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21节
锦娘却完全陷入自己的世界中,一直到晚饭的时候,兴许是外头有人过来,连针线房的四儿也过来了,那二姑娘才仿佛瞧见她似的:“哟,起来吧,日后且知道自己的身份。”
锦娘膝盖生疼,站起来眼前发黑,她看了二姑娘一眼,心道你让我跪在你屋里,是怕外人知道,可我不是江善姐。
她慢腾腾的走到门口,四儿赶紧过来要扶着她,却见锦娘突然一下倒了下去,四儿“啊”的一声哭了出来:“天呐,锦娘姐姐,你怎么晕倒了……”
此时,正是各处送饭的高峰期,人来人往的时候,锦娘就这么晕倒了,二姑娘心里也有些害怕,姑太太那种阴损的法子,也得看对象,善姐是无足轻重之人,锦娘这两年却是名头最响的绣女,甚至她活计干的出色,蒋氏公开夸奖过她。
四儿年纪小,还忍不住道:“锦娘姐姐该不会死了吧?”
……
蒋氏听到响动,正问绿缨:“外头怎么了?”
绿缨吞吞吐吐的,她不是嫣红,和锦娘关系一般,肯定不愿意为了个丫头说二姑娘的不是,因此打算糊弄过去。
张氏也帮着隐瞒:“仿佛是下人摔了。”
“看你们弄鬼,到底是何事儿啊?”那嫣红的孩子生出来的时候没气了,她人就疯疯癫癫的,蒋氏就怕是她闹出什么事情来。
她这般问,绿缨才道:“仿佛是针线房的婢女晕倒了。”
“胡说,针线房的婢女每日忙着做针线,前儿我去针线房看锦娘绣被子,她说她一天都没喝一口水就是想绣好。她们怎么可能来正房?”蒋氏愈发以为是嫣红的事儿,立马又呵斥道:“到底是何事?你若吞吞吐吐,仔细我也罚你。”
绿缨见危及到自己的性命,才道:“是针线房的锦娘,听说她今日替二姑娘做衣裳,在二姑娘房里待了几个时辰,出来的时候晕倒了,奴婢想可能是太累了。”
在一旁的张氏都觉得无语,这周家都说是最厚道的人家,母亲也说周大夫人治家有方,二夫人是有名的活菩萨,都好相处,可没想到竟然还有逼的下人晕死的道理。
蒋氏也无语了:“绿缨,你不必在这里伺候了,赶紧去请大夫来。”
刚议亲完就苛待府中下人,何姑爷虽然平日在国子监读书,但休沐时可正好在周家待着,若不赶紧处理,不知道会传多少流言蜚语,甚至女儿嫁到人家家里也会成为把柄。
第30章
“快吃饭, 别管外头的事情。”苗小娘指了指眼前的饭菜对女儿道。
姑娘们都住在一处,此时正是人来人往的时刻,四姑娘当然就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她咋舌道:“二姐姐也真是的, 不就是上回锦娘忙,没来得及给她做衣裳吗?她就这般作践人家。”
“噤声。”苗小娘看了女儿一眼。
等用完饭,遣退下人, 她才道:“我看这丫头也不是个好惹的, 众目睽睽之下在二姑娘房门口就这么直愣愣的晕过去了,二姑娘的名声怕是落了个苛待下人之责, 她可是刚定亲呢。”
四姑娘却赫然发现,是啊, 这可是小说里有玲珑七窍心的魏锦娘, 她都差点忘记了, 平日被她憨态可掬的容貌身材,还有她无可挑剔的敬业态度和老实本分的为人被骗了,这位可不是善茬啊。
可是, 四姑娘不明白:“小娘怎么看的这般清楚?”
