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大理寺卿诚惶诚恐拿过供状,瞧着上面晋王的名一时犯了难,但想想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新贵亲王,一个是没权没势的老王爷,谁更不能得罪,他脑海中瞬间便做下决定,朝萧恪拱手道:“微臣这就命人将晋王爷请来。”
“晋王叔再怎么说也是陛下的堂兄弟,又是位自视甚高的老人家,祝大人打发手下人去只怕请不来人。”
大理寺卿被噎了一下,立刻重新说道:“是微臣说岔了,臣立刻带人去将晋王爷带来。”
萧恪这才颔首同意。
那边杜慷哼哼唧唧半天突然来了句:“王爷…念在我之前帮您遮掩…您好歹救我一回。”
这话说得着实大胆,旁边一众大理寺的官员心跟着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被荣亲王找由头灭了口,唯有大理寺少卿陈汴头脑清明,立时出言喝道:“大胆杜慷!都到了大理寺还不老实交代,意图攀诬荣亲王!”
陈汴是先前处置范圭案子时主理的那名官员,他的本家亲戚与梁家的冤案有关,当年便曾被萧恪的管家拿话敲打过。而梁家的冤案正是杜慷背后下的黑手,陈汴方才听了杜慷四处攀咬,竟要出了朝中大半亲贵,生怕他说的那句与当年萧恪敲打他的事有关,便急忙出言呵斥。
孰料萧恪听了他的话,却不由笑了一声道:“陈大人有心,不过倒也不必如此急恼。本王行得正坐得端,最不怕旁人攀蔑。”
“王爷说的是,微臣受教。”
萧恪抬手招呼身后一人近前,面向杜慷含笑问道:“杜大人仔细瞧瞧,可认得他?”
杜慷瞪大了眼直直地盯着萧恪身边的男人,绞尽脑汁地想对方是什么人,只可惜半点印象皆无,又茫然地转回头看萧恪,心虚唤了一声,“王爷……”
萧恪却不理会他,只扭头同身边的男人说道:“砚秋,杜大人可不记得你是谁了,你还不快帮他…回忆回忆?”
梁砚秋强压着心中的怒火上前一步,快十年了,他终于能够将这个害他家破人亡的昏官奸佞绳之以法了。
“杜大人贵人多忘事,家父姓梁,正是九年前被你冤害至死的前大理寺丞梁惜年的儿子。你所谓帮我家王爷遮掩,不过说的是当初在腌臜地方赎买我的事,而害我进那等地方的不正是你嘛?!王爷怜惜家父遭奸人戕害出手相助,你却将此事视作坏事拿来要挟,居心何在?!”
“你…你是……我!”
杜慷到这个时候才慢慢有些印象,但心中更多的是对唯一求生之路被堵住的茫然。梁砚秋瞧着他的表情,就知道这种人根本不会反省,直接退回到萧恪身边没再说话。
“呵。诸位大人可听清楚来龙去脉了?”
陈汴愣了下,随即带头说道:“是。微臣等都听明白了,杜慷之罪罄竹难书,此时还在妄图攀蔑王爷,实数罪大恶极。”
“陈大人这官做得明白。”
得了萧恪的肯定,陈汴想起他本家的亲戚也曾参与到当年梁家的冤案之中,不由抬头瞧了梁砚秋一眼,又奉承道:“微臣虽在大理寺供职时日不长,却也听同僚讲起过梁大人的事,之前只觉得颇为惋惜,如今见梁家公子被王爷所救,心中顿感庆幸,还好有王爷如此慈心,才不至于断了梁大人的根。”
陈汴有没有真的听过梁惜年的事皆不重要,此刻讨好萧恪才是将来平步青云的阶梯,陈汴为官多年,自然知道什么话说来好听。
未等萧恪吩咐,他便又主动请示道:“王爷您看……既是祝大人已去请了晋王,是否要再问一问人犯,他与晋王有何勾连之事?”
先前大理寺卿顾及杜慷那个在宫中当昭容娘娘的女儿,下手不敢太过,如今听杜慷攀咬起荣亲王来,陈汴便清楚无论如何,杜慷此次都必死无疑,是而称呼上也没了顾忌,只称其为人犯,又有意在大理寺卿回来之前在萧恪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见萧恪点头默许,也便拿出本事来仔细审问。
掌刑的狱吏是他们从刑部借的,祖辈也是做狱中营生的,自有些本事传承下来。上面的人有了吩咐,便直接甩开膀子招呼上,且专挑那伤人不见血的法子用着。
萧恪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只是在那狱吏取了桑皮纸出来时手上略顿了下,大抵是之前濒死的记忆又被勾起,看着被困在刑架子上的杜慷拼命挣扎四肢,总感觉心口也有些堵得慌。
梁砚秋虽然看着仇人受刑心中痛快,却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他是头一个注意到萧恪情况不对的人。再一看杜慷正受的刑,立时便明白了,直接端起了桌上已放凉的茶来,出声说道:“主子这茶都凉了,不如换碗热茶来?”
