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目光焦点的郭守云有些不适应,习惯性往刘青青身后躲,却想起来,以后他要学着一个人面对,要为阿云撑起一片天空,红着耳根子挤了一下嘴,算是回应。
刘满仓红着脸急急忙忙道:“东、东家,棉花地里的棉花都变成
了白色,什么时候采摘?还有田里的稻谷已经低了头,今年喷了药,空穗的少,产量高,这么多的田地,是不是我先预定二十个短工?”
收割稻谷是力气活计,他在心里琢磨着去请哪家的汉子。每到秋收的时候,一家壮劳力,百家求,去晚了请不到人。
听到棉花成熟,刘青青大喜:“是该多请几个,请十五个麻利的女工,五个男工就够啦!”
刘满仓有些焦急:“小东家,你不晓得,收割稻谷是个力气活,五个男工恐怕不够。”需要先把稻谷割下来,然后拉回家,趁着日头好在石头上把稻谷摔下来,一天下来,五大三粗的大男人都累得够呛,妇人哪里干得下来。
刘青青笑道:“没事,你按照我说的办,我从城里买了些器械回来,收割稻谷不用那么费力。倒是棉花,必须尽快采回来,免得下雨发霉。”
她已经迫不及待盖新棉被。
等安排好这些事物,几人抱着自己的布料,喜滋滋回家准备做新衣。
苏氏把放在井里湃着的葡萄拿出来:“快吃吧,最后六串,那会才从藤上摘下来,都洗干净了。”刘青青去府城的时候已经成熟,采了两筐去,赚了一笔,剩下的留着给他们过节,苏氏却还省着,一串没动,等他们回来一起吃。
刘青青含了一个,脆甜清香,摘了两个塞到趴在一边尾巴摇成风火轮的棉花和黑炭嘴巴里。
家里的葡萄树在她日日不缀的浇灌下,突变长成了阳光青提,真是意外之喜。明年可以剪枝培育更多。
她拍拍两小只的脑袋:“明年让你们吃个够!”
她笑盈盈递了一个盒子给苏氏:“阿娘,这是特意给你准备的,快戴上看看。”
苏氏呵呵一笑,接过来一看,金丝打造的两个圈,拿在手里疑惑不解:“这是什么首饰,从来没见过?还是黄金的,得花多少钱!”她心疼极了。
“这是眼镜,你带上试一试!”刘青青帮忙把眼睛腿掰开,卡在苏氏的耳朵和鼻梁上。
苏氏短暂的眩晕后,惊喜的指着刘有山:“呀,变得清晰了,我能看到你爹眼角的纹路!”
不仅如此,地面的石头上的纹理,外面院墙下爬过的小蚂蚁,一一呈现在她的视线中。
世界变得清晰直观,不再像原来那样,一团模糊。
她极其喜欢这份礼物,宝贝的摸着眼镜不舍得摘下来。
刘有山眼热不已:“阿青,我呢,你给阿爹准备了啥?”
刘青青扫过他瘸了的腿,她去了府城最负盛名的医馆询问,却没有办法续接断了的腿筋。
她笑道:“阿云在府城给阿爹挑了一匹矮马代步,诺,就是跟在我们马车后面的那匹小黑马。”
大妞二妞性子烈,只给她和郭守云骑,别人稍微挨近一些就不停的打响鼻,那口气就像说:“莫挨近老子!”
她们跑遍了府城的四个牲口市场,才淘摸到两匹蒙古种小矮马。
大妞二妞是标准的大宛马,臀线约摸一米八,跑起来像贴地飞一样,这两匹小矮马臀线约摸才一米,性子温顺耐力好,阿爹可以毫不费力的爬上去,还有一头是给翠翠的。
打个比方,大妞二妞是达到时速一百八上高速狂奔的大型机车的话,那这两匹小矮马便是小电驴,小巧可爱实用,乡村泥土小路或者县城的大道,它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刘有山大喜,他眼红大妞二妞许久,可惜两匹马不搭理他,而且他腿上没力气,根本爬不上去。
之前看见马车后的两匹矮马,以为是小马犊子,听她解释,才晓得那是已经养了三年的壮年小矮马,天生长这么高。
他和刘翠翠一前一后奔到后院,刘翠翠选了小些的红色矮马,他看中高一点的黑色矮马,杵着拐,轻易的便跨坐了上去,扯着缰绳,小黑马笃笃笃指哪去哪,极其听话合心。
他坐在马背上哈哈大笑,他又可以满村子窜门找朋友唠嗑拉。
刘翠翠骑着小红马咯咯咯直笑,她想骑棉花黑炭许久,总是被它们跑掉。
大妞是二姐的,二妞是阿云哥哥的,三妞是阿爹的,四妞是她一个人的。
一家人嘻嘻哈哈站在院子里,看着两人骑着马在后院的苗圃地里到处乱走。
郭守云眼里闪过羡慕,他要去读书了呢,不能日日感受到这份热闹。
不过,刘青青给大家分礼物的时候,一直说这是他们两人一起准备的礼物,那是不是,刘青青内心,和他更亲密一些?
