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言语是利器,毫不留情,一下一下,扎入她的心。
“阿弦,我爱你。”
“阿……弦……”
“阿弦,来生我们也要在一起哦~”
“走!阿弦!快走!”
“阿弦不怕,我不会有事的。”
“你们放开她!!!只要我死就可以了吧!!!”
“阿弦阿弦,你要相信我。”
“别、管我……阿、弦……”
往日的相处与最后的诀别反复在脑海里拉扯,仿佛要将江弦生分成两半,过往与现实交织,最终汇聚成第六次重启的死亡影像。
“阿弦……离开我……活下去!”
那时的阿言明明已经浑身是血,或许是知道她们已经没有能力反抗逃脱,束缚压制被解开。血肉模糊第一次直白地展现在江弦生眼前,不是夸大的形容词,而是诚实的描述,舒明言的身上到处都是深可见骨的伤口,手上、胳膊上、腿上、腹部……到处都是伤口,只有脸是完好的。宛如受了古时的凌迟之刑,有多少瞬间,江弦生觉着舒明言已经死去,但她还活着,没了支撑的舒明言没有倒下,虽然是跪坐在那里,腰背依旧挺得笔直。
那人没有走远,依旧隔着大火看着她们,看着舒明言也看着趴在地上,没有被剜肉,而是被刀划得皮开肉绽的江弦生。
距离分明只有几步之遥,但对于那时的她们来说如同隔了万千一样,因为那时的她们,谁都没有气力再往前挪动一步,江弦生伸着手,始终无法触及对面的舒明言,连她的影子也碰不到。
大火吞噬意识之前,舒明言用最后的力气张开了口,话语清晰地烙入江弦生耳中,烙入她的眼里,也烙入灵魂。
世界忽地安静下来。
啊,阿言又死了,又被我害死了。
江弦生感觉自己的脑内安静得出奇,好像很久很久以前一样,没有别人的话语。
是的,她又一次因你而死。
自问自答,江弦生只是自问自答,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似的,只余下舒明言的尸体,四十九具舒明言的尸体。
真实的舒明言睁眼,坐起,江弦生都视而不见,除了那四十九具尸体,她看不到任何事物。
四十八次重生,与最初一世,四十九具舒明言的尸体,一具不少。
她又死了。
恩。
那就再来一次吧。
好。
下一次会成功吗?
不知道。
下一次要远离她。
对。
那就再来一次吧。
再来一次。
江弦生带了一把折叠刀,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穿的什么衣裳,她都会带上一把折叠刀。不论是换一件戏服,不论是拍哪一场戏,她都会将折叠刀放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或藏在某个包中,或绑在某个方便拿取的位置。
冬日的任灿穿了一件加厚的冲锋衣,两侧有兜,衣服很厚,放一把折叠刀,别人根本发现不了。
手中的枪比方才轻了些许,枪里只有一发子弹,江弦生下了判断。
江弦生的动作很快,也很熟练。
刀割开喉咙需要多久呢?
刀割开颈动脉需要多久呢?
用刀割颈自杀需要多大的力气与勇气?
