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40节
第120章
话说锦娘因为一直在忙, 倒是忽略了自己的身体,这猛然间有了身孕,总是有些不可置信。因为从船回来的时候, 二人就一直在备孕, 却一直没什么消息,锦娘都不觉得自己会有身孕,没想到刚进腊月, 就怀上了。
蒋羡这个时候比锦娘镇定许多:“娘子, 正好你把送子观音绣完,孩子就怀上了, 这孩子是观音菩萨送给咱们的,必定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能平安诞下就好, 我不奢求什么福气不福气的孩子。”锦娘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总是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夫妇二人很期待这个小家伙的降临, 心里都想的是只要平安康健就好,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罗玉娥也正和儿子道:“你的聘礼财礼,家里也只能拿出这么些了。你姐姐也说, 张家是图未来进士夫人的位置, 你呢,只要好生读书,就算是对得起人家愿意许配女儿你了。”
扬哥儿哪里不知:“儿子知晓。姐姐是万事都为我考虑,这次也是劳姐姐破费不少。”
“你姐姐刚买了宅子,这些都是她自己的私房拿出来的, 等你日后真的出息了, 可要多照拂你外甥和外甥女,才不负你姐姐对你这般好。”罗玉娥叹道。
扬哥儿小声道:“姐夫又私下带我去魏家、范家一回,这一回便是没带郝兄去。”
“这就是己亲啊。”罗玉娥又叮咛儿子莫说出去。
扬哥儿点头。
母子二人又说了几句家常, 方才散了,罗玉娥则去看女儿,正好蒋羡刚出去,锦娘正在准备年礼。
这是提前要准备出来的,满满的写了几个册子,见到她娘,笑道:“您坐下,我还有一些就写完了,快些弄完,我也能安生的歇一歇。”
锦娘每次都从别人的回礼中知晓自己的不足,就比如魏家回送的橄榄,她就没想过送别人橄榄,这次节礼就可以添上,她还对罗玉娥道:“今年添了张九郎这门亲戚,我顺道给您也备上一份。”
“我还有钱的,今日臭水巷的赁钱又送来了,还有一季的租子。”罗玉娥坚决不许。
如此,锦娘也道:“这是头一次送过去得体面些,您别忙,等日后您要出钱,我还不拦着呢。”
弟弟娶了个有嫁妆,又能干有家世的女子,将来日子必定好过许多,爹娘也就不必操心,自己也不必操心了。但要她给弟弟出更多,又没有了,她也有儿子女儿的。
话说锦娘送节礼过去张家的时候,张氏归宁,张夫人正听身边的丫头道:“魏亲家送了两匹江南时兴妆花缎、一头北羊、两坛瑶醽、一罐糖渍樱桃、一罐盐渍橄榄、两盆芍药。”
自从知晓娘家弟弟竟然把女儿许配给一个做包子的儿子,张氏总算是体会到了婆婆的心情,但张九郎也不是受她管的性子,上次还说她送错了缎子就罢了,还诬赖别人,两人关系不复以往,自从张小娘子和魏扬定亲,张氏又说了一通,关系就更僵硬了。
如今她见魏家送来的节礼,又忍不住道:“连个金冠子也不送,搞这些花头。”
“魏家首饰送的也有金簪珠钗的,至于金冠子没有,也有银冠子,不差什么。”张夫人并不受她挑拨,人家那般好,还要中进士的,会找个荫官的女儿。
