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162节
天枢星君性情爽利,话语也直白如刀。明尘上仙同样注视着弟子的背影,听见天枢星君这般说,他却突然道:“天枢,你该回了。”
“哈,大典
还未结束便下达逐客令,这难道就是无极道门的待客之道?“天枢星君掰着指头数了数,“你要不要算算你这几天里对我下了几次逐客令了?如今我们那一辈的,还在喘气的也只剩你我,有你这么对待老朋友的吗?”
明尘上仙沉默不答,见九州列宿的试行已经结束,他便准备打道回府了。
明尘上仙不愿答话,天枢星君却不是个好打发的,即便对着这么一樽神像,她也能自言自语说出一箩筐的话:“说起来拂雪做了这么多事好像都是瞒着你的,没跟你求助也没向你诉苦?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就是不知道当师父的究竟有多铁石心肠,才让孩子养成这种万事不求人的性子,你说是吧?”
“……”明尘上仙缓步走在山花烂漫的小路上,放缓了回府的步伐,“你该回了。”
“你除了这句话能不能说点别的?”天枢星君双手抱胸,大步跟在明尘上仙身后,“师父瞒着徒弟,徒弟也瞒着师父,你们这对师徒该说是貌合神离,还是说各有打算呢?我可告诉你,天景雅集下姜家那孩子邀请了拂雪,你是真不怕她被拉拢到姜家那一边去啊。”
“拂雪不会的。”明尘上仙终于说了另一句话。
“什么不会?”天枢星君停住了脚步,她看着明尘渐行渐远的背影,沉声道,“数百年前,我临近突破,是你告知我不要飞升。若非我修行此道,加之信得过你的为人,知道你不会无的放矢,我恐怕早已奔向星海而去了。但不是谁都会相信你,明尘。你可知那些被你断了青云路的人,心中该有多么憎恨,多么绝望?
“你真的不告诉那个孩子真相吗?告诉她,此世已经无人可以飞升了。”
第26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用来形容宋从心继位后的日常生活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起初,并没有人意识到九州地脉网是一场即将席卷人间的风暴,但当远在万里之外的一场小雨都能被中枢知晓时,人们才意识到“链结九州”这短短四字的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九州列宿的成功不仅代表着传讯的便利,同时,它也意味着文化的传播、民生、经济、娱乐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用“日新月异”一词来形容拂雪道君继任后的神舟可谓是再生动形象不过了。对于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高瞻远瞩,有人喜不自胜,也有人满心惶恐,寝食难安。但无论世人怀揣着怎样的心情,时代的洪流依旧奔涌,它推搡着尘世的一切不断向前,来势汹汹,无可阻挡。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无极道门掌教桌案上的文宗成倍增长。许多积压多年、因情报不足而搁置的悬案都被人重新提起。短短三个月内,无极道门便发出了数十道歼邪肃正令,伐山破庙捣毁淫祀邪祭近百宗。不等民间声讨,无极道门便迅速罗列出这些被捣毁的野神祭祀源自各方势力、贪受多少香火、残害多少人命。这些罪证情报不仅会以正式的文书布告天下,无极道门还会在整理归纳后上传至九州地脉网以供世人查阅,行事可谓是十分妥帖公正了。
当然,无极道门也很讲道理,在发布歼邪肃正令前,无极道门会向当地正道势力发布聚云帖并奉送这些外道的成员名单以及势力分布图。当地正道势力若能迅速出手将其解决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若聚云帖发出后三天之内没有行动,无极道门便会直接张帖歼邪肃正令,以雷霆之势捣毁窝点并将其罪状昭告天下。
无极道门燃起的这把燎原之火几乎蔓延到了神舟大陆的每一寸角落,各大宗门人人自危,不是忙着清理门户就是埋头苦扫门前雪。收到聚云帖的地方势力更是磨秃了嘴皮、跑断了腿,唯恐自己稍迟半步,无极道门的持剑弟子就满脸礼貌地过来敲自家大门,客气几句“贵宗若感力不从心,我宗定会倾力相助”。
且不说丢脸不丢脸,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搅和进一些自家的丑事?就算能管住自己的,也不能担保不肖子孙没有背着自己犯错。自己动手还能保有几分体面,真要等无极道门插手,是想被布告天下公开处刑吗?!
层层重压之下,上清界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到人们回过神来时才猛然惊觉,比起明尘上仙,新任魁首的行事作风确实不算强硬,至少她还会温文有礼地出示证据、告知原因。但是要论手段激进,这上清界谁比得过拂雪道君!简直就是提前把后路斩断,再告诉你不前进就要掉进谷底!
