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225节
“我不是明尘。”天书抬起眼皮睨了宋从心一眼,态度倒是比面对清平时好上几许,“我是他道消身殒时因势而生的缄物,是他遗留在人间的最后残响。但我虽有他一缕残魂,却与他并非一人。你不必这般看我。”
“……残魂。”宋从心喉咙一哽,“所以彼世的师尊终究还是……可,残魂幻化的缄物,难道不能算兵解吗?”
“不是这样的。”天书摇头,拍开清平的手,耐心解释,语气甚至有几分温柔,“与寻常兵解不同,我并非他的命魂,只是大树掉下来的一枚种子。我蒙受他的遗泽滋养得以在大地上生根,就像深海中那座建立在鲲骨上的重溟城。我并没有继承他的记忆、情感乃至信念。不过是一枚种籽,以他的灵魂为胚芽,以他的血肉为养分。但来年,我长成了另一棵树,难道还能说我是昔时的旧人?”
天书用心解释自己与明尘的不同,不仅是宋从心,清平也淡去了笑容:“天书确实不是明尘上仙。非要说的话,祂是因明尘上仙身陨、天机混沌时,以明尘上仙的死为代价而诞生
的缄物……天阶缄物,命价却在诞生时尽数偿清,所以祂是一件无需付出代价便可使用的圣物。”
一件铭记着人族文明的传承、担负教化众生之责的圣物。
“难怪……”宋从心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忍下心头漫上的隐痛,“难怪……明明师尊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天书还是另选宿主。祂因师尊之死而诞生于世,与师尊相遇,便乱了因果。师尊大抵也算到了我身负的机缘与他有关,这才让我对自己的机缘三缄其口。”
“不止如此。”清平抚了抚天书的脑袋,宋从心莫名从她的动作中读到了几分慈爱,“明尘上仙已经触碰到了天道,更甚是虚空之外。他早在千年前便已飞升,却不知为何重新回到故乡来。但据我所知,明尘眼中所见之物,亦会被某种不可知的存在察觉。所以,天书若是暴露在明尘上仙面前,祂不一定会被抹除,但《倾恋》这本暗藏天机的书就没那么好传递了。”
宋从心看了清平怀里的孩子一眼,道:“天书……就是你重回九宸山时得到的,能抵御虚空污染、让人族存续的法门吗?”
“是,也不是。”清平莞尔,“明尘上仙留下来的传承并无天书,祂的诞生是一个明尘都没有料想到的意外。如你所见,祂本该待在剑冢里,等待死门重启的那天。但偏偏祂生来便是有灵之物,还承载了明尘上仙的一部分魂灵,长出了形貌以及七窍。我重启死门已是数百年后,这期间天书自己跑出了剑冢,在人间到处流浪。祂生来无善恶之念,只遵从本能去收集、记录神舟的文明与道统。为此,祂不择手段,惹了不少事,也塑造了不少传奇人物。直到——”
“直到我选了一个二愣子当宿主。”天书面无表情地接过了清平的话头,言语怨气森森,“方衡那个榆木脑袋的死老头——”
“啪”的一声,清平一巴掌糊在了天书的嘴巴上,将脏话拍了回去。她捂着天书的嘴,淡定道:“嗯,就是这样。天书游历红尘时,选过几次人品不怎么样的宿主,被人捧着惯着。耳熏目染之下,路子有点歪了,还干过噬主之事。不过这也怪不了祂,毕竟祂降生时已是末法之世。人间秩序崩毁,道德沦丧。若不是祂对明尘上仙心怀敬畏,恐怕我找到祂时,祂已经被世道染成了邪物。”
“方衡是追随我一同离开九宸山的外门弟子,内门弟子……除了年纪小的,其他大多都死在守山门那一战了。”清平并不对这段旧事过多着墨,“方衡有治世之才,后来便成了日落城分城的管理者。某日,他不远万里联系上我,道自己寻得了一件或可为众生带来转机的灵物。他……当时寿元也将尽了,本可以依托这份机缘改天换命,但他没有,而是选择将天书交予了我。”
“天书前几任宿主,都是相当棘手的人物。方衡不放心天书,担心祂又去人间生事,便将祂约束在身边悉心教导,试图掰正祂偏激的路子。”清平作回想之态,“说起来,天书前几任宿主中,最出名的当属一位姓宋的邪修。他靠着天书修上了分神期,也曾名噪一时。听说其人性情乖戾,开创一派法门,自称某某大帝,跟永留民打得你死我活。不过当时我忙着建城,没过多关注。等收到相关情报时,听说他已经步入虚空雾海,下落不明了。”
“……”宋从心也作沉思状,她总觉得这个调调有点耳熟。
所以彼世中除了《倾世虐恋之明尘上仙的掌心花》以外,还有一本类似《x帝傲天》的故事是吗?