苗小娘轻描淡写的一笑:“都是从下人做过来的, 主子们罚奴婢天经地义,但奴婢们也是血肉之躯,虽然常常被打压的一味顺从,可就未必是真的谁天生就生的下贱。”
四姑娘听了苗小娘的这番话,才想着难怪《填房攻略》的书粉有不少是喜欢这位黑莲花的, 这个年代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出来, 可是真的不容易。
再说回锦娘,锦娘当然是装晕的,假装被人掐人中掐醒之后, 她就光明正大的休息起来,不管别人谁喊她,她也装听不到。
饶是秦霜儿幸灾乐祸,但也不敢表现在眼前,只能道:“锦娘怎么这样了……”
“都是我的不是,明知道二姑娘不喜欢锦娘,也不帮着拦一拦,如今好了,若是锦娘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呢?”陈娘子很是自责。
当年她就答应过锦娘的母亲,不会让她受到苛待的,哪里知晓这二姑娘如此蛮霸。
方巧莲和锦娘关系不错,但听四儿说她膝盖跪的青紫,整个人毫无血色的,也是吓了一跳,“这事儿不会传出去吧?”
陈娘子没好气道:“传出去,那也是她的不是,还好咱们明年就要离开了。”
一语未了,见绿缨进来了,众人皆噤声,只装作忙自己手里的活计,再看绿缨捧了几个盒子进来,陪着笑脸道:“这是大夫人赏给锦娘的,说她为二姑娘做活辛苦了。”
这是来堵嘴的了……
要说锦娘是早上听到雀儿啾啾的声音醒过来的,没熬夜的感觉就是一觉睡到大天亮了,躺着没什么感觉,要坐起来时,才觉得膝盖疼的直不起来了。
“嘶……”
“锦娘姐姐,你醒了,正好我给你拿了粥过啦,怕凉了,在隔壁茶房温着,我给你拿过来。”四儿见她醒来,欣喜万分。
她这一嗓子,针线房其她人都跑了过来,锦娘起初是装睡,后来是真的睡的很沉,没想到后来还有绿缨代替大夫人送东西来的事情。
东西她还没看过,就见兰雪问道:“你昨儿到底怎么了?”
锦娘知晓兰雪的茶房那可是个八卦中心地带,她可不会因为大夫人送了这些东西来,就放过这位二姑娘,但她说的话,得让人抓不出错儿来才行,所以她摇头:“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什么都没说,不过是寻常的量尺,然后就说二姑娘要什么料子什么衣裳,我还怕二姑娘不喜我上次听大夫人吩咐让我替二少爷绣佛经的事情,所以特地说下半晌专门替她做衣裳,夜里再替大姑娘绣喜被。”
“怪不得,你说替大姑娘绣喜被这句肯定就踩了她痛脚了。”兰雪下了决断。
锦娘还揉着膝盖道:“不会吧,她们不是嫡亲的姐妹么?”
方巧莲冷笑起来。
还是陈娘子怕外人听见,呵斥道:“好了,你们都少说几句,说主家的是非,不要命了。锦娘,下次若是二姑娘再让你去,我帮你过去。”
要知道秦霜儿干活看起来勤勉,却做不出事情来,方巧莲只是完成任务,只有锦娘做的快又好,是真正干活的能手,大姑娘的嫁妆能不能绣完,她是关键人物。
更何况,她虽然得罪了二姑娘,可是在其她主子那里是有牌面的人,和那善姐不同。
善姐不敢斗争,最后还妥协了,所以帮忙的人也不敢发声,怕被背刺,锦娘的性子却是不同,她无意之中倒是把事情闹大了。
锦娘即便心中委屈,但还是点头,先团结可以团结的人再说,“那我就多谢陈娘子了。”说罢又看向针线房的所有人:“日后,还请大家以我为诫,千万别在二姑娘面前提起大姑娘了。”