无极道门如此行事,虽说证据确凿、条理明晰,但总有人经受不住压力指责谩骂几句。有人试图挑起舆论纠纷,迫使无极道门停止这种激进的行动,但九州列宿通连的情报网立刻便让这些动了歪心思的人明白何为降维打击。街头巷角流传起来的小道消息哪里比得上地脉网信息传播的速度快?更何况把持非官方舆论情报的管控权限已经被无极道门转交至明月楼之手,要论挑动舆论趋势,明月楼是所有人的祖宗。
而且比起那些不知源头、毫无可信度的小道情报,多才多艺的明月楼门徒甚至会将无极道门发布的枯燥公文编排成一出出精彩的戏曲。谁家奋不顾身惩奸除恶,谁家官商勾结包庇祸首,甚至连无极道门没有张告的家族阴私、爱恨情仇都被编进其中,保管让人在短短一个时辰内明白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在心里直呼精彩。
相比之下,那些干巴巴的小道消息与闲言碎语能有什么看头?更何况传递这些消息的幕后之人是明眼人都能看穿的跳梁小丑。
就这样,经历了一段没有战火硝烟但完全称得上腥风血雨的争斗之后,拂雪道君彻底坐稳了魁首之位,九州列宿也让世人见识到威力所在。无极道门的新生代也在这一轮洗礼中脱颖而出,彻底长成能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材。
原内门长老晋升太上长老之后,经历过数轮选举,无极道门新任长老也逐一选出:湛玄晋升持剑长老,梁修晋升佐世长老,纳兰清辞晋升仪典长老,玉珠晋升掌泉长老,平心晋升诲明长老。除此之外,其余长老之位暂时空缺。经司长老还没寻得传人,其弟子应如是则在突破金丹期后正式继任清宇玄门掌教之位;司书长老属意令沧海,但他认为比起俗务,令沧海目前更需要专注学术;执法长老属意施妤,但施妤的修为境界暂时难堪大任。
宋从心拿到名单时,心里还有些意外。执法长老属意施妤师妹,宋从心记得施妤师妹。九婴事变之中,施妤与齐照天是守城组的领将,两人共同留守桐冠城。宋从心记得施妤师妹熟记《天景百条》,过目不忘,也多亏施妤于桐冠城中多方交涉与周旋,这才让仙门与守城将士放下成见齐心协力,共同度过那场劫难。
在玄中堕魔事件之后再回忆当年,宋从心也多少有些明白为何桐冠城对仙门的态度如此微妙。咸临本就遭受“出身仙门”的国师干政之害,一手缔造了九婴之灾的玄中道人也是道门中人,无怪乎桐冠城不敢尽信仙门弟子,宁可守城而战,自行拼搏一个未来。
“我记得,施妤师妹是清辞的好友。”宋从心询问在一旁陪自己案牍劳形的纳兰清辞。
“是的。”纳兰清辞将鬓边散发撩至耳后,笑道,“施妤天生过目不忘,神思敏锐,擅长自细节中抽丝剥茧,颇具大局远见。而且施妤看似文静寡言,实际极擅察言观色,兼之……为人持方守正,胆性奇大。执法长老大概也是看重了施妤这点。”
宋从心并没有错漏纳兰清辞话语中一瞬的迟疑,她问到:“何出此言?”
纳兰清辞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唇浅笑:“实不相瞒,师姐,施妤出生仵作世家,自小便随祖父游走生死之间,替死者发声,替活人辩言。她内向寡言也是因为见惯了生死,深知谨言慎行之理。虽有死守教条之嫌,但施妤对律法确实有着非比寻常的执着与信念。执法长老说过,她这个位置只有奉公谨守之人坐得,宁缺毋滥。施妤想必是符合执法长老的条件的。”
施妤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修为太低,尚需磨炼。毕竟无论是人间还是上清界,法理都是建立在绝对的武力之上的。
“内门长老之位可继任也可百年一轮换,想必下次选举,应当有更多英才越众而出。”负责辅佐掌教的梁修闻言笑道。
宋从心为这“打工凡人一辈子才能退休”的说法感到后背发凉,她忍不住道:“……掌教有轮换吗?”
“怎么可能?”此话一出,纳兰清辞顿时吃惊道,“师姐千秋万代,何人能取师姐而代之?莫说对方是否德才相配,便是众多同门也不能答应啊。”
宋从心内心顿生冷汗:“……”懂了,内门长老打工一辈子就能退休,掌教若不找到后继者那就得在这位置上坐到寿数终了。
纳兰清辞没听懂宋从心的试探,反而掩嘴轻笑:“师姐怎么刚继位就想着退位啊,真会拿我开玩笑。”
宋从心心想我才没开玩笑,我真的打算只干个五六十年,等找到能堪大任的继承人后就把位置传下去,从此和师尊过上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不过仔细想一想,五六十年在上清界算得了什么呢?可能还不够一名踏入修真界的弟子从化气境步入炼气化神之境呢。
想在五六十年间找到一位德才兼备、修为境界还能服众的继任者,简直跟白日做梦一样!
难怪师尊早早就替她准备好了掌教法衣,好像生怕她一错眼就跑路了似的!
