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59节
锦娘笑道:“这张夫人原先也是枢密使的女儿呢,要不是旧时王谢门前燕。可见你一开始即便门槛比人家高,未必一直如此。”
筠姐儿若有所思:“娘说的是,就像咱们蒋家似的。”
“就比如你父亲弟弟都博学,但是到了下一代沾染上富贵习气,兴许就又败了。”锦娘自己倒是看的开,哪里有千年的富贵的,就是做皇帝的二三百年气数都尽了。
此时,春夏之交,花圃里海棠开的茂盛,似花瀑一般,桃花在旁边倒是显得单薄了几分。
“娘,您让女儿又读书,又学管家,又给这样一份嫁妆,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筠姐儿看着一片花瓣掉下来,抬头看向母亲。
却见锦娘摇头:“这些都是外在,如果你心智不够坚韧就不行。你看四儿,寻常人或许觉得有了孩子,靠着大家族过活,就毋须再愁,她却敢打破藩篱,不怕失败。娘这么多年培养你的这些全部都是辅助,最为重要的是只要一口气活着,就坚持下去,不断突破,总会有转机。”
要说张九郎因为是荫官,本身就是挂着官职混日子,还没有差遣倒也罢了,孙世琛却差点官位被夺,还好有蒋放保住,还算相安无事。
周四娘子也没想到官场这般凶险,宋朝虽然不杀文人,但是人一失势,底下的人就一拥而上,恨不得把你挤下来。
就连孙世琛这样的小透明,都有人千方百计罗织罪名,站队也不是,不站队也不是。
“我若是和蒋十六一般倒好了,有个靠得住的岳家,表舅家也是显赫,他这一回来,恐怕加官进爵少不了了。”孙世琛只觉得老天不公。
周四娘子心想,从来都是登高跌重,还不如似她们这样,不太冒头反而长久,故而她笑道:“要我说集贤相、昭文相哪个不是显赫一时,可一旦失势,周围的人如鱼虾似的被碾压。还不如咱们,少做少错。”
虽说孙世琛纳了若榴,夫妻感情僵硬了数月,但到底若榴年纪大了,三十六七岁的年纪了,孙世琛嫌弃她年纪大了,让周四娘子打发她出去。周四娘子则让人把她领了出去,这等背叛她的人,没有真的卖了她,还把卖身契给她,已经是给了她体面了。
若榴离开之后,孙世琛和周四感情好了不少。
这次孙世琛能够保住官位也是靠周家姻亲,孙世琛也是附和一二。
又说锦娘这边进了端午,和筠姐儿一起先把端午节礼分派好后,便见跟着蒋羡去的虎头回来了,他笑着道:“娘子,郎主已经进了城,要先进宫述职,让小的先回报报喜。”
锦娘倏地站起来:“果真?”
虎头重重点头。
锦娘道:“你也辛苦了,你爹娘正想你呢,先回去见了你家人,再办差事。”说完,又让青蓉看赏。
没想到蒋羡回来了,锦娘先把房里让翠环璎珞分别收拾了一下,又换了帐幔,新点了线香。再有园子里花木修剪,庭院洒扫,还亲自带人去蒋羡书房收拾,把新买来的地毯都给铺上了。
厨房更不必说,吩咐橘香做几道蒋羡爱吃的菜,茶点也要多做些。
筠姐儿心道,娘平日也仿佛不似特别想爹,今日怎么这样的用心。她这么想,也问了出来。
锦娘笑道:“真是个孩子,你爹爹千里跋涉回来,若是家中凌乱,书斋一股霉味,哪里能够舒适的起来?一个家,就得有一个家的样子。平日倒也罢了,但是他快一年没与我们见面,指不定还有些近乡情怯,咱们就得让你爹爹知晓家里多么温馨。”
当然了,蒋羡若是不声不响带个女子回来,还别说温馨了,就连他这个人都被扫地出门。谁让如今房契地契都在她这里的?