众人心有戚戚焉,兰雪赶紧把知道的告诉她的亲戚,她亲戚是府中家生子,横跨三个房头,还有前来探望的珍儿,珍儿娘是厨房的胡嫂子,厨房那也是个是非之地,一日之内,二姑娘恨大姑娘的传闻不胫而走。
这正是锦娘要的效果,沧海桑田,世事总会变幻的,她现在被人欺侮,只能用这样的法子反击,将来,总有一日,她魏锦娘未尝不会身份转变。
连大姑娘都没想到二妹妹那般,竟然是锦娘说了替她绣喜被,她皱眉道:“婚事又不是我安排的,她恨我做什么,还闹的这般大,就是闹给我看的。”
春兰道:“您已经是够忍让了,前儿时兴的料子,那匹银红的原本是王家送的聘礼,是给您的,您还让给二姑娘了。”
“我知晓她心里不痛快,可闹将出来,外人怎么看呢?”大姑娘心中着实有些恼怒。
除了大姑娘之外,二奶奶那里昨日是亲眼目睹,只是没想到这中间还有二少爷的事情,连忙让人打探,翠纤在二奶奶进门之后就迅速投靠了新主子,自然是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那针线房是锦娘,别看生的胖乎乎的,但绣活做的很好,大夫人和二夫人都很喜欢让她做衣裳。有一回,二少爷有一件竹衣损坏了,我去外面寻了绣匠,许多人都说没见过,便找她补的,她还真的补好了,后来二少爷要送给章家夫人一卷绣的佛经,也只有她擅长绣佛经。只是在她绣佛经的时候,当时时间仓促,也就没功夫帮二姑娘她们绣,听说当时二姑娘就很生气。”翠纤都说了出来。
二奶奶紧了一下手里的帕子:“原来是因为这事儿,恁大的人倒是不懂事。”
评价二姑娘的好坏就不是翠纤该说的话了,她只是含笑而立,二奶奶勉励她一番,又对自己的心腹嬷嬷道:“我看周家几位姑娘,大姑娘自不必说,三姑娘斯文秀气,四姑娘性情柔顺,只有这二姑娘做的事儿忒不好看了。”
其实责打奴婢这种事情在大家族在所难免,只不过其一,这锦娘并非普通的奴婢,手艺高超,人品老实,其二,没有师出有名。
你至少也给人安个罪名啊!
……
众人议论纷纷时,锦娘暗自打开绿缨送来的礼盒,一盒是桂圆,一盒是绛州枣、还有五尺的绸布,绸布底下压着两张交子,每张十贯,一共二十贯,几乎是她大半年的月钱了。
锦娘把交子收好,也明了了,蒋氏恐怕也知晓她平日将钱一大半换成交子放着,她也探了她的底的。
她冷笑过后,拿着药油揉搓着自己的膝盖。
果然,蒋氏那边听说锦娘虽然膝盖疼痛不良于行,但是还是蹒跚到绣架前做绣活,听闻连陈娘子都夸她的手艺愈发进益了。
“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蒋氏叹了口气。
绿缨道:“您也算是待她很好了,马上就要中秋了,二姑娘被蒋家接了过去,想必咱们家里可以平静一些时日了。”
蒋氏颔首。
又说中秋节前一日,锦娘接到了她娘送来的信和东西,去年家里穷,她家里送的东西都让针线房的其余人瞧不起,今年却是极大的两个包袱。
她娘还让人写了信来,她先拆开信看,娘说舅舅原本无人帮忙,请她夫妇二人过去早点铺子的理由是把铺子给她们经营一年,没想到白干了一年之后,舅舅竟然不干了,想赶她们走,还好,她和舅舅舅妈吵了一架,拿下店铺一年的经营权,所以手里也有钱了。还说她寄回去的布料太好了,她们用一匹绢换了两匹布,还有她带回去的棉袄特别挡寒,又林林总总写着带了什么东西。
头一个包袱装的是朱橘,这是她们江陵府的特产,也是锦娘在家特别爱吃的,另外还有一种黑色的枣儿,锦娘在现代吃过,这是椰枣,现在叫波斯枣儿。还有一个包袱则装的是几尺江陵锦。