人生,果然各自有各自的传说。
“天书是人族文明的炬火。但可惜的是,彼世已经淹成了苦难的海洋。上清界的道统自绝于众生,凡人存续已是不易,更罔论要在人间重立仙家道统。”清平叹了口气,揉了揉天书的脸蛋,“此后数百年,天书一直跟在我身侧。那时,神舟大陆的文明几乎倒退回了远古蛮荒的时代。我开始誊抄人族失落的文明与历史,开始查找推论当年的真相。然后,我遇见了从你们世界穿梭而来的灵希……”
之后发生的一切,便和灵希口中描述的一样。清平与其友人对灵希倾囊相授,教导她如何挣破宿命的茧。
最后,他们将彼世文明岌岌可危的火焰,传递到了灵希的手上。
“原来如此。”宋从心消化着庞大的信息潮,心情有些复杂,“灵希所说的那位助她良多的无极道门长老,是你。那个教导她诸多外道情报、谍报技巧的人,是明月楼主。”当初听灵希描述彼世时,她竟直接绕开了正确的答案。
“不对,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宋从心不知道传道秘境能维持多久,只能追问自己最挂心的问题,“那个让人族抵御虚空污染、得以延续的法门,究竟是什么?”
宋从心说着说着便从床榻上起身,双手撑在桌上。清平见状,只能无奈一笑:“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由我来回答。当你有直面真相以及承载这一切的决心时,去寻明尘上仙。他应该会告知你这场博弈背后的答案。但……我想,这一路走来,你心中应该隐有明悟了。”
清平拍了拍天书的肩膀,天书从她腿上跳了下来。清平站起身,广袖一拂。霎时,茶桌、床榻、炉火,雪窗,构成秘境的一切都在瞬间烟消云散。
清平手腕翻转,那枚写着“拂雪”之名的卷轴便再次出现。她将卷轴往远处一扔,卷轴没入虚空,泛起一片金色的涟漪。
涟漪映在宋从心的眼中,就像一颗石子落入湖水。
宋从心以为涟漪会很快平复,但却没有。一片空白的空间中,金色的水波一层一层地漾开。然后一圈、两圈、三圈……石子惊动了湖底的潮汐,从深处传来了激荡的回音。金光越来越盛,越来越盛,从点点微末的涟漪化作澎湃的光潮。
金色的潮水奔涌而来,宋从心忍不住眯眼。然而清平却突然上前一步,猛一振袖。哗的一声,潮汐被击碎成万千水花,水珠悬停于空,化作一个个鎏金墨字。
“……”
宋从心一时愣怔。
她看见了许多人的名字,有无极道门长老与弟子的,有平山海组织的,有丝织商队、明月楼、重溟城、飞芦门……更甚至,还有一些她从未听闻、也不知身份的名字。
这些鎏金墨字的光芒有的耀眼,有的黯淡。但成千上万的墨字悬浮在清平身后,金光便灿如旭日,硬生生将这片空白的空间染作了宣纸。清平站在“拂雪”的名字前,回首向宋从心望来。她唇角笑意浅淡,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她站在那里,就是一块岁月不侵、风雨难蚀的碑石。
“拂雪之名,已与这么多人的命运相系。”清平仰头,望着那些名字,“这些人,你或许听过、见过,也或许对此一无所知。但你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才会出现在这里。这是你所行的路,是你将行的道,他们锚定着神舟,锚定着‘拂雪’的名字。”
“……”宋从心收回自己的视线,目光重新落在清平身上,她语气沉沉道,“无极主殿的……心守誓言。”
“不错。”清平负手而立,轻笑,“在彼世,无极道门仅余火种。我打开了剑冢的死门,继承了无极主殿的心守之誓。而后数百年,我以此身,铭记神舟,铭记华夏,铭记继往开来的文明,铭记大地上挣扎求存的灵魂。此誓承自无极道门,却不仅仅只是无极道门。所以,相较无极主殿之名,世人给了我另一个名字。”
“人字碑。”宋从心喃喃,“你是人字碑。”
雪山神女临终时提起的,唯一真实的变数。
——铭记人族余晖的,碑石。
第357章
【本章有部分令人不适的描写,慎入。】
“所以,永留民与白面灵寻找的,能阻止祂降临的缄物,是天书。”
宋从心愣怔了许久。最终,她艰难移动的目光落在了站在清平身边的天书身上。
“准确来说,是天书,与我。”清平俯身,轻笑着点了点天书的鼻子,“你我本不是此世之人,是命轨之外的变数,是大道遁去的一。彼世,我已身死道消,灵魂化作碑石。而今我留存于天书之内,得一安身之所,便是为了将彼世留存的火种传递给现世之人。”
承载天之道的万藏书,与铭刻人族文明的人字碑,从一开始就来到了宋从心的身边。祂们的降临没有引动天机,却惊动了那些藏在暗处的眼睛。失去神明的白面灵本能地感受到了威胁,在神舟大陆上开始了漫无目的寻找。永留民套在白面灵脖颈上的绳索开始松懈,灵希也因此有了挣脱命运的契机。
这其中种种,既是巧合,也是宿命。
然而,宋从心听罢,却是面色苍白地抿唇,道:“我应该做什么?”
