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昨日听巨子来访,我喜不自胜,今日得见,实乃平生幸事。”
  又看向元青,想起了与大梁的那两年,她初来秦末,一身反骨,教她的老师被她天天怼,偏是个老实人,见不过就生闷气,于是她更为猖狂。
  “老师一别两年,看起来面色比在大梁时好多了。”
  不说还好,听在元青耳里,气得他冷哼一声,魏倩也不在意,笑吟吟招呼巨子坐下喝茶。
  巨子与她相对跽坐,柳细君煮着茶,招待贵客自然是按时代的礼仪走,这个时代茶就是花里胡哨的加这加那煮一壶,以显贵气。魏倩只用干菊花加一些药材,煮出来也清爽,
  两人都正襟危坐,沉默不语,柳细君煮好茶倒完便退去,元青也一道出去,室内只留下魏倩与巨子。魏倩拿起茶杯饮了饮,她还是更喜欢泡的。
  “巨子远道而来,不知所谓何事,若有需帮忙之处,我必助之。”
  巨子喝了一杯热茶,比她还豪爽,可以看出两人都不是什么高雅之人。
  “魏女郎聪慧,怎不知我之所求?自阳城君之后,墨家为百家所厌,为各国所弃,别无出路。我听闻魏女郎自称师从墨家,虽不是弟子,亦崇尚墨家学说,我前来相投,可魏女郎衣食奢靡,有负盛名。”
  不愧是你,来投奔先骂人,不为人弃就怪了,也就是她脾气好。魏倩并未第一时间反驳,而是静静的看着他,他眉目有神,清苦中亦有信仰。两人四目相对,空气似乎都尴尬起来,但巨子毫无愧色,亦无怒气,安心坐等她的态度。
  “我听过墨家巨子的名声,却不知巨子的名字,巨子的名声是墨子的传承,这样得来的名声如何能评判我的盛名是否有负?”
  魏倩说话一向是非常狠且直的,巨子气愤不己又哑口无言,因为她说的是实话,以魏倩的名声,巨子无资格评说她。魏倩毕竟是来与巨子合作,而不是来吵架的,于是未等巨子拂袖而去,便再道。
  “巨子既来相投,如何还看人表面富贵奢靡?难道我为天下的付出是假的吗?百姓哪一个不是拿到了我的好处才夸赞于我?他们没有实在的获利吗?我若一穷二白,巨子会来相投吗?我便是说得大义凛然,然无钱又如何能让墨家在新朝立足?”
  巨子被一连串的问句砸得无言,魏女郎的付出是实实在在,不容辩驳的。魏倩看着面色好转的巨子,笑了笑。
  “孟子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很认同这句话,如果我身出穷苦,那么我得先救自己。因为我的富达,所以我有能力兼济天下,何乐不为?”
  巨子叹了口气,“魏女郎虽言师出墨家,却句句是儒家思想。如果天下人都靠达者兼济,像魏女郎这样的达者,几百年才出了一个。贵族豪强大多口中仁义道德,但让他们放出鱼米帮扶黔首,不过痴人说梦。”
  这不能怪她,她自幼活着儒家文化圈,从汉武到现代,这片土地被儒家腌入味了,她想弃儒家,脑子里总会有儒家思想冒出来,几千年了,天性不是她说改便改的。
  “我师从墨家,并不妨碍我看其他的书籍。墨家为什么会衰弱,巨子知道吗?明明儒家也无王侯用它治国,却越发壮大,连并非是其弟子的我都听过它的言说。”
  巨子冷哼,“不过是儒士巧言令色,博求美名,高捧王侯罢了。”
  “这只是表象。”魏倩断然道,“墨家的衰落是因为固步自封,不适用于时代自然会被时代所弃,如果墨家为大同。王侯弃墨家,黔首为什么也弃墨家?是他们不想兼爱过上幸福生活吗?”
  魏倩用上在学校辩论赛里淡然语气,向固执的巨子慢慢讲述。
  “王侯亦不用儒家,但黔首们却听从儒家,只是因为他们的道理符合天下人心中的公道罢了。儒家被百家骂抄,抄袭他家思想言论,可这何尝不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儒家抄道家抄得最多,道家虽然骂骂咧咧,但是也是认同的。”
  “那巨子带领下的墨家为什么一步步脱离人群,变成曲高和寡之物,墨家学派衰败,墨家众人无用武之地?为什么不能改变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问要发展,怎能举步不前?”