蒋羡从宫里出来,已经黄昏了,坐在轿子里,摸了摸自己的脸,久在边境,又多食荤腥,常常骑马,脸上早已粗糙了许多,腰围似乎也胖了一圈,虽说外人看着不明显,他自己心里有数。
娘子不知是否会嫌弃我?
想到这里,他自己踟蹰半天,到家时,天微黑。
不想回到家后,娘子正在二门站着迎他,提着一盏纱灯,雾蒙蒙的,如梦似幻。蒋羡三步并作两步,朝锦娘飞奔而来:“娘子。”
锦娘牵着他的手道:“浴房早已备下热水,给你新做了一件寝衣,你先去沐浴,我安排饭食,到时候我陪你用饭。”
“嗯。”蒋羡重重点头。
浴房木盆里果然放着换洗衣裳和洗漱用具,洁面、洁牙、洗头膏都调好放在一边,还都是很好闻的味道,他迅速洗了头发,洗了澡,穿上衣裳出来神清气爽的。
小花厅已经摆了饭,娘子看他过来,盛了一碗绿豆排骨汤:“清清火。”
蒋羡就觉得这一天和以往的很多天没有任何区别,还是一样的,似乎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吃完汤,他就拉着锦娘的手不放:“在外头什么都好,就是日夜思念娘子。”
“好油滑的嘴。”锦娘嗔了他一眼。
蒋羡忍不住想搂着妻子入怀,但见有丫鬟送菜上来,不好如此。因此二人只谈最近的事情,蒋羡提起周家似乎已经在意料之中。不过,他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道:“圣上已经升我做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迁转之阶么?正五品”锦娘想这就是没有实职。
蒋羡笑道:“是。”
锦娘连道:“那我就恭喜你了。”
“锦娘,圣上说我差事办的好,问我有没有什么心愿,我说想荣膺家人。”蒋羡道,他也怕锦娘生气,因为他帮生母请封的,如此一来,锦娘却没了诰命,娘对他的恩情自不必说,然而妻子和他同甘共苦。
哪里知晓锦娘却在不知道他请封的是生母的情况下道:“这也好,若没有婆母,就没有咱们这个家。若追封了婆母,她老人家就是在地下也会为你欢喜的,正好我上回带着宁哥儿祭拜,看到坟茔有些破了,不妨咱们也拿钱出来修缮一番。”
蒋羡咬唇:“娘子,我还以为你心里会不自在呢。等日后我官位升的更高了,就能一起册封你了。”
锦娘压根没想到自己,听他这么一说,只是笑:“好,我拭目以待。”
第135章
等饭毕, 夫妇二人又漱口净面,方才到床上去。
蒋羡亲自掌灯,拿了一个小盒子递给锦娘, 锦娘打开一看, 竟然是一盒北珠。她知晓北珠昂贵,故而看向丈夫:“这是在哪儿买的?”
“是那国的大王赏赐给我们使臣的,这你放心, 不止是我, 另一位礼部的官员也是有的。”蒋羡知晓锦娘是向来不收贿赂的,对自己看管的也严。
锦娘才放心:“那我就收着。”
蒋羡道:“别都给孩子了, 自个儿留着,你也没什么好东西。”
“知道, 我留着打首饰用。”锦娘笑道。
蒋羡又知晓宁哥儿已经在府学了, 适应良好, 连声夸奖:“不愧是我儿子,就是厉害。”
“看你这样子。”锦娘托腮笑盈盈的看着他。
蒋羡本来还有很多话要说的,但见妻子这般, 小声道:“东西泡了么?”