她娘纯粹是给她做衣裳的,但是锦娘见这锦配寿桃、精鹿、福象等古雅纹样,很适合大婚,如此想着就拿了一块缎子布包好,又拣了些朱橘和椰枣一并去了上房。
蒋氏很快就见了她,锦娘故意蹒跚了一下进来,又笑道:“我爹娘让人从家乡送了些东西过来,我见这些东西虽然不甚名贵,但也有些意趣,就想献给大夫人,也报答您一直以来照顾好。”
“我姐姐当年在江陵的时候,常常给我送江陵的土产,有没有橘子,我爱吃你们那儿的橘子,胜过温州的橘子。”蒋氏见锦娘面上一派平和,也是松了一口气。
锦娘笑道:“有朱橘和枇杷,另外还有波斯枣,这波斯枣往年我吃过一次,听说被称为沙漠补药,不仅有通肺润肠之作用,便是孕妇分娩,预防风寒都有用。另外江陵锦可能没有两浙路或者平江府那边的布匹出名,可是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在婚庆中常用,甚至唐肃宗进贡的礼品中,就以方文绫、赀布等丝织品为主,就怕您看不上。”
蒋氏拿着布看了一眼,的确不错,她笑纳了:“不管东西大小,总是您的心意。”
“奴婢就知晓您定然是不会嫌弃的,您放心,我懂您的意思。二姑娘罚我,我原本有些委屈,可是想起您对我平日的恩德,我就一码归一码。”锦娘既说出了自己的怨,但同时又说她不会记恨。
若是只说自己不怨,那就是圣母,无人会信任。
蒋氏原本只是惯常打发人拿钱堵嘴,却没想到锦娘如此聪慧,只是这样的人要是家生子便好了,能跟女儿陪嫁,只要你待她好一些,又不会生二心。甚至一身好手艺,无论她们怎么抬举她,她都从不得意。
可惜,她不是无人看管的孤女,家中有精明强干的爹娘在,还能常常通信。这样的人家就很难拿捏了。
所以,蒋氏抚了抚江陵锦:“好孩子,都是她的不是,都定了亲的人了,还如此不懂事。”
锦娘露出一脸惊恐:“您这是说哪里的话,我只盼着二姑娘和奴婢的误会不要太深了,反倒是让她心里不自在。”
“你能这么想就好。”蒋氏拍了拍她的手。
锦娘含笑告退,转身走到门口的时候,脸上毫无表情。
**
中秋节时,陈娘子出钱让厨下做了一桌席犒赏大家。
锦娘的膝盖也好的差不多了,众人却都不让她忙,只让她坐下,方巧莲坐在她身边道:“锦娘,你还恨二姑娘吗?”
“不恨了,大夫人很是明理,我又何必恨呢。”锦娘弯了弯唇。
方巧莲莞尔:“你能这么想就太好了,我还怕你想不通呢,咱们安安稳稳的做完一年就回江陵去了。”
她们俩从进针线房关系就不错,平日方巧莲觉得锦娘的性子很是要强,没想到这次倒是轻易原谅了,这也是好事。
四儿捅了一下锦娘的胳膊:“锦娘姐,喏,有你爱吃的羊头签子。”
“嗳,我来尝几根。”锦娘笑道。
羊头签子不是羊肉串,这是用羊头肉拆成细丝,加蛋清调和成馅,再裹上猪油卷成细长筒状,蒸熟后挂糊炸好,吃起来色泽金黄、酥脆可口。
这是锦娘最爱吃的,她吃了三根,又吃了一碗荔枝饮子,她在宋朝最爱的就是各种饮子,绝对不比现代的奶茶差。
陈娘子举杯:“这些日子还要劳烦大家了,这半年来咱们日夜忙碌,总算是把被套都做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还要再麻烦大家。”
众人也举杯痛饮。
至于周家的老爷少爷太太奶奶姑娘们怎么庆贺中秋,锦娘头一年兴致盎然,如今却没什么兴趣了。
但只有一人让她新生侧影,她悄悄问着四儿:“我让你平日打听的嫣红如何了?”