虽说两个世界的命轨已经有了不同的发展,但彼世的惨况还是超出了宋从心的想象。她一直想规避书中所写的未来,但越是接近真相,便越是为阴影背后的深暗感到绝望。宋从心从不觉得只凭自己的力量便能拯救天下,她只是遵从自己的本心,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眼下,她忍不住质疑,自己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多?
从身死到再次睁开眼睛,宋从心便感到一种啃噬骨髓的倦意。死亡是一把残忍的刻刀,凿得灵魂坑洼不平。正是因为竭尽全力地活过,所以才如此身心俱疲。
但她还是站在原地,像磐石,像高山,像世间一切的牢坚不移。
她问另一个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你应该做什么?”清平眸光温和地注视着宋从心,“你不是一直都在做吗?”
宋从心微微一怔。
“自你与天书相遇之日起,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救世之举。”清平笑了,“人族这个广泛的群体也好,那些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也罢,你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炽热的灵魂,尽自己所能地热爱大地上的生命。这多么的不容易?玄中的阴谋没有得逞,无极道门年轻一代的弟子成长了起来,东海的海民仍有归宿,咸临的将士们最终都回到了故土……你创立了太虚宫、平山海、丝织商队、飞芦门……雪山神女无须亲手葬送自己的孩子,明尘上仙唯一的弟子也没有对尘世绝望……”
清平伸手拥抱了拂雪,她拍抚着拂雪的脊背,身上泛起微弱的光芒。
“冥神有句话其实说得不错,众生自会寻找自己的出路。你只需稍稍拂去脊梁上的积雪,生命依旧如竹笔挺。”
“去向人神寻求真相,去向冥神证明己道,去与众生携手,共度劫难。去将你亲历的一切,刻在石碑之上。”
“所以,拂雪。”清平身上金光大盛,灿烂得似要将宋从心拥进一片晨曦,“你的路还未竟,你的道还未消隐。回去,回到你的人间,回到众生中去。”
宋从心感觉身体一轻,四肢由实化虚,似要乘风而去。与之相对的,清平站在光中,却沉沉地坠了下去。
“等等!”宋从心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开,她心中困惑未解,反手握住了清平的手,焦急道,“你还没有告诉我!如果灵希堕魔的根源是对人世绝望,那师尊堕魔的根源是什么?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变书里的命运?!”
清平仰头,注视着另一个自己。她眸光温暖,映着盛大的光明。
她说:“不要被故事的表相蒙蔽,相信自己的心。仔细思考,书中的明尘,真的是明尘吗?”