宋从心开始感到头疼了起来。
“人手还是不够。”
藉由九州列宿,无极道门收集来海量情报的同时也面临人手不足的难题。虽说度过最艰难的这段时期,风气肃正之后治理
起来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如今无极道门能独当一面的弟子基本都被派出去了,积压的事务却仍旧繁多,一些关于外道据点的秘密调查行动又必须有丰富经验的弟子去做。
宋从心正暗自苦恼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却突然找上门来:“师姐,请让我为你分忧。”
宋从心看着眼帘微垂、眉眼清冷的灵希,略微愣怔道:“师妹?”
“是我。”灵希抬头道,“师姐,我熟悉世间绝大多数外道的情报,可以深入他们的秘密据点进行调查。如此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伤亡。”
宋从心放下毛笔,露出些许思索的神情。实话说,虽然灵希如今已有金丹期的修为,但宋从心从来都没有将她视作无极道门内部可以被调度的战力。这倒不是因为宋从心看不起或者不相信灵希,而是因为灵希自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她要守住自己的心神尚且不易,如何还能分出心力来救济苍生?
“达则兼济天下”之前是“穷则独善其身”,更何况灵希尚未出师,宋从心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庇佑师妹不受外界干扰、静心修行的。
不过……
“你熟悉绝大多数外道的情报?”宋从心抓住了灵希话语中的关键点,她突然想起当年灵希之所以留定待勘,便是因为她在处理乱葬岗事件中对外道表现出来的熟稔。掌泉长老发现了其中的异样,灵希却又不肯告知自己情报的来源,这才会被搁置后留定待勘。
“是。我能帮上忙的,师姐。”
“你从哪里得知的情报?”
“……”宋从心和灵希面面相觑,灵希张了张嘴,道,“……彼世,一位好心人告诉我的。”
宋从心瞳孔一震:“……”不是,什么好心人会经常跟外道打交道?!
忙昏了头的宋从心扶住额头,她终于想起了一件事,在灵希与她坦白了过往之事后,她似乎还没有将灵希穿行彼世一事告知师尊。
“此事容后再说,师妹,你先随我一起去见见师尊吧。”
第267章
对宋从心来说,若无必要,她不会随意挖掘他人的隐私。但彼世之事兹事体大,还是需要与师尊参详一二。
宋从心没有想到的时,前去太初山寻找师尊的时候,居然正好碰见清仪道人前来做客。
清仪道人有些意外会在这个时候见到近期忙得脚不沾地的宋从心,但依旧温和地招呼两位小辈:“拂雪,灵希。”
自从清仪道人卸下仪典长老的重任、晋升为太上长老之后,她多出了不少空闲的时光用在莳花弄草、调香品茗之上。整个无极道门中最好的茶叶都在明尘上仙这里,加之明尘的道场向来清净,清仪道人便时常来这里偷闲,指使师兄为自己烹雪煮茶,自己则当风看雁。
“走在太初山的山路小径之上,无意间发现周遭的景色与以往大为不同。山路两侧种了许多灵植仙花,给这山间点缀了不少鲜亮的颜色。”清仪道人笑了笑,她总给人一种人淡如菊的宁和雅致,就连说话的语调都平缓而又舒扬,“师兄平日里哪有这等闲情逸趣,我便猜到,山间的那些花,约莫是拂雪种下的。”
宋从心在太初山上种花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但因为她种得很慢,种得很少,所以始终没人察觉到太初山的变化。也就只有清仪道人这般细腻的性子,能敏锐地捕捉到细微之处的不同,并对其报以欣赏。
看着师姐与清仪道人熟稔的交谈,灵希不由得出神。自从拜入掌教门下,她一直深居浅出,与众内门长老并没有见过几面。直到今日亲眼见了,灵希才发现,清仪道人身上确实有故人的影子,或者说……故人的身上有她的影子。
“是拂雪冒昧打扰了,只是有些困惑不解之事,想与师尊详谈。”宋从心直奔主题道。
“这样啊,需要我回避吗?”清仪道人看着拂雪与灵希联袂而来,也猜到这大抵是他们师门内部的事。她从不与人为难,便先一步提出了告辞之意。
“无妨。”明尘上仙打断了清仪道人的辞别之语,他道,“此事也与你有关,若无别事,便在此旁听吧。”
清仪道人闻言却是有些好奇了,她与拂雪关系亲厚,但与师兄的二弟子并无深交。灵希身上究竟有什么事,会与她有关呢?