张氏挑拨不了弟妹,又去了张小娘子那里,张小娘子针黹不是很好,得知未来大姑子女红极好,她也用功起来,至少得看的过去。
见张氏进来,她忙起身道:“姑母。”
张氏没有女儿,因此很疼侄女,常常接她去周家小住,如今见了她这般乖巧懂事,忍不住为她鸣不平:“平君,你爹给你定了个甚么穷措大,倒是给你那庶妹定的是湖州通判的儿子。”
“姑母,那魏衙内也是蒋大人的内弟,也是魏家族人。”张平君道。
“那怎么一样?咱们谁不知道魏家原来啊!你爹偏心那庶出小娘养的。”张氏道。
张平君心想换了原来的姑母,便是不喜欢也绝对不会这般露骨的,如今姑父新娶了个有钱的二房,姑母因前些年放钱给人做生意,被人卷了一大笔钱,又不得夫君宠爱,性情愈发尖酸刻薄了。
但既然已经成了婚,张平君便道:“姑母,魏家郎君虽然贫寒,但正是贫寒才出良才,十八岁就考太学,已然是很不错了。”
张氏未必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听侄女这般坦然,又从袖口拿出个小匣子道:“这是姑母送给你的添妆,收下吧。”
张平君打开匣子,是一对龙凤呈祥的金镯子,她看向张氏,张氏握着她的手道:“姑母素来性子要强,女人要强太多就不好了,你别学我。”
自从她的货款被人骗了之后,手中余钱就没了多少了,周家长房也是出的多进的少,公公好古玩金石,都是花钱的玩意,婆母还是要摆以前的架子,周存之官场要打点,同僚要四时八节送礼往来,她也是不得已才以次充好的。
这也是挑选了对象的,似魏锦娘这样丫头出身的,必定不好意思总和主家往来,即便过几年发现了,也吃哑巴亏。
没想到她这般快就捅出来了。
还好周存之不知道,如今他本来就喜欢人家有钱的姐儿,倒是嫌弃她这个穷官女儿了,张氏心中很是不平。
但她也知道自己这般强势,终究吃哑巴亏,因此叮咛侄女。
“嗯。”张平君含泪点头。
腊月二十六,老宅有喜事,宣哥儿要迎娶邬家女儿。锦娘早起先梳妆,今日特地戴上金冠子,身上穿同色杏黄珠服,耳朵上坠着灯笼流苏耳坠子,手上带着一个嵌宝的戒指,一个缠钏式金戒指,自是珠辉玉丽,光彩照人。
蒋羡想妻子不知是不是绣多了菩萨 ,倒似菩萨似的,自己总不敢造次了。
他扶着妻子上了马车,又道:“咱们今年花销了不少,等到明年就好了。”
“我也这般想的,什么时候这钱只有咱们俩用就好了,女儿要出嫁,儿子要娶妻,肚子里还有一个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也得备下一份。”锦娘嘟嘴。
蒋羡见她如此撒娇,心都酥了,但又怕把她衣裳弄乱,只不好搂进怀里。
他夫妇二人起初是夫妻之情,后来发展到互助之情,最后是男女之情。她心思通透,为人底线高,却又有本事,有本事又不会太过凌厉。最重要的是,和她在一起,自己什么都不必怕。
到了南薰门老宅后,外面已经是张灯结彩的,蒋羡感慨道:“咱们当年成婚的时候也是如此,一晃眼,也过去这么多年了。”
“咱们外放的日子过的太快了,说实话,我现下的记忆只有咱们成婚在甜水巷的日子,跟昨天才发生似的。”锦娘道。
二人说话间就在门口分手锦娘从二门进去里间,蒋羡在外面男客处。女客这里,许家几位嫂子都在这里,济济一堂。听说许氏娘家侄儿约莫十几个,都是读书人,尤其是她五弟的儿子,年纪不大颇有才名。
