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27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才子马彦庆拿着装着钱的信封出来,拾捯着手上的东西时,一张票据落了地。
  前头有人帮他捡起来,下意识看了一眼上头的数额:“一千三百七…”
  马彦庆随口对那人解释了一句:“这是稿酬加印数稿酬。”印量不算大,根本算不得多。
  那人心里酸的不知道摆什么表情好了,嘴里重复说道:“人中龙凤、人中龙凤…”
  听到这数额的姜馨玉双眼睁大:“…?…!”
  她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吗?是这数额放在现在真的是一笔巨款。就按她以前在公社当老师的工资,不吃不喝也得存四年。
  她深切的明白了著作稿和翻译稿的差距。著作稿有印数稿酬,而翻译稿酬是一锤子买卖,之后无论印多少都和你这个翻译人员没一毛钱关系。
  那笔看不见摸不着的钱就像一根胡萝卜在她眼前吊着,点燃了她要早日画好《多宝历险记》的精气神。
  姜馨玉心里酸,但她能控制住自己的表情。
  马彦庆看到姜馨玉上前打招呼说道:“你也来领报酬?著作稿还是翻译稿?”
  姜馨玉:“是翻译稿,我才刚上手。”
  马彦庆点点头,“我的书已经出版了,下次有读书交流会,你把姚同学带上一起去,我正好送她一本。”
  她看着大才子的背影握起拳头,钱钱钱,她要小钱钱!
  新年新气象,比起之前偷偷摸摸做生意的,春天来临时,姜馨玉在街上看到有人光明正大的卖糖葫芦了。
  正准备去支持一下,不知道从哪冒出来几个蛮横的人,对着卖糖葫芦的摊位就冲去了。
  这个时期趁机作乱的人不少,不少做生意的人都遭了秧,让她蠢蠢欲动的心也歇了歇。
  第452章 王素梅的打算
  不是游街的人不少,姜馨玉都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在偷偷做着生意,而她家只买过豆芽和胡同里的大公鸡来着。
  说起大公鸡,打眼一看,石头胡同里在大院里养了不少鸡的邻居们也在其中萧索没脸的低着头。
  姜馨玉心想,怪不得有些人会觉得做生意丢人,因为丢人的源头就在这里。
  这一波严打浇灭了所有蠢蠢欲动想做小生意的人的激情,导致的后果是即使个体工商户条例颁布后,街上一时半刻的依旧没有做生意的人。
  姜馨玉特地看了个体工商户条例,条例中允许个人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可以在指定的市场和地点进行商业活动。
  条例颁出后没多久,胡同里因为卖鸡被举报而抓走的邻居被放回来了。
  甭管之前多有精气神,改造过后再出来,看起来都生生老了不少。
  天气已经回暖,胡同里不少乘凉说闲话的人。
  “之前街道办的人来说,每个星期六可以去前头的街口统一摆摊,老王家的,你家鸡下的鸡蛋不少,你可以提着鸡蛋去卖。”
  老王家的摇摇头,“我可不敢了。”
  被人举报了再进去改造吗?说的怪好,可谁知道什么时候风向又变了。这反反复复的,倒霉的还不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
  “这摆摊不是随便摆的,说是要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唉,小陈和小姜回来了。”
  俩人应声后就有人拉着她们问:“啥是个体工商户?你们知不知道咋注册?”
  姜馨玉:“得去工商局跑一趟,工商局的人知道咋办,你们听工商局的就行,等证办下来了,再去摆摊做小生意应该就不碍事了。”
  老王家的摆摆手,“可得了,你办了证,说抓你还是抓你。再说,那证是那么好办的吗?”
  老王的话让众人非常赞同,一个二个都歇了去摆摊的心思。
  姜馨玉想让小市场赶紧繁荣起来,这样她们就可以不用票据买到东西了。不过大家伙的思想一时半会儿的还扭转不过来,道路且还长着呢。
  回了家,她婆母正扶着孩子学走路。
  看着自己的娃穿着开裆裤她就想笑。
  “啊啊么”
  穿着开裆裤的娃嘴里张着发出声音,伸着一只手要她抱。
  她的心当时就化了,“他刚才是不是在喊妈?”
  差不到一个月就一周岁了,快能学说话了。
  “么”
  她把小崽子抱起来亲了两口。
  王素梅说道:“之前街道办的人来说可以摆摊了,就在前头的街口,星期六能摆一天。”
  “妈想干点啥?”
  王素梅思索着说道:“我先去办个个体工商户的证吧,你们不是说有这东西再去摆摊就没事了吗?”
  官家办的证,官家还能抓她不成?