“自从孩子没了,她就一直病恹恹的,姐姐你和胡嫂子说了让她平日送些滋补汤水去,胡嫂子说她似乎也不怎么喝。”四儿年纪小,但是听到这样的事情也觉得心情不好,难受的紧。
锦娘膝盖生疼,站起来眼前发黑,她看了二姑娘一眼,心道你让我跪在你屋里,是怕外人知道,可我不是江善姐。
她慢腾腾的走到门口,四儿赶紧过来要扶着她,却见锦娘突然一下倒了下去,四儿“啊”的一声哭了出来:“天呐,锦娘姐姐,你怎么晕倒了……”
此时,正是各处送饭的高峰期,人来人往的时候,锦娘就这么晕倒了,二姑娘心里也有些害怕,姑太太那种阴损的法子,也得看对象,善姐是无足轻重之人,锦娘这两年却是名头最响的绣女,甚至她活计干的出色,蒋氏公开夸奖过她。
四儿年纪小,还忍不住道:“锦娘姐姐该不会死了吧?”
……
蒋氏听到响动,正问绿缨:“外头怎么了?”
绿缨吞吞吐吐的,她不是嫣红,和锦娘关系一般,肯定不愿意为了个丫头说二姑娘的不是,因此打算糊弄过去。
张氏也帮着隐瞒:“仿佛是下人摔了。”
“看你们弄鬼,到底是何事儿啊?”那嫣红的孩子生出来的时候没气了,她人就疯疯癫癫的,蒋氏就怕是她闹出什么事情来。
她这般问,绿缨才道:“仿佛是针线房的婢女晕倒了。”
“胡说,针线房的婢女每日忙着做针线,前儿我去针线房看锦娘绣被子,她说她一天都没喝一口水就是想绣好。她们怎么可能来正房?”蒋氏愈发以为是嫣红的事儿,立马又呵斥道:“到底是何事?你若吞吞吐吐,仔细我也罚你。”
绿缨见危及到自己的性命,才道:“是针线房的锦娘,听说她今日替二姑娘做衣裳,在二姑娘房里待了几个时辰,出来的时候晕倒了,奴婢想可能是太累了。”
在一旁的张氏都觉得无语,这周家都说是最厚道的人家,母亲也说周大夫人治家有方,二夫人是有名的活菩萨,都好相处,可没想到竟然还有逼的下人晕死的道理。
蒋氏也无语了:“绿缨,你不必在这里伺候了,赶紧去请大夫来。”
刚议亲完就苛待府中下人,何姑爷虽然平日在国子监读书,但休沐时可正好在周家待着,若不赶紧处理,不知道会传多少流言蜚语,甚至女儿嫁到人家家里也会成为把柄。
第30章
“快吃饭, 别管外头的事情。”苗小娘指了指眼前的饭菜对女儿道。
姑娘们都住在一处,此时正是人来人往的时刻,四姑娘当然就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她咋舌道:“二姐姐也真是的, 不就是上回锦娘忙,没来得及给她做衣裳吗?她就这般作践人家。”
“噤声。”苗小娘看了女儿一眼。
等用完饭,遣退下人, 她才道:“我看这丫头也不是个好惹的, 众目睽睽之下在二姑娘房门口就这么直愣愣的晕过去了,二姑娘的名声怕是落了个苛待下人之责, 她可是刚定亲呢。”
四姑娘却赫然发现,是啊, 这可是小说里有玲珑七窍心的魏锦娘, 她都差点忘记了, 平日被她憨态可掬的容貌身材,还有她无可挑剔的敬业态度和老实本分的为人被骗了,这位可不是善茬啊。
可是, 四姑娘不明白:“小娘怎么看的这般清楚?”