闹完一通,刘青青看着慧兰,抱出了一个匣子:“阿姊,你快要说亲了,我给你订了一面镜子打扮,你看看。”
说起相亲,刘慧兰脸上一红,嗔她一眼:“一天尽胡咧咧。”她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高大的身影,刘慧兰暗暗啐了一口,嘴角微微上翘。
打开盒子一看,里头是一面木瓜大的镜子,和世面上的铜镜不一样,这面镜子竟然将脸上的汗毛都照得清清楚楚。
她惊讶的眨眨眼,里头的人儿也跟着眨眨眼。
现在还没有玻璃,但有水晶,刘青青一直记挂着给苏氏做一副眼镜,请珠宝店的工人用水晶打磨成凹透镜,镶嵌在黄金打造的镜架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看着工匠灵巧的手艺,她灵机一动,让珠宝店打磨了一块薄透的水晶,订做了一块银箔小心贴到背面,清晰明了不如玻璃镜,却大差不离。
保证是这个时代的头一份。
分完礼物,苏氏带着眼镜忙碌起来,她将桌子上的阳光青提收起了四串放到书匣里:“阿云要去读书,这个青提给他带去。”
翻箱倒柜寻布料,平时舍不得穿的布料嫌弃太差:“去府城念书,万一穿得次了被看不起,不行,我们明天去县城重新买最好的布料,再来做衣裳。”
刘慧兰戚眉:“是啊是啊,还有铺盖,城里流行花开富贵牡丹,明日我们扯一床给他做个新的!”
郭守云:“……”
第88章 送他读书
大清早,日头才冒出个脸,嫩黄得像煮熟的荷包蛋。
后山脚下的荒地已经变成了一片白色的花海,枯黄的叶子中,躲着一朵朵雪白的棉桃。
刘青青领着十位手脚麻利的妇人,将田里的棉桃摘到背篓里,由两个男工扛到驴车上送回家,剩下的三个男工将枯萎的棉花枝干砍断后,侧刀切碎堆在地旁。
刘青青教会大家扯棉桃后,坐着驴车回家。
前院薄石板地打扫得一尘不染,晒满了棉桃,坐着五个妇人,一边闲话家常,一边把棉桃摘掉棉籽,清理掉上面的枯枝黄叶,剩下的便是雪白的棉花。
中午的时候,县城的铁匠铺子木匠铺子送来了之前刘青青订做的机械,整整两马车。
刘青青付完尾款送走伙计,淘出四根上面打满了小洞的木柱,在作坊里寻了处空了的宽大仓库,扫得一层不染。
摆成个长方形,放在凳子上,在小洞中插满小木棍。
取来一捆牢固的白细线,横斜交错固定在四周的小棍子上,形成了一张网。上面堆了4公斤清理干净晒干的棉花。
然后取出其中一张接近两米的大弯弓,将钢丝绳固定在弓箭上绷直,她叫来刘鑫,在他背上绑了一根棍子,用绳子将棉花弓横吊在棍子尖端。
刘鑫左手执弓,右手执棉花锤,重重敲打在弓弦上。
刚丝绳受到外力,发出嗡的声音,绷颤的过程中,将松软的棉花弹开,变成长长的棉花纤维,轻飘飘飞在空中,最后散落在细线铺就的网面上。
弹完四公斤棉花,棉絮就像雪花一样
纷纷扬扬落满,木棍子围成的框子里。
刘青青将里头的棉花均匀摊开,上面用细线经纬交错覆盖成网。
取下来的棉芯松软得像白云,但容易走棉,需要铺平在地上,用石磨滚压结实。
最后用粗线按照米子形状大针脚走一道,起到固定不变形的作用。
一床四公斤的棉芯就做好了。
刘青青心血来潮,用红线在被芯上走了一个词:金榜题名郭守云。
她笑嘻嘻看着郭守云:“这床被子给你去府城念书,结实柔软又暖和!盖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刘鑫摸了一把棉芯,很是眼热:“阿青别磨蹭,快过来缠线,我们每人做一床!”
刘青青笑道:“刘鑫叔,一床不够,每人至少得两床,阿云要四床,一条盖着,一条垫着,还要弹一些缝在衣服里,冬天穿在身上才暖和呢!”