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至少需要二十一天,有人说学会一个技能只需要一天半,有人说学会到熟练可能只需要七天。第三十次重启时的自裁江弦生动手很生疏,第四十八次重启的江弦生动手很利索。
或许几秒,或许十几秒。
刺入血肉的声音在当下的环境里很小,小得无法察觉。
江弦生跪在雪地里,胳膊撑着地像是在哭,当舒明言反应过来时,已经血如泉涌,喷洒出来,染红了下方的积雪。
温热的,真实的。
作者有话说:
9.19写完这章,我得缓缓了。
第16章 第 16 章
我们习惯选择,选择之后又往往伴随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经常在做决定,几乎每一天都在。我们每天都有选择,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决定。
人的一生会作出很多选择与决定,或是主动或是被动,或是深思熟虑或是心血来潮。我们注意到的,没注意到的这些选择带来的决定有大,有小,小到练习册上的一道题选a还是选b?今天要不要买辣条?明天还要不要和他玩?早饭吃什么?午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要不要看某部剧?你看,这些微小的细枝末节,都是一个个决定,小小的决定组成了我们的日常。
而大的决定,可以是高考要填什么志愿?可以是我要不要和她/他告白?可以是我要不要和她/他分手?也可以是我要不要接受她/他?要不要结婚?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带来一个生命?孩子读书去哪里?这些我们反复琢磨、为此不安的决定,又重重的引导着我们的人生。
大多数人,在作小的决定时总是随其心意,或许幼时我们还会反复思考,对于孩童时期的我们来说,似乎每一个决定都是困难的,都是重要的,哪怕是一个要不要和他玩?那时的我们往往都能思考上两三日。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那些幼时觉着无比重要的决定,慢慢地变得不重要起来,有着更加重要的事情,令我们反复困扰的事情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心神,于是曾经重要的,就逐渐变得无所谓起来,甚至让我们觉着作出选择都不再是难事,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能称为决定。
于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对于某个时期的我们来说,要作出一个让他们、或者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决定,就越发的难上加难了,常常是踌躇不决、优柔寡断。一旦被人问及,又往往含糊其辞,没有、再说、我想一想、再看一看,我们就这么被作不出决定困在原地,被决定锁进囚牢。
但有的时候,人真的是非常奇怪的一种生物,对于一个、一些十分重大的决定,大到关乎前程,大到关乎生死的抉择、决定,不过是下意识的反应,就那么毫无思索的就决定了。
对于舒明言来说,做出刺激江弦生的决定,是冲动下的一个赌博,即使过后反复思索,还是决定遵循这个冲动的决定。
有的时候,冲动下的决定能够救人一命,有的时候,冲动下的决定也能带来失去。
对于江弦生来说,做出自己死亡的决定,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不需要过多思索。
血肉刺入前颈时,江弦生很少冷静,心里并没有太多感觉,没有痛觉对于求死者来说是一件充满善意的事情,因为疼痛会让人本能地想要停手,然后卡在生死之间,被反复折磨。她以前这样,刚开始是困难的,意识清醒的等待死亡的过程很是可怕,而到了现在,死亡是快速的,快到她自己的意识没能多想,就迎来了黑暗。
江弦生本是非常惜命的人,她艰难来到世上,得上天与世人怜悯才能够活下来,所以江弦生一向是很惜命的人,她曾热爱生活,她曾热爱世界,她曾热爱一个人,如果没有意外,江弦生的此后应当是一个充满热爱的人。但人的恶意是上天无法预料的,恶意让江弦生失去了一切,也幸得天地怜悯,给了她不断重来的机会,她依旧热爱这世间,只是没了热爱的人也就没了热爱的生活。如果有一天,她能够摒弃恶意,站在所热爱的世间中,能够看见热爱的人,那她依然会热爱生活与生命。
但那个如果,不是现在。
现在的江弦生看不见真实的舒明言,听不见真实的呼唤,固执地走向她的选择。
对于舒明言来说,刺激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后续的发展没能如她所料,还没来得及控制住崩溃的江弦生,那人就在眼前失了生息。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江弦生地动作很快,就像做了许多次,对于自己,她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杀手,懂得如何一刀毙命。
舒明言对于现场的记忆没有变得混乱,看见割颈自杀的江弦生的那一刻,舒明言发现自己清醒得可怕,她记得自己的失声尖叫,不似拍戏时模拟的场景,阿弦两个字都被她喊道破音,然后再喊不出口。
“阿弦!不、阿弦、救护车!快!”
她记得自己喊了救护车,她记得自己陪同上了救护车,她记得江弦生还没有到医院就停止的心跳,不是依靠装备的遮掩,就那么静静地,没有再响起。
呼吸机里没有雾气,心肺复苏没有反应。
她死了。
那一刻舒明言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感受到江弦生死亡的真实性,就和上一世在墓地时一样。
她静静地躺在那儿,与她生死相隔。
然后是医生的宣告,朋友的安慰,对不起、请节哀,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对她说。
我节哀什么呢?在父母抱着她安慰时,舒明言出神地想。
一个人的死亡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像是一件很轻、又很重的事情,死亡是静悄悄地离去。
舒明言清楚的知道江弦生死了,这是她经历的第二次关于她的死亡,认知到的那一刻没有心疼、没有痛苦、也没有悲伤,好似就是知道了一个陌生人的死讯,心里毫无波澜。
“阿弦,我爱你。”
“阿……弦……”
“阿弦,来生我们也要在一起哦~”
“走!阿弦!快走!”
