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32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几年被贾宏祸害的姑娘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不过愿意出庭指证他的只有两个。
  这个时候她们不是怕贾宏的威胁,而是为了名声考虑。
  陈奕看完后把文件装了回去。
  贾宏的罪名虽然还没定下,但他觉得应该不会再出什么意外,一个死罪肯定跑不了。
  王素梅半宿没睡,煎了韭菜盒子,蒸了鸡蛋羹,滴了香油,做完了还不消停,又和面炸了糖油果子。
  陈奕吃完进屋提行李,姜馨玉正睡眼惺忪的坐在椅子上给孩子把尿。
  尿桶被放到一边,陈奕把孩子抱起来狠狠亲了一口,姜晏不知道即将和亲爹别离,闻到了香油鸡蛋羹的味道使劲儿往亲爹脸上凑。
  “我走了。”
  他不让送,婆媳俩还是看着他上了大巴车,
  回到家王素梅回自己屋就默默哭了。
  姜馨玉给孩子喂着鸡蛋羹,听着里头时不时吸鼻子的声音,戳戳儿子的脸蛋,“叫奶奶出来吃饭。”
  她扶着他慢慢到了门口,姜晏奶声奶气的大声喊“奶”。
  王素梅知道让儿媳妇看了笑话,出来后洗了一把脸。
  “馨玉呀,可怜你了。”
  姜馨玉是不舍得陈奕,但没到觉得自己可怜的地步。
  “妈,我哪可怜了?他就是出去两年,等我毕业,他也回来了。”
  “咱家现在有院子有店铺,不缺吃不缺喝…”
  一提起店铺,王素梅拍了拍脑门,“你不说我都忘了,今天卖花生那老汉要往咱们铺子里送百十公斤花生,都是他们村自留地里种着留给自家吃的。”
  花生在首都也是稀罕物,每个家庭每月的配额都是有数的,供销社里卖的可不便宜,炒熟的好像要两块二一公斤了。
  “你给的啥价钱?”
  王素梅比划说道:“四毛一斤。”
  “我打听过了,统购价三毛八,我出四毛,他们家里有余粮肯定都愿意卖给我,老汉说了,除了他们村的,咱们铺子里要是继续收,他可以去别的村收,除了花生,还有瓜子、核桃这些,也能找找看。”
  一说起铺子里的事,王素梅心里的难受劲都消了不少。
  第537章 琐碎
  开学后姜馨玉一周只有空去一回铺子,每天店里都会留上固定的二十块分分毛毛的零钱用作找零,剩下的营业款王素梅会拿回来,数好后记在账本上,再锁进抽屉里。
  最大的面额是十元的大团结,抽屉里有五千二百块,如果不给院子的钱两千块,她们手里得有七千多。
  姜馨玉拿着皮筋把钱捆好,全部装进了书包里,对婆母说:“妈,我用了你那张存折上的钱先给你补两千回去,剩下的一部分用于下次进货。账本上我都算好了,你有什么疑问就问我。”
  她觉得让她婆母每天数钱登记是有用的,至少她婆婆现在会看账了。
  王素梅觉得儿子儿媳把账跟她分的太清楚了,摆手说道:“那张存折让你收着就是让你管家里的账,家里的钱你全收着我都放心。”
  她也不怕儿媳妇把钱给娘家,儿媳妇娘家就一个半路来的小川,陈秀云的工资够养两人了,她也不是会向女儿伸手要钱的人,要是真出了啥事,帮忙那也是应该的。
  都是一家人,儿媳妇没有不满,家庭关系才会更和谐。
  “我之前看电视,哪个省来着,村里有人承包了猪场,养猪成了万元户。”
  姜馨玉笑说:“下个月咱们家也能成万元户。”
  店铺开了不到三个月,销售额已经过万了,不过进货和各种花销让他们手里的钱没有这么多罢了。
  王素梅眼中有遗憾,“我要是还在村里,也把队里的猪场承包了,养它个百十头,年底也是万元户。”
  她是真心遗憾,在队里养了那么多年猪,她最会的就是养猪了。
  姜馨玉把装着钱的布包挎在身前,又把孩子抱起来,“妈,先去存钱,再去店里吧。”
  存折里的缺口还有不到两千,等下个月就能全补上了。
  市场店铺后的空地上,金福海正带着他媳妇张巧巧一起在后头忙活。
  一个超大铁锅支在地上,炒巴达木的香味飘了老远。
  店里客人不多的空隙,宋亚辉到后头来找王素梅,说货房里有老鼠,巴达木被啃了不少,好几个袋子都被咬破了口。
  姜馨玉第一反应是弄只猫回来养在货房里,在里头给它弄个窝,保准老鼠不敢再猖狂。
  王素梅骂着老鼠时,送花生的老汉蹬着三轮车上了门。
  三轮车上被装的满满当当,绳子捆起来落的老高。
  之前说的先送几十公斤,结果一车拉过来了二百多公斤。
  王素梅傻眼了,上次这老汉不是说收上几十公斤都挺不容易么,毕竟家家户户自留地里种的这东西不算多。
  老汉搓着手呵呵笑道:“我就在我们村和隔壁村问了一下,家里有的都愿意卖,进城一趟不容易,得骑三个多小时,借个车也不容易,你们店铺专门卖干果,肯定不嫌货多吧?”
