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青青若有所思,几只小妞惧怕棉花黑炭,才来的时候心神不定,后来是吃了豌豆尖,勉强住了下来,心甘情愿当了信差,也许,豌豆尖对这些动物们,有着些微的好处?
  准确来说,是浇了小水枪营养液的豌豆尖,很受几只小妞的欢迎。
  她眼神一亮,不如也摘一些豌豆尖给那些生病的蒙古马吃,万一吃好了呢?
  解决了一桩心事,她酣畅入眠。
  另一边府学的学斋里,郭守云的房间点着十只蜡烛,将房间照得如同白昼。
  蜡烛价贵,倒不是他不知节俭,这是刘青青硬性规定,每次都要检查他的行李,若蜡烛剩得多了,他是要挨骂的。
  听到窗子的砰砰声,他心中一动,急忙起身打开,两只白鸽熟门熟路飞进来,站在书桌上,歪着脑袋伸了伸小jiojio。
  郭守云嘴角微微翘起,解开了脚环。
  一目三行的看完,确定家里人都平平安安,他便放了心,再仔细的从头读了一遍。
  看着刘青青絮絮叨叨的话,他心神不自觉的放松,好似两人又同屋而住,他在上铺听着,她在下铺叽里呱啦的抱怨吐槽。
  刘青青的担忧,他其实早已经有所察觉,只是,刘家对他再好,他始终隔着一层,此事不好由他开口提出来。
  他没忙着写回信,此事慎重,他打算明日请示师父后再说。
  刘青青等了半响,没等到两只小妞回来,便嘟着嘴洗脚睡觉。
  次日醒来,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清水河全线修
  通,待温大人剪完彩后,便可以放水试运。
  上游的大坝上,围了无数的百姓,大家翘目以盼。
  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了起来,温如初捏着新剪刀剪开红绸,民夫们呼喊着一二三一起用力,扯掉麻绳,暂时拦截河水的沙袋哗啦拖走,河水顺流而下,畅通无阻一路向前。
  清水河河底变得平整,清完淤泥的水位约摸有四尺深,行个乌篷船没有问题,吃水深的大船得雨季的时候才能走。
  刘青青早将自家后院池塘和清水河的小沟扩宽,改建成闸门,修建了个小码头。
  也就是说,刘家的小船,能通过闸门,直接进入刘家后院的池塘。
  刘青青总共订做了三条船,因订船的人多,木器铺子才交货了一艘小的乌篷船。
  拱篷带门,两面带窗,能挡阳避雨,又能游览风光。
  江心垂钓什么的,听着太有意思了。
  里头有一张双人床那么大,坐得下八个人。船头船尾可以放火炉水桶等杂物,约摸能拉载货物四百公斤。
  刘青青眼热新船,又担心自己晕船,眼巴巴的看着。
  转而一想,末世的时候一座车就吐,但是开车就不吐,要不试一试,万一划船和开车差不多呢?
  不过上船前,得把保护措施做好。
  最重要的便是救生圈了,这里没有救生圈,刘青青从集市上买了许多干燥空心的大葫芦,封好口后拴在船舷上,自己前胸后背也绑了几个。
  翠翠也嚷嚷着要坐船,刘青青也给她挂上了几个,成了名副其实的葫芦娃。
  苏氏还是担忧,不停的劝阻:“几个葫芦有什么用,掉水里不是好玩的,莫要淘气!”
  “你们要玩水,我满满烧一澡盆给你们泡,好不好?”
  刘有山想了想,自己腿脚不便,不是很放心,从库房里找出两根长绳子,一根拴在刘青青腰上,一根拴在翠翠腰上。
  “你们顺着清水河飘,我骑马跟在河岸上,万一落水,我驾马把你们拖出来。”
  小孩子哪里有不爱玩水划船的,当爹的没本事亲自照料,做好补救措施就是。
  刘青青:“……”
  真没必要,那些葫芦,足够带着她漂浮起来。
  不过看到苏氏眼底的不同意,和刘有山的坚持,她讪讪的闭了嘴,同意阿爹在河岸用绳子遛娃。
  刘慧兰也想上船,被苏氏死死按住:“你妹妹她们还小,掉水里让你爹拖出来就是,你已经十五了,浑身湿透,像什么话!”
