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73节
她只能觍着脸大言不惭的说道:“好好劳动,多挣工分,年底总能多分点。有困难就想办法克服,像我家也没啥钱,我们姐妹三人上学的钱都是我妈问姥姥家借的。日子会暂时的艰难,但总有好的一天。”
姜馨玉其实更想说少生点孩子,一家要是就俩孩子,她不信两个娃娃的学费还掏不出来。要是真掏不出来,那就是纯纯的抠了。
可现在每家普遍都有三个孩子以上,五个六个的也不少,一些没分家的人家,可有二十几口人,小孩就差不多近十个了,学费可是一大笔,不少人家都不舍得。
但这年头大家都卯着劲的生孩子,尤其都想要男娃,这话说了估计还要被人怼。
“你们也别总觉得闺女不是自家的人,让家里的闺女读书能…”
姜馨玉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让闺女读书可不是浪费?”
姜馨玉想了想说道:“让女儿读书,她是不是有可能得到城里的工作?比如我姐,不管她以后结不结婚,她是不是能回报家里?”
“不是你说的这回事儿,闺女结婚了还咋帮衬家里?还能拿着工资补贴娘家?婆家能乐意吗?”
现在的人思想根深蒂固的,姜馨玉老神在在的反问:“不管是儿子还是闺女,只要孝顺,有出息了谁不回报把自己养大的父母?”
她不能和这些人说什么男女平等的话,因为这种观念他们是从骨子里不认同的,她只能从付出和回报以及孝顺上说事来让他们认同。
姜馨玉的话大部分人还是不认同的,他们就觉得嫁出去的闺女就不算是自家的人了,让闺女上学有什么用呢?不是浪费钱?
大队长在此时扬声说道:“馨玉丫头说的对,知识文化是顶顶重要的,年年队里开办扫盲班你们都不积极,今年冬天再办,都给我积极点。不识字,你们能走出村里不?走到城里大字不识,和城里人说话是不是连话都说不利索?看到穿着体面的城里人,说话是不是都气短?”
大队里的大多数人只去过镇上,连县里都没去过,对外面的世界那是好奇又下意识怯懦。
还有那不以为意的人扬声说道:“上学要是真有用,这些城里的知青咋都被派来下乡修理地球了?”
这话姜馨玉不太好反驳。知青下乡有城里工作岗位不够的缘故,至于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她也不太好说啊。
大队长干脆说道:“分完粮后过几天要推荐工农兵大学生,这没上过学的是不是连机会都没有?”
大队长的这话很有力!
一众人心中点头,可不吗?没一点文化的还真是没机会!
那可是大学生的名额,代表着以后能不能端起铁饭碗,这机会不和县里看不见的招工机会一样,是人人都看的着的!
林带荫凉处站着的苏青青白了姜馨玉一眼,嘀咕道:“瞎显摆啥,她姐不就是一个小小的营业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领导呢。”
一旁的知青没附和她。
他们这些知青为什么会下乡?还不是在城里没工作?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这工作谁不眼红?
比起天天在地里辛苦劳作,在书店上班多体面又轻松?
不说工作不工作的,这位姜同志说的挺对,文化就是重要。
他们这些下乡的知青为什么会在大队里的社员面前有优越感,一是他们本来是城里人,二是他们有文化!
能获取工作机会的,哪个不识字?
然而他们这些识字的进步知识青年现在都沦落到和乡下这些乡巴佬一样的地步了。
今天小加一章
第128章 会计
今天不分知青的粮,一群知青们却都来这边看热闹了,他们也是想看这次的粮大致会分多少。
这些干活普遍不太行不受社员们待见的知青都在林带的树荫下或蹲或站着。
穿着白衬衣戴着草帽坐在桌前拿着笔的姜馨玉就是晒谷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她脊背秀挺,穿的清爽干净,面上挂着笑,浮起两个浅浅的梨涡,那张脸本就长的水灵,身上有种柔和又干净的气质,吸引了不少青年的目光。
大队里的男青年不知道城里姑娘到底什么样,反正大队里的女知青没有一个比的上姜馨玉的。
他们一些人见过她泼辣的样子,可她现在坐在这的样子真的特别吸引人的目光。
不少青年都在偷偷的看她,大家都知道她有对象了,但她实在是太出众好看了,让人没法不多瞟她几眼,多瞟几眼还会偷偷脸红呢。要是察觉到姜馨玉抬头看过来的姿势,那指定会慌忙的移开视线。
姜馨玉不是老一辈人喜欢的浓眉大眼大脸盘子有福气的面相,但谁都不能说她长的不好。
姜宝琴和宋明翰站在一起,姜宝琴看到宋明翰久久没有收回来的目光咬了咬唇,“宋大哥。”
她叫了好几声宋明翰才回神,他侧头垂下目光看向她,“怎么了?”