锦娘进来后,大家相互见礼,她是又见到许三嫂了,是个极其好打扮的人,借钱都得打扮,今日穿着洒金的裙子,银錾金的冠子,身边站着的二十多的年轻媳妇,应该是第三任儿媳妇了。
“弟妹有了身子了吗?”许氏问道。
锦娘点头:“是啊,刚怀上不久。”
许氏还欲说什么,又有新客来,她就赶紧迎了出去。站在锦娘身边的方妈妈想,这样的场合原本是妯娌帮忙迎客进来,再一处进来说话,许氏却放着满屋的人不理,亲自一个个出去迎客,里面也没人领头。
方妈妈想以前她眼界也窄,就在这一亩三分地,还觉得许氏至少管家还成,只是节俭了些,如今跟着娘子出去外面六七年,也是见多识广,才发现许氏能力其实非常一般,只不很会为自己打造名声。
什么节俭啊,什么贤惠,什么怜贫惜老啊。
简直以为自己是完人似的。
这一点上娘子就不是这样了,她极其少为自己打造名声,唯一打造过的就是观音绣像的名声,纯粹是为了赚钱。
当然,锦娘现在过来是参加完婚礼的,不会说这些,她本身有身孕,也不能闻很杂的气味,遂去了曾氏那里抹牌。等许氏迎了客过来,见这里乱糟糟的,又暗地埋怨妯娌不下力帮她拢一下客人。
牌抹完,等午宴过了之后,新郎官就要去接新娘子了。锦娘正和郑家还有许家的亲戚们在一处说话,郑家的人当然是很高兴,郑氏嫁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本以为了此残生,没想到两个继子接连中了进士,还连带蒋家六房也发达起来。蒋六夫人儿子们的成就,倒是成全了她,如今别人都喊郑氏一声老夫人。
周家是下午过来的,周大夫人蒋氏和儿媳妇张氏一起来的,周大夫人见到锦娘坐在那里,就使了个丫头悄悄把锦娘喊过去。锦娘大概已经猜到他要问什么,果然过去就是问二姑娘的事情,好在锦娘也早有了说辞:“我们才去不久,只见过一面,不曾想后来听说是命案,监司下了令说要严惩,我们也没办法。”
你不放高利贷弄的逼死了人,会被人抓到把柄吗?
周大夫人还道:“你们既然在大名府,花钱打点只管与我说,总要销了这事儿才好。怎么能撒手不管呢?大家总是亲戚呢。”
锦娘无意和她多说什么,只听着不说话,不远处的许氏听到了她们的谈话,幸灾乐祸一笑。就不是人家家里的丫头了,见了旧主总要卑躬屈膝,腰都直不起来的。
若张氏是个正常人,现在当然会解围,毕竟周存之和蒋羡的关系还没有真的闹僵,但张氏上次被锦娘捅出假绸缎的事情,哪里还会解围,只是在一旁看笑话。
还是锦娘自己道:“周大夫人,我有件东西落在外面,要出去看看。”
如此才脱身。
等出来后,阿盈骂道:“这人也真是,自己养的闺女作奸犯科,还好意思怪别人。”
“谁理她。”锦娘想反正周二姑娘都被通缉了,周大夫人那里又何必呈口舌之快,毕竟自己有身孕呢。
何必和她计较。
周大姑娘六七年前人就没了,二姑娘一辈子不敢冒头出来,周存之的状况看张氏都开始送假货了就知晓开始走下坡路了。
她和周家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周家人曾经阻挡她和蒋羡的姻缘,但也是因为在周家,她才被蒋六夫人见到,这也是锦娘不愿意计较过多的缘故。
也因为如此,锦娘等新娘子进门,拜见尊长之后,就回家了。正好她有身子,蒋羡也怕他身子骨不舒服,听锦娘说周大夫人质问她,蒋羡很是生气:“大嫂和周二嫂也没帮你说几句么?”
