推,着实让人不理解。
  原来是这事啊。
  刘青青掰着手指头询问刘慧兰:“阿姊,我们一道道菜来数一数,攀登高峰用的是骆驼峰,龙凤呈祥主料是一斤重的活蹦乱跳龙虾,鸿运当头是帝王蟹,就连我们家烧得御笔鸡枞墨汁,用的也是海鲜活墨鱼。”
  “我们家根基浅,没有沙漠到府城的商队,也没有海边到府城的商船,若做这些菜,我们需要把供应商当祖宗供着,万一他们使坏,提个价啊,弄点坏了的海鲜来,我们是要,还是不要呢?
  而且我们的根基是青华园,定位是游乐园,顺便卖点特产小食,面向的是富余家庭,而不是吃得起鹿鸣宴的土豪大户。”
  “所以,干脆把这些菜给这些酒楼做,一来我们不去费这个神,二来他们记得我们的好,我们青华园的海鲜原料等,他们打本送过来,三来,我们送了土豪客人过去,他们也推荐客户过来游玩,大家互利互惠,一起发财。”
  刘慧兰听了她的解释,释怀的拍拍胸口:“其实,让我做这些大菜,我也蛮紧张的,生怕手一抖,将这么贵重的原材料给糟践了。
  你知道么,光那只帝王蟹,竟然要十两银子,我的个天啊,还不如直接吃银子呢。给他们几家烦去。
  诶,你说的小食是啥,好吃么?”
  第120章 卖水的伙计
  天色大明,刘谷香带着两个孩子坐在出城的牛车上,她收拾得干净利索,发髻一丝不苟坠在脑袋后。两个孩子打扮得光鲜亮丽——穿上了最好的衣裳。
  她摸了摸怀里硬硬的体验卷,嘴角紧紧抿着,这么多年,她终于在钱家站稳了脚跟。
  思绪回到了昨夜,她操心完一家老小,如往常一样,给下值的丈夫端来烫乎乎的洗脚水。大她十八岁的丈夫,脸上终于有了好颜色,把家里的银匣子交给她打理,破天荒塞了一包点心给她:“这些年辛苦你了,给你带了点心。”
  一瞬间,委屈、欣慰,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丈夫钱厚实前头的妻子孙尚香是婆婆的内侄女,生产的时候没了,留下一子钱寅。
  城里的小姑娘嫌弃他是二婚,带着孩子,看不上眼,婆婆焦急寻个后娘来带孩子,便让媒婆到乡下寻摸。
  因为给的彩礼高,阿娘不管她的寻死觅活,答应了这门婚事。
  不仅彩礼高,而且没有嫁妆,她只穿了身上的衣裳,便嫁进了钱家。
  进门的时候,她才十四岁,在婆婆孙氏挑剔的眼皮子底下,当全家子的小丫头,将继子钱寅当祖宗供着养到六岁,婆婆让她和钱厚实完婚。
  两年后,生下自己的长女钱微,又两年,生下次子钱斌,在这个家,算是有了一席之地。
  又熬了八年,熬得婆婆去世,熬得长子钱寅成婚分家单过,她终于掌了这个家。
  丈夫钱厚实是府城城门小吏,看着不起眼,其实油水颇丰,但这些年的积蓄全部给大儿子成亲用了——给他置办了一座新宅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