萧恪抬眼瞧了他一下,没说话,只微微点了下头。
陈汴听到梁砚秋的话,立刻听了手中的‘正事’,见萧恪神色疲惫,便凑过来悉心询问道:“王爷可是看乏了?这狱中湿冷,不如王爷先随着微臣移步去干净屋子暂歇片刻,左右祝大人去请晋王,想来一时半刻应当回不来。再说,审人犯这等小事哪能劳动您时时盯着,臣等自然要尽忠办事,为陛下和王爷…分忧。”
后面还有一个晋王要审,萧恪目的已达到,他瞅了眼梁砚秋。
“主子,陈大人说得极是,您事必躬亲也是极容易累着的,不妨歇一歇,想来几位大人自然会将此事料理好。”
陈汴赶忙接话称是,萧恪这才点头应了一声,又吩咐道:“晋王叔若是来了,先请来同本王说说话,总归是皇亲,先礼后兵也是应该。”
“是,王爷英明。”
等陈汴带人离开,梁砚秋才开口小心询问道:“主子可是想起了不好的事,身子不适?”
萧恪长叹了口气,看着自己的右手,幽幽道:“亏得你眼尖,我以为自己不惧这些的……到底还是逃不过。见杜慷如我当初那般挣扎,心里实在堵得慌。”
“主子尽管宽心。如今,再没有人能对您如何了,您只需记得以牙还牙便可。”
萧恪闻言释怀笑了一声,抬头道:“你说的是。杜慷一定会死,虽耽搁了几年,倒也能寥慰梁大人在天之灵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况若无主子在,单凭属下一人,便是当初没落到那等腌臜地方,也根本无法为家人报仇雪恨,属下心中自是无甚感激。”
“你我主仆多年,自不用说这些。”
“是,属下记下了。主子若是身子不适,不妨稍歇片刻,属下去外面替您守着。”
见萧恪点头,梁砚秋很识趣得告退出去,只站在门外和门神似的守着,已近而立之年的男人褪去了年少时的青涩,虽不算什么壮汉猛士,但就那么直直立在门口,周身气势也绝看不出他只是萧恪府中一个管家。
即便面对吵吵嚷嚷的晋王父子,梁砚秋也是没有半分胆怯。
大理寺卿在旁脸色为难,和晋王一同来的还有晋王的小儿子,论亲戚关系也算是萧恪的一位堂兄,只不过比起老实巴交的世子萧纵,这个小儿子萧琦明显蛮横无礼许多。
梁砚秋挡在门外,沉声道:“我家王爷如今日夜操劳国事,此刻正在屋中小憩,烦请晋王爷在外轻声稍候片刻,待在下进去为您通传。”
萧琦却在旁不知死活说道:“荣亲王架子倒是大,我父王好歹也是叔伯长辈,岂有让长辈静候的道理?!”
晋王一家投了太子,自然满心以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萧琦从未真的面对过萧恪,只当对方无论如何也当不成皇帝,并且压根不觉得这次的事会牵连到自家,而晋王在旁虽有意阻止小儿子胡说,一面又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拉不下脸来讨好这个堂侄。
至于大理寺的官员一面害怕晋王闹出什么事来牵连他们,一面又不想插手两位皇亲之间的争斗,只拿眼神左右各瞧瞧。
梁砚秋对晋王父子二人的反应并不意外,毕竟晋王若是懂事的,一开始便不会生出谋害他家主子的愚蠢心思,更不会在这种时候还看不清局势。可面上他却不差半点礼仪规矩,毕竟再瞧不起面前这对蠢钝如猪的父子,在外人跟前也不能失了荣亲王府的礼仪规矩。
“晋王爷自是长辈,琦公子如此说却属实是不体谅我家王爷为陛下打理朝政的苦劳了。在下这不是正准备去通禀我家王爷一声嘛,只是稍候片刻,琦公子何必说得这般刺心,若是我家王爷恰好听了,岂不是伤了你们兄弟情分?”
梁砚秋说得不卑不亢,既没有失了规矩,也并未落了下风教旁人轻看了去。这番话在旁人听来已算是给足了晋王父子台阶,说句软话便能过去的事,偏有人不知死活,只听得萧琦冷笑了一声道:“拿个鸡毛真当令箭了,再如何勤恳也是宁王府出来的,还指望着继承社稷江山不成?”
这话说得既难听又僭越,同时暗示了皇位归属,梁砚秋心中冷笑。
不待他说什么,身后房门忽得打开,一人自屋内走出来,正是萧恪。
只见他站在阶上,以俯视之姿瞧着面前晋王父子,冷笑了声开口问道:“祝大人,方才的话你可听见了?”