清平的话语让宋从心感到茫然,但很快,她便来不及思考了。
从脚底刮来的飓风,将蒲公英的籽种卷上了天空。宋从心与清平紧握的手被迫松开,两人的指尖在一瞬的相扣后抽离。那些环绕在清平身周的墨字化作流水,金色的光潮裹挟着宋从心,托举着她、拉拽着她,像千千万万双手,带着她向高处飞去。
清平的身体溢散成无数光点,只剩下一个模糊不清的形影。她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宋从心分不清究竟是自己在上升,还是清平正在下坠。亦或者,二者皆有。她们就像两个世界中的星辰,划过彼此的天空,短暂交错了一瞬。
只不过一颗是长庚,一颗是陨星。
在彻底融入那片天光之时,宋从心回首,忍不住瞠大了眼睛。
她看见两座“神舟”,一艘神舟被数不尽的金色丝线吊起,像一条网在渔网中的鱼;而另一艘神舟残破不堪,地域崩塌了大半,一道环绕着血黑色雾气的骨龙盘桓着船。只消一眼,宋从心便感觉双目烧灼。她还待细看,却忽而眼前一黑,意识停摆。
……
清平正在坠落。
她目送着宋从心的身影渐渐远去,一同离开的还有所有的光与声音。她的形影逐渐虚浮,能感觉到穿膛而过的风与世界休寂的沉静。
“清平”为人的所有正在一点点地消失,清平本人却十分平静。她本就是已死之人,不过是依靠着人字碑的心守誓言与天书才留存下一缕魂念。而今,她已经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将文明的火种传递了下去。执念已了,灵魂也将回归混沌。对此,清平心中有万般不甘、百般难舍,却唯独没有悔意。
封存进天书的这段岁月里,天书苦心孤诣地维系着她的传道秘境。那燃烧着窄窄火炉的小房子,是她在日落城内的居所。古朴,老旧,却最让她感到安心。
但清平多是沉眠,极少清醒。
彼世的她,修行的是清仪道人不为尘世而苦的道,可最终还是没有抽离执念的囚牢。她试过看淡人间离合、荣辱悲欢,但最终还是一头扎进这十丈软红,与熔炉众生一同煎熬。她看不开,放不下,所以修为最终止步于元婴,并在短短数百年间熬干了阳寿。修士会在寿元将近时呈现出衰老之态,清平外表不过三十余岁,便已鬓发霜白。
她不是老了,她是累了。而现在,她要永远地睡过去了。
在另一个世界中,她热爱的一切都将迎来不同的命运。如此,足矣。
清平在无光的黑暗中落地,轻飘飘的,像一根羽毛。她的四肢与发尾摔成了大片金色的光粒,光又很快在黑暗中消弭。清平的躯体正在瓦解,灵魂散作浮光的砂砾。她有些不合时宜地想着,自己似乎挺怕疼的。好在灵魂消散并不会感到痛楚,只是有点冷,有点萧条的孤寂。
像,像什么呢?哦,像故乡的冬天。南方没有暖气,冬天的风总是阴湿湿的冷,穿再多的衣服都有种萧瑟悲凉的错觉。
噗,这时候还能想些有的没的,真不愧是我。清平忍不住笑了。她躺在地上,偏头,正要阖上眼睛。
“嗒,嗒。”
黑暗中,突然传来了近乎无声的足音。脚步声逐渐接近,似乎被黑暗中唯一的光所吸引。在看清光源的瞬间,脚步声微微一顿。随即,便是破空而来的风。
唯一仅剩的头颅被人捧起,清平心里“嗳”了一声。她勉力抬起沉重的眼皮,却猝不及防对上了一双惊痛的眼睛。
“……”
清平真心实意地笑出了声,挚友掌心的暖意驱散了灵魂崩解的寒意。
她说:“你好啊,兰因。”
……
宋从心在一阵剧痛中清醒,她感觉自己被封入了沉重的水泥里,就连呼吸都扯得脏腑发出阵阵哀鸣。
好痛。宋从心意识不清,只对疼痛与窒息有本能的求生反应。她的感官接受不到外界的信息,但冰冷与黑暗却让她意识到自己沉在水里。环绕在她身周的水很重,重逾千钧。她试图上浮自救,却控制不住身体一点点地往更深处沉去。
身体似已死的枯木,四肢百骸传来蚁嗜的痛苦。宋从心咳出一口血水,缓缓睁开了眼睛。视野内一片漆黑,只有重重灰蒙的阴影。宋从心努力动了动手指,想看一眼自己的手。但她的意识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清醒的灵魂被塞进一具已
死的身躯。无论再如何挣扎,都不过是束缚在躯壳中的幽灵。
……莫非,是回光返照吗?宋从心茫然地想着。她眼中的世界皆由黑白灰三色组成,就连她吐出的血水,也只在重水中晕开一蓬灰雾。
不。宋从心咬牙,齿缝溢出血水。她还有未竟之事,怎么……能在这里结束?!
就在这时,一点萤火般的微光飘入了宋从心的视野,轻轻吻在她的眉间。那一点烧灼的热意,瞬间唤醒了宋从心浑噩的神魂。她猛然睁开眼睛,意识前所未有的清醒。
神智回笼的刹那,残破的肺腑自生清气,将泥浆一样沉重的水从气管中挤了出去。宋从心只觉得浑身都疼,更可怕的是,她能感觉到一股阴冷腐朽的力量在侵蚀自己的身体。那是冥神的权能,是死亡的威力,被判死的存在便如这片灰蒙蒙的海,没有色彩,也没有生机。
但想要得到重回人间的权力,宋从心必须夺回自己的身体。
剧烈的疼痛冲击着宋从心的理智,偏偏她的意识无比的清明。这让她无法昏厥过去,只能生生忍受着这股痛苦。宋从心哆嗦着流泪,拼命转动脑筋,她催动自己为数不多的灵力将筋脉中的死气聚在一起。若能操控筋脉中的死气,或许能将它们赶出自己的身躯。
宋从心痛得冷汗津津,她太过专注,以至于没发现自己身上浮出越来越多的光粒。
“……残魂。”宋从心喉咙一哽,“所以彼世的师尊终究还是……可,残魂幻化的缄物,难道不能算兵解吗?”