宋从心见师尊师妹都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将灵希身上的异常之处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清楚。灵希血脉有异,自宋从心通报过佐世长老之后,内门长老也大多知晓了实情。出于对明尘上仙的信任,诸位长老并未逾距过问过灵希的管教问题。但直到宋从心交代完所有,清仪道人才意识到这件事恐怕比想象中的还要棘手。
“彼世。”清仪道人叹了一口气,“浮生一花三千世,卜筮相命衍八十。这世间奇诡之事不胜枚举,谁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堪破了天命。若说彼世另有一番神舟天地,另有一个无极道门,倒也并非无法理解之事。我原不知晓你小小年纪竟背负了这般多,穿行虚实彼我,还要维持本心不变。你辛苦了,孩子。”
清仪道人摸了摸灵希的发顶,她广袖带起些许淡雅的香气,令人怀念的香气。
“不过,师兄究竟有何谋算呢?”清仪道人转头望向明尘,“清仪从不怀疑师兄的品行,但收徒一事,师兄想必别有深意。”
魁首之徒这个位置即是蜜糖也是砒(和谐)霜,灵希拜入明尘座下是为了寻求庇护。但仅仅只是为了庇护,明尘上仙不会收其为徒,毕竟无极道门还不至于护不住一个弟子。
明尘上仙点了点头,肯定了清仪道人的猜测,他手腕反转取出一枚玉佩,将其递给清仪:“你看看这个。”
清仪道人伸手接过,宋从心也好奇地瞥去一眼,那是一块玉色温润的水纹剑徽令牌。宋从心专门记过宗门内大大小小多达上百种不同的徽记,眼前这枚令牌上的徽记恰好是宋从心印象最深刻的图纹之一。九九重阳花,九品水纹剑徽令——这是仪典长老的令牌。
果不其然,清仪道人也一眼便认出了令牌的所属。她双眉颦蹙,似有不解。
“仪典长老令,九九重阳花。”清仪道人抚摸着令牌上纹路,每一枚代表身份的令牌看似相同,实际都有些微的不同之处,“持此令者乃内门仪典门下亲传弟子,继任仪典长老之位,且看这徽记的形制,应当是我的亲传弟子……但这令牌底部的暗纹我不曾见过,我门中也并无弟子使用此等的暗纹。”
“你方才说,彼世已是数百年之后,你是从何处得到这枚令牌的?”清仪道人问道。
“是我入道前的两位恩师相赠的。”灵希沉默半晌,道,“在拜入无极道门之前,我曾有两位师长。彼世遍地天灾,妖邪肆虐,他们教导我各种技艺,告知我应当如何在混乱的世界里苟活。他们二人都是彼世的英杰,是十分值得尊敬的人,同时也是他们指引我前来无极道门拜师学艺。”
灵希述说了一些自己和两位师长的往事,先前灵希和婓语的二次共同对证,宋从心为了避嫌而没有参与。因此宋从心也是第一次知道灵希在拜入道门前还有两位师长。在灵希的描述中,她的两位师长分别是一位外表三十多岁、鬓发微白的女修,另一位则是戴着面具、擅千面之术的刀客。仪典长老令是女修给的,对方应当出身无极道门,而那擅千面之术的刀客,宋从心听着总觉得有些耳熟。
大概是多心了吧,世间奇人异士无数。总不能被明月楼主骗过一次,从此看谁都像明月楼主。
“原来如此,先前外门大比之上,掌泉师兄曾看出你精于此道,不仅与外道接触的经验丰富,还对刺探情报之事甚为娴熟。故而疑心你的来历,怕你是哪里来的探子。”清仪道人叹了一口气,知道灵希身上背负的秘密之后,清仪道人倒是能理解为何灵希会选择缄口不语了,“你这位二师傅的来历恐怕不简单,但既然彼世已经沦落至那般境地,倒也不必拘泥于手段。他们不愿让你过多干涉彼世之事,恐怕是担忧你的命运被彼世缠缚。”
“缠缚?”灵希下意识地重复。
“嗯,如此频繁穿越三千世界,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飞升者外,我闻所未闻。”清仪道人不像明尘上仙那般不长嘴,对待晚辈,她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修士渴求飞升,是为了自生死轮回、因果往复之中解脱。传说飞升者自可远渡万重星海,自由穿行三千世界而不沾染因果。故而从古至今无数人上下求索,只为寻求一个超脱。但你虽有如此奇能,本身却仍是尚未超脱的血肉之胎,一旦你干涉了彼世的因果命脉,你便再也无法回来了。”
清仪道人想了想,打了个比方:“就像一本书,若是上面出现了你的名字,从此你便是书中人了。”
直到清仪道人说明这些,灵希终于明白两位师长的用心良苦。
“……原来如此。”灵希喃喃道,“原来如此。”
“依你所言,彼世神舟是一艘即将倾覆的巨轮,他们不愿你随之沉没。”清仪道人轻阖双目,“仅凭此念,他们确实无愧英杰之名了。”
有那么一瞬间,灵希以为自己的眼泪会夺眶而出。但事实上并没有,她只是喉咙一哽,随即便咽下了那涌至心尖的酸楚。
“……那又如何。”灵希觉得自己有些头脑发热,那股始终压抑在灵魂深处的炽意又有重燃之势,“就算是人人称颂的英雄,他们也没能逃脱既定的命运。一人身死道消,一人入棺永眠……这究竟是为什么?”
灵希知道自己在长辈面前失态了,她知道她说的都是赌气的胡话,但她控制不住。
就在这时,她头顶突然一重,温暖的手以一种熟悉的力道揉了揉她的脑袋。灵希抬头,看见了师姐平静坚定的眼眸。
“只要有心,天命又有何惧?断掉的缘分可以再续,想见的人就去见她,如此简单而已。”
宋从心将手摁在灵希的肩膀上,道:“相信吧,此世,你们终会再次相遇。”
……
“哈,大典
还未结束便下达逐客令,这难道就是无极道门的待客之道?“天枢星君掰着指头数了数,“你要不要算算你这几天里对我下了几次逐客令了?如今我们那一辈的,还在喘气的也只剩你我,有你这么对待老朋友的吗?”