锦娘指了指旁边的碗, 蒋羡瞬间抬起妻子的下巴,青纱帐里,鸳鸯交叠,好一番旖旎,不足为外人道。
次日起来, 蒋羡又往老宅去了一趟, 跟蒋六老爷说起赠封之事,蒋六老爷也可以因为儿子得到官身,已故的蒋六夫人当然也是如此, 郑氏这里也不好争什么,因为蒋羡说连他妻子都没有请封。
蒋家族中自然赞赏,蒋羡又说起要给母亲修坟的事情,以前有蒋晏在,蒋晏是长子,他不好越过兄长,如今蒋晏去了应天府,他官位最高,做这些事情也没人会多嘴。
蒋延素来和蒋羡交好,二人在园子里吃酒,虽说现在蒋羡身居高位,但是在族人面前从不拿大,锦娘也是准备了好酒好菜来。
“在辽国吃的太多荤腥,现下就想吃些萝卜青菜。”蒋羡笑道。
蒋延道:“十六郎,我看你是壮实了不少。”
蒋羡心道我还得保持好身形,娘子若是丰腴些很可爱,但自己就不成了,只打了个哈哈。
二人又说起修坟的事情,蒋羡听锦娘的先哭穷一番:“唉,我家大娘的嫁妆几乎把家中耗光了银钱,之前又买了这宅子,修坟的钱还得筹措一二。”
蒋延倒是想起一件事:“当年你和八哥中了进士,我爹把族中拨了六百亩地给你们家——”
其实蒋延哪里不知道许氏所作所为,但正所谓疏不间亲,可如今蒋羡缺钱,他就悄悄说了。
蒋羡心道果然和娘子说的吻合,大嫂捏着他们的田亩不放,然而这个时候要回来极难,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故而摆手:“这些都是嫂嫂在操持,如今哥哥辞官去了应天府,我就更不好要了。”
“十六郎,你家里这些事情族里谁人不知,也亏得你们夫妻宽宏大量。”蒋延也是聪明人,举杯道。
蒋羡笑道:“自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条做到都不容易。延哥知道我的心事,比什么都强,这些苦水我也只能对你吐吐了。”
蒋延也是人到中年,最忧心的是子嗣的问题,蒋羡则道:“延大哥,我认识一位大夫,到时候让你们夫妻都一起调养一下。有时候,夫妻身体都没问题,偏偏就差那么点。”
蒋羡听妻子说过,生不出孩子多半其实是男人的问题,女子一般行经正常,生育而言问题就不大。但他也不好说蒋延有问题,便这般提及,蒋延想要孩子,自是同意。
二人酒过三巡才散,蒋羡把蒋延送走,才进书斋,眼眸清亮,但见锦娘送了解酒汤来,吃了一盅,又指着面前的椅子,让妻子坐下。
锦娘笑嘻嘻的坐下:“我的好郎君,刚回来,就让你忙这忙那的,为何不休息一下?”
“还有好些事情呢,娘子今日陪我。”蒋羡就想让妻子坐着陪他。
锦娘当然道好。
三日之后,蒋羡走马上任,亲友们同侪都上门来贺,锦娘自然又备下酒菜,把府学的宁哥儿接了回来。姻亲魏家、张家,族中蒋家一行,倒是很热闹。
魏家兄弟三人也一起过来了,魏大郎正和魏七郎道:“你岳父如今生了正五品的官,这是转阶之官,恐怕还得往上升,咱们这桩亲事还真是福气。”
魏七郎道:“兄长这话可莫到我老泰山面前说。”
“此事我自然知晓。”魏大郎心中也有些计较,他虽然荫官了,但锁厅试未过,故而这二三年还没有差遣。
因此看到人家升官进速,不免有些难言。
魏七郎却一语中的,魏大郎只好岔开说别的事情,至于魏六郎是庶出,平日兄弟三人看着和睦,但也各自有计较。
再说张九郎夫妇也道:“幸好咱们结了这门好亲。”
虽说张九郎和蒋羡是好朋友,可若是没有这层姻亲关系,终究远了一层,如今周家倒台,他们过来也能抱住大腿。
张夫人更满意了:“姑爷今年从舒州司户到松阳县做县令,亦是因魏家之故。”
“是啊,这也是平君有这般的福气。”张九郎笑道。
张夫人夸丈夫:“还不是郎主当机立断。”
家中高朋满座,锦娘招呼客人都忙不过来,好在还有侄儿媳妇小邬氏帮忙。许氏推说身子不舒服,但锦娘当然知晓她是心病,纯粹看不得别人好。
好在小邬氏待人接物都不错,宣哥儿上回在宁哥儿考上府学后,亲自拿了几架鞭炮来放。
虽不至于十分亲近,但语言态度都是好的,许氏面上也是顾着的,锦娘如今丈夫身居高位,只在族中揭露了许氏霸占他们田产的事情,没有多加苛责。
为何呢?若是逼的太狠于名声有损,就像冯家两位外甥过来,锦娘推说不见,但也送了一份颇厚的表礼,让人挑不出错处来。
表面上看起来受些委屈,族中的人反而更倾向自己,又有何不好?