姜宝琴不想说让自己难堪的话,语气低落的说道:“如果和我结婚让你很不开心,那我也不想为难你,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你这么优秀…”
宋明翰揉了揉自己的眉,“别想太多了,我没有不开心。”
他本来没有打算在乡下成家,可他和姜宝琴突破了那层底线,她那么喜欢他,对他的感情像火般炙热,心地又善良,他姥爷也说她是一个好姑娘,他是不该辜负她的。不过她妈和她奶有些讨人厌是真的。
不过看到如夏日里一抹凉风般能抚平人心底燥热的坐在日头下就让人移不开视线的姜馨玉,宋明翰心中难免惋惜。
“大队长,以后咱们大队的会计谁来干?”
不少人都很好奇这个问题,有点文化会算账的巴不得能轮到自家人。
称重的间隙,李队长看了一眼姜馨玉,“馨玉这丫头账算的不算,她算过的账小林都挑不出错,表格记的也清楚,我的意思是先让她顶着,你们要是有更好的人选咱们就推荐。”
听到这话的老姜家的人都瞪大了眼,这可是大队会计啊!在村里大小也是个人物了!不用去地里上工,村里不说人人巴结,那也是人人都敬着的。
李老太心里都开始后悔了,当初咋就和陈秀云母女闹的那么难看呢?
现在人家越过越好,听人说她家隔三差五就能吃个肉呢,现在姜玉珠成了城里书店的营业员,姜馨玉这臭丫头还能当上队里的会计!好处可都落不到她家里啊!
李老太心里悔恨的捶胸顿足的,要是还没分家,她指定得把姜玉珠多留几年,每月工资上交,一年能存下不少钱呢!
在众人心思各异间,姜馨玉侧过脸笑着说:“叔夸我干的好是对我的肯定,但会计这活我也就只能顶一阵子,过些时候我还要去县城打听有没有招工的,会计这么重要的活计交给我我可能胜任不了。”
这不是能不能胜任的问题,而是服不服众的问题。
就算有大队长的提议,她也敢说大队里有一大半的人都不服她当会计。
她年纪轻,压不住人,到时候难免有事端,还是算了吧。
其实最重要的是大队会计也没有工资,没有任何补贴!
她妈现在属于民办教师,上课时每天记满工分,除了工分,每个月还额外还有五块钱的补贴。除了补贴,和大队里的干部和社员们一样都是靠拿工分挣收益的。
当小干部好处是每天都可以按青壮劳力的满工分记账,一年到头总比别人挣的多些,也很受社员们敬重。
但多能多到哪去,一个工分才值多少钱?
从猪圈那边过来排队领粮食的王寡妇听到她的回答心里有点可惜,但一想想又觉得姜馨玉通透,大队里的人哪会服她?现在表态拒绝了,也能少不少事。
不少人本来都紧张着,一听到姜馨玉的回答,又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丫头更顺眼了。
“城里工作哪这么好找的,说说就有啦?”
