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27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馨玉安慰道:“妈你别急,继续买布回来做,就算现在卖不掉,以后也能卖掉。”
  王素梅迟疑:“能行吗?”
  这一块钱的碎布头卖不成钱她都心疼坏了。
  姜馨玉肯定说道:“过些日子指定能卖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去出版社领报酬了,加上这次,她一共领了三次,第一回 十二块,第二回十四块,这次九块多。
  少是少了点,但加上学校的补助,除了吃饭又没有别的花钱的地方,她手里的钱根本花不完。图册没那么快画好,平日里学业又忙,慢功才能出细活,想要把第一册 画完,至少得需要一个完整的假期。
  在一块钱的碎布头都用完后,王素梅听自己儿媳的,又从吴红梅手里买了一块钱的布。
  吴红梅都奇了怪了,“婶儿,你要这些碎布头干啥?”
  王素梅买的一块钱的碎布头,她只需要八毛就拿到了,转手就能挣两毛,她是挺乐意的。
  王素梅想着以后要去斜福街口卖头花她们肯定也能看到,实话实说道:“做了一些头花和小东西,块大的布拼上两三块还能给我孙子做件小衣裳。”
  “那行,等下次厂里再有了,我给你多拿点,不过里头有没有大块的布头得看运气。”
  王素梅咬牙答应了。
  要是花了这么多钱结果没有收益,她会后悔到吐血的,缝补的针线都已经换了一茬了。
  王素梅不知道儿媳妇说的能去摆摊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反正七月初那天有工商局的找上门了。
  人找到家的时候王素梅腿都吓软了,抱着孩子时多少有点不知所措。
  她就买了些碎布头,不是被人给举报了吧?
  看她紧张的说不出话,工商局的人好笑说道:“王同志别紧张,你上次不是在工商局留了地址,我们就找过来了。”
  “之前办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还没有具体的章程,但现在有了,你是第一个去工商局办执照的人,我们今天是来给你办营业执照的。”
  <divclass="contentadv">
  王素梅听完后拍拍心口,“真是吓死我了,还以为我犯啥事了。”
  “具体需要啥证明?”
  工商局的同志说道:“你上次说你的户籍不在这,但有介绍信,我们需要你再去街道办开个证明,你把你之前的介绍信拿出来我们看看过期没有。”
  王素梅马不停蹄的去翻介绍信,“没过期,这介绍信是半个月前才拿到的。”
  一封介绍信管不了这个久,街道办的来查的话,介绍信一过期她就没法在这住了。所以去年来之前就和陈秀云说好了,隔一阵子她就会给她开了介绍信邮过来。大队虽然换队长和书记了,但一点都不为难她们。
  工商局的同志点点头,“介绍信没问题,你再让街道办的给你开个证明。”
  王素梅心里有点忐忑,她的户籍不是首都的,街道办能给她开证明?
  街道办的人确实挺为难,“你这是要干啥,咋还找我们这来开证明?”
  王素梅实话实话:“工商局的上门来给我办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我这不也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么,要做小生意肯定是合法经营,人家都上门来给我办营业执照了,你们这边咋还为难人呢,我就是罗大爷他家亲戚,不然他也不能去了疆省直接把房子撇给我。”
  见街道办的无动于衷,王素梅转转眼珠子说道:“就算我的户籍现在不在这,等我儿子儿媳从华清毕业分配了工作也迟早有首都户口。我向你们保证,绝不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要是做错事,派出所都得把我遣返了…”
  王素梅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才把这证明磨下来。
  工商局的在院里坐着等了大半个小时,拿到东西后问道:“你要卖什么?”
  王素梅老老实实回答:“是头花。”
  那人点点头:“那类别这里我就写小百货了。”
  王素梅不懂什么是类别,就觉得那张用红木色框框裱起来的纸看起来就不一样。
  场地写了斜幅街口,等工商局的人把所有信息都填完,指了指纸上左下角的位置,“这里贴一张你的大头照片,绝不允许贴别人的,不然去做买卖被人带走了可是活该。”
  王素梅点头如捣蒜,“我晓得。”
  她摸着营业执照上的红章印,心里是说不出的激动。
  “同志,这就完了?”
  工商局的点点头,“贴上照片就完了。”
  “那我去摆摊要是还有人再抓我咋办?”