“宣哥儿媳妇,你也歇会儿。”锦娘道。
小邬氏笑道:“婶娘请的这会仙楼的人好生利索。”
“可不是,而且比四司六局的人要便宜,菜色也多。”锦娘和会仙楼也是老交情了。
其实宣哥儿年纪也不小,正是当年,但他说来有些可惜。小时候许氏坐在他桌旁,手执竹鞭敦促他写功课,然而等他正是好学时,许氏却又撒手不管了。原本蒋晏托宣哥儿在一位名士家中读书,然而人家辞官归故里,现下宣哥儿也是不上不下。
蒋羡也有自己的儿子,操心还操不完,哪里顾得上这个侄儿?
况且连他自己的儿子也没寻什么名士读书,都是考入府学,甚至和那些寒门子弟一起吃二等饭,都没有任何特殊照顾。
就像妻子所说,若自己能上青云,何必非要借重别人。
倒是小邬氏为自己丈夫考虑,不仅和锦娘关系不错,还引荐他给自己的姑父、父亲。
锦娘很赞许她,还道:“自古夫荣妻贵,若能让宣哥儿一朝中第,将来也是有你享福的。”
小邬氏想丈夫过来到底能和魏家范家甚至是申家的人打交道,也是好事,人家给你这个机会,你自己得抓住。
筠姐儿若有所思:“娘说的是,就像咱们蒋家似的。”
“就比如你父亲弟弟都博学,但是到了下一代沾染上富贵习气,兴许就又败了。”锦娘自己倒是看的开,哪里有千年的富贵的,就是做皇帝的二三百年气数都尽了。
此时,春夏之交,花圃里海棠开的茂盛,似花瀑一般,桃花在旁边倒是显得单薄了几分。
“娘,您让女儿又读书,又学管家,又给这样一份嫁妆,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筠姐儿看着一片花瓣掉下来,抬头看向母亲。
却见锦娘摇头:“这些都是外在,如果你心智不够坚韧就不行。你看四儿,寻常人或许觉得有了孩子,靠着大家族过活,就毋须再愁,她却敢打破藩篱,不怕失败。娘这么多年培养你的这些全部都是辅助,最为重要的是只要一口气活着,就坚持下去,不断突破,总会有转机。”
要说张九郎因为是荫官,本身就是挂着官职混日子,还没有差遣倒也罢了,孙世琛却差点官位被夺,还好有蒋放保住,还算相安无事。
周四娘子也没想到官场这般凶险,宋朝虽然不杀文人,但是人一失势,底下的人就一拥而上,恨不得把你挤下来。
就连孙世琛这样的小透明,都有人千方百计罗织罪名,站队也不是,不站队也不是。
“我若是和蒋十六一般倒好了,有个靠得住的岳家,表舅家也是显赫,他这一回来,恐怕加官进爵少不了了。”孙世琛只觉得老天不公。
周四娘子心想,从来都是登高跌重,还不如似她们这样,不太冒头反而长久,故而她笑道:“要我说集贤相、昭文相哪个不是显赫一时,可一旦失势,周围的人如鱼虾似的被碾压。还不如咱们,少做少错。”
虽说孙世琛纳了若榴,夫妻感情僵硬了数月,但到底若榴年纪大了,三十六七岁的年纪了,孙世琛嫌弃她年纪大了,让周四娘子打发她出去。周四娘子则让人把她领了出去,这等背叛她的人,没有真的卖了她,还把卖身契给她,已经是给了她体面了。
若榴离开之后,孙世琛和周四感情好了不少。
这次孙世琛能够保住官位也是靠周家姻亲,孙世琛也是附和一二。
又说锦娘这边进了端午,和筠姐儿一起先把端午节礼分派好后,便见跟着蒋羡去的虎头回来了,他笑着道:“娘子,郎主已经进了城,要先进宫述职,让小的先回报报喜。”
锦娘倏地站起来:“果真?”