“不是这样的。”天书摇头,拍开清平的手,耐心解释,语气甚至有几分温柔,“与寻常兵解不同,我并非他的命魂,只是大树掉下来的一枚种子。我蒙受他的遗泽滋养得以在大地上生根,就像深海中那座建立在鲲骨上的重溟城。我并没有继承他的记忆、情感乃至信念。不过是一枚种籽,以他的灵魂为胚芽,以他的血肉为养分。但来年,我长成了另一棵树,难道还能说我是昔时的旧人?”
天书用心解释自己与明尘的不同,不仅是宋从心,清平也淡去了笑容:“天书确实不是明尘上仙。非要说的话,祂是因明尘上仙身陨、天机混沌时,以明尘上仙的死为代价而诞生
的缄物……天阶缄物,命价却在诞生时尽数偿清,所以祂是一件无需付出代价便可使用的圣物。”
一件铭记着人族文明的传承、担负教化众生之责的圣物。
“难怪……”宋从心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忍下心头漫上的隐痛,“难怪……明明师尊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天书还是另选宿主。祂因师尊之死而诞生于世,与师尊相遇,便乱了因果。师尊大抵也算到了我身负的机缘与他有关,这才让我对自己的机缘三缄其口。”
“不止如此。”清平抚了抚天书的脑袋,宋从心莫名从她的动作中读到了几分慈爱,“明尘上仙已经触碰到了天道,更甚是虚空之外。他早在千年前便已飞升,却不知为何重新回到故乡来。但据我所知,明尘眼中所见之物,亦会被某种不可知的存在察觉。所以,天书若是暴露在明尘上仙面前,祂不一定会被抹除,但《倾恋》这本暗藏天机的书就没那么好传递了。”
宋从心看了清平怀里的孩子一眼,道:“天书……就是你重回九宸山时得到的,能抵御虚空污染、让人族存续的法门吗?”
“是,也不是。”清平莞尔,“明尘上仙留下来的传承并无天书,祂的诞生是一个明尘都没有料想到的意外。如你所见,祂本该待在剑冢里,等待死门重启的那天。但偏偏祂生来便是有灵之物,还承载了明尘上仙的一部分魂灵,长出了形貌以及七窍。我重启死门已是数百年后,这期间天书自己跑出了剑冢,在人间到处流浪。祂生来无善恶之念,只遵从本能去收集、记录神舟的文明与道统。为此,祂不择手段,惹了不少事,也塑造了不少传奇人物。直到——”
“直到我选了一个二愣子当宿主。”天书面无表情地接过了清平的话头,言语怨气森森,“方衡那个榆木脑袋的死老头——”
“啪”的一声,清平一巴掌糊在了天书的嘴巴上,将脏话拍了回去。她捂着天书的嘴,淡定道:“嗯,就是这样。天书游历红尘时,选过几次人品不怎么样的宿主,被人捧着惯着。耳熏目染之下,路子有点歪了,还干过噬主之事。不过这也怪不了祂,毕竟祂降生时已是末法之世。人间秩序崩毁,道德沦丧。若不是祂对明尘上仙心怀敬畏,恐怕我找到祂时,祂已经被世道染成了邪物。”
“方衡是追随我一同离开九宸山的外门弟子,内门弟子……除了年纪小的,其他大多都死在守山门那一战了。”清平并不对这段旧事过多着墨,“方衡有治世之才,后来便成了日落城分城的管理者。某日,他不远万里联系上我,道自己寻得了一件或可为众生带来转机的灵物。他……当时寿元也将尽了,本可以依托这份机缘改天换命,但他没有,而是选择将天书交予了我。”
“天书前几任宿主,都是相当棘手的人物。方衡不放心天书,担心祂又去人间生事,便将祂约束在身边悉心教导,试图掰正祂偏激的路子。”清平作回想之态,“说起来,天书前几任宿主中,最出名的当属一位姓宋的邪修。他靠着天书修上了分神期,也曾名噪一时。听说其人性情乖戾,开创一派法门,自称某某大帝,跟永留民打得你死我活。不过当时我忙着建城,没过多关注。等收到相关情报时,听说他已经步入虚空雾海,下落不明了。”
“……”宋从心也作沉思状,她总觉得这个调调有点耳熟。
所以彼世中除了《倾世虐恋之明尘上仙的掌心花》以外,还有一本类似《x帝傲天》的故事是吗?
