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两人绕到鱼市,看见木盆里扭过来扭过去的鳝鱼,她眼前一亮,找到了!
让卖鳝鱼的大婶帮她杀好,着重强调,不用洗。
郭守云有些嫌弃:“这像蛇一样,血肉模糊的,不好吃罢!”
刘青青神秘一笑:“等吃的时候你就知道啦!”
最后,刘青青带着他去了布料行,买了四顶蚊帐,阿爹他们原本有,都破了好几个洞。她们是直接没有,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用艾草熏一遍,熏得眼睛直掉泪,还有漏网之蚊,吵得她不得安宁。
选蚊帐的时候,她特意选了三套白纱的,一套深蓝纱布的给郭守云。
她发现郭守云好似没有安全感,总是粘着她。到时候把蓝纱帐往上床一罩,他在里头关好栅栏门,就像住在树洞里一般,他应该,会喜欢罢?
回家的路上,出了一点小意外。
他们前面翻了一辆手推车,上面装鸭子的竹笼滚了下来,还没换毛的黄毛鸭子顶着红嘴巴,嘎嘎叫着,跑得到处都是。见了旁边的水沟更是欢快的扑腾下去不愿意上来。
拉车的汉子都要急哭了,抓住了这只,那边又跑掉几只,整条路都是欢快的黄鸭子,没法过。
刘青青眼前一亮,家里那么大一片池塘,才养了六只野鸭,现在手里有银子,后院还堆着好多木薯渣,不如买它个百八十只的养着。
刘有山夫妻坐在车上看车,刘青青姐妹三个再加上郭守云,□□着抓鸭子。路边的行人一开始抱怨不能走,后来也加入抓鸭子的行列,倒也热闹。
不一会,汉子把鸭子装好,赶到路边歇息让路,刘青青凑了上去,商量买鸭子。
汉子大喜:“我是黄泥塘村的黄勇,家里孩子饿得直哭。今日上街卖鸭子,一只没卖出,回家路上挂着家里没米下锅,才翻了车,幸好你们帮忙抓鸭子,这样,我原本卖十二文一只,现在只要你十文,如何?”
老实巴交的汉子眼巴巴的看着她,他想再便宜些,可是,再便宜他就没有赚头,还了本钱,还得饿肚子。
刘青青摇摇头。
在对方失望的眼神中道:“你这鸭子精神头十足,就十二文,有多少只,我家全买了!”
黄勇有些不敢相信,他呆愣了一下:“你,你说的是真的么?”
刘有山拍了他一巴掌:“兄弟放心,我闺女说的算话!只是,能送到我家么,我们车拉不下哩!”
黄勇沧桑褶皱的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没事,我送你们过去!”
一行人回了清水沟村,黄勇是个利落的中年汉子,他帮着把小鸭子投放到池塘里,顺便把刘有山不要的旧床拆开,配着油布芦草盖了个鸭圈,他颤抖着手从刘青青
手里接过6两银子,几乎喜极而泣,他五百只鸭子,全都卖掉了,刘家一文钱没少他的,还了欠款5两银,他还有一两银,够家里孩子们吃大半年。
他眼里含着泪对刘有山鞠躬,表达他的感谢。
刘有山连忙杵着拐躲开:“嗨,你别急,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慢慢会过来的,啊!”
刘青青看在眼里,笑道:“黄叔,你们黄泥塘村是不是塘子多,都养鱼啊!”
黄勇脸拉成个苦瓜:“可不是,塘子多,家家养鱼养鸭。今年雨水少,周边的水草不够鱼吃,都是半大的鱼,网出来又卖不掉,买粮食又买不起那么多,只能眼睁睁看着鱼儿饿死。”
他们家天天捡饿死的鱼吃,吃得都要吐了,没办法才把家里养得半大的鸭子拉来卖。赔了买饲料的钱,也没剩多少。
他叹了口气:“若你们不嫌弃,我弄一些过来放你们池塘,你们辛苦些割点草喂鱼,一来鸭子有得吃,长得快下蛋勤,二来鱼儿长大了,过年起塘多样菜!”
刘青青笑得合不拢嘴:“多谢黄叔,你只管送来,我们原本也想养鱼的,只是找不到合适的鱼苗,你放心,我们按市价算给你。”
黄勇眨眨眼,他今日撞大运了,连声道好!
