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一个多月的胎还不知男女,而叡王妃年过三十,早些年多受苛待,这么多年一直未能再有身孕,如今却已不是生育的最好年纪了。
“臣说话或许有些不中听,若是惹得娘娘不悦,还请见谅。”
叡王妃本能护了下肚子,但意识到自己反应太大了些,又连忙放下手,问道:“不知王爷想说什么?”
“臣想听听娘娘对这个孩子的到来是何想法?”
叡王妃皱了下眉说道:“还能有何念头,既是我的骨肉,总不能轻易舍了去。”
萧恪面无表情,他沉默的这一会儿,叡王妃总有如坐针毡之感,半点不得心安。
萧璇在旁看着,她知道这个孩子对母亲的意义不同,想了想,抬头看向萧恪,十分郑重说道:“皇叔,无论母妃腹中是弟弟还是妹妹,敏仪都只愿母妃顺心,将来如何,也与这个孩子无关,想要的敏仪会自己去争!”
萧恪闻言欣慰一笑,随即点点头说道:“郡主能如此想,也不枉臣多年苦心了。”
叡王妃仍有些茫然,看了看打哑迷的叔侄二人默不作声。
萧恪此时转回头,正色道:“娘娘,接下来有件事请您牢记。”
“什么?”
“您想保下腹中这个孩子,那么无论如何,您都得坚信腹中是男胎。至于太医院那边,臣自会为您效劳。”
“可万一我怀的是个女儿又该如何?十月怀胎,纵使谎言能欺骗一时,总不能一直骗下去,若将来……恐怕宫中和王爷那儿都难以交待。”
叡王妃欲言又止,若说不担忧那是假的。不过她并非在意腹中是男是女,因为无论如何,那都是她的骨肉,可是丈夫与宫中的贵妃婆婆是怎样的人她再清楚不过了,现下哄得他们开心,若来日生下的是个女儿,只怕不仅仅是她和孩子要遭受无端责难,便是母家也有可能被迁怒。
萧恪却并不未必担忧半分,听了叡王妃心中担忧,他轻轻一笑带过,说出来的话却让叡王妃心惊胆颤。
“娘娘放心,这个孩子是男是女都无妨,因为臣不会让叡王活到孩子出生,陈贵妃也一样,所以娘娘不必担忧。”
叡王妃只觉今日受的惊吓太多了,她本只是担忧女儿将来的婚事前程,却不想竟听到了那些,一时有些语塞,“这……”
萧恪淡定反问道:“叡王宠妾灭妻多年,娘娘难道还看不清你的丈夫根本不是可托付之人?臣从陈贵妃的贴身宫女那儿听了不少有趣的事,都与娘娘有关,不过毕竟是戳娘娘伤处的陈年往事,想必臣不点明您应该也能明白。皇家子弟没几个情种,更何况萧定淳这样朝三暮四的小人?”
萧恪所指确实都是叡王妃藏在心底多年的伤疤。此时回忆过往,才发现根本想不起她与丈夫有何浓情蜜意的时候,仅有的那点温存也是在女儿萧璇未降生之时,此后丈夫和婆婆的态度便判若两人。
到后来更是变本加厉,叡王膝下没有儿子这事都被陈贵妃当做刁难奚落自己的借口,罚跪抄经、指桑骂槐,哪怕她当初已经被挤兑得没有立足之地了,陈贵妃这个婆婆依旧不忘将善妒不孝的罪责扣在自己头上,若非她出身护国公府,轻易休不得,只怕叡王府再容不得她了。
想清楚这一切的叡王妃点了点头,虽未说话,萧恪却已明白她的意思了。
一旁的萧璇伸出手覆在母亲的手上,柔声说道:“母妃不必为无关之人伤怀,以后一切有女儿在。”
叡王妃看着女儿,眼中隐隐泛泪,却仍是强忍了回去,不愿女儿为自己担忧,更不愿一会儿被丈夫看出什么。
她抬起头,直直看向萧恪,眼神坚定地问道:“那接下来,我需要做什么?”