明尘上仙沉默不答,见九州列宿的试行已经结束,他便准备打道回府了。
明尘上仙不愿答话,天枢星君却不是个好打发的,即便对着这么一樽神像,她也能自言自语说出一箩筐的话:“说起来拂雪做了这么多事好像都是瞒着你的,没跟你求助也没向你诉苦?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就是不知道当师父的究竟有多铁石心肠,才让孩子养成这种万事不求人的性子,你说是吧?”
“……”明尘上仙缓步走在山花烂漫的小路上,放缓了回府的步伐,“你该回了。”
“你除了这句话能不能说点别的?”天枢星君双手抱胸,大步跟在明尘上仙身后,“师父瞒着徒弟,徒弟也瞒着师父,你们这对师徒该说是貌合神离,还是说各有打算呢?我可告诉你,天景雅集下姜家那孩子邀请了拂雪,你是真不怕她被拉拢到姜家那一边去啊。”
“拂雪不会的。”明尘上仙终于说了另一句话。
“什么不会?”天枢星君停住了脚步,她看着明尘渐行渐远的背影,沉声道,“数百年前,我临近突破,是你告知我不要飞升。若非我修行此道,加之信得过你的为人,知道你不会无的放矢,我恐怕早已奔向星海而去了。但不是谁都会相信你,明尘。你可知那些被你断了青云路的人,心中该有多么憎恨,多么绝望?
“你真的不告诉那个孩子真相吗?告诉她,此世已经无人可以飞升了。”
第26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用来形容宋从心继位后的日常生活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起初,并没有人意识到九州地脉网是一场即将席卷人间的风暴,但当远在万里之外的一场小雨都能被中枢知晓时,人们才意识到“链结九州”这短短四字的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九州列宿的成功不仅代表着传讯的便利,同时,它也意味着文化的传播、民生、经济、娱乐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用“日新月异”一词来形容拂雪道君继任后的神舟可谓是再生动形象不过了。对于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高瞻远瞩,有人喜不自胜,也有人满心惶恐,寝食难安。但无论世人怀揣着怎样的心情,时代的洪流依旧奔涌,它推搡着尘世的一切不断向前,来势汹汹,无可阻挡。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无极道门掌教桌案上的文宗成倍增长。许多积压多年、因情报不足而搁置的悬案都被人重新提起。短短三个月内,无极道门便发出了数十道歼邪肃正令,伐山破庙捣毁淫祀邪祭近百宗。不等民间声讨,无极道门便迅速罗列出这些被捣毁的野神祭祀源自各方势力、贪受多少香火、残害多少人命。这些罪证情报不仅会以正式的文书布告天下,无极道门还会在整理归纳后上传至九州地脉网以供世人查阅,行事可谓是十分妥帖公正了。
当然,无极道门也很讲道理,在发布歼邪肃正令前,无极道门会向当地正道势力发布聚云帖并奉送这些外道的成员名单以及势力分布图。当地正道势力若能迅速出手将其解决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若聚云帖发出后三天之内没有行动,无极道门便会直接张帖歼邪肃正令,以雷霆之势捣毁窝点并将其罪状昭告天下。
无极道门燃起的这把燎原之火几乎蔓延到了神舟大陆的每一寸角落,各大宗门人人自危,不是忙着清理门户就是埋头苦扫门前雪。收到聚云帖的地方势力更是磨秃了嘴皮、跑断了腿,唯恐自己稍迟半步,无极道门的持剑弟子就满脸礼貌地过来敲自家大门,客气几句“贵宗若感力不从心,我宗定会倾力相助”。
且不说丢脸不丢脸,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搅和进一些自家的丑事?就算能管住自己的,也不能担保不肖子孙没有背着自己犯错。自己动手还能保有几分体面,真要等无极道门插手,是想被布告天下公开处刑吗?!
层层重压之下,上清界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到人们回过神来时才猛然惊觉,比起明尘上仙,新任魁首的行事作风确实不算强硬,至少她还会温文有礼地出示证据、告知原因。但是要论手段激进,这上清界谁比得过拂雪道君!简直就是提前把后路斩断,再告诉你不前进就要掉进谷底!