人生,果然各自有各自的传说。
“天书是人族文明的炬火。但可惜的是,彼世已经淹成了苦难的海洋。上清界的道统自绝于众生,凡人存续已是不易,更罔论要在人间重立仙家道统。”清平叹了口气,揉了揉天书的脸蛋,“此后数百年,天书一直跟在我身侧。那时,神舟大陆的文明几乎倒退回了远古蛮荒的时代。我开始誊抄人族失落的文明与历史,开始查找推论当年的真相。然后,我遇见了从你们世界穿梭而来的灵希……”
之后发生的一切,便和灵希口中描述的一样。清平与其友人对灵希倾囊相授,教导她如何挣破宿命的茧。
最后,他们将彼世文明岌岌可危的火焰,传递到了灵希的手上。
“原来如此。”宋从心消化着庞大的信息潮,心情有些复杂,“灵希所说的那位助她良多的无极道门长老,是你。那个教导她诸多外道情报、谍报技巧的人,是明月楼主。”当初听灵希描述彼世时,她竟直接绕开了正确的答案。
“不对,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宋从心不知道传道秘境能维持多久,只能追问自己最挂心的问题,“那个让人族抵御虚空污染、得以延续的法门,究竟是什么?”
宋从心说着说着便从床榻上起身,双手撑在桌上。清平见状,只能无奈一笑:“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由我来回答。当你有直面真相以及承载这一切的决心时,去寻明尘上仙。他应该会告知你这场博弈背后的答案。但……我想,这一路走来,你心中应该隐有明悟了。”
清平拍了拍天书的肩膀,天书从她腿上跳了下来。清平站起身,广袖一拂。霎时,茶桌、床榻、炉火,雪窗,构成秘境的一切都在瞬间烟消云散。
清平手腕翻转,那枚写着“拂雪”之名的卷轴便再次出现。她将卷轴往远处一扔,卷轴没入虚空,泛起一片金色的涟漪。
涟漪映在宋从心的眼中,就像一颗石子落入湖水。
宋从心以为涟漪会很快平复,但却没有。一片空白的空间中,金色的水波一层一层地漾开。然后一圈、两圈、三圈……石子惊动了湖底的潮汐,从深处传来了激荡的回音。金光越来越盛,越来越盛,从点点微末的涟漪化作澎湃的光潮。
金色的潮水奔涌而来,宋从心忍不住眯眼。然而清平却突然上前一步,猛一振袖。哗的一声,潮汐被击碎成万千水花,水珠悬停于空,化作一个个鎏金墨字。
“……”
宋从心一时愣怔。
她看见了许多人的名字,有无极道门长老与弟子的,有平山海组织的,有丝织商队、明月楼、重溟城、飞芦门……更甚至,还有一些她从未听闻、也不知身份的名字。
这些鎏金墨字的光芒有的耀眼,有的黯淡。但成千上万的墨字悬浮在清平身后,金光便灿如旭日,硬生生将这片空白的空间染作了宣纸。清平站在“拂雪”的名字前,回首向宋从心望来。她唇角笑意浅淡,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她站在那里,就是一块岁月不侵、风雨难蚀的碑石。
“拂雪之名,已与这么多人的命运相系。”清平仰头,望着那些名字,“这些人,你或许听过、见过,也或许对此一无所知。但你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才会出现在这里。这是你所行的路,是你将行的道,他们锚定着神舟,锚定着‘拂雪’的名字。”
“……”宋从心收回自己的视线,目光重新落在清平身上,她语气沉沉道,“无极主殿的……心守誓言。”
“不错。”清平负手而立,轻笑,“在彼世,无极道门仅余火种。我打开了剑冢的死门,继承了无极主殿的心守之誓。而后数百年,我以此身,铭记神舟,铭记华夏,铭记继往开来的文明,铭记大地上挣扎求存的灵魂。此誓承自无极道门,却不仅仅只是无极道门。所以,相较无极主殿之名,世人给了我另一个名字。”
“人字碑。”宋从心喃喃,“你是人字碑。”
雪山神女临终时提起的,唯一真实的变数。
——铭记人族余晖的,碑石。
第357章
【本章有部分令人不适的描写,慎入。】
“所以,永留民与白面灵寻找的,能阻止祂降临的缄物,是天书。”
宋从心愣怔了许久。最终,她艰难移动的目光落在了站在清平身边的天书身上。
“准确来说,是天书,与我。”清平俯身,轻笑着点了点天书的鼻子,“你我本不是此世之人,是命轨之外的变数,是大道遁去的一。彼世,我已身死道消,灵魂化作碑石。而今我留存于天书之内,得一安身之所,便是为了将彼世留存的火种传递给现世之人。”
承载天之道的万藏书,与铭刻人族文明的人字碑,从一开始就来到了宋从心的身边。祂们的降临没有引动天机,却惊动了那些藏在暗处的眼睛。失去神明的白面灵本能地感受到了威胁,在神舟大陆上开始了漫无目的寻找。永留民套在白面灵脖颈上的绳索开始松懈,灵希也因此有了挣脱命运的契机。
这其中种种,既是巧合,也是宿命。
然而,宋从心听罢,却是面色苍白地抿唇,道:“我应该做什么?”