萧恪笑道:“娘娘什么也不比做,只安心养好身子便是。”
“…好。”
“母妃,您在这儿稍歇片刻,女儿有些话想同皇叔单独说。”
接下来的话事关来日大业,无论是为了少一人听到少些风险,还是怕母亲因她接下来要说的话而受惊吓,萧璇都不会在叡王妃面前说下去。
叡王妃也明白女儿的心思,她抬手用帕子拭去眼泪,点点头说道:“尽管去罢。”
萧恪召开得力的侍女伺候叡王妃,自领了萧璇往小书房去了。
时辰有限,萧璇只能长话短说。
“母妃想要留下这个孩子,要难为皇叔多操心了。”萧璇同萧恪单独相处时要多了几分淡漠,或者说这才是她本来的模样,“废储之事没有再来的机会,须得一招致命,否则后患无穷。好在皇叔早有准备,不然母妃这次意外有孕恐怕没那么容易处理。”
“王妃有孕倒不碍着我先前的谋划,倒是璇儿有什么话要同我单独说?咱们叔侄俩提前通个气,免得事后教人钻了空子。”
“只是偶然间想到的。父王此次携礼上门是得了七皇叔的指点,我想着他应该没那么好心,便想着同皇叔说一声。另则东宫那边,前次元阳侯府为他家嫡孙女办花宴时,我听人说起韩国公的寿辰快到了,我想那会是次好机会…只是还需要个由头,好引他们入局。”
萧恪心中已有打算,却故意不说出来,只问道:“那依璇儿之见,还从何处下手?”
萧璇认真想了想,随后道:“虽说韩国公和祁太尉之前因为杜慷的案子或多或少都被牵连了些,但到底没有伤筋动骨。皇伯父稳坐东宫储位多年,想要从他处着手委实冒险,反观祁太尉和韩国公,他们远没有皇伯父冷静睿智,如果这时候有人同他们说愿携禁军投奔,不知他们会作何反应?”
萧恪笑着颔首,继而问道:“可有看好的人选?”
“骁骑营统领南崖,千牛卫将军萧自清。”
“为何?”
“千牛卫戍守宫禁,乃天子心腹,萧自清出身萧氏旁支,这么多年未曾倾向哪一位皇子,而骁骑营是禁军十六卫中最骁勇善战的一支,其统领南崖生于百姓之家,虽官职不高,却深受骁骑营将士爱戴,如果能得这二人支持,皇叔说可有人会不动心?”
“确实没有。”
“贺将军如今执掌右金吾卫,在禁军中也是颇得人心,又是皇叔名义上的夫君,自是划归到咱们这边。而禁军大将军虽由元阳侯暂领,实际十六卫各有心思筹谋,如果十六卫倒向皇叔,此时朝中有人议论社稷江山后继之事,必会有人怕皇伯父太子的位子不保而冲动行事。比起我们去做那些容易落人口实的莽撞之举,不如让他们自掘坟墓,显得更名正言顺一些。”
“不错。璇儿有此计谋,日后也不需要我多担待什么了。只是你日后还需学着提防人,哪怕是信任之人也不要和盘托出。”
因为面对的是萧恪,这个比她亲生父亲更称职的、更适合作为父亲去尊重的男人,萧璇总是会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
被男人这么一说,少女迟疑了一下问道:“我知道天子是孤家寡人,可我日后当真连一个全心信任之人都不能有么?”
萧恪摇了摇头,道:“作为萧璇,你可以,但未来作为天子…却不可。这天下共主原是一份责任,只是这高处不胜寒的苦楚却少有人说出来。有些人只将其视作无上权力的象征,而那便是你父亲叔伯,乃至你皇祖父如今的模样。尤其你是女子,前路必定荆棘满途,更加不易。我虽能帮你,却不长久,且我插手过多,于你而言,弊大于利。所以还需你自己强大起来……”
“……我明白了。”
“另则…王妃娘娘生性温柔良善,眼下这个孩子来得确实不是时候,只不过以我的立场不能指责王妃什么,但日后一应大事你还需自己决断。护国公虽秉性刚正不阿,但外戚防范之心亦不可少。”
“我都记下了……其实,母妃她…并非还恋着什么,只是被世俗和一个荒唐丈夫规训了二十多年,想改也改不了了。”萧璇提起母亲时,面上露出一丝不忍。
萧恪叹了口气。其实以他的脾性,一个并不善待自己且没有半分感情的丈夫,叡王妃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留下这个孩子而拿自己的性命冒险,但终归未曾经历过叡王妃以及这普天下女子所受的苦楚,他也没有资格指摘旁人,终究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承诺。
“我会尽力为王妃保住这个孩子的。你只管放开手做你想做的,若需人财便找我来要就是。”
“多谢皇叔。”
……
建和十六年冬,宫中传来不好的消息,天子病情危重,听传闻说已到了药石罔效的地步,可禁军却将皇帝寝宫牢牢把守住,就连东宫太子都被挡在殿外不得入内,却唯有荣亲王萧恪可以每日出入。
一应皇帝口谕及近况都由萧恪代为转达,一时间京中谣言四起,毕竟皇帝都病成了那个样子,这皇旨是不是皇帝说得都不一定。
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没有几天的功夫,萧恪俨然已经成了圈禁皇帝,意图篡权谋位的奸佞之徒,且渐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臣说话或许有些不中听,若是惹得娘娘不悦,还请见谅。”
叡王妃本能护了下肚子,但意识到自己反应太大了些,又连忙放下手,问道:“不知王爷想说什么?”