“没有。”锦娘摇头。
蒋羡道:“大嫂平日也就罢了,今日咱们夫妇携着厚礼过去,作为主人家视若无睹。那周二嫂,之前她被人调戏,还是我把那人整治了一番呢,送假丝绸给我们,我们还怕她上当,她倒也作壁上观了。”
锦娘摆手:“罢了,说到底那是她自己罔顾律法罢了,咱们何不借此机会,正好就不往来了。”
蒋羡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锦娘素来会调节自己,等到次日塌房送来一千二百贯分红来,她的心情简直是好极了,再有庄子上送来的租子,再有送过来的柴禾、鸡蛋、鸡鸭鹅肉来。
她则开始给下人发福利,年底活计干的出色,从不偷懒的橘香、罗妈妈、陈小郎都是得了五钱的赏钱,一只鸡、一方汗巾。
这三人是搬到新宅后,从不无故缺勤,罗妈妈管着园子,每日闲杂人等从没有随意出入的,晚上小门也守的严实。橘香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厨房就是她和春纤二人,都是井井有条,没有一日出现品控问题,且味道还越来越好了,至于陈小郎,现下做的二管事,只要是锦娘交给他打听办的事情能头日办的,从不拖到明天。
锦娘还给她们三人用红布抱着银钱,红布外面特地写了表彰的话。
“今年是她们三个得了,到明年我的赏钱会更多,到时候我期待有更多新的人也能得到这个。”锦娘道。
一瞬间,下人们人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蒋羡的书斋平日是虎头帮忙打扫,如今他爹罗大是家里大总管,虎子则成了蒋羡的小厮。
但虎头平日虽然也洒扫的干净,可不见跪下来擦着桌椅,今日恨不得把地下扫的秃噜皮去。
蒋羡还打趣道:“你这小厮,今日怎地如此勤勉。”
虎头挠了挠后脑勺:“我若做的好,娘子就会在许多人面前单喊了我出来发红布赏钱的,我家老奶奶还得了呢。”
似虎头这样刚出来做活的小厮,一个月不过五十文,自然想争上。
蒋羡听闻还愣了一下。
甚至,他在书斋累了,独自在花园散步时,准备到一进院找西宾时,听到习秋跟范四道:“你同你叔叔去信,明年过来的时候给娘子带些枇杷酒来,娘子不爱喝纯酿酒,她爱喝果酒。”
……
蒋羡想好啊,这才开始,还有人送礼呢!
这个年烹牛宰羊,过的极安逸,筠姐儿帮魏雄和罗玉娥都裁了一套衣裳,老俩口接到衣裳都欢喜的不行。
锦娘帮她两个买了个伺候的小丫头,又给扬哥儿挑了个小厮帮着跑腿,她爹因为不再起早贪黑做重活,人也发福了些,没以前那么苦大仇深了,她娘也更不必说,更是油光水滑的。
今年魏家照旧接了锦娘过去,锦娘正跟魏夫人说道:“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我刚把送子观音绣好,竟然就有了这孩子,也算是有些运道了。”
魏夫人也是人到中年生的魏七郎,因此倒是说了些心得,锦娘亦是记下。
锦娘她们在走亲访友之时,郝二郎和魏扬却依旧还在作文章,对即将要参加省试的他们而言,若是中了,此生际遇再也不同了。
但他二人读书也有区别,扬哥儿就和锦娘道:“郝兄的确很聪明,看起来也勤学,但今日姐夫出了一道题他却是破不好。”
扬哥儿虽然精神力不是很强,但他写文章一定要钻进去的功夫想,郝二郎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却太浮华。
锦娘知晓他是什么情况,放现代来说就是搞假学习,你说他没学吧,他还是在学,但又不是真心学。