  巨子听着她的话,每一句都响在灵魂深处,有时候思想家走进牛角,他们自己是发觉不了的,当有人去点醒的时,他们才恍然大悟。
  战国秦末还是思想萌发的时候,汉武才定型,而魏倩的思想,是几千年的精华,她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是一代代人琢磨了千百年才想明白的事。
  刘邦张良萧何等人看她,是看贤才,可巨子这样传播思想的,是最能知道她的话语思想是什么,于是巨子静静的看着这个年轻得实在过分的女郎,如看一轮新出的太阳,刚刚打破黑夜,散发着光与热。
  第22章
  室内很是空旷,秦时地广人稀,府邸屋舍都十分大,如不是炉炭日夜燃着,室内是无一丝暖意的。
  巨子听着魏倩的反问,他张口欲反驳,但理科生也是有壁的,古代认死理的理科生是辩不过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现代理科生的。
  所以一时之间安静得出奇,炉炭炸出几丝火星,魏倩正襟危坐,握着袖里的手炉,并不着急与巨子继续谈论。
  毕竟她本就握有优势,她有资源,巨子来投,主客攻守之势很明显。她一昧的给人洗脑,未免太过咄咄逼人,过犹不及,魏倩突然觉得,她也需要一个谋士,脑子多一些想事情更顺利些。
  可聪明人就那么些,识字的人就这么多,而且多是小人。聪明人比如陈平之流,人家敢来她也不敢用,很明显她没有刘邦的能耐。
  她连治家都治不好,全靠躲,今年新春又能留在陈留,躲过一年春节,挺好。她管理下属的方案就是现代的管理,她给钱,人家办事,她入股,人家给她分利。
  古代的驭人之术,她并不是很懂,听过就听过,根本做不到,受了二十几年教育洗脑的人,不可能到了古代就杀伐决断,会杀鸡儆猴,学着酷刑弄死人。
  她能平静的看着人头只在心里尖叫,这已经是极大克制了。她在现代倒是一个劲的说,只要我没有道德,谁也绑架不了我。
  可现代,就是处理死刑犯,也是会给一个体面的。古代是不小心得罪什么人,全家当场横死,最重要的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思想品德课到大学的马列主义,她以为她可以没有道德,但是该死的,她有,且烙在灵魂上。
  她刚到奴役人是治国道的秦末,她连奴役别人都得在心里给自己行为洗脑,但仍旧有强烈不适,还没有心理医生可以诉说,魏国已亡,她又是落魄的权贵阶层,这种情况从她开始有钱付工资后,才舒缓下来。
  旁人以为是她年幼,是女子心善,仁德处世,实际情况是她在世界寻到一种她能接受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她只有一个人,所以世人怎么处世她管不到,只能管好自己,问心无愧才能睡个好觉,毕竟她连应届生都没当上,寒窗苦读还没来得及当社畜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她在生产工作,可以兼济,但在政治领域,她还处在独善其身的穷困阶段,当然这主要是老板还没当皇帝。老板不进步她怎么进步,老板不集权她怎么改革?
  刘邦当皇帝很快,但统一太慢了,亡秦灭楚后天下的权利依旧是分散的,这时候的刘邦与周天子无异。还是又八年,扫除天下异姓王后,才将权利收回朝庭。
  对比其他乱世,依旧很快,但她是个急性子,一次性能做到的话,实不必三次扫平天下,百姓的命也是命。
  她不知道自己能将天下变成什么样,但不会比历史上的更差了,至少这么大土地,两三千万人,实不必人相食。
  而且刘邦这样的老板,是最适合她的,从不在自己不会的专业上指手画脚,这天下是刘邦打的,却是萧何治的,后面的丞相甚至萧规曹随,连变都不变的懒惰。
  职场太松懈,一看就是缺人卷他们,这她不得去卷卷。
  巨子看着眼前十六岁的女郎,思想通透至此,但他不又甘心。
  “女郎话得轻巧,当年墨子创墨家,欲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孟子也言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他又叹道,“墨子为救世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为追随墨子,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墨家以此为荣,推行天下,万民效从,天下兼爱相亲,难道不是最好的道路吗?”
  很好,她就知道,这些人说不过的时候就喜欢来咬文嚼字,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怪不得刘邦一听就想骂人,她听她也急。
  还好她是恶补过的,听得懂大概意思,说的是墨子的思想,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表面意思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烟囱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深意便是后世的阅读理解,圣人为什么成为圣人,自然是以圣人们不怕蒙受耻辱去接近君王,并不是为了贪图利禄、羡慕地位,而是为了谋求天下百姓的利益,消除万民的祸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