“臣想听听娘娘对这个孩子的到来是何想法?”
叡王妃皱了下眉说道:“还能有何念头,既是我的骨肉,总不能轻易舍了去。”
萧恪面无表情,他沉默的这一会儿,叡王妃总有如坐针毡之感,半点不得心安。
萧璇在旁看着,她知道这个孩子对母亲的意义不同,想了想,抬头看向萧恪,十分郑重说道:“皇叔,无论母妃腹中是弟弟还是妹妹,敏仪都只愿母妃顺心,将来如何,也与这个孩子无关,想要的敏仪会自己去争!”
萧恪闻言欣慰一笑,随即点点头说道:“郡主能如此想,也不枉臣多年苦心了。”
叡王妃仍有些茫然,看了看打哑迷的叔侄二人默不作声。
萧恪此时转回头,正色道:“娘娘,接下来有件事请您牢记。”
“什么?”
“您想保下腹中这个孩子,那么无论如何,您都得坚信腹中是男胎。至于太医院那边,臣自会为您效劳。”
“可万一我怀的是个女儿又该如何?十月怀胎,纵使谎言能欺骗一时,总不能一直骗下去,若将来……恐怕宫中和王爷那儿都难以交待。”
叡王妃欲言又止,若说不担忧那是假的。不过她并非在意腹中是男是女,因为无论如何,那都是她的骨肉,可是丈夫与宫中的贵妃婆婆是怎样的人她再清楚不过了,现下哄得他们开心,若来日生下的是个女儿,只怕不仅仅是她和孩子要遭受无端责难,便是母家也有可能被迁怒。
萧恪却并不未必担忧半分,听了叡王妃心中担忧,他轻轻一笑带过,说出来的话却让叡王妃心惊胆颤。
“娘娘放心,这个孩子是男是女都无妨,因为臣不会让叡王活到孩子出生,陈贵妃也一样,所以娘娘不必担忧。”
叡王妃只觉今日受的惊吓太多了,她本只是担忧女儿将来的婚事前程,却不想竟听到了那些,一时有些语塞,“这……”
萧恪淡定反问道:“叡王宠妾灭妻多年,娘娘难道还看不清你的丈夫根本不是可托付之人?臣从陈贵妃的贴身宫女那儿听了不少有趣的事,都与娘娘有关,不过毕竟是戳娘娘伤处的陈年往事,想必臣不点明您应该也能明白。皇家子弟没几个情种,更何况萧定淳这样朝三暮四的小人?”
萧恪所指确实都是叡王妃藏在心底多年的伤疤。此时回忆过往,才发现根本想不起她与丈夫有何浓情蜜意的时候,仅有的那点温存也是在女儿萧璇未降生之时,此后丈夫和婆婆的态度便判若两人。
到后来更是变本加厉,叡王膝下没有儿子这事都被陈贵妃当做刁难奚落自己的借口,罚跪抄经、指桑骂槐,哪怕她当初已经被挤兑得没有立足之地了,陈贵妃这个婆婆依旧不忘将善妒不孝的罪责扣在自己头上,若非她出身护国公府,轻易休不得,只怕叡王府再容不得她了。
想清楚这一切的叡王妃点了点头,虽未说话,萧恪却已明白她的意思了。
一旁的萧璇伸出手覆在母亲的手上,柔声说道:“母妃不必为无关之人伤怀,以后一切有女儿在。”
叡王妃看着女儿,眼中隐隐泛泪,却仍是强忍了回去,不愿女儿为自己担忧,更不愿一会儿被丈夫看出什么。
她抬起头,直直看向萧恪,眼神坚定地问道:“那接下来,我需要做什么?”