“那怎么办呢?”锦娘也担心。
魏扬道:“我同他说了,他还有些不耐烦。”
锦娘道:“罢了,那你就先管好你自己,把省试考好。”
她总觉得弟弟平日不是那种很显眼的人,二十多岁了还很单纯,玩木工吃炸鸡,但是一到大考就考运不错。她还在想他是不是运气好,观察之后觉得不是,他也许不是非常聪明的头脑,但绝对踏实,肯钻研下功夫。
扬哥儿要参加省试,张家人比蒋家人还要紧张,张九郎亲自过来了一趟,他本人衙内脾气,却和魏扬这样老实书生倒是处的不错,也是以礼相待。
蒋羡反而安慰道:“扬哥儿还年轻呢,便是我哥哥,也是快三十岁才中的,你也不必太心急了。”
话说锦娘因为一直在忙, 倒是忽略了自己的身体,这猛然间有了身孕,总是有些不可置信。因为从船回来的时候, 二人就一直在备孕, 却一直没什么消息,锦娘都不觉得自己会有身孕,没想到刚进腊月, 就怀上了。
蒋羡这个时候比锦娘镇定许多:“娘子, 正好你把送子观音绣完,孩子就怀上了, 这孩子是观音菩萨送给咱们的,必定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能平安诞下就好, 我不奢求什么福气不福气的孩子。”锦娘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总是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夫妇二人很期待这个小家伙的降临, 心里都想的是只要平安康健就好,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罗玉娥也正和儿子道:“你的聘礼财礼,家里也只能拿出这么些了。你姐姐也说, 张家是图未来进士夫人的位置, 你呢,只要好生读书,就算是对得起人家愿意许配女儿你了。”
扬哥儿哪里不知:“儿子知晓。姐姐是万事都为我考虑,这次也是劳姐姐破费不少。”
“你姐姐刚买了宅子,这些都是她自己的私房拿出来的, 等你日后真的出息了, 可要多照拂你外甥和外甥女,才不负你姐姐对你这般好。”罗玉娥叹道。
扬哥儿小声道:“姐夫又私下带我去魏家、范家一回,这一回便是没带郝兄去。”
“这就是己亲啊。”罗玉娥又叮咛儿子莫说出去。
扬哥儿点头。
母子二人又说了几句家常, 方才散了,罗玉娥则去看女儿,正好蒋羡刚出去,锦娘正在准备年礼。
这是提前要准备出来的,满满的写了几个册子,见到她娘,笑道:“您坐下,我还有一些就写完了,快些弄完,我也能安生的歇一歇。”
锦娘每次都从别人的回礼中知晓自己的不足,就比如魏家回送的橄榄,她就没想过送别人橄榄,这次节礼就可以添上,她还对罗玉娥道:“今年添了张九郎这门亲戚,我顺道给您也备上一份。”
“我还有钱的,今日臭水巷的赁钱又送来了,还有一季的租子。”罗玉娥坚决不许。
如此,锦娘也道:“这是头一次送过去得体面些,您别忙,等日后您要出钱,我还不拦着呢。”
弟弟娶了个有嫁妆,又能干有家世的女子,将来日子必定好过许多,爹娘也就不必操心,自己也不必操心了。但要她给弟弟出更多,又没有了,她也有儿子女儿的。
话说锦娘送节礼过去张家的时候,张氏归宁,张夫人正听身边的丫头道:“魏亲家送了两匹江南时兴妆花缎、一头北羊、两坛瑶醽、一罐糖渍樱桃、一罐盐渍橄榄、两盆芍药。”
自从知晓娘家弟弟竟然把女儿许配给一个做包子的儿子,张氏总算是体会到了婆婆的心情,但张九郎也不是受她管的性子,上次还说她送错了缎子就罢了,还诬赖别人,两人关系不复以往,自从张小娘子和魏扬定亲,张氏又说了一通,关系就更僵硬了。