&
木匠铺子安装好高低床以后,郭守云简直太喜欢了,他不停的爬上爬下,把他的铺盖一样一样搬上去,也不团成个圆形了,能正常的摆成个长方形。
然后打开栅栏们,探出个头看看刘青青,再缩回去。
过一会儿去探出个头,活像一只搬了新家的小狗狗。
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即便是最便宜的松木家具,填满了后,一下子感觉家里就充实起来,不再是空荡荡的。
蕙质兰心的慧兰采了些野花绿草摆着堂屋中间的八仙桌上,家里一下子就温馨了起来。
刘家上下都挂上了真心的笑,聚在厨房的大餐桌旁。
今晚吃的是羊肉锅子,刘青青让阿姊把羊排骨砍成麻将大小的块,放姜葱蒜腌制好后爆炒,再添水煮沸,中途添加香叶紫薯桂皮等香料,文火炖熟。
吃的时候,把铁锅架到桌子中央,下面是炭盆,一面吃,一面倒入豆腐,菘菜,萝卜等蔬菜。想吃什么自己用筷子捞,抹点放了卤豆腐的蘸水,那叫一个香。
配上一碟韭菜鳝鱼,一碟花生米,一碟粽子,一碟大蒜芽蚕豆,一碟老鸡蛋,刘有山直呼过瘾。苏氏眉眼柔和给孩子们一一拴上五彩的手绳。
刘青青笑眯眯的抚着彩绳,这才是端午节该有的样子。
夜半时分,刘青青踹了踹上床:“喂,阿云,起来干活啦!”
第43章 收收槽牙
五月初六,刘家着手种棉花,遇到最大的难题仍旧是劳动力不够。
刘有山的队友忙于打猎,他也不好开这个口。刘青青出主意:“要不请几个婶子来帮忙?”
他一想也是,队友们进山狩猎补贴家用,家里的土地都是自个婆娘带着孩子种,也没听说谁家地里收成差了。
他骑着大青驴,由刘青青牵着,顺着村子走了一圈,到各家说明了来意。
五月时节,田里的稻谷苗茁壮生长,隔三差五去看一下,地里活计轻巧,有好几家同意来帮忙:桩子叔家婆娘周氏,王勇伯伯家的罗婶和儿媳妇,三财叔家的孙姨,张氏阿喜母女,都是手脚利索的人。
张氏就是赵刚他婆娘,阿喜她娘。她拉着刘青青的手,很是熟稔的模样:“青丫头啊,都是自己人,你说的工钱不工钱的,我们家不要,能不能把你说的棉花苗匀一些给我种,放心,少不了你的秧苗钱!”
刘青青挑挑眉:“婶子,不是我不匀给你,我们家也是第一次种,万一没收成怎么办?”
张氏开了二十亩荒地,磨好的面有三千多公斤,入账十两银,剩下的还堆在家里,候着男人有空的时候磨,就等着进城换钱,开荒算是开对了。
在家听了阿喜说了她们在城里卖粽子的事,感叹刘青青脑袋瓜灵活,有远见,她坚定不移的跟在刘青青的身后。
张氏笑道:“没事,反正地空着,种什么不是种呢!你就匀一点苗给我呗!”
刘青青想了想:“那行,上次我爹受伤,各位婶子家都是出了力气的,我也不藏私,若想种棉花,每家匀一亩的棉花苗给你们。”
说完她解释道:“种子我是花钱买的,也不赚你们的钱,若要的话,每家给我五百钱的种子钱就是。”
张氏不愿意了:“青青哪,我和阿喜两个人,怎么着应该配两亩的苗才合适啊!”
其他几人本来还在观望,见张氏没脸没皮的讨要,顿时严肃起来,这张氏一向无利不起早,所以这棉花肯定是个好物件,反正家里都有荒地,不如跟着种就是。
刘青青被磨得没办法,按人头,每人配了一亩的棉花苗,一下子去掉了五亩的苗。
剩下的苗只够种十五亩,后院种上3亩,荒地种12亩,还剩8亩荒着不是办法,木薯已经过了时节,得去一次县城,寻摸些其他种子。
因赶节令,刘青青去找了徐氏,请他帮忙从村子里找了十五个干活麻利的媳妇婆子,帮着一起移栽,答应每日三十文的工钱。
徐氏一听,满口答应,不过要求分两亩棉花苗给她,刘青青能怎么办,笑着答应呗!
刘青青安排两个婶子在家拔棉花苗、装车,阿云赶着驴车负责运送,到了地头后,两个婶子合力下筐运苗,剩下的负责栽种、浇水。
张氏一看,这苗三天两头就要浇水,担水可是个力气活,刘家哪里有壮劳力哦,提醒她家请个长工。
刘青青笑笑,说早有安排。
到了晚间,镇上的木匠铺子拉着满满一车木料和几大车竹子停在河边,组装了个玩意立在河里,原来是个水车,然后一根一根的竹子凑在一起,从河边一直到延伸到刘青青家地里头。
到了地里,大竹子又分成许多小竹管,身上还有个小洞,洞口刚好对着每颗苗的塘。
等组装好,那边把接头凑在水车下面,水车带起来的水,顺着竹管,流到了刘青青家地里边,清汪汪的河水,从竹管上的小洞,滴到棉花苗的塘子里,自动完成了浇水。
让卖鳝鱼的大婶帮她杀好,着重强调,不用洗。
郭守云有些嫌弃:“这像蛇一样,血肉模糊的,不好吃罢!”