“晋王叔再怎么说也是陛下的堂兄弟,又是位自视甚高的老人家,祝大人打发手下人去只怕请不来人。”
大理寺卿被噎了一下,立刻重新说道:“是微臣说岔了,臣立刻带人去将晋王爷带来。”
萧恪这才颔首同意。
那边杜慷哼哼唧唧半天突然来了句:“王爷…念在我之前帮您遮掩…您好歹救我一回。”
这话说得着实大胆,旁边一众大理寺的官员心跟着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被荣亲王找由头灭了口,唯有大理寺少卿陈汴头脑清明,立时出言喝道:“大胆杜慷!都到了大理寺还不老实交代,意图攀诬荣亲王!”
陈汴是先前处置范圭案子时主理的那名官员,他的本家亲戚与梁家的冤案有关,当年便曾被萧恪的管家拿话敲打过。而梁家的冤案正是杜慷背后下的黑手,陈汴方才听了杜慷四处攀咬,竟要出了朝中大半亲贵,生怕他说的那句与当年萧恪敲打他的事有关,便急忙出言呵斥。
孰料萧恪听了他的话,却不由笑了一声道:“陈大人有心,不过倒也不必如此急恼。本王行得正坐得端,最不怕旁人攀蔑。”
“王爷说的是,微臣受教。”
萧恪抬手招呼身后一人近前,面向杜慷含笑问道:“杜大人仔细瞧瞧,可认得他?”
杜慷瞪大了眼直直地盯着萧恪身边的男人,绞尽脑汁地想对方是什么人,只可惜半点印象皆无,又茫然地转回头看萧恪,心虚唤了一声,“王爷……”
萧恪却不理会他,只扭头同身边的男人说道:“砚秋,杜大人可不记得你是谁了,你还不快帮他…回忆回忆?”
梁砚秋强压着心中的怒火上前一步,快十年了,他终于能够将这个害他家破人亡的昏官奸佞绳之以法了。
“杜大人贵人多忘事,家父姓梁,正是九年前被你冤害至死的前大理寺丞梁惜年的儿子。你所谓帮我家王爷遮掩,不过说的是当初在腌臜地方赎买我的事,而害我进那等地方的不正是你嘛?!王爷怜惜家父遭奸人戕害出手相助,你却将此事视作坏事拿来要挟,居心何在?!”
“你…你是……我!”
杜慷到这个时候才慢慢有些印象,但心中更多的是对唯一求生之路被堵住的茫然。梁砚秋瞧着他的表情,就知道这种人根本不会反省,直接退回到萧恪身边没再说话。
“呵。诸位大人可听清楚来龙去脉了?”
陈汴愣了下,随即带头说道:“是。微臣等都听明白了,杜慷之罪罄竹难书,此时还在妄图攀蔑王爷,实数罪大恶极。”
“陈大人这官做得明白。”
得了萧恪的肯定,陈汴想起他本家的亲戚也曾参与到当年梁家的冤案之中,不由抬头瞧了梁砚秋一眼,又奉承道:“微臣虽在大理寺供职时日不长,却也听同僚讲起过梁大人的事,之前只觉得颇为惋惜,如今见梁家公子被王爷所救,心中顿感庆幸,还好有王爷如此慈心,才不至于断了梁大人的根。”
陈汴有没有真的听过梁惜年的事皆不重要,此刻讨好萧恪才是将来平步青云的阶梯,陈汴为官多年,自然知道什么话说来好听。
未等萧恪吩咐,他便又主动请示道:“王爷您看……既是祝大人已去请了晋王,是否要再问一问人犯,他与晋王有何勾连之事?”
先前大理寺卿顾及杜慷那个在宫中当昭容娘娘的女儿,下手不敢太过,如今听杜慷攀咬起荣亲王来,陈汴便清楚无论如何,杜慷此次都必死无疑,是而称呼上也没了顾忌,只称其为人犯,又有意在大理寺卿回来之前在萧恪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见萧恪点头默许,也便拿出本事来仔细审问。
掌刑的狱吏是他们从刑部借的,祖辈也是做狱中营生的,自有些本事传承下来。上面的人有了吩咐,便直接甩开膀子招呼上,且专挑那伤人不见血的法子用着。
萧恪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只是在那狱吏取了桑皮纸出来时手上略顿了下,大抵是之前濒死的记忆又被勾起,看着被困在刑架子上的杜慷拼命挣扎四肢,总感觉心口也有些堵得慌。
梁砚秋虽然看着仇人受刑心中痛快,却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他是头一个注意到萧恪情况不对的人。再一看杜慷正受的刑,立时便明白了,直接端起了桌上已放凉的茶来,出声说道:“主子这茶都凉了,不如换碗热茶来?”