总之,人歇弓不歇,刘鑫和刘满仓换着弹棉花,阿喜和大春负责走线。
到了晚间,总共弹出了十八床棉芯。
刘满仓红着脸急急忙忙道:“东、东家,棉花地里的棉花都变成
了白色,什么时候采摘?还有田里的稻谷已经低了头,今年喷了药,空穗的少,产量高,这么多的田地,是不是我先预定二十个短工?”
收割稻谷是力气活计,他在心里琢磨着去请哪家的汉子。每到秋收的时候,一家壮劳力,百家求,去晚了请不到人。
听到棉花成熟,刘青青大喜:“是该多请几个,请十五个麻利的女工,五个男工就够啦!”
刘满仓有些焦急:“小东家,你不晓得,收割稻谷是个力气活,五个男工恐怕不够。”需要先把稻谷割下来,然后拉回家,趁着日头好在石头上把稻谷摔下来,一天下来,五大三粗的大男人都累得够呛,妇人哪里干得下来。
刘青青笑道:“没事,你按照我说的办,我从城里买了些器械回来,收割稻谷不用那么费力。倒是棉花,必须尽快采回来,免得下雨发霉。”
她已经迫不及待盖新棉被。
等安排好这些事物,几人抱着自己的布料,喜滋滋回家准备做新衣。
苏氏把放在井里湃着的葡萄拿出来:“快吃吧,最后六串,那会才从藤上摘下来,都洗干净了。”刘青青去府城的时候已经成熟,采了两筐去,赚了一笔,剩下的留着给他们过节,苏氏却还省着,一串没动,等他们回来一起吃。
刘青青含了一个,脆甜清香,摘了两个塞到趴在一边尾巴摇成风火轮的棉花和黑炭嘴巴里。
家里的葡萄树在她日日不缀的浇灌下,突变长成了阳光青提,真是意外之喜。明年可以剪枝培育更多。
她拍拍两小只的脑袋:“明年让你们吃个够!”
她笑盈盈递了一个盒子给苏氏:“阿娘,这是特意给你准备的,快戴上看看。”
苏氏呵呵一笑,接过来一看,金丝打造的两个圈,拿在手里疑惑不解:“这是什么首饰,从来没见过?还是黄金的,得花多少钱!”她心疼极了。
“这是眼镜,你带上试一试!”刘青青帮忙把眼睛腿掰开,卡在苏氏的耳朵和鼻梁上。
苏氏短暂的眩晕后,惊喜的指着刘有山:“呀,变得清晰了,我能看到你爹眼角的纹路!”
不仅如此,地面的石头上的纹理,外面院墙下爬过的小蚂蚁,一一呈现在她的视线中。
世界变得清晰直观,不再像原来那样,一团模糊。
她极其喜欢这份礼物,宝贝的摸着眼镜不舍得摘下来。
刘有山眼热不已:“阿青,我呢,你给阿爹准备了啥?”
刘青青扫过他瘸了的腿,她去了府城最负盛名的医馆询问,却没有办法续接断了的腿筋。
她笑道:“阿云在府城给阿爹挑了一匹矮马代步,诺,就是跟在我们马车后面的那匹小黑马。”
大妞二妞性子烈,只给她和郭守云骑,别人稍微挨近一些就不停的打响鼻,那口气就像说:“莫挨近老子!”
她们跑遍了府城的四个牲口市场,才淘摸到两匹蒙古种小矮马。
大妞二妞是标准的大宛马,臀线约摸一米八,跑起来像贴地飞一样,这两匹小矮马臀线约摸才一米,性子温顺耐力好,阿爹可以毫不费力的爬上去,还有一头是给翠翠的。
打个比方,大妞二妞是达到时速一百八上高速狂奔的大型机车的话,那这两匹小矮马便是小电驴,小巧可爱实用,乡村泥土小路或者县城的大道,它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刘有山大喜,他眼红大妞二妞许久,可惜两匹马不搭理他,而且他腿上没力气,根本爬不上去。
之前看见马车后的两匹矮马,以为是小马犊子,听她解释,才晓得那是已经养了三年的壮年小矮马,天生长这么高。
他和刘翠翠一前一后奔到后院,刘翠翠选了小些的红色矮马,他看中高一点的黑色矮马,杵着拐,轻易的便跨坐了上去,扯着缰绳,小黑马笃笃笃指哪去哪,极其听话合心。
他坐在马背上哈哈大笑,他又可以满村子窜门找朋友唠嗑拉。
刘翠翠骑着小红马咯咯咯直笑,她想骑棉花黑炭许久,总是被它们跑掉。
大妞是二姐的,二妞是阿云哥哥的,三妞是阿爹的,四妞是她一个人的。
一家人嘻嘻哈哈站在院子里,看着两人骑着马在后院的苗圃地里到处乱走。
郭守云眼里闪过羡慕,他要去读书了呢,不能日日感受到这份热闹。
不过,刘青青给大家分礼物的时候,一直说这是他们两人一起准备的礼物,那是不是,刘青青内心,和他更亲密一些?