虽说两个世界的命轨已经有了不同的发展,但彼世的惨况还是超出了宋从心的想象。她一直想规避书中所写的未来,但越是接近真相,便越是为阴影背后的深暗感到绝望。宋从心从不觉得只凭自己的力量便能拯救天下,她只是遵从自己的本心,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眼下,她忍不住质疑,自己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多?
从身死到再次睁开眼睛,宋从心便感到一种啃噬骨髓的倦意。死亡是一把残忍的刻刀,凿得灵魂坑洼不平。正是因为竭尽全力地活过,所以才如此身心俱疲。
但她还是站在原地,像磐石,像高山,像世间一切的牢坚不移。
她问另一个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你应该做什么?”清平眸光温和地注视着宋从心,“你不是一直都在做吗?”
宋从心微微一怔。
“自你与天书相遇之日起,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救世之举。”清平笑了,“人族这个广泛的群体也好,那些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也罢,你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炽热的灵魂,尽自己所能地热爱大地上的生命。这多么的不容易?玄中的阴谋没有得逞,无极道门年轻一代的弟子成长了起来,东海的海民仍有归宿,咸临的将士们最终都回到了故土……你创立了太虚宫、平山海、丝织商队、飞芦门……雪山神女无须亲手葬送自己的孩子,明尘上仙唯一的弟子也没有对尘世绝望……”
清平伸手拥抱了拂雪,她拍抚着拂雪的脊背,身上泛起微弱的光芒。
“冥神有句话其实说得不错,众生自会寻找自己的出路。你只需稍稍拂去脊梁上的积雪,生命依旧如竹笔挺。”
“去向人神寻求真相,去向冥神证明己道,去与众生携手,共度劫难。去将你亲历的一切,刻在石碑之上。”
“所以,拂雪。”清平身上金光大盛,灿烂得似要将宋从心拥进一片晨曦,“你的路还未竟,你的道还未消隐。回去,回到你的人间,回到众生中去。”
宋从心感觉身体一轻,四肢由实化虚,似要乘风而去。与之相对的,清平站在光中,却沉沉地坠了下去。
“等等!”宋从心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开,她心中困惑未解,反手握住了清平的手,焦急道,“你还没有告诉我!如果灵希堕魔的根源是对人世绝望,那师尊堕魔的根源是什么?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变书里的命运?!”
清平仰头,注视着另一个自己。她眸光温暖,映着盛大的光明。
她说:“不要被故事的表相蒙蔽,相信自己的心。仔细思考,书中的明尘,真的是明尘吗?”
清平的话语让宋从心感到茫然,但很快,她便来不及思考了。
从脚底刮来的飓风,将蒲公英的籽种卷上了天空。宋从心与清平紧握的手被迫松开,两人的指尖在一瞬的相扣后抽离。那些环绕在清平身周的墨字化作流水,金色的光潮裹挟着宋从心,托举着她、拉拽着她,像千千万万双手,带着她向高处飞去。
清平的身体溢散成无数光点,只剩下一个模糊不清的形影。她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宋从心分不清究竟是自己在上升,还是清平正在下坠。亦或者,二者皆有。她们就像两个世界中的星辰,划过彼此的天空,短暂交错了一瞬。
只不过一颗是长庚,一颗是陨星。
在彻底融入那片天光之时,宋从心回首,忍不住瞠大了眼睛。
她看见两座“神舟”,一艘神舟被数不尽的金色丝线吊起,像一条网在渔网中的鱼;而另一艘神舟残破不堪,地域崩塌了大半,一道环绕着血黑色雾气的骨龙盘桓着船。只消一眼,宋从心便感觉双目烧灼。她还待细看,却忽而眼前一黑,意识停摆。
……
清平正在坠落。