刘青青神秘一笑:“等吃的时候你就知道啦!”
最后,刘青青带着他去了布料行,买了四顶蚊帐,阿爹他们原本有,都破了好几个洞。她们是直接没有,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用艾草熏一遍,熏得眼睛直掉泪,还有漏网之蚊,吵得她不得安宁。
选蚊帐的时候,她特意选了三套白纱的,一套深蓝纱布的给郭守云。
她发现郭守云好似没有安全感,总是粘着她。到时候把蓝纱帐往上床一罩,他在里头关好栅栏门,就像住在树洞里一般,他应该,会喜欢罢?
回家的路上,出了一点小意外。
他们前面翻了一辆手推车,上面装鸭子的竹笼滚了下来,还没换毛的黄毛鸭子顶着红嘴巴,嘎嘎叫着,跑得到处都是。见了旁边的水沟更是欢快的扑腾下去不愿意上来。
拉车的汉子都要急哭了,抓住了这只,那边又跑掉几只,整条路都是欢快的黄鸭子,没法过。
刘青青眼前一亮,家里那么大一片池塘,才养了六只野鸭,现在手里有银子,后院还堆着好多木薯渣,不如买它个百八十只的养着。
刘有山夫妻坐在车上看车,刘青青姐妹三个再加上郭守云,□□着抓鸭子。路边的行人一开始抱怨不能走,后来也加入抓鸭子的行列,倒也热闹。
不一会,汉子把鸭子装好,赶到路边歇息让路,刘青青凑了上去,商量买鸭子。
汉子大喜:“我是黄泥塘村的黄勇,家里孩子饿得直哭。今日上街卖鸭子,一只没卖出,回家路上挂着家里没米下锅,才翻了车,幸好你们帮忙抓鸭子,这样,我原本卖十二文一只,现在只要你十文,如何?”
老实巴交的汉子眼巴巴的看着她,他想再便宜些,可是,再便宜他就没有赚头,还了本钱,还得饿肚子。
刘青青摇摇头。
在对方失望的眼神中道:“你这鸭子精神头十足,就十二文,有多少只,我家全买了!”
黄勇有些不敢相信,他呆愣了一下:“你,你说的是真的么?”
刘有山拍了他一巴掌:“兄弟放心,我闺女说的算话!只是,能送到我家么,我们车拉不下哩!”
黄勇沧桑褶皱的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没事,我送你们过去!”
一行人回了清水沟村,黄勇是个利落的中年汉子,他帮着把小鸭子投放到池塘里,顺便把刘有山不要的旧床拆开,配着油布芦草盖了个鸭圈,他颤抖着手从刘青青
手里接过6两银子,几乎喜极而泣,他五百只鸭子,全都卖掉了,刘家一文钱没少他的,还了欠款5两银,他还有一两银,够家里孩子们吃大半年。
他眼里含着泪对刘有山鞠躬,表达他的感谢。
刘有山连忙杵着拐躲开:“嗨,你别急,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慢慢会过来的,啊!”
刘青青看在眼里,笑道:“黄叔,你们黄泥塘村是不是塘子多,都养鱼啊!”
黄勇脸拉成个苦瓜:“可不是,塘子多,家家养鱼养鸭。今年雨水少,周边的水草不够鱼吃,都是半大的鱼,网出来又卖不掉,买粮食又买不起那么多,只能眼睁睁看着鱼儿饿死。”
他们家天天捡饿死的鱼吃,吃得都要吐了,没办法才把家里养得半大的鸭子拉来卖。赔了买饲料的钱,也没剩多少。
他叹了口气:“若你们不嫌弃,我弄一些过来放你们池塘,你们辛苦些割点草喂鱼,一来鸭子有得吃,长得快下蛋勤,二来鱼儿长大了,过年起塘多样菜!”
刘青青笑得合不拢嘴:“多谢黄叔,你只管送来,我们原本也想养鱼的,只是找不到合适的鱼苗,你放心,我们按市价算给你。”
黄勇眨眨眼,他今日撞大运了,连声道好!