如今她见魏家送来的节礼,又忍不住道:“连个金冠子也不送,搞这些花头。”
“魏家首饰送的也有金簪珠钗的,至于金冠子没有,也有银冠子,不差什么。”张夫人并不受她挑拨,人家那般好,还要中进士的,会找个荫官的女儿。
张氏挑拨不了弟妹,又去了张小娘子那里,张小娘子针黹不是很好,得知未来大姑子女红极好,她也用功起来,至少得看的过去。
见张氏进来,她忙起身道:“姑母。”
张氏没有女儿,因此很疼侄女,常常接她去周家小住,如今见了她这般乖巧懂事,忍不住为她鸣不平:“平君,你爹给你定了个甚么穷措大,倒是给你那庶妹定的是湖州通判的儿子。”
“姑母,那魏衙内也是蒋大人的内弟,也是魏家族人。”张平君道。
“那怎么一样?咱们谁不知道魏家原来啊!你爹偏心那庶出小娘养的。”张氏道。
张平君心想换了原来的姑母,便是不喜欢也绝对不会这般露骨的,如今姑父新娶了个有钱的二房,姑母因前些年放钱给人做生意,被人卷了一大笔钱,又不得夫君宠爱,性情愈发尖酸刻薄了。
但既然已经成了婚,张平君便道:“姑母,魏家郎君虽然贫寒,但正是贫寒才出良才,十八岁就考太学,已然是很不错了。”
张氏未必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听侄女这般坦然,又从袖口拿出个小匣子道:“这是姑母送给你的添妆,收下吧。”
张平君打开匣子,是一对龙凤呈祥的金镯子,她看向张氏,张氏握着她的手道:“姑母素来性子要强,女人要强太多就不好了,你别学我。”
自从她的货款被人骗了之后,手中余钱就没了多少了,周家长房也是出的多进的少,公公好古玩金石,都是花钱的玩意,婆母还是要摆以前的架子,周存之官场要打点,同僚要四时八节送礼往来,她也是不得已才以次充好的。
这也是挑选了对象的,似魏锦娘这样丫头出身的,必定不好意思总和主家往来,即便过几年发现了,也吃哑巴亏。
没想到她这般快就捅出来了。
还好周存之不知道,如今他本来就喜欢人家有钱的姐儿,倒是嫌弃她这个穷官女儿了,张氏心中很是不平。
但她也知道自己这般强势,终究吃哑巴亏,因此叮咛侄女。
“嗯。”张平君含泪点头。
腊月二十六,老宅有喜事,宣哥儿要迎娶邬家女儿。锦娘早起先梳妆,今日特地戴上金冠子,身上穿同色杏黄珠服,耳朵上坠着灯笼流苏耳坠子,手上带着一个嵌宝的戒指,一个缠钏式金戒指,自是珠辉玉丽,光彩照人。
蒋羡想妻子不知是不是绣多了菩萨 ,倒似菩萨似的,自己总不敢造次了。
他扶着妻子上了马车,又道:“咱们今年花销了不少,等到明年就好了。”
“我也这般想的,什么时候这钱只有咱们俩用就好了,女儿要出嫁,儿子要娶妻,肚子里还有一个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也得备下一份。”锦娘嘟嘴。
蒋羡见她如此撒娇,心都酥了,但又怕把她衣裳弄乱,只不好搂进怀里。
他夫妇二人起初是夫妻之情,后来发展到互助之情,最后是男女之情。她心思通透,为人底线高,却又有本事,有本事又不会太过凌厉。最重要的是,和她在一起,自己什么都不必怕。
到了南薰门老宅后,外面已经是张灯结彩的,蒋羡感慨道:“咱们当年成婚的时候也是如此,一晃眼,也过去这么多年了。”
“咱们外放的日子过的太快了,说实话,我现下的记忆只有咱们成婚在甜水巷的日子,跟昨天才发生似的。”锦娘道。