总有那酸到毫不掩饰的跳出来。
姜馨玉也不生气,“能不能找的到都得试试不是?不试肯定是找不到。”
队长媳妇附和:“馨玉说的没错,万一以后就有机会了呢。”
姜馨玉心中有点微妙,她发现队长媳妇对她可客气了不少,比几个月前可亲近多了。不是说以前对她不好,就态度上更亲近了,时不时帮她说话。
正说着话,陈奕骑着自行车到了晒谷场。
他知道今天分粮,特意把自行车骑过来好帮忙把粮食弄回家去。
王寡妇看到他正好说道:“正好馨玉妈今天不在,你一会儿帮馨玉把她家的也弄回去。”
陈奕应了后到了姜馨玉旁边,伸手从兜里掏出来几颗硬糖放到桌上。
队长媳妇呦呵一声,笑说:“还没结婚呢就这么会疼人了。”
陈奕淡笑着说道:“昨天去放电影,那村里有人结婚,硬是塞给了我一把糖。”
听到他的话的人心里那个羡慕啊。电影放映员走到哪个村都会被好好招待,可有面儿呢!
姜馨玉拿起一颗递给队长媳妇,“婶子也吃。”
队长媳妇摆摆手,“一把年纪了还吃啥糖。”
糖的出现引起了周围不少小朋友们的注视,姜馨玉对着小朋友们招招手,小孩儿呼啦啦的就来了。
她把糖给了小孩儿们,说道:“咬碎分一分,每个人都甜甜嘴儿。吃了我的糖,晚上一人给我抓一个田鸡来。”
小孩儿们兴奋的应了。
“馨玉姐姐,我给你抓俩!”
小孩们一年到头吃个糖也是不容易,这会儿尝到甜味都幸福的眯起了眼,挺着胸七嘴八舌的应着她的话。
姜馨玉又说:“谁要去河滩边以后我就不给谁分糖吃,可记住了啊!”
前两个星期有小孩去抓田鸡掉进河里差点没上来,可把大人给吓坏了。
对于小孩儿们来说,给他们吃糖的就是老大,老大说的话必须要听啊!
大人看到自家小孩都混到了糖吃,看姜馨玉是更顺眼了几分。
不过也有人觉得姜馨玉手松的,糖也是精贵物,咋能随随便便分给村里这些兔崽子们?就不能自己留着慢慢吃吗?真是个不会过日子的。
分粮分到了姜贵生家,一行人背着粮食就要往家走,姜贵生到了近前来签字。
姜馨玉没什么表情的把笔递给他。
两家是彻彻底底结了仇的,她和姜宝琴家的人以后一句话都不会说的。
第129章 老混子
快七月了,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姜馨玉头上戴着的草帽下额迹也出了一层汗,在晒谷场忙了一中午还没分完就停了,社员们下午还要去上工,等到傍晚时会继续分。
姜馨玉家的粮食被陈奕帮忙送回去了,陈秀云同志还没回来,王寡妇让她去她家吃饭。
农忙时王寡妇这个专业养猪的也要下地收农作物,忙过后依然专注于大队的养猪场,平日里算是比其它社员们清闲的。
姜馨玉还是第一次在王寡妇家吃饭,这年头能让别人在家吃饭都是极为亲近的关系了。
王寡妇切辣椒时,姜馨玉剥了一个糖趁她说话时塞她嘴里了。
王寡妇猝不及防的吃了一口甜的,心里高兴,嘴上却说:“我不爱吃糖,你自个儿留着慢慢吃。”
姜馨玉其实更想说少生点孩子,一家要是就俩孩子,她不信两个娃娃的学费还掏不出来。要是真掏不出来,那就是纯纯的抠了。
可现在每家普遍都有三个孩子以上,五个六个的也不少,一些没分家的人家,可有二十几口人,小孩就差不多近十个了,学费可是一大笔,不少人家都不舍得。
但这年头大家都卯着劲的生孩子,尤其都想要男娃,这话说了估计还要被人怼。
“你们也别总觉得闺女不是自家的人,让家里的闺女读书能…”
姜馨玉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让闺女读书可不是浪费?”
姜馨玉想了想说道:“让女儿读书,她是不是有可能得到城里的工作?比如我姐,不管她以后结不结婚,她是不是能回报家里?”
“不是你说的这回事儿,闺女结婚了还咋帮衬家里?还能拿着工资补贴娘家?婆家能乐意吗?”
现在的人思想根深蒂固的,姜馨玉老神在在的反问:“不管是儿子还是闺女,只要孝顺,有出息了谁不回报把自己养大的父母?”