  成天在院里也就是看看孩子做做饭,虽然儿子儿媳能干,但养了多少年猪干了那么多年农活的王素梅就不想过这么清闲的日子。之前怕连累儿子儿媳,现在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她就想试试。
  “我想好了,就做头花。”
  王素梅进屋把姜馨玉以前送给她的大肠头花拿出来,“这被我戴开线了,我就拿针把它补上了,这补的时候就知道它咋做的了。供销社里卖的手艺也就这样,我能缝的比它更精细。”
  <divclass="contentadv">
  姜馨玉有点尴尬,这大肠头花是她缝的,当时送给婆母的时候说是沪市寄来的。
  陈奕不反对他妈自己找些事情做,但布料并不好搞。
  在他提出问题后,王素梅小声说道:“就前头那户人家她儿媳妇是服装厂的工人,隔段时间就能提回来一些废布条,那些布块不大,服装厂没啥用了就低价处理给有需要的工人。”
  服装厂和纺织厂不一样,生产的是成衣,剪裁下来肯定有废料,这些废料块小,拼接多少小块才能做出一件衣裳?就算做出来了看起来也不好看,但可以做很多大肠头花呀。
  王素梅都想好了,花钱买上不少碎布条,包住皮筋做成大肠头花后就能卖了,每天也不废多少事。
  婆母想干点事,姜馨玉自然支持,叮嘱说道:“妈,第一回 买碎布头你多买点,不然到时候人家看到你挣钱了就不给你供布料了。”
  她倒是想让她婆母直接从源头去拿布,可她不是服装厂的职工,人家凭啥越过本厂职工向外卖?
  王素梅点点头,“等星期一上班了我就去办证,我现在去给她说一声,让她给我留碎布条。”
  婆母走了,姜馨玉看向陈奕,“办了营业执照不会再出什么事吧?”
  陈奕迟疑说道:“这还真有点说不准。”他妈不是本地人的户口,估计营业执照都不太好办。
  这年头牛鬼蛇神可不少,即使是合法的,也有可能出问题,不过有营业执照的情况下,问题应该不大吧?
  不过摆地摊需要营业执照吗?经营场地又该登记在哪?
  陈奕对这年头的工商制度有些一知半解,不过看他妈兴致勃勃的也没给她浇冷水,办不办的成的,先去跑一趟再说。
  王素梅办事风风火火的,星期一就抱着孩子坐着公交摸去了工商局。
  工商局才是刚成立没多久的,对于怎么办营业执照还没具体的章程,但嘴头上要的材料不少,她听的头晕眼花,所以当天找对了地方却没办成事。
  等回家她就嘀咕开了,这颁布了条例,工商局都没跟上进度,看来这做买卖的事还是有点不靠谱。
  心里虽然这么想着,但花了一块钱买的半袋子碎布头还是被她用了起来。
  买都买回来了,要是星期六真有人去摆摊,她摸清楚情况后也跟着去就成。
  到了星期六上午,拾捯完孩子她就去了前头可以摆摊的街口看情况。
  夏日的早风一吹,道路两边的柳树枝哗哗的打着摆,这街口光溜溜的,连个人影都看不见。
  她的心当时就凉了。
  等拐回头走进巷子里,有人挽着篮子问:“大妹子,要不要鸡蛋?”
  王素梅当然要,就问起了价钱。
  “五分一个。”
  王素梅瞪眼,“太贵了,便宜点。”
  “大妹子,我这不要票,当然得贵一点,而且我这鸡蛋个头都不小,你绝对不吃亏。你买二十个我给你送一个。”
  为了一个送的鸡蛋,王素梅花一块钱买了二十个。
  等回了家,她坐在院里看着那二十一个鸡蛋发着呆。
  这信心满满的想去看情况卖头花,结果反而花了一块钱出去。
  又想起之前花出去的碎布头的一块钱,王素梅心里难受啊。
  不换成钱,那一块钱不就白花了?
  她王素梅进城后是不是飘了才敢浪费这么多钱?
  第453章 第一个营业执照
  陈奕在研究所里有事,这周六姜馨玉就自己回去了。
  她惦记着婆母的生意,一放学就回石头胡同。
  等到了那传说中用来摆摊的街口时,看到街道上光秃秃的,她也开始怀疑人生。
  同样的巷子,同样的卖价,同样的卖鸡蛋的小贩,姜馨玉同样花了一块钱买了二十一个鸡蛋回去。
  等提着鸡蛋回去,看到婆母买回来的二十一个鸡蛋,她和王素梅同时沉默了。
  半晌后王素梅说道:“你买的是我挑剩下的,一看就没我的大。”
  那卖鸡蛋的咋就把她们婆媳的钱都挣上了?
  姜馨玉觉得婆母心情不太好,从布包里拿出青年报,“妈,你看,陈奕上报了,他被青年报表扬了。这报纸可是被大领导题过词的,刊登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报道各行业勇于开拓的青年改革者的先进事迹。”
  王素梅眼睛那是噌的一亮。
  虽然报纸上没有陈奕的照片,但内容里提到了华清陈奕这些字。
  王素梅的心情瞬间由阴转晴。
  她指着大肠头花对姜馨玉说:“你挑一些给你宿舍的带回去。做这么多卖不了可惜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