二人说话间就在门口分手锦娘从二门进去里间,蒋羡在外面男客处。女客这里,许家几位嫂子都在这里,济济一堂。听说许氏娘家侄儿约莫十几个,都是读书人,尤其是她五弟的儿子,年纪不大颇有才名。
锦娘进来后,大家相互见礼,她是又见到许三嫂了,是个极其好打扮的人,借钱都得打扮,今日穿着洒金的裙子,银錾金的冠子,身边站着的二十多的年轻媳妇,应该是第三任儿媳妇了。
“弟妹有了身子了吗?”许氏问道。
锦娘点头:“是啊,刚怀上不久。”
许氏还欲说什么,又有新客来,她就赶紧迎了出去。站在锦娘身边的方妈妈想,这样的场合原本是妯娌帮忙迎客进来,再一处进来说话,许氏却放着满屋的人不理,亲自一个个出去迎客,里面也没人领头。
方妈妈想以前她眼界也窄,就在这一亩三分地,还觉得许氏至少管家还成,只是节俭了些,如今跟着娘子出去外面六七年,也是见多识广,才发现许氏能力其实非常一般,只不很会为自己打造名声。
什么节俭啊,什么贤惠,什么怜贫惜老啊。
简直以为自己是完人似的。
这一点上娘子就不是这样了,她极其少为自己打造名声,唯一打造过的就是观音绣像的名声,纯粹是为了赚钱。
当然,锦娘现在过来是参加完婚礼的,不会说这些,她本身有身孕,也不能闻很杂的气味,遂去了曾氏那里抹牌。等许氏迎了客过来,见这里乱糟糟的,又暗地埋怨妯娌不下力帮她拢一下客人。
牌抹完,等午宴过了之后,新郎官就要去接新娘子了。锦娘正和郑家还有许家的亲戚们在一处说话,郑家的人当然是很高兴,郑氏嫁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本以为了此残生,没想到两个继子接连中了进士,还连带蒋家六房也发达起来。蒋六夫人儿子们的成就,倒是成全了她,如今别人都喊郑氏一声老夫人。
周家是下午过来的,周大夫人蒋氏和儿媳妇张氏一起来的,周大夫人见到锦娘坐在那里,就使了个丫头悄悄把锦娘喊过去。锦娘大概已经猜到他要问什么,果然过去就是问二姑娘的事情,好在锦娘也早有了说辞:“我们才去不久,只见过一面,不曾想后来听说是命案,监司下了令说要严惩,我们也没办法。”
你不放高利贷弄的逼死了人,会被人抓到把柄吗?
周大夫人还道:“你们既然在大名府,花钱打点只管与我说,总要销了这事儿才好。怎么能撒手不管呢?大家总是亲戚呢。”
锦娘无意和她多说什么,只听着不说话,不远处的许氏听到了她们的谈话,幸灾乐祸一笑。就不是人家家里的丫头了,见了旧主总要卑躬屈膝,腰都直不起来的。
若张氏是个正常人,现在当然会解围,毕竟周存之和蒋羡的关系还没有真的闹僵,但张氏上次被锦娘捅出假绸缎的事情,哪里还会解围,只是在一旁看笑话。
还是锦娘自己道:“周大夫人,我有件东西落在外面,要出去看看。”
如此才脱身。
等出来后,阿盈骂道:“这人也真是,自己养的闺女作奸犯科,还好意思怪别人。”
“谁理她。”锦娘想反正周二姑娘都被通缉了,周大夫人那里又何必呈口舌之快,毕竟自己有身孕呢。
何必和她计较。
周大姑娘六七年前人就没了,二姑娘一辈子不敢冒头出来,周存之的状况看张氏都开始送假货了就知晓开始走下坡路了。
她和周家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周家人曾经阻挡她和蒋羡的姻缘,但也是因为在周家,她才被蒋六夫人见到,这也是锦娘不愿意计较过多的缘故。
也因为如此,锦娘等新娘子进门,拜见尊长之后,就回家了。正好她有身子,蒋羡也怕他身子骨不舒服,听锦娘说周大夫人质问她,蒋羡很是生气:“大嫂和周二嫂也没帮你说几句么?”