无极道门如此行事,虽说证据确凿、条理明晰,但总有人经受不住压力指责谩骂几句。有人试图挑起舆论纠纷,迫使无极道门停止这种激进的行动,但九州列宿通连的情报网立刻便让这些动了歪心思的人明白何为降维打击。街头巷角流传起来的小道消息哪里比得上地脉网信息传播的速度快?更何况把持非官方舆论情报的管控权限已经被无极道门转交至明月楼之手,要论挑动舆论趋势,明月楼是所有人的祖宗。
而且比起那些不知源头、毫无可信度的小道情报,多才多艺的明月楼门徒甚至会将无极道门发布的枯燥公文编排成一出出精彩的戏曲。谁家奋不顾身惩奸除恶,谁家官商勾结包庇祸首,甚至连无极道门没有张告的家族阴私、爱恨情仇都被编进其中,保管让人在短短一个时辰内明白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在心里直呼精彩。
相比之下,那些干巴巴的小道消息与闲言碎语能有什么看头?更何况传递这些消息的幕后之人是明眼人都能看穿的跳梁小丑。
就这样,经历了一段没有战火硝烟但完全称得上腥风血雨的争斗之后,拂雪道君彻底坐稳了魁首之位,九州列宿也让世人见识到威力所在。无极道门的新生代也在这一轮洗礼中脱颖而出,彻底长成能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材。
原内门长老晋升太上长老之后,经历过数轮选举,无极道门新任长老也逐一选出:湛玄晋升持剑长老,梁修晋升佐世长老,纳兰清辞晋升仪典长老,玉珠晋升掌泉长老,平心晋升诲明长老。除此之外,其余长老之位暂时空缺。经司长老还没寻得传人,其弟子应如是则在突破金丹期后正式继任清宇玄门掌教之位;司书长老属意令沧海,但他认为比起俗务,令沧海目前更需要专注学术;执法长老属意施妤,但施妤的修为境界暂时难堪大任。
宋从心拿到名单时,心里还有些意外。执法长老属意施妤师妹,宋从心记得施妤师妹。九婴事变之中,施妤与齐照天是守城组的领将,两人共同留守桐冠城。宋从心记得施妤师妹熟记《天景百条》,过目不忘,也多亏施妤于桐冠城中多方交涉与周旋,这才让仙门与守城将士放下成见齐心协力,共同度过那场劫难。
在玄中堕魔事件之后再回忆当年,宋从心也多少有些明白为何桐冠城对仙门的态度如此微妙。咸临本就遭受“出身仙门”的国师干政之害,一手缔造了九婴之灾的玄中道人也是道门中人,无怪乎桐冠城不敢尽信仙门弟子,宁可守城而战,自行拼搏一个未来。
“我记得,施妤师妹是清辞的好友。”宋从心询问在一旁陪自己案牍劳形的纳兰清辞。
“是的。”纳兰清辞将鬓边散发撩至耳后,笑道,“施妤天生过目不忘,神思敏锐,擅长自细节中抽丝剥茧,颇具大局远见。而且施妤看似文静寡言,实际极擅察言观色,兼之……为人持方守正,胆性奇大。执法长老大概也是看重了施妤这点。”
宋从心并没有错漏纳兰清辞话语中一瞬的迟疑,她问到:“何出此言?”
纳兰清辞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唇浅笑:“实不相瞒,师姐,施妤出生仵作世家,自小便随祖父游走生死之间,替死者发声,替活人辩言。她内向寡言也是因为见惯了生死,深知谨言慎行之理。虽有死守教条之嫌,但施妤对律法确实有着非比寻常的执着与信念。执法长老说过,她这个位置只有奉公谨守之人坐得,宁缺毋滥。施妤想必是符合执法长老的条件的。”
施妤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修为太低,尚需磨炼。毕竟无论是人间还是上清界,法理都是建立在绝对的武力之上的。
“内门长老之位可继任也可百年一轮换,想必下次选举,应当有更多英才越众而出。”负责辅佐掌教的梁修闻言笑道。
宋从心为这“打工凡人一辈子才能退休”的说法感到后背发凉,她忍不住道:“……掌教有轮换吗?”
“怎么可能?”此话一出,纳兰清辞顿时吃惊道,“师姐千秋万代,何人能取师姐而代之?莫说对方是否德才相配,便是众多同门也不能答应啊。”
宋从心内心顿生冷汗:“……”懂了,内门长老打工一辈子就能退休,掌教若不找到后继者那就得在这位置上坐到寿数终了。
纳兰清辞没听懂宋从心的试探,反而掩嘴轻笑:“师姐怎么刚继位就想着退位啊,真会拿我开玩笑。”
宋从心心想我才没开玩笑,我真的打算只干个五六十年,等找到能堪大任的继承人后就把位置传下去,从此和师尊过上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不过仔细想一想,五六十年在上清界算得了什么呢?可能还不够一名踏入修真界的弟子从化气境步入炼气化神之境呢。
想在五六十年间找到一位德才兼备、修为境界还能服众的继任者,简直跟白日做梦一样!
难怪师尊早早就替她准备好了掌教法衣,好像生怕她一错眼就跑路了似的!
宋从心开始感到头疼了起来。
“人手还是不够。”
藉由九州列宿,无极道门收集来海量情报的同时也面临人手不足的难题。虽说度过最艰难的这段时期,风气肃正之后治理
起来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如今无极道门能独当一面的弟子基本都被派出去了,积压的事务却仍旧繁多,一些关于外道据点的秘密调查行动又必须有丰富经验的弟子去做。
宋从心正暗自苦恼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却突然找上门来:“师姐,请让我为你分忧。”
宋从心看着眼帘微垂、眉眼清冷的灵希,略微愣怔道:“师妹?”