虎头重重点头。
锦娘道:“你也辛苦了,你爹娘正想你呢,先回去见了你家人,再办差事。”说完,又让青蓉看赏。
没想到蒋羡回来了,锦娘先把房里让翠环璎珞分别收拾了一下,又换了帐幔,新点了线香。再有园子里花木修剪,庭院洒扫,还亲自带人去蒋羡书房收拾,把新买来的地毯都给铺上了。
厨房更不必说,吩咐橘香做几道蒋羡爱吃的菜,茶点也要多做些。
筠姐儿心道,娘平日也仿佛不似特别想爹,今日怎么这样的用心。她这么想,也问了出来。
锦娘笑道:“真是个孩子,你爹爹千里跋涉回来,若是家中凌乱,书斋一股霉味,哪里能够舒适的起来?一个家,就得有一个家的样子。平日倒也罢了,但是他快一年没与我们见面,指不定还有些近乡情怯,咱们就得让你爹爹知晓家里多么温馨。”
当然了,蒋羡若是不声不响带个女子回来,还别说温馨了,就连他这个人都被扫地出门。谁让如今房契地契都在她这里的?
蒋羡从宫里出来,已经黄昏了,坐在轿子里,摸了摸自己的脸,久在边境,又多食荤腥,常常骑马,脸上早已粗糙了许多,腰围似乎也胖了一圈,虽说外人看着不明显,他自己心里有数。
娘子不知是否会嫌弃我?
想到这里,他自己踟蹰半天,到家时,天微黑。
不想回到家后,娘子正在二门站着迎他,提着一盏纱灯,雾蒙蒙的,如梦似幻。蒋羡三步并作两步,朝锦娘飞奔而来:“娘子。”
锦娘牵着他的手道:“浴房早已备下热水,给你新做了一件寝衣,你先去沐浴,我安排饭食,到时候我陪你用饭。”
“嗯。”蒋羡重重点头。
浴房木盆里果然放着换洗衣裳和洗漱用具,洁面、洁牙、洗头膏都调好放在一边,还都是很好闻的味道,他迅速洗了头发,洗了澡,穿上衣裳出来神清气爽的。
小花厅已经摆了饭,娘子看他过来,盛了一碗绿豆排骨汤:“清清火。”
蒋羡就觉得这一天和以往的很多天没有任何区别,还是一样的,似乎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吃完汤,他就拉着锦娘的手不放:“在外头什么都好,就是日夜思念娘子。”
“好油滑的嘴。”锦娘嗔了他一眼。
蒋羡忍不住想搂着妻子入怀,但见有丫鬟送菜上来,不好如此。因此二人只谈最近的事情,蒋羡提起周家似乎已经在意料之中。不过,他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道:“圣上已经升我做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迁转之阶么?正五品”锦娘想这就是没有实职。
蒋羡笑道:“是。”
锦娘连道:“那我就恭喜你了。”
“锦娘,圣上说我差事办的好,问我有没有什么心愿,我说想荣膺家人。”蒋羡道,他也怕锦娘生气,因为他帮生母请封的,如此一来,锦娘却没了诰命,娘对他的恩情自不必说,然而妻子和他同甘共苦。
哪里知晓锦娘却在不知道他请封的是生母的情况下道:“这也好,若没有婆母,就没有咱们这个家。若追封了婆母,她老人家就是在地下也会为你欢喜的,正好我上回带着宁哥儿祭拜,看到坟茔有些破了,不妨咱们也拿钱出来修缮一番。”
蒋羡咬唇:“娘子,我还以为你心里会不自在呢。等日后我官位升的更高了,就能一起册封你了。”
锦娘压根没想到自己,听他这么一说,只是笑:“好,我拭目以待。”
第135章
等饭毕, 夫妇二人又漱口净面,方才到床上去。
蒋羡亲自掌灯,拿了一个小盒子递给锦娘, 锦娘打开一看, 竟然是一盒北珠。她知晓北珠昂贵,故而看向丈夫:“这是在哪儿买的?”