萧恪笑道:“娘娘什么也不比做,只安心养好身子便是。”
“…好。”
“母妃,您在这儿稍歇片刻,女儿有些话想同皇叔单独说。”
接下来的话事关来日大业,无论是为了少一人听到少些风险,还是怕母亲因她接下来要说的话而受惊吓,萧璇都不会在叡王妃面前说下去。
叡王妃也明白女儿的心思,她抬手用帕子拭去眼泪,点点头说道:“尽管去罢。”
萧恪召开得力的侍女伺候叡王妃,自领了萧璇往小书房去了。
时辰有限,萧璇只能长话短说。
“母妃想要留下这个孩子,要难为皇叔多操心了。”萧璇同萧恪单独相处时要多了几分淡漠,或者说这才是她本来的模样,“废储之事没有再来的机会,须得一招致命,否则后患无穷。好在皇叔早有准备,不然母妃这次意外有孕恐怕没那么容易处理。”
“王妃有孕倒不碍着我先前的谋划,倒是璇儿有什么话要同我单独说?咱们叔侄俩提前通个气,免得事后教人钻了空子。”
“只是偶然间想到的。父王此次携礼上门是得了七皇叔的指点,我想着他应该没那么好心,便想着同皇叔说一声。另则东宫那边,前次元阳侯府为他家嫡孙女办花宴时,我听人说起韩国公的寿辰快到了,我想那会是次好机会…只是还需要个由头,好引他们入局。”
萧恪心中已有打算,却故意不说出来,只问道:“那依璇儿之见,还从何处下手?”
萧璇认真想了想,随后道:“虽说韩国公和祁太尉之前因为杜慷的案子或多或少都被牵连了些,但到底没有伤筋动骨。皇伯父稳坐东宫储位多年,想要从他处着手委实冒险,反观祁太尉和韩国公,他们远没有皇伯父冷静睿智,如果这时候有人同他们说愿携禁军投奔,不知他们会作何反应?”
萧恪笑着颔首,继而问道:“可有看好的人选?”
“骁骑营统领南崖,千牛卫将军萧自清。”
“为何?”
“千牛卫戍守宫禁,乃天子心腹,萧自清出身萧氏旁支,这么多年未曾倾向哪一位皇子,而骁骑营是禁军十六卫中最骁勇善战的一支,其统领南崖生于百姓之家,虽官职不高,却深受骁骑营将士爱戴,如果能得这二人支持,皇叔说可有人会不动心?”
“确实没有。”
“贺将军如今执掌右金吾卫,在禁军中也是颇得人心,又是皇叔名义上的夫君,自是划归到咱们这边。而禁军大将军虽由元阳侯暂领,实际十六卫各有心思筹谋,如果十六卫倒向皇叔,此时朝中有人议论社稷江山后继之事,必会有人怕皇伯父太子的位子不保而冲动行事。比起我们去做那些容易落人口实的莽撞之举,不如让他们自掘坟墓,显得更名正言顺一些。”
“不错。璇儿有此计谋,日后也不需要我多担待什么了。只是你日后还需学着提防人,哪怕是信任之人也不要和盘托出。”
因为面对的是萧恪,这个比她亲生父亲更称职的、更适合作为父亲去尊重的男人,萧璇总是会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
被男人这么一说,少女迟疑了一下问道:“我知道天子是孤家寡人,可我日后当真连一个全心信任之人都不能有么?”
萧恪摇了摇头,道:“作为萧璇,你可以,但未来作为天子…却不可。这天下共主原是一份责任,只是这高处不胜寒的苦楚却少有人说出来。有些人只将其视作无上权力的象征,而那便是你父亲叔伯,乃至你皇祖父如今的模样。尤其你是女子,前路必定荆棘满途,更加不易。我虽能帮你,却不长久,且我插手过多,于你而言,弊大于利。所以还需你自己强大起来……”
“……我明白了。”
“另则…王妃娘娘生性温柔良善,眼下这个孩子来得确实不是时候,只不过以我的立场不能指责王妃什么,但日后一应大事你还需自己决断。护国公虽秉性刚正不阿,但外戚防范之心亦不可少。”
“我都记下了……其实,母妃她…并非还恋着什么,只是被世俗和一个荒唐丈夫规训了二十多年,想改也改不了了。”萧璇提起母亲时,面上露出一丝不忍。
萧恪叹了口气。其实以他的脾性,一个并不善待自己且没有半分感情的丈夫,叡王妃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留下这个孩子而拿自己的性命冒险,但终归未曾经历过叡王妃以及这普天下女子所受的苦楚,他也没有资格指摘旁人,终究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承诺。
“我会尽力为王妃保住这个孩子的。你只管放开手做你想做的,若需人财便找我来要就是。”
“多谢皇叔。”
……
建和十六年冬,宫中传来不好的消息,天子病情危重,听传闻说已到了药石罔效的地步,可禁军却将皇帝寝宫牢牢把守住,就连东宫太子都被挡在殿外不得入内,却唯有荣亲王萧恪可以每日出入。
一应皇帝口谕及近况都由萧恪代为转达,一时间京中谣言四起,毕竟皇帝都病成了那个样子,这皇旨是不是皇帝说得都不一定。
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没有几天的功夫,萧恪俨然已经成了圈禁皇帝,意图篡权谋位的奸佞之徒,且渐有愈演愈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