闹完一通,刘青青看着慧兰,抱出了一个匣子:“阿姊,你快要说亲了,我给你订了一面镜子打扮,你看看。”
说起相亲,刘慧兰脸上一红,嗔她一眼:“一天尽胡咧咧。”她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高大的身影,刘慧兰暗暗啐了一口,嘴角微微上翘。
打开盒子一看,里头是一面木瓜大的镜子,和世面上的铜镜不一样,这面镜子竟然将脸上的汗毛都照得清清楚楚。
她惊讶的眨眨眼,里头的人儿也跟着眨眨眼。
现在还没有玻璃,但有水晶,刘青青一直记挂着给苏氏做一副眼镜,请珠宝店的工人用水晶打磨成凹透镜,镶嵌在黄金打造的镜架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看着工匠灵巧的手艺,她灵机一动,让珠宝店打磨了一块薄透的水晶,订做了一块银箔小心贴到背面,清晰明了不如玻璃镜,却大差不离。
保证是这个时代的头一份。
分完礼物,苏氏带着眼镜忙碌起来,她将桌子上的阳光青提收起了四串放到书匣里:“阿云要去读书,这个青提给他带去。”
翻箱倒柜寻布料,平时舍不得穿的布料嫌弃太差:“去府城念书,万一穿得次了被看不起,不行,我们明天去县城重新买最好的布料,再来做衣裳。”
刘慧兰戚眉:“是啊是啊,还有铺盖,城里流行花开富贵牡丹,明日我们扯一床给他做个新的!”
郭守云:“……”
第88章 送他读书
大清早,日头才冒出个脸,嫩黄得像煮熟的荷包蛋。
后山脚下的荒地已经变成了一片白色的花海,枯黄的叶子中,躲着一朵朵雪白的棉桃。
刘青青领着十位手脚麻利的妇人,将田里的棉桃摘到背篓里,由两个男工扛到驴车上送回家,剩下的三个男工将枯萎的棉花枝干砍断后,侧刀切碎堆在地旁。
刘青青教会大家扯棉桃后,坐着驴车回家。
前院薄石板地打扫得一尘不染,晒满了棉桃,坐着五个妇人,一边闲话家常,一边把棉桃摘掉棉籽,清理掉上面的枯枝黄叶,剩下的便是雪白的棉花。
中午的时候,县城的铁匠铺子木匠铺子送来了之前刘青青订做的机械,整整两马车。
刘青青付完尾款送走伙计,淘出四根上面打满了小洞的木柱,在作坊里寻了处空了的宽大仓库,扫得一层不染。
摆成个长方形,放在凳子上,在小洞中插满小木棍。
取来一捆牢固的白细线,横斜交错固定在四周的小棍子上,形成了一张网。上面堆了4公斤清理干净晒干的棉花。
然后取出其中一张接近两米的大弯弓,将钢丝绳固定在弓箭上绷直,她叫来刘鑫,在他背上绑了一根棍子,用绳子将棉花弓横吊在棍子尖端。
刘鑫左手执弓,右手执棉花锤,重重敲打在弓弦上。
刚丝绳受到外力,发出嗡的声音,绷颤的过程中,将松软的棉花弹开,变成长长的棉花纤维,轻飘飘飞在空中,最后散落在细线铺就的网面上。
弹完四公斤棉花,棉絮就像雪花一样
纷纷扬扬落满,木棍子围成的框子里。
刘青青将里头的棉花均匀摊开,上面用细线经纬交错覆盖成网。
取下来的棉芯松软得像白云,但容易走棉,需要铺平在地上,用石磨滚压结实。
最后用粗线按照米子形状大针脚走一道,起到固定不变形的作用。
一床四公斤的棉芯就做好了。
刘青青心血来潮,用红线在被芯上走了一个词:金榜题名郭守云。
她笑嘻嘻看着郭守云:“这床被子给你去府城念书,结实柔软又暖和!盖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刘鑫摸了一把棉芯,很是眼热:“阿青别磨蹭,快过来缠线,我们每人做一床!”
刘青青笑道:“刘鑫叔,一床不够,每人至少得两床,阿云要四床,一条盖着,一条垫着,还要弹一些缝在衣服里,冬天穿在身上才暖和呢!”
总之,人歇弓不歇,刘鑫和刘满仓换着弹棉花,阿喜和大春负责走线。
到了晚间,总共弹出了十八床棉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