  最后,首次坐船的便是刘青青,翠翠,棉花和黑炭。
  刘青青用长竹竿往河底一撑,乌篷船顺着清水河晃悠悠往下,岸边,刘有山和刘慧兰,一人提着一根绳子跟着。
  河水清澈,缓缓流淌,小船晃悠悠往下飘,刘青青一面用竹竿掌握着船头的方向,一面观看两岸的风景。
  河风徐徐吹过,小船轻轻晃动,远处飞来几只野鸭,让人心旷神怡。
  果然,她没有晕船了呢。
  漂流了约摸半里路,便到了闸口,下面一根横木飘在水面上,阻了来来往往的小船。
  闸口上修了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小房子,从里头伸出一个头来,看了看她们的船体,笑道:“可是要去常平县城,需要出五文钱的过船费!诺,你放旁边的篮子里就行!”
  要进入主河,必须从这道闸口过去。
  刘青青看着新鲜出炉的收费站,笑笑:“我还在学划船,等学会了再去!”
  她撑着竹篙往回划。
  大家接受良好,很多船只老实交钱过河。
  第101章 包间不够
  白鸽飞回来的时候,已经是黑夜,刘青青飞快的打开纸条,四张纸条上,郭守云写得满满的,对于刘青青对未来的担忧,他只字未提。
  两张讲述他在府学的日常,甚至还夹杂了一缕灰色的羽毛。
  依旧报喜不报忧,不过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份淡淡的平静。
  原来他找到了伙伴。
  通过他的描述,刘青青仿佛看见他一个人,踏着晨曦出门,穿梭在枯黄的树叶间,坐在大树下的石头上,迎着朝阳诵读。
  一只灰色的鸟儿悠闲的在一旁,啄着他带去的谷粒,偶尔叽一声,表示对他的感谢。
  即便鸟儿不会说话,不会回应,至少能给他一时的安宁,刘青青很感激这只叫扒灰的鸟儿。
  想到这个名字,刘青青脸上有一瞬间的古怪。
  据阿云说,他首次看见这只鸟,它正在灰尘里扒拉草籽吃,他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将手中的炊饼掰了些喂食,鸟儿便赖上他,郭守云也是个起名废,干脆叫做扒灰。
  他一到大树下读书,扒灰便飞出来,在他头顶的树枝上跳过来踩过去,叽叽叽叫个不停,只要得了吃的,便安静的在一旁歪着头听他读书。
  听他的描述,刘青青能猜测,扒灰是一只小巧机灵的麻雀罢。
  不过,刘青青对郭守云更放心了,想必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会看其他乱七八糟的杂书,否则,也起不出这样的名字。
  郭守云提此次休沐回来,课业增多,带了些书,嘱咐刘青青,骑着大妞二妞,后日到县城码头接他。
  后日啊,刘青青微微皱了皱眉,她已经和赵二贵等人约好,后日去探探拦路的老虎还在不在。
  随着清水河的疏通,和平镇四通八达,各村子走上几步路,到河边坐船一个时辰便到达县城,但从县城去府城,必须换乘大船。
  清水河上整日飘着来来往往的船只,拉货的,专门载人的,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从县城到府城的河运,刘家的货物依旧送不出去。
  说来因祸得福,姜老大夫检查了马匹,说是马匹因为吃得不干净,肚子里生虫。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他和村子里几个养牲口的老把式一起,配了打虫药灌下去,外面的皮毛上用一洗净每日刷毛,吃的全换成精饲料和青草,经过这些天的护理,那些焉头榻脑瘦骨嶙峋的蒙古马,除了灌药那一日狠狠拉了肚子后,后面越养越精神,已经看不出才来清水沟村时,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样。
  姜老大夫复诊后,抚着胡子保证,再精心修养半个月,这些蒙古马就可以上路运货。
  裴家车马行势力强横,生意业务遍布各县,听说裴家家主,因为常平县擅自疏通清水河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打听到是官府所为,也不敢明着和县衙作对,将气撒在常平县的商家头上。
  常平县的船若在府城停靠,停船费一律上涨两层。
  船家们没有办法,载人费运费跟着一起,水涨船高。
  一时间各商家怨声载道,骂不绝口。
  刘青青对这些无感,因为,刘家的货,根本没船敢拉载,运费涨不涨的,和刘家没关系。
  在这个大背景下,重新走通陆路,迫在眉睫,毕竟,只有半个月便是鹿鸣宴,大量新鲜的食材,需要从清水沟村运送出去。
  水产什么的,都差不多,但清水沟村的线鸡,土猪,只要味蕾正常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味。
  之前考虑过用汪汪队运输,土猪这东西,汪汪队运输不合适,活的拉不动,宰杀好的易变质。
  鹿鸣宴是青华园首次在府城亮相,她想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刘青青通知赵二贵等人,探路时间推后一日,等郭守云回来一起去,他自小生活在丛林,胜算更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