她目送着宋从心的身影渐渐远去,一同离开的还有所有的光与声音。她的形影逐渐虚浮,能感觉到穿膛而过的风与世界休寂的沉静。
“清平”为人的所有正在一点点地消失,清平本人却十分平静。她本就是已死之人,不过是依靠着人字碑的心守誓言与天书才留存下一缕魂念。而今,她已经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将文明的火种传递了下去。执念已了,灵魂也将回归混沌。对此,清平心中有万般不甘、百般难舍,却唯独没有悔意。
封存进天书的这段岁月里,天书苦心孤诣地维系着她的传道秘境。那燃烧着窄窄火炉的小房子,是她在日落城内的居所。古朴,老旧,却最让她感到安心。
但清平多是沉眠,极少清醒。
彼世的她,修行的是清仪道人不为尘世而苦的道,可最终还是没有抽离执念的囚牢。她试过看淡人间离合、荣辱悲欢,但最终还是一头扎进这十丈软红,与熔炉众生一同煎熬。她看不开,放不下,所以修为最终止步于元婴,并在短短数百年间熬干了阳寿。修士会在寿元将近时呈现出衰老之态,清平外表不过三十余岁,便已鬓发霜白。
她不是老了,她是累了。而现在,她要永远地睡过去了。
在另一个世界中,她热爱的一切都将迎来不同的命运。如此,足矣。
清平在无光的黑暗中落地,轻飘飘的,像一根羽毛。她的四肢与发尾摔成了大片金色的光粒,光又很快在黑暗中消弭。清平的躯体正在瓦解,灵魂散作浮光的砂砾。她有些不合时宜地想着,自己似乎挺怕疼的。好在灵魂消散并不会感到痛楚,只是有点冷,有点萧条的孤寂。
像,像什么呢?哦,像故乡的冬天。南方没有暖气,冬天的风总是阴湿湿的冷,穿再多的衣服都有种萧瑟悲凉的错觉。
噗,这时候还能想些有的没的,真不愧是我。清平忍不住笑了。她躺在地上,偏头,正要阖上眼睛。
“嗒,嗒。”
黑暗中,突然传来了近乎无声的足音。脚步声逐渐接近,似乎被黑暗中唯一的光所吸引。在看清光源的瞬间,脚步声微微一顿。随即,便是破空而来的风。
唯一仅剩的头颅被人捧起,清平心里“嗳”了一声。她勉力抬起沉重的眼皮,却猝不及防对上了一双惊痛的眼睛。
“……”
清平真心实意地笑出了声,挚友掌心的暖意驱散了灵魂崩解的寒意。
她说:“你好啊,兰因。”
……
宋从心在一阵剧痛中清醒,她感觉自己被封入了沉重的水泥里,就连呼吸都扯得脏腑发出阵阵哀鸣。
好痛。宋从心意识不清,只对疼痛与窒息有本能的求生反应。她的感官接受不到外界的信息,但冰冷与黑暗却让她意识到自己沉在水里。环绕在她身周的水很重,重逾千钧。她试图上浮自救,却控制不住身体一点点地往更深处沉去。
身体似已死的枯木,四肢百骸传来蚁嗜的痛苦。宋从心咳出一口血水,缓缓睁开了眼睛。视野内一片漆黑,只有重重灰蒙的阴影。宋从心努力动了动手指,想看一眼自己的手。但她的意识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清醒的灵魂被塞进一具已
死的身躯。无论再如何挣扎,都不过是束缚在躯壳中的幽灵。
……莫非,是回光返照吗?宋从心茫然地想着。她眼中的世界皆由黑白灰三色组成,就连她吐出的血水,也只在重水中晕开一蓬灰雾。
不。宋从心咬牙,齿缝溢出血水。她还有未竟之事,怎么……能在这里结束?!
就在这时,一点萤火般的微光飘入了宋从心的视野,轻轻吻在她的眉间。那一点烧灼的热意,瞬间唤醒了宋从心浑噩的神魂。她猛然睁开眼睛,意识前所未有的清醒。
神智回笼的刹那,残破的肺腑自生清气,将泥浆一样沉重的水从气管中挤了出去。宋从心只觉得浑身都疼,更可怕的是,她能感觉到一股阴冷腐朽的力量在侵蚀自己的身体。那是冥神的权能,是死亡的威力,被判死的存在便如这片灰蒙蒙的海,没有色彩,也没有生机。
但想要得到重回人间的权力,宋从心必须夺回自己的身体。
剧烈的疼痛冲击着宋从心的理智,偏偏她的意识无比的清明。这让她无法昏厥过去,只能生生忍受着这股痛苦。宋从心哆嗦着流泪,拼命转动脑筋,她催动自己为数不多的灵力将筋脉中的死气聚在一起。若能操控筋脉中的死气,或许能将它们赶出自己的身躯。
宋从心痛得冷汗津津,她太过专注,以至于没发现自己身上浮出越来越多的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