“是那国的大王赏赐给我们使臣的,这你放心, 不止是我, 另一位礼部的官员也是有的。”蒋羡知晓锦娘是向来不收贿赂的,对自己看管的也严。
锦娘才放心:“那我就收着。”
蒋羡道:“别都给孩子了, 自个儿留着,你也没什么好东西。”
“知道, 我留着打首饰用。”锦娘笑道。
蒋羡又知晓宁哥儿已经在府学了, 适应良好, 连声夸奖:“不愧是我儿子,就是厉害。”
“看你这样子。”锦娘托腮笑盈盈的看着他。
蒋羡本来还有很多话要说的,但见妻子这般, 小声道:“东西泡了么?”
锦娘指了指旁边的碗, 蒋羡瞬间抬起妻子的下巴,青纱帐里,鸳鸯交叠,好一番旖旎,不足为外人道。
次日起来, 蒋羡又往老宅去了一趟, 跟蒋六老爷说起赠封之事,蒋六老爷也可以因为儿子得到官身,已故的蒋六夫人当然也是如此, 郑氏这里也不好争什么,因为蒋羡说连他妻子都没有请封。
蒋家族中自然赞赏,蒋羡又说起要给母亲修坟的事情,以前有蒋晏在,蒋晏是长子,他不好越过兄长,如今蒋晏去了应天府,他官位最高,做这些事情也没人会多嘴。
蒋延素来和蒋羡交好,二人在园子里吃酒,虽说现在蒋羡身居高位,但是在族人面前从不拿大,锦娘也是准备了好酒好菜来。
“在辽国吃的太多荤腥,现下就想吃些萝卜青菜。”蒋羡笑道。
蒋延道:“十六郎,我看你是壮实了不少。”
蒋羡心道我还得保持好身形,娘子若是丰腴些很可爱,但自己就不成了,只打了个哈哈。
二人又说起修坟的事情,蒋羡听锦娘的先哭穷一番:“唉,我家大娘的嫁妆几乎把家中耗光了银钱,之前又买了这宅子,修坟的钱还得筹措一二。”
蒋延倒是想起一件事:“当年你和八哥中了进士,我爹把族中拨了六百亩地给你们家——”
其实蒋延哪里不知道许氏所作所为,但正所谓疏不间亲,可如今蒋羡缺钱,他就悄悄说了。
蒋羡心道果然和娘子说的吻合,大嫂捏着他们的田亩不放,然而这个时候要回来极难,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故而摆手:“这些都是嫂嫂在操持,如今哥哥辞官去了应天府,我就更不好要了。”
“十六郎,你家里这些事情族里谁人不知,也亏得你们夫妻宽宏大量。”蒋延也是聪明人,举杯道。
蒋羡笑道:“自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条做到都不容易。延哥知道我的心事,比什么都强,这些苦水我也只能对你吐吐了。”
蒋延也是人到中年,最忧心的是子嗣的问题,蒋羡则道:“延大哥,我认识一位大夫,到时候让你们夫妻都一起调养一下。有时候,夫妻身体都没问题,偏偏就差那么点。”
蒋羡听妻子说过,生不出孩子多半其实是男人的问题,女子一般行经正常,生育而言问题就不大。但他也不好说蒋延有问题,便这般提及,蒋延想要孩子,自是同意。
二人酒过三巡才散,蒋羡把蒋延送走,才进书斋,眼眸清亮,但见锦娘送了解酒汤来,吃了一盅,又指着面前的椅子,让妻子坐下。
锦娘笑嘻嘻的坐下:“我的好郎君,刚回来,就让你忙这忙那的,为何不休息一下?”