“阿弦不怕,我不会有事的。”
“你们放开她!!!只要我死就可以了吧!!!”
“阿弦阿弦,你要相信我。”
“别、管我……阿、弦……”
往日的相处与最后的诀别反复在脑海里拉扯,仿佛要将江弦生分成两半,过往与现实交织,最终汇聚成第六次重启的死亡影像。
“阿弦……离开我……活下去!”
那时的阿言明明已经浑身是血,或许是知道她们已经没有能力反抗逃脱,束缚压制被解开。血肉模糊第一次直白地展现在江弦生眼前,不是夸大的形容词,而是诚实的描述,舒明言的身上到处都是深可见骨的伤口,手上、胳膊上、腿上、腹部……到处都是伤口,只有脸是完好的。宛如受了古时的凌迟之刑,有多少瞬间,江弦生觉着舒明言已经死去,但她还活着,没了支撑的舒明言没有倒下,虽然是跪坐在那里,腰背依旧挺得笔直。
那人没有走远,依旧隔着大火看着她们,看着舒明言也看着趴在地上,没有被剜肉,而是被刀划得皮开肉绽的江弦生。
距离分明只有几步之遥,但对于那时的她们来说如同隔了万千一样,因为那时的她们,谁都没有气力再往前挪动一步,江弦生伸着手,始终无法触及对面的舒明言,连她的影子也碰不到。
大火吞噬意识之前,舒明言用最后的力气张开了口,话语清晰地烙入江弦生耳中,烙入她的眼里,也烙入灵魂。
世界忽地安静下来。
啊,阿言又死了,又被我害死了。
江弦生感觉自己的脑内安静得出奇,好像很久很久以前一样,没有别人的话语。
是的,她又一次因你而死。
自问自答,江弦生只是自问自答,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似的,只余下舒明言的尸体,四十九具舒明言的尸体。
真实的舒明言睁眼,坐起,江弦生都视而不见,除了那四十九具尸体,她看不到任何事物。
四十八次重生,与最初一世,四十九具舒明言的尸体,一具不少。
她又死了。
恩。
那就再来一次吧。
好。
下一次会成功吗?
不知道。
下一次要远离她。
对。
那就再来一次吧。
再来一次。
江弦生带了一把折叠刀,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穿的什么衣裳,她都会带上一把折叠刀。不论是换一件戏服,不论是拍哪一场戏,她都会将折叠刀放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或藏在某个包中,或绑在某个方便拿取的位置。
冬日的任灿穿了一件加厚的冲锋衣,两侧有兜,衣服很厚,放一把折叠刀,别人根本发现不了。
手中的枪比方才轻了些许,枪里只有一发子弹,江弦生下了判断。
江弦生的动作很快,也很熟练。
刀割开喉咙需要多久呢?
刀割开颈动脉需要多久呢?
用刀割颈自杀需要多大的力气与勇气?