苗小娘轻描淡写的一笑:“都是从下人做过来的, 主子们罚奴婢天经地义,但奴婢们也是血肉之躯,虽然常常被打压的一味顺从,可就未必是真的谁天生就生的下贱。”
四姑娘听了苗小娘的这番话,才想着难怪《填房攻略》的书粉有不少是喜欢这位黑莲花的, 这个年代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出来, 可是真的不容易。
再说回锦娘,锦娘当然是装晕的,假装被人掐人中掐醒之后, 她就光明正大的休息起来,不管别人谁喊她,她也装听不到。
饶是秦霜儿幸灾乐祸,但也不敢表现在眼前,只能道:“锦娘怎么这样了……”
“都是我的不是,明知道二姑娘不喜欢锦娘,也不帮着拦一拦,如今好了,若是锦娘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呢?”陈娘子很是自责。
当年她就答应过锦娘的母亲,不会让她受到苛待的,哪里知晓这二姑娘如此蛮霸。
方巧莲和锦娘关系不错,但听四儿说她膝盖跪的青紫,整个人毫无血色的,也是吓了一跳,“这事儿不会传出去吧?”
陈娘子没好气道:“传出去,那也是她的不是,还好咱们明年就要离开了。”
一语未了,见绿缨进来了,众人皆噤声,只装作忙自己手里的活计,再看绿缨捧了几个盒子进来,陪着笑脸道:“这是大夫人赏给锦娘的,说她为二姑娘做活辛苦了。”
这是来堵嘴的了……
要说锦娘是早上听到雀儿啾啾的声音醒过来的,没熬夜的感觉就是一觉睡到大天亮了,躺着没什么感觉,要坐起来时,才觉得膝盖疼的直不起来了。
“嘶……”
“锦娘姐姐,你醒了,正好我给你拿了粥过啦,怕凉了,在隔壁茶房温着,我给你拿过来。”四儿见她醒来,欣喜万分。
她这一嗓子,针线房其她人都跑了过来,锦娘起初是装睡,后来是真的睡的很沉,没想到后来还有绿缨代替大夫人送东西来的事情。
东西她还没看过,就见兰雪问道:“你昨儿到底怎么了?”
锦娘知晓兰雪的茶房那可是个八卦中心地带,她可不会因为大夫人送了这些东西来,就放过这位二姑娘,但她说的话,得让人抓不出错儿来才行,所以她摇头:“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什么都没说,不过是寻常的量尺,然后就说二姑娘要什么料子什么衣裳,我还怕二姑娘不喜我上次听大夫人吩咐让我替二少爷绣佛经的事情,所以特地说下半晌专门替她做衣裳,夜里再替大姑娘绣喜被。”
“怪不得,你说替大姑娘绣喜被这句肯定就踩了她痛脚了。”兰雪下了决断。
锦娘还揉着膝盖道:“不会吧,她们不是嫡亲的姐妹么?”
方巧莲冷笑起来。
还是陈娘子怕外人听见,呵斥道:“好了,你们都少说几句,说主家的是非,不要命了。锦娘,下次若是二姑娘再让你去,我帮你过去。”
要知道秦霜儿干活看起来勤勉,却做不出事情来,方巧莲只是完成任务,只有锦娘做的快又好,是真正干活的能手,大姑娘的嫁妆能不能绣完,她是关键人物。
更何况,她虽然得罪了二姑娘,可是在其她主子那里是有牌面的人,和那善姐不同。
善姐不敢斗争,最后还妥协了,所以帮忙的人也不敢发声,怕被背刺,锦娘的性子却是不同,她无意之中倒是把事情闹大了。
锦娘即便心中委屈,但还是点头,先团结可以团结的人再说,“那我就多谢陈娘子了。”说罢又看向针线房的所有人:“日后,还请大家以我为诫,千万别在二姑娘面前提起大姑娘了。”
众人心有戚戚焉,兰雪赶紧把知道的告诉她的亲戚,她亲戚是府中家生子,横跨三个房头,还有前来探望的珍儿,珍儿娘是厨房的胡嫂子,厨房那也是个是非之地,一日之内,二姑娘恨大姑娘的传闻不胫而走。