“还有好些事情呢,娘子今日陪我。”蒋羡就想让妻子坐着陪他。
锦娘当然道好。
三日之后,蒋羡走马上任,亲友们同侪都上门来贺,锦娘自然又备下酒菜,把府学的宁哥儿接了回来。姻亲魏家、张家,族中蒋家一行,倒是很热闹。
魏家兄弟三人也一起过来了,魏大郎正和魏七郎道:“你岳父如今生了正五品的官,这是转阶之官,恐怕还得往上升,咱们这桩亲事还真是福气。”
魏七郎道:“兄长这话可莫到我老泰山面前说。”
“此事我自然知晓。”魏大郎心中也有些计较,他虽然荫官了,但锁厅试未过,故而这二三年还没有差遣。
因此看到人家升官进速,不免有些难言。
魏七郎却一语中的,魏大郎只好岔开说别的事情,至于魏六郎是庶出,平日兄弟三人看着和睦,但也各自有计较。
再说张九郎夫妇也道:“幸好咱们结了这门好亲。”
虽说张九郎和蒋羡是好朋友,可若是没有这层姻亲关系,终究远了一层,如今周家倒台,他们过来也能抱住大腿。
张夫人更满意了:“姑爷今年从舒州司户到松阳县做县令,亦是因魏家之故。”
“是啊,这也是平君有这般的福气。”张九郎笑道。
张夫人夸丈夫:“还不是郎主当机立断。”
家中高朋满座,锦娘招呼客人都忙不过来,好在还有侄儿媳妇小邬氏帮忙。许氏推说身子不舒服,但锦娘当然知晓她是心病,纯粹看不得别人好。
好在小邬氏待人接物都不错,宣哥儿上回在宁哥儿考上府学后,亲自拿了几架鞭炮来放。
虽不至于十分亲近,但语言态度都是好的,许氏面上也是顾着的,锦娘如今丈夫身居高位,只在族中揭露了许氏霸占他们田产的事情,没有多加苛责。
为何呢?若是逼的太狠于名声有损,就像冯家两位外甥过来,锦娘推说不见,但也送了一份颇厚的表礼,让人挑不出错处来。
表面上看起来受些委屈,族中的人反而更倾向自己,又有何不好?
“宣哥儿媳妇,你也歇会儿。”锦娘道。
小邬氏笑道:“婶娘请的这会仙楼的人好生利索。”
“可不是,而且比四司六局的人要便宜,菜色也多。”锦娘和会仙楼也是老交情了。
其实宣哥儿年纪也不小,正是当年,但他说来有些可惜。小时候许氏坐在他桌旁,手执竹鞭敦促他写功课,然而等他正是好学时,许氏却又撒手不管了。原本蒋晏托宣哥儿在一位名士家中读书,然而人家辞官归故里,现下宣哥儿也是不上不下。
蒋羡也有自己的儿子,操心还操不完,哪里顾得上这个侄儿?
况且连他自己的儿子也没寻什么名士读书,都是考入府学,甚至和那些寒门子弟一起吃二等饭,都没有任何特殊照顾。
就像妻子所说,若自己能上青云,何必非要借重别人。
倒是小邬氏为自己丈夫考虑,不仅和锦娘关系不错,还引荐他给自己的姑父、父亲。
锦娘很赞许她,还道:“自古夫荣妻贵,若能让宣哥儿一朝中第,将来也是有你享福的。”
小邬氏想丈夫过来到底能和魏家范家甚至是申家的人打交道,也是好事,人家给你这个机会,你自己得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