&
木匠铺子安装好高低床以后,郭守云简直太喜欢了,他不停的爬上爬下,把他的铺盖一样一样搬上去,也不团成个圆形了,能正常的摆成个长方形。
然后打开栅栏们,探出个头看看刘青青,再缩回去。
过一会儿去探出个头,活像一只搬了新家的小狗狗。
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即便是最便宜的松木家具,填满了后,一下子感觉家里就充实起来,不再是空荡荡的。
蕙质兰心的慧兰采了些野花绿草摆着堂屋中间的八仙桌上,家里一下子就温馨了起来。
刘家上下都挂上了真心的笑,聚在厨房的大餐桌旁。
今晚吃的是羊肉锅子,刘青青让阿姊把羊排骨砍成麻将大小的块,放姜葱蒜腌制好后爆炒,再添水煮沸,中途添加香叶紫薯桂皮等香料,文火炖熟。
吃的时候,把铁锅架到桌子中央,下面是炭盆,一面吃,一面倒入豆腐,菘菜,萝卜等蔬菜。想吃什么自己用筷子捞,抹点放了卤豆腐的蘸水,那叫一个香。
配上一碟韭菜鳝鱼,一碟花生米,一碟粽子,一碟大蒜芽蚕豆,一碟老鸡蛋,刘有山直呼过瘾。苏氏眉眼柔和给孩子们一一拴上五彩的手绳。
刘青青笑眯眯的抚着彩绳,这才是端午节该有的样子。
夜半时分,刘青青踹了踹上床:“喂,阿云,起来干活啦!”
第43章 收收槽牙
五月初六,刘家着手种棉花,遇到最大的难题仍旧是劳动力不够。
刘有山的队友忙于打猎,他也不好开这个口。刘青青出主意:“要不请几个婶子来帮忙?”
他一想也是,队友们进山狩猎补贴家用,家里的土地都是自个婆娘带着孩子种,也没听说谁家地里收成差了。
他骑着大青驴,由刘青青牵着,顺着村子走了一圈,到各家说明了来意。
五月时节,田里的稻谷苗茁壮生长,隔三差五去看一下,地里活计轻巧,有好几家同意来帮忙:桩子叔家婆娘周氏,王勇伯伯家的罗婶和儿媳妇,三财叔家的孙姨,张氏阿喜母女,都是手脚利索的人。
张氏就是赵刚他婆娘,阿喜她娘。她拉着刘青青的手,很是熟稔的模样:“青丫头啊,都是自己人,你说的工钱不工钱的,我们家不要,能不能把你说的棉花苗匀一些给我种,放心,少不了你的秧苗钱!”
刘青青挑挑眉:“婶子,不是我不匀给你,我们家也是第一次种,万一没收成怎么办?”
张氏开了二十亩荒地,磨好的面有三千多公斤,入账十两银,剩下的还堆在家里,候着男人有空的时候磨,就等着进城换钱,开荒算是开对了。
在家听了阿喜说了她们在城里卖粽子的事,感叹刘青青脑袋瓜灵活,有远见,她坚定不移的跟在刘青青的身后。
张氏笑道:“没事,反正地空着,种什么不是种呢!你就匀一点苗给我呗!”
刘青青想了想:“那行,上次我爹受伤,各位婶子家都是出了力气的,我也不藏私,若想种棉花,每家匀一亩的棉花苗给你们。”
说完她解释道:“种子我是花钱买的,也不赚你们的钱,若要的话,每家给我五百钱的种子钱就是。”
张氏不愿意了:“青青哪,我和阿喜两个人,怎么着应该配两亩的苗才合适啊!”
其他几人本来还在观望,见张氏没脸没皮的讨要,顿时严肃起来,这张氏一向无利不起早,所以这棉花肯定是个好物件,反正家里都有荒地,不如跟着种就是。
刘青青被磨得没办法,按人头,每人配了一亩的棉花苗,一下子去掉了五亩的苗。
剩下的苗只够种十五亩,后院种上3亩,荒地种12亩,还剩8亩荒着不是办法,木薯已经过了时节,得去一次县城,寻摸些其他种子。
因赶节令,刘青青去找了徐氏,请他帮忙从村子里找了十五个干活麻利的媳妇婆子,帮着一起移栽,答应每日三十文的工钱。
徐氏一听,满口答应,不过要求分两亩棉花苗给她,刘青青能怎么办,笑着答应呗!
刘青青安排两个婶子在家拔棉花苗、装车,阿云赶着驴车负责运送,到了地头后,两个婶子合力下筐运苗,剩下的负责栽种、浇水。
张氏一看,这苗三天两头就要浇水,担水可是个力气活,刘家哪里有壮劳力哦,提醒她家请个长工。
刘青青笑笑,说早有安排。
到了晚间,镇上的木匠铺子拉着满满一车木料和几大车竹子停在河边,组装了个玩意立在河里,原来是个水车,然后一根一根的竹子凑在一起,从河边一直到延伸到刘青青家地里头。
到了地里,大竹子又分成许多小竹管,身上还有个小洞,洞口刚好对着每颗苗的塘。
等组装好,那边把接头凑在水车下面,水车带起来的水,顺着竹管,流到了刘青青家地里边,清汪汪的河水,从竹管上的小洞,滴到棉花苗的塘子里,自动完成了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