这正是锦娘要的效果,沧海桑田,世事总会变幻的,她现在被人欺侮,只能用这样的法子反击,将来,总有一日,她魏锦娘未尝不会身份转变。
连大姑娘都没想到二妹妹那般,竟然是锦娘说了替她绣喜被,她皱眉道:“婚事又不是我安排的,她恨我做什么,还闹的这般大,就是闹给我看的。”
春兰道:“您已经是够忍让了,前儿时兴的料子,那匹银红的原本是王家送的聘礼,是给您的,您还让给二姑娘了。”
“我知晓她心里不痛快,可闹将出来,外人怎么看呢?”大姑娘心中着实有些恼怒。
除了大姑娘之外,二奶奶那里昨日是亲眼目睹,只是没想到这中间还有二少爷的事情,连忙让人打探,翠纤在二奶奶进门之后就迅速投靠了新主子,自然是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那针线房是锦娘,别看生的胖乎乎的,但绣活做的很好,大夫人和二夫人都很喜欢让她做衣裳。有一回,二少爷有一件竹衣损坏了,我去外面寻了绣匠,许多人都说没见过,便找她补的,她还真的补好了,后来二少爷要送给章家夫人一卷绣的佛经,也只有她擅长绣佛经。只是在她绣佛经的时候,当时时间仓促,也就没功夫帮二姑娘她们绣,听说当时二姑娘就很生气。”翠纤都说了出来。
二奶奶紧了一下手里的帕子:“原来是因为这事儿,恁大的人倒是不懂事。”
评价二姑娘的好坏就不是翠纤该说的话了,她只是含笑而立,二奶奶勉励她一番,又对自己的心腹嬷嬷道:“我看周家几位姑娘,大姑娘自不必说,三姑娘斯文秀气,四姑娘性情柔顺,只有这二姑娘做的事儿忒不好看了。”
其实责打奴婢这种事情在大家族在所难免,只不过其一,这锦娘并非普通的奴婢,手艺高超,人品老实,其二,没有师出有名。
你至少也给人安个罪名啊!
……
众人议论纷纷时,锦娘暗自打开绿缨送来的礼盒,一盒是桂圆,一盒是绛州枣、还有五尺的绸布,绸布底下压着两张交子,每张十贯,一共二十贯,几乎是她大半年的月钱了。
锦娘把交子收好,也明了了,蒋氏恐怕也知晓她平日将钱一大半换成交子放着,她也探了她的底的。
她冷笑过后,拿着药油揉搓着自己的膝盖。
果然,蒋氏那边听说锦娘虽然膝盖疼痛不良于行,但是还是蹒跚到绣架前做绣活,听闻连陈娘子都夸她的手艺愈发进益了。
“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蒋氏叹了口气。
绿缨道:“您也算是待她很好了,马上就要中秋了,二姑娘被蒋家接了过去,想必咱们家里可以平静一些时日了。”
蒋氏颔首。
又说中秋节前一日,锦娘接到了她娘送来的信和东西,去年家里穷,她家里送的东西都让针线房的其余人瞧不起,今年却是极大的两个包袱。
她娘还让人写了信来,她先拆开信看,娘说舅舅原本无人帮忙,请她夫妇二人过去早点铺子的理由是把铺子给她们经营一年,没想到白干了一年之后,舅舅竟然不干了,想赶她们走,还好,她和舅舅舅妈吵了一架,拿下店铺一年的经营权,所以手里也有钱了。还说她寄回去的布料太好了,她们用一匹绢换了两匹布,还有她带回去的棉袄特别挡寒,又林林总总写着带了什么东西。
头一个包袱装的是朱橘,这是她们江陵府的特产,也是锦娘在家特别爱吃的,另外还有一种黑色的枣儿,锦娘在现代吃过,这是椰枣,现在叫波斯枣儿。还有一个包袱则装的是几尺江陵锦。
她娘纯粹是给她做衣裳的,但是锦娘见这锦配寿桃、精鹿、福象等古雅纹样,很适合大婚,如此想着就拿了一块缎子布包好,又拣了些朱橘和椰枣一并去了上房。