“没有。”锦娘摇头。
蒋羡道:“大嫂平日也就罢了,今日咱们夫妇携着厚礼过去,作为主人家视若无睹。那周二嫂,之前她被人调戏,还是我把那人整治了一番呢,送假丝绸给我们,我们还怕她上当,她倒也作壁上观了。”
锦娘摆手:“罢了,说到底那是她自己罔顾律法罢了,咱们何不借此机会,正好就不往来了。”
蒋羡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锦娘素来会调节自己,等到次日塌房送来一千二百贯分红来,她的心情简直是好极了,再有庄子上送来的租子,再有送过来的柴禾、鸡蛋、鸡鸭鹅肉来。
她则开始给下人发福利,年底活计干的出色,从不偷懒的橘香、罗妈妈、陈小郎都是得了五钱的赏钱,一只鸡、一方汗巾。
这三人是搬到新宅后,从不无故缺勤,罗妈妈管着园子,每日闲杂人等从没有随意出入的,晚上小门也守的严实。橘香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厨房就是她和春纤二人,都是井井有条,没有一日出现品控问题,且味道还越来越好了,至于陈小郎,现下做的二管事,只要是锦娘交给他打听办的事情能头日办的,从不拖到明天。
锦娘还给她们三人用红布抱着银钱,红布外面特地写了表彰的话。
“今年是她们三个得了,到明年我的赏钱会更多,到时候我期待有更多新的人也能得到这个。”锦娘道。
一瞬间,下人们人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蒋羡的书斋平日是虎头帮忙打扫,如今他爹罗大是家里大总管,虎子则成了蒋羡的小厮。
但虎头平日虽然也洒扫的干净,可不见跪下来擦着桌椅,今日恨不得把地下扫的秃噜皮去。
蒋羡还打趣道:“你这小厮,今日怎地如此勤勉。”
虎头挠了挠后脑勺:“我若做的好,娘子就会在许多人面前单喊了我出来发红布赏钱的,我家老奶奶还得了呢。”
似虎头这样刚出来做活的小厮,一个月不过五十文,自然想争上。
蒋羡听闻还愣了一下。
甚至,他在书斋累了,独自在花园散步时,准备到一进院找西宾时,听到习秋跟范四道:“你同你叔叔去信,明年过来的时候给娘子带些枇杷酒来,娘子不爱喝纯酿酒,她爱喝果酒。”
……
蒋羡想好啊,这才开始,还有人送礼呢!
这个年烹牛宰羊,过的极安逸,筠姐儿帮魏雄和罗玉娥都裁了一套衣裳,老俩口接到衣裳都欢喜的不行。
锦娘帮她两个买了个伺候的小丫头,又给扬哥儿挑了个小厮帮着跑腿,她爹因为不再起早贪黑做重活,人也发福了些,没以前那么苦大仇深了,她娘也更不必说,更是油光水滑的。
今年魏家照旧接了锦娘过去,锦娘正跟魏夫人说道:“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我刚把送子观音绣好,竟然就有了这孩子,也算是有些运道了。”
魏夫人也是人到中年生的魏七郎,因此倒是说了些心得,锦娘亦是记下。
锦娘她们在走亲访友之时,郝二郎和魏扬却依旧还在作文章,对即将要参加省试的他们而言,若是中了,此生际遇再也不同了。
但他二人读书也有区别,扬哥儿就和锦娘道:“郝兄的确很聪明,看起来也勤学,但今日姐夫出了一道题他却是破不好。”
扬哥儿虽然精神力不是很强,但他写文章一定要钻进去的功夫想,郝二郎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却太浮华。
锦娘知晓他是什么情况,放现代来说就是搞假学习,你说他没学吧,他还是在学,但又不是真心学。
“那怎么办呢?”锦娘也担心。
魏扬道:“我同他说了,他还有些不耐烦。”
锦娘道:“罢了,那你就先管好你自己,把省试考好。”
她总觉得弟弟平日不是那种很显眼的人,二十多岁了还很单纯,玩木工吃炸鸡,但是一到大考就考运不错。她还在想他是不是运气好,观察之后觉得不是,他也许不是非常聪明的头脑,但绝对踏实,肯钻研下功夫。
扬哥儿要参加省试,张家人比蒋家人还要紧张,张九郎亲自过来了一趟,他本人衙内脾气,却和魏扬这样老实书生倒是处的不错,也是以礼相待。
蒋羡反而安慰道:“扬哥儿还年轻呢,便是我哥哥,也是快三十岁才中的,你也不必太心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