  这边铺子里的收购价四毛,统购价三毛八,他给别人出三毛八分五厘,多这五厘村里人都愿意卖给他,手里钱不够,就借了不少。
  他算了算,要是顺利的话,跑这一趟把货全部送出去,转手一斤就挣一分五厘,一百公斤就挣三块,二百公斤就是六块,跑这一趟,真的没少挣。
  <divclass="contentadv">
  “我们铺子确实不会嫌货多,但得看看你花生的质量。”姜馨玉让宋亚辉先卸货,称重后再把里头挑一挑,挑出来的再减掉。
  老汉和宋亚辉一起往下头扛着包,“你们放心,这些花生晒的都可干了,也没啥土,坏的干瘪的我都挑过一遍才收的。”
  称重后,一共二百四十八公斤,倒在大簸箕上扒拉一阵,一共挑出一斤明显有问题的。
  姜馨玉结了一百九十八块的货款出去,老汉跑一趟赚了七块钱。
  老汉收了钱心中激动,以往他背着货来城里卖花生,一天也能卖好几块,可起早贪黑的要熬一整天,坐在摊位跟前心里难免焦急,当天的货背过去卖不完还要再费劲背回去。
  现在好了,以后他要是专门收货卖给店铺,就不愁每天摆摊坐在摊位上熬人了。
  货款结清了,姜馨玉问道:“这些都是你们自留地里种的花生吧?”
  自留地里花生她家敢收,要是公地里的,那可不能收,不过钱都给了再问就是在放马后炮。
  老汉把钱塞回兜里,“是各家自留地的,家家户户种的不多,别的乡还有种葵花的,你们要要,我就去收。”
  王素梅毫不犹豫点头,“收,只要质量好,花生瓜子核桃我家铺子都收,要是有毛栗子,我们也收。”
  干果铺子种类得多点,才更吸引顾客。
  花生瓜子城里家家户户每月也没多少份额,在铺子里绝对都是好卖的。
  金福海已经有了是铺子里伙计的自觉,说道:“一会儿我就先炒一锅花生出来吧?”
  他这几天炒的都是巴达木,炒出来的存量够卖好多天的。
  王素梅点点头,以为他炒花生的口味和巴达木没什么区别,却没想到等出锅后就被那味道震惊了。
  咸香种带着些许麻辣口感,虽然麻辣味不重,但是真的香的特别不一样。
  金福海见她喜欢,趁机说道:“这是带壳的,要是不带壳,用油炒,那味道更香更辣,吃一口停不下来,用来下酒最好!我爸每年过年都会炒一锅,老板,你想不想做那个?那个谁吃了都得竖大拇指!”
  王素梅:“要用油?还要剥壳?用的调料也不少,卖价定多少合适?”
  她不太乐意做,店里卖这些干果就行了,用油炒,那一大批油从哪搞?
  金福海见她兴趣不高,只好歇了这劲儿,“那等过年的时候我给你们炒一锅,过年放着吃。”
  中午张奶奶摸到铺子这边了,把丁长海寄到石头胡同的信送了过来。
  姜馨玉招呼着她坐下吃花生,问她外孙女的工作找到没有。
  张奶奶摇头嘟囔:“知青办给安排了扫大街的工作她不愿意去干,我说让她去卖鞋垫子,她也不去,说是在哪看到了贴的小广告,给人补习可以挣钱,现在她想给人看小学生代教做作业补习,弄个啥小班…”
  第538章 适可而止
  姜馨玉听了一耳朵,觉得张奶奶外孙女要做的小班和未来的“小饭桌”模式差不多。
  张奶奶外孙女的目标群体是小学生,还是有可能做起来的。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不重,总有家长没空带孩子的时候,她的小班就能收到人。
  不愿意给个体户打工,张奶奶她外孙女也确实有脑子,好好干未必不能挣到钱。
  临走了,王素梅硬是给张奶奶提了一兜干果,之前说了买些东西感谢她,一直没空去。
  信封上的日期是八天前的,收信人是陈奕。
  现在陈奕走了,姜馨玉自然把信拆开看了。
  信上丁长海说他最近会去东北老舅家一趟,那边有榛子、松子,他这次去就是为了屯一批货拉回来丰富他的店铺,问他们需不需要货,如果需要,可以在二十号打他老舅家那边邮局的电话,他老舅家的外甥就是邮局的工作人员,二十号当天他尽可能在邮局等他们电话,他在那边可能会待一个多月。
  暑假丁长海来过一趟看了首都的市场,之前就提出要和她们合作的事,不过当时没商量出个名堂。
  她想了想,离过年还有三个多月,过年的生意应该特别好做,家家户户平日里不舍得,在过年时也会买些好吃的回去,她家店里的货都不要票,这些干果又完全适合出现在过年时的桌子上,到时候生意肯定比现在好的多。
  东北的榛子、松子超级香的,必须进货回来,在过年的时候赚上一笔。
  丁长海那边自然不可能是白帮忙,他给她们分享渠道,疆省那边的进货渠道之后她们肯定也要给他分享的,不过现在联络不便,双方都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坑了对方。
  她把丁长海信里的话对婆母说了,又道:“过年的时候干果肯定好卖,妈,你觉得呢?”
  王素梅道:“咱也不知道那边的货进来啥价,小丁再靠谱,这么大一笔货款,我还是不放心。”
  她们去疆省一趟就花了几千块,要进东北的货,货款数目肯定小不了,谁知道那边啥情况?
  姜馨玉思索道:“那我二十号给那边打了电话再说吧。”
  事关几千块,确实不能草率了。
  铺子里有两个营业员,后头还有一个炒货的,王素梅现在用不着干活,只要大致盯着就行。
  买了菜回家,婆母在厨房忙活,姜馨玉在教宋亚辉英语一些常用语。
  市场里人流量是真的大,几乎每天都有外国人进去,宋亚辉只能用手比划着做外国人的生意,如果那些外国人会说点华语,那这单生意就能成,如果交流不通畅,生意能不能成看运气。
  晚上睡觉时,王素梅敲门进来,见她还在看书,小声说:“我把孩子抱我屋去,他夜里哭了尿了还打扰你睡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