  “把营业执照带上,谁抓你都得把你放出来。”
  工商局的同志把话说的肯定,王素梅心里还是有点尴尬忐忑。
  “街道办的证明我们得拿过去存起来,介绍信你收起来吧。”
  人都走了,王素梅还在恍恍惚惚。
  工商局的人咋这么体贴呀,还上门服务的。
  工商局才刚成立不久,王素梅是第一个上门要办营业执照的,这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内,也是响应国家出台的条例,他们需要一个人来打头,所以才会贴心的上门服务。
  第454章 摆摊
  王素梅从相册里找出一寸照片,用胶水贴了到了营业执照上。
  她拿着营业执照稀罕了起来,咋看咋觉得不够。
  虽然不是啥荣誉,但看着就是莫名高兴。
  孙子在床上嗦手指,王素梅轻轻捏捏他的小脸,豪气的说道:“我给你炖俩鸡蛋吃。”
  营业执照都办下来了,王素梅斗志昂扬,想着甭管这周六那街道口有几个摆摊的,她都要拿着营业执照去摆摊卖大肠头花。
  工商局的都说了她是首都第一个办证的,那她摆起摊来就该比任何做小生意的人底气都足。
  这周末中午依旧是姜馨玉自己骑着车回来的,陈奕现在是大忙人,同样也是学校的名人,在整个首都的高校圈子里都有一定的名声了。
  院里没人,她骑着自行车去了斜福街口看看情况。
  这周六比前几周强了不少,街口有人气了。
  除了卖鸡蛋的,还有卖绿豆、黄豆和豆芽豆角西红柿等农副产品的。
  姜馨玉瞅了一圈,还看到了卖手工鞋垫的,至于她婆母的摊位,被一群年纪不同的女同志围了起来。
  隔壁张奶奶抱着姜馨玉的娃坐在王素梅摊旁边不远处。
  至于王素梅同志,正唾沫横飞的和人介绍着大肠头花的价钱。
  “一个一毛,买五个送一个,大闺女,这个黄色的衬你,颜色鲜亮,你皮肤白,戴这个肯定好看。”
  “你头发又黑又粗,还发亮,这个紫色条绒的很适合你。”
  …
  姜馨玉觉得她婆母是个做生意的好手。
  就这一会儿功夫,婆母就卖了七毛钱。
  一毛钱可以买两个鸡蛋,在供销社里可以买好多散装硬糖,这时候一毛钱的购买力是不低的,婆母这定价并不算便宜,能卖的动确实挺出乎人意料。
  王素梅抬头看到儿媳妇来了,招呼她说:“那边有卖醪糟和豆腐的,你去回去拿俩碗,咱们买一些回去。”
  姜馨玉正想转身就被人叫住了。
  “同志,你手腕上的红头花还有没有?”
  一群人把目光移到了姜馨玉手腕上。
  白皙纤细的手腕上套着一个红色绒布的头花,不知道是头花衬的手腕、还是手腕把头花都衬的更好看了。
  明明是戴在头上的东西,戴在手上竟然也挺好看的。
  女性追求美丽是天性,眼见着市场开放,姑娘们对美的追求只会越来越多元化。
  这块红色的亮绒布本来就不多,王素梅当初做出来后让姜馨玉挑了些颜色鲜亮的带回去给舍友们分了。
  王素梅对那姑娘摇摇头:“我做的所有头花都在这里,别的颜色还有,就这红色的没了。”
  姜馨玉挑出一块鹅黄色的给那姑娘:“这个你戴上肯定好看。”
  给几个人推荐完,她拿红色头花随手绑了个丸子头出来。
  姜馨玉觉得扎丸子头用不着头花,一个黑色皮筋就够了,不过她现在不是卖头花么,自然得物尽其用。
  众人又看呆了,这样绑也太好看了吧。
  一点都不规整死板,蓬松感让整个人看起来都很洋气。
  <divclass="contentadv">
  就露这一手,姜馨玉就走不掉了,开始了教学之路。
  她趁机说:“妈,你回家顺便喝点水去,我在这给你看一下摊子。”
  王寡妇确实口渴,点点头从张奶奶那抱回孩子就去了。
  大部分人看见扎堆的都想过来凑热闹,女同志们看见姜馨玉那发型和头花就走不动腿,人来了一波又一波,姜馨玉说的口干舌燥,一毛钱收的不亦乐乎。
  住在周围胡同里的人有不少都出来凑热闹,看着卖头花的摊子一直不断人,大家伙七嘴八舌的。
  “我数了数,这丫头都收了差不多三块钱了。”
  “你们说她家是搁哪整的布?”
  吴红梅她婆母抬了抬眼没吭声。
  “这一天可不少挣,她儿子她爹不是大领导?儿子儿媳在华清上着学不是还有补助?出来干个体户不嫌丢人?她这儿媳也是不懂事,不拦着就算了还给她帮忙。”
  “丢人是丢人了点,但肯定挣钱。就是不知道她这利润能有多大?”
  “老宋家的,你家不是会酿米酒,我记得十来年前你家的不是天天挑着扁担去卖酒,现在咋不做了?”
  老宋家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我们哪敢?这说不准哪天就又抓人了,你们瞅瞅,在这街口卖东西的除了王素梅,哪个是住在咱们这一片胡同的人?”
  一众老婶子们七嘴八舌的,吴红梅因为眼红起的那点心思又下去了。这摆摊能不能干,还得再等等看,要是真的没人管,她家也能干这生意。
  吴红梅婆母对众人一笑:“她家大肠头花卖的好,我也去给我家闺女买一个,也是支持支持素梅,你们去不?”
  众人对视一眼各怀心思,“走走走,一道去看看。”
  王素梅做好饭吃了几口才回来,到了摊子跟前发现人更多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