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至少需要二十一天,有人说学会一个技能只需要一天半,有人说学会到熟练可能只需要七天。第三十次重启时的自裁江弦生动手很生疏,第四十八次重启的江弦生动手很利索。
或许几秒,或许十几秒。
刺入血肉的声音在当下的环境里很小,小得无法察觉。
江弦生跪在雪地里,胳膊撑着地像是在哭,当舒明言反应过来时,已经血如泉涌,喷洒出来,染红了下方的积雪。
温热的,真实的。
作者有话说:
9.19写完这章,我得缓缓了。
第16章 第 16 章
我们习惯选择,选择之后又往往伴随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经常在做决定,几乎每一天都在。我们每天都有选择,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决定。
人的一生会作出很多选择与决定,或是主动或是被动,或是深思熟虑或是心血来潮。我们注意到的,没注意到的这些选择带来的决定有大,有小,小到练习册上的一道题选a还是选b?今天要不要买辣条?明天还要不要和他玩?早饭吃什么?午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要不要看某部剧?你看,这些微小的细枝末节,都是一个个决定,小小的决定组成了我们的日常。
而大的决定,可以是高考要填什么志愿?可以是我要不要和她/他告白?可以是我要不要和她/他分手?也可以是我要不要接受她/他?要不要结婚?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带来一个生命?孩子读书去哪里?这些我们反复琢磨、为此不安的决定,又重重的引导着我们的人生。
大多数人,在作小的决定时总是随其心意,或许幼时我们还会反复思考,对于孩童时期的我们来说,似乎每一个决定都是困难的,都是重要的,哪怕是一个要不要和他玩?那时的我们往往都能思考上两三日。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那些幼时觉着无比重要的决定,慢慢地变得不重要起来,有着更加重要的事情,令我们反复困扰的事情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心神,于是曾经重要的,就逐渐变得无所谓起来,甚至让我们觉着作出选择都不再是难事,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能称为决定。
于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对于某个时期的我们来说,要作出一个让他们、或者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决定,就越发的难上加难了,常常是踌躇不决、优柔寡断。一旦被人问及,又往往含糊其辞,没有、再说、我想一想、再看一看,我们就这么被作不出决定困在原地,被决定锁进囚牢。
但有的时候,人真的是非常奇怪的一种生物,对于一个、一些十分重大的决定,大到关乎前程,大到关乎生死的抉择、决定,不过是下意识的反应,就那么毫无思索的就决定了。
对于舒明言来说,做出刺激江弦生的决定,是冲动下的一个赌博,即使过后反复思索,还是决定遵循这个冲动的决定。
有的时候,冲动下的决定能够救人一命,有的时候,冲动下的决定也能带来失去。
对于江弦生来说,做出自己死亡的决定,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不需要过多思索。
血肉刺入前颈时,江弦生很少冷静,心里并没有太多感觉,没有痛觉对于求死者来说是一件充满善意的事情,因为疼痛会让人本能地想要停手,然后卡在生死之间,被反复折磨。她以前这样,刚开始是困难的,意识清醒的等待死亡的过程很是可怕,而到了现在,死亡是快速的,快到她自己的意识没能多想,就迎来了黑暗。
江弦生本是非常惜命的人,她艰难来到世上,得上天与世人怜悯才能够活下来,所以江弦生一向是很惜命的人,她曾热爱生活,她曾热爱世界,她曾热爱一个人,如果没有意外,江弦生的此后应当是一个充满热爱的人。但人的恶意是上天无法预料的,恶意让江弦生失去了一切,也幸得天地怜悯,给了她不断重来的机会,她依旧热爱这世间,只是没了热爱的人也就没了热爱的生活。如果有一天,她能够摒弃恶意,站在所热爱的世间中,能够看见热爱的人,那她依然会热爱生活与生命。
但那个如果,不是现在。
现在的江弦生看不见真实的舒明言,听不见真实的呼唤,固执地走向她的选择。
对于舒明言来说,刺激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后续的发展没能如她所料,还没来得及控制住崩溃的江弦生,那人就在眼前失了生息。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江弦生地动作很快,就像做了许多次,对于自己,她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杀手,懂得如何一刀毙命。
舒明言对于现场的记忆没有变得混乱,看见割颈自杀的江弦生的那一刻,舒明言发现自己清醒得可怕,她记得自己的失声尖叫,不似拍戏时模拟的场景,阿弦两个字都被她喊道破音,然后再喊不出口。
“阿弦!不、阿弦、救护车!快!”
她记得自己喊了救护车,她记得自己陪同上了救护车,她记得江弦生还没有到医院就停止的心跳,不是依靠装备的遮掩,就那么静静地,没有再响起。
呼吸机里没有雾气,心肺复苏没有反应。
她死了。
那一刻舒明言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感受到江弦生死亡的真实性,就和上一世在墓地时一样。
她静静地躺在那儿,与她生死相隔。
然后是医生的宣告,朋友的安慰,对不起、请节哀,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对她说。
我节哀什么呢?在父母抱着她安慰时,舒明言出神地想。
一个人的死亡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像是一件很轻、又很重的事情,死亡是静悄悄地离去。
舒明言清楚的知道江弦生死了,这是她经历的第二次关于她的死亡,认知到的那一刻没有心疼、没有痛苦、也没有悲伤,好似就是知道了一个陌生人的死讯,心里毫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