“是我。”灵希抬头道,“师姐,我熟悉世间绝大多数外道的情报,可以深入他们的秘密据点进行调查。如此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伤亡。”
宋从心放下毛笔,露出些许思索的神情。实话说,虽然灵希如今已有金丹期的修为,但宋从心从来都没有将她视作无极道门内部可以被调度的战力。这倒不是因为宋从心看不起或者不相信灵希,而是因为灵希自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她要守住自己的心神尚且不易,如何还能分出心力来救济苍生?
“达则兼济天下”之前是“穷则独善其身”,更何况灵希尚未出师,宋从心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庇佑师妹不受外界干扰、静心修行的。
不过……
“你熟悉绝大多数外道的情报?”宋从心抓住了灵希话语中的关键点,她突然想起当年灵希之所以留定待勘,便是因为她在处理乱葬岗事件中对外道表现出来的熟稔。掌泉长老发现了其中的异样,灵希却又不肯告知自己情报的来源,这才会被搁置后留定待勘。
“是。我能帮上忙的,师姐。”
“你从哪里得知的情报?”
“……”宋从心和灵希面面相觑,灵希张了张嘴,道,“……彼世,一位好心人告诉我的。”
宋从心瞳孔一震:“……”不是,什么好心人会经常跟外道打交道?!
忙昏了头的宋从心扶住额头,她终于想起了一件事,在灵希与她坦白了过往之事后,她似乎还没有将灵希穿行彼世一事告知师尊。
“此事容后再说,师妹,你先随我一起去见见师尊吧。”
第267章
对宋从心来说,若无必要,她不会随意挖掘他人的隐私。但彼世之事兹事体大,还是需要与师尊参详一二。
宋从心没有想到的时,前去太初山寻找师尊的时候,居然正好碰见清仪道人前来做客。
清仪道人有些意外会在这个时候见到近期忙得脚不沾地的宋从心,但依旧温和地招呼两位小辈:“拂雪,灵希。”
自从清仪道人卸下仪典长老的重任、晋升为太上长老之后,她多出了不少空闲的时光用在莳花弄草、调香品茗之上。整个无极道门中最好的茶叶都在明尘上仙这里,加之明尘的道场向来清净,清仪道人便时常来这里偷闲,指使师兄为自己烹雪煮茶,自己则当风看雁。
“走在太初山的山路小径之上,无意间发现周遭的景色与以往大为不同。山路两侧种了许多灵植仙花,给这山间点缀了不少鲜亮的颜色。”清仪道人笑了笑,她总给人一种人淡如菊的宁和雅致,就连说话的语调都平缓而又舒扬,“师兄平日里哪有这等闲情逸趣,我便猜到,山间的那些花,约莫是拂雪种下的。”
宋从心在太初山上种花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但因为她种得很慢,种得很少,所以始终没人察觉到太初山的变化。也就只有清仪道人这般细腻的性子,能敏锐地捕捉到细微之处的不同,并对其报以欣赏。
看着师姐与清仪道人熟稔的交谈,灵希不由得出神。自从拜入掌教门下,她一直深居浅出,与众内门长老并没有见过几面。直到今日亲眼见了,灵希才发现,清仪道人身上确实有故人的影子,或者说……故人的身上有她的影子。
“是拂雪冒昧打扰了,只是有些困惑不解之事,想与师尊详谈。”宋从心直奔主题道。
“这样啊,需要我回避吗?”清仪道人看着拂雪与灵希联袂而来,也猜到这大抵是他们师门内部的事。她从不与人为难,便先一步提出了告辞之意。
“无妨。”明尘上仙打断了清仪道人的辞别之语,他道,“此事也与你有关,若无别事,便在此旁听吧。”
清仪道人闻言却是有些好奇了,她与拂雪关系亲厚,但与师兄的二弟子并无深交。灵希身上究竟有什么事,会与她有关呢?