蒋氏很快就见了她,锦娘故意蹒跚了一下进来,又笑道:“我爹娘让人从家乡送了些东西过来,我见这些东西虽然不甚名贵,但也有些意趣,就想献给大夫人,也报答您一直以来照顾好。”
“我姐姐当年在江陵的时候,常常给我送江陵的土产,有没有橘子,我爱吃你们那儿的橘子,胜过温州的橘子。”蒋氏见锦娘面上一派平和,也是松了一口气。
锦娘笑道:“有朱橘和枇杷,另外还有波斯枣,这波斯枣往年我吃过一次,听说被称为沙漠补药,不仅有通肺润肠之作用,便是孕妇分娩,预防风寒都有用。另外江陵锦可能没有两浙路或者平江府那边的布匹出名,可是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在婚庆中常用,甚至唐肃宗进贡的礼品中,就以方文绫、赀布等丝织品为主,就怕您看不上。”
蒋氏拿着布看了一眼,的确不错,她笑纳了:“不管东西大小,总是您的心意。”
“奴婢就知晓您定然是不会嫌弃的,您放心,我懂您的意思。二姑娘罚我,我原本有些委屈,可是想起您对我平日的恩德,我就一码归一码。”锦娘既说出了自己的怨,但同时又说她不会记恨。
若是只说自己不怨,那就是圣母,无人会信任。
蒋氏原本只是惯常打发人拿钱堵嘴,却没想到锦娘如此聪慧,只是这样的人要是家生子便好了,能跟女儿陪嫁,只要你待她好一些,又不会生二心。甚至一身好手艺,无论她们怎么抬举她,她都从不得意。
可惜,她不是无人看管的孤女,家中有精明强干的爹娘在,还能常常通信。这样的人家就很难拿捏了。
所以,蒋氏抚了抚江陵锦:“好孩子,都是她的不是,都定了亲的人了,还如此不懂事。”
锦娘露出一脸惊恐:“您这是说哪里的话,我只盼着二姑娘和奴婢的误会不要太深了,反倒是让她心里不自在。”
“你能这么想就好。”蒋氏拍了拍她的手。
锦娘含笑告退,转身走到门口的时候,脸上毫无表情。
**
中秋节时,陈娘子出钱让厨下做了一桌席犒赏大家。
锦娘的膝盖也好的差不多了,众人却都不让她忙,只让她坐下,方巧莲坐在她身边道:“锦娘,你还恨二姑娘吗?”
“不恨了,大夫人很是明理,我又何必恨呢。”锦娘弯了弯唇。
方巧莲莞尔:“你能这么想就太好了,我还怕你想不通呢,咱们安安稳稳的做完一年就回江陵去了。”
她们俩从进针线房关系就不错,平日方巧莲觉得锦娘的性子很是要强,没想到这次倒是轻易原谅了,这也是好事。
四儿捅了一下锦娘的胳膊:“锦娘姐,喏,有你爱吃的羊头签子。”
“嗳,我来尝几根。”锦娘笑道。
羊头签子不是羊肉串,这是用羊头肉拆成细丝,加蛋清调和成馅,再裹上猪油卷成细长筒状,蒸熟后挂糊炸好,吃起来色泽金黄、酥脆可口。
这是锦娘最爱吃的,她吃了三根,又吃了一碗荔枝饮子,她在宋朝最爱的就是各种饮子,绝对不比现代的奶茶差。
陈娘子举杯:“这些日子还要劳烦大家了,这半年来咱们日夜忙碌,总算是把被套都做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还要再麻烦大家。”
众人也举杯痛饮。
至于周家的老爷少爷太太奶奶姑娘们怎么庆贺中秋,锦娘头一年兴致盎然,如今却没什么兴趣了。
但只有一人让她新生侧影,她悄悄问着四儿:“我让你平日打听的嫣红如何了?”
“自从孩子没了,她就一直病恹恹的,姐姐你和胡嫂子说了让她平日送些滋补汤水去,胡嫂子说她似乎也不怎么喝。”四儿年纪小,但是听到这样的事情也觉得心情不好,难受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