萧恪抬眼瞧了他一下,没说话,只微微点了下头。
陈汴听到梁砚秋的话,立刻听了手中的‘正事’,见萧恪神色疲惫,便凑过来悉心询问道:“王爷可是看乏了?这狱中湿冷,不如王爷先随着微臣移步去干净屋子暂歇片刻,左右祝大人去请晋王,想来一时半刻应当回不来。再说,审人犯这等小事哪能劳动您时时盯着,臣等自然要尽忠办事,为陛下和王爷…分忧。”
后面还有一个晋王要审,萧恪目的已达到,他瞅了眼梁砚秋。
“主子,陈大人说得极是,您事必躬亲也是极容易累着的,不妨歇一歇,想来几位大人自然会将此事料理好。”
陈汴赶忙接话称是,萧恪这才点头应了一声,又吩咐道:“晋王叔若是来了,先请来同本王说说话,总归是皇亲,先礼后兵也是应该。”
“是,王爷英明。”
等陈汴带人离开,梁砚秋才开口小心询问道:“主子可是想起了不好的事,身子不适?”
萧恪长叹了口气,看着自己的右手,幽幽道:“亏得你眼尖,我以为自己不惧这些的……到底还是逃不过。见杜慷如我当初那般挣扎,心里实在堵得慌。”
“主子尽管宽心。如今,再没有人能对您如何了,您只需记得以牙还牙便可。”
萧恪闻言释怀笑了一声,抬头道:“你说的是。杜慷一定会死,虽耽搁了几年,倒也能寥慰梁大人在天之灵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况若无主子在,单凭属下一人,便是当初没落到那等腌臜地方,也根本无法为家人报仇雪恨,属下心中自是无甚感激。”
“你我主仆多年,自不用说这些。”
“是,属下记下了。主子若是身子不适,不妨稍歇片刻,属下去外面替您守着。”
见萧恪点头,梁砚秋很识趣得告退出去,只站在门外和门神似的守着,已近而立之年的男人褪去了年少时的青涩,虽不算什么壮汉猛士,但就那么直直立在门口,周身气势也绝看不出他只是萧恪府中一个管家。
即便面对吵吵嚷嚷的晋王父子,梁砚秋也是没有半分胆怯。
大理寺卿在旁脸色为难,和晋王一同来的还有晋王的小儿子,论亲戚关系也算是萧恪的一位堂兄,只不过比起老实巴交的世子萧纵,这个小儿子萧琦明显蛮横无礼许多。
梁砚秋挡在门外,沉声道:“我家王爷如今日夜操劳国事,此刻正在屋中小憩,烦请晋王爷在外轻声稍候片刻,待在下进去为您通传。”
萧琦却在旁不知死活说道:“荣亲王架子倒是大,我父王好歹也是叔伯长辈,岂有让长辈静候的道理?!”
晋王一家投了太子,自然满心以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萧琦从未真的面对过萧恪,只当对方无论如何也当不成皇帝,并且压根不觉得这次的事会牵连到自家,而晋王在旁虽有意阻止小儿子胡说,一面又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拉不下脸来讨好这个堂侄。
至于大理寺的官员一面害怕晋王闹出什么事来牵连他们,一面又不想插手两位皇亲之间的争斗,只拿眼神左右各瞧瞧。
梁砚秋对晋王父子二人的反应并不意外,毕竟晋王若是懂事的,一开始便不会生出谋害他家主子的愚蠢心思,更不会在这种时候还看不清局势。可面上他却不差半点礼仪规矩,毕竟再瞧不起面前这对蠢钝如猪的父子,在外人跟前也不能失了荣亲王府的礼仪规矩。
“晋王爷自是长辈,琦公子如此说却属实是不体谅我家王爷为陛下打理朝政的苦劳了。在下这不是正准备去通禀我家王爷一声嘛,只是稍候片刻,琦公子何必说得这般刺心,若是我家王爷恰好听了,岂不是伤了你们兄弟情分?”
梁砚秋说得不卑不亢,既没有失了规矩,也并未落了下风教旁人轻看了去。这番话在旁人听来已算是给足了晋王父子台阶,说句软话便能过去的事,偏有人不知死活,只听得萧琦冷笑了一声道:“拿个鸡毛真当令箭了,再如何勤恳也是宁王府出来的,还指望着继承社稷江山不成?”
这话说得既难听又僭越,同时暗示了皇位归属,梁砚秋心中冷笑。
不待他说什么,身后房门忽得打开,一人自屋内走出来,正是萧恪。
只见他站在阶上,以俯视之姿瞧着面前晋王父子,冷笑了声开口问道:“祝大人,方才的话你可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