宋从心见师尊师妹都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将灵希身上的异常之处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清楚。灵希血脉有异,自宋从心通报过佐世长老之后,内门长老也大多知晓了实情。出于对明尘上仙的信任,诸位长老并未逾距过问过灵希的管教问题。但直到宋从心交代完所有,清仪道人才意识到这件事恐怕比想象中的还要棘手。
“彼世。”清仪道人叹了一口气,“浮生一花三千世,卜筮相命衍八十。这世间奇诡之事不胜枚举,谁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堪破了天命。若说彼世另有一番神舟天地,另有一个无极道门,倒也并非无法理解之事。我原不知晓你小小年纪竟背负了这般多,穿行虚实彼我,还要维持本心不变。你辛苦了,孩子。”
清仪道人摸了摸灵希的发顶,她广袖带起些许淡雅的香气,令人怀念的香气。
“不过,师兄究竟有何谋算呢?”清仪道人转头望向明尘,“清仪从不怀疑师兄的品行,但收徒一事,师兄想必别有深意。”
魁首之徒这个位置即是蜜糖也是砒(和谐)霜,灵希拜入明尘座下是为了寻求庇护。但仅仅只是为了庇护,明尘上仙不会收其为徒,毕竟无极道门还不至于护不住一个弟子。
明尘上仙点了点头,肯定了清仪道人的猜测,他手腕反转取出一枚玉佩,将其递给清仪:“你看看这个。”
清仪道人伸手接过,宋从心也好奇地瞥去一眼,那是一块玉色温润的水纹剑徽令牌。宋从心专门记过宗门内大大小小多达上百种不同的徽记,眼前这枚令牌上的徽记恰好是宋从心印象最深刻的图纹之一。九九重阳花,九品水纹剑徽令——这是仪典长老的令牌。
果不其然,清仪道人也一眼便认出了令牌的所属。她双眉颦蹙,似有不解。
“仪典长老令,九九重阳花。”清仪道人抚摸着令牌上纹路,每一枚代表身份的令牌看似相同,实际都有些微的不同之处,“持此令者乃内门仪典门下亲传弟子,继任仪典长老之位,且看这徽记的形制,应当是我的亲传弟子……但这令牌底部的暗纹我不曾见过,我门中也并无弟子使用此等的暗纹。”
“你方才说,彼世已是数百年之后,你是从何处得到这枚令牌的?”清仪道人问道。
“是我入道前的两位恩师相赠的。”灵希沉默半晌,道,“在拜入无极道门之前,我曾有两位师长。彼世遍地天灾,妖邪肆虐,他们教导我各种技艺,告知我应当如何在混乱的世界里苟活。他们二人都是彼世的英杰,是十分值得尊敬的人,同时也是他们指引我前来无极道门拜师学艺。”
灵希述说了一些自己和两位师长的往事,先前灵希和婓语的二次共同对证,宋从心为了避嫌而没有参与。因此宋从心也是第一次知道灵希在拜入道门前还有两位师长。在灵希的描述中,她的两位师长分别是一位外表三十多岁、鬓发微白的女修,另一位则是戴着面具、擅千面之术的刀客。仪典长老令是女修给的,对方应当出身无极道门,而那擅千面之术的刀客,宋从心听着总觉得有些耳熟。
大概是多心了吧,世间奇人异士无数。总不能被明月楼主骗过一次,从此看谁都像明月楼主。
“原来如此,先前外门大比之上,掌泉师兄曾看出你精于此道,不仅与外道接触的经验丰富,还对刺探情报之事甚为娴熟。故而疑心你的来历,怕你是哪里来的探子。”清仪道人叹了一口气,知道灵希身上背负的秘密之后,清仪道人倒是能理解为何灵希会选择缄口不语了,“你这位二师傅的来历恐怕不简单,但既然彼世已经沦落至那般境地,倒也不必拘泥于手段。他们不愿让你过多干涉彼世之事,恐怕是担忧你的命运被彼世缠缚。”
“缠缚?”灵希下意识地重复。
“嗯,如此频繁穿越三千世界,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飞升者外,我闻所未闻。”清仪道人不像明尘上仙那般不长嘴,对待晚辈,她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修士渴求飞升,是为了自生死轮回、因果往复之中解脱。传说飞升者自可远渡万重星海,自由穿行三千世界而不沾染因果。故而从古至今无数人上下求索,只为寻求一个超脱。但你虽有如此奇能,本身却仍是尚未超脱的血肉之胎,一旦你干涉了彼世的因果命脉,你便再也无法回来了。”
清仪道人想了想,打了个比方:“就像一本书,若是上面出现了你的名字,从此你便是书中人了。”
直到清仪道人说明这些,灵希终于明白两位师长的用心良苦。
“……原来如此。”灵希喃喃道,“原来如此。”
“依你所言,彼世神舟是一艘即将倾覆的巨轮,他们不愿你随之沉没。”清仪道人轻阖双目,“仅凭此念,他们确实无愧英杰之名了。”
有那么一瞬间,灵希以为自己的眼泪会夺眶而出。但事实上并没有,她只是喉咙一哽,随即便咽下了那涌至心尖的酸楚。
“……那又如何。”灵希觉得自己有些头脑发热,那股始终压抑在灵魂深处的炽意又有重燃之势,“就算是人人称颂的英雄,他们也没能逃脱既定的命运。一人身死道消,一人入棺永眠……这究竟是为什么?”
灵希知道自己在长辈面前失态了,她知道她说的都是赌气的胡话,但她控制不住。
就在这时,她头顶突然一重,温暖的手以一种熟悉的力道揉了揉她的脑袋。灵希抬头,看见了师姐平静坚定的眼眸。
“只要有心,天命又有何惧?断掉的缘分可以再续,想见的人就去见她,如此简单而已。”
宋从心将手摁在灵希的肩膀上,道:“相信吧,此世,你们终会再次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