她不能和这些人说什么男女平等的话,因为这种观念他们是从骨子里不认同的,她只能从付出和回报以及孝顺上说事来让他们认同。
姜馨玉的话大部分人还是不认同的,他们就觉得嫁出去的闺女就不算是自家的人了,让闺女上学有什么用呢?不是浪费钱?
大队长在此时扬声说道:“馨玉丫头说的对,知识文化是顶顶重要的,年年队里开办扫盲班你们都不积极,今年冬天再办,都给我积极点。不识字,你们能走出村里不?走到城里大字不识,和城里人说话是不是连话都说不利索?看到穿着体面的城里人,说话是不是都气短?”
大队里的大多数人只去过镇上,连县里都没去过,对外面的世界那是好奇又下意识怯懦。
还有那不以为意的人扬声说道:“上学要是真有用,这些城里的知青咋都被派来下乡修理地球了?”
这话姜馨玉不太好反驳。知青下乡有城里工作岗位不够的缘故,至于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她也不太好说啊。
大队长干脆说道:“分完粮后过几天要推荐工农兵大学生,这没上过学的是不是连机会都没有?”
大队长的这话很有力!
一众人心中点头,可不吗?没一点文化的还真是没机会!
那可是大学生的名额,代表着以后能不能端起铁饭碗,这机会不和县里看不见的招工机会一样,是人人都看的着的!
林带荫凉处站着的苏青青白了姜馨玉一眼,嘀咕道:“瞎显摆啥,她姐不就是一个小小的营业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领导呢。”
一旁的知青没附和她。
他们这些知青为什么会下乡?还不是在城里没工作?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这工作谁不眼红?
比起天天在地里辛苦劳作,在书店上班多体面又轻松?
不说工作不工作的,这位姜同志说的挺对,文化就是重要。
他们这些下乡的知青为什么会在大队里的社员面前有优越感,一是他们本来是城里人,二是他们有文化!
能获取工作机会的,哪个不识字?
然而他们这些识字的进步知识青年现在都沦落到和乡下这些乡巴佬一样的地步了。
今天小加一章
第128章 会计
今天不分知青的粮,一群知青们却都来这边看热闹了,他们也是想看这次的粮大致会分多少。
这些干活普遍不太行不受社员们待见的知青都在林带的树荫下或蹲或站着。
穿着白衬衣戴着草帽坐在桌前拿着笔的姜馨玉就是晒谷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她脊背秀挺,穿的清爽干净,面上挂着笑,浮起两个浅浅的梨涡,那张脸本就长的水灵,身上有种柔和又干净的气质,吸引了不少青年的目光。
大队里的男青年不知道城里姑娘到底什么样,反正大队里的女知青没有一个比的上姜馨玉的。
他们一些人见过她泼辣的样子,可她现在坐在这的样子真的特别吸引人的目光。
不少青年都在偷偷的看她,大家都知道她有对象了,但她实在是太出众好看了,让人没法不多瞟她几眼,多瞟几眼还会偷偷脸红呢。要是察觉到姜馨玉抬头看过来的姿势,那指定会慌忙的移开视线。
姜馨玉不是老一辈人喜欢的浓眉大眼大脸盘子有福气的面相,但谁都不能说她长的不好。
姜宝琴和宋明翰站在一起,姜宝琴看到宋明翰久久没有收回来的目光咬了咬唇,“宋大哥。”
她叫了好几声宋明翰才回神,他侧头垂下目光看向她,“怎么了?”
姜宝琴不想说让自己难堪的话,语气低落的说道:“如果和我结婚让你很不开心,那我也不想为难你,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你这么优秀…”
宋明翰揉了揉自己的眉,“别想太多了,我没有不开心。”
他本来没有打算在乡下成家,可他和姜宝琴突破了那层底线,她那么喜欢他,对他的感情像火般炙热,心地又善良,他姥爷也说她是一个好姑娘,他是不该辜负她的。不过她妈和她奶有些讨人厌是真的。
不过看到如夏日里一抹凉风般能抚平人心底燥热的坐在日头下就让人移不开视线的姜馨玉,宋明翰心中难免惋惜。
“大队长,以后咱们大队的会计谁来干?”
不少人都很好奇这个问题,有点文化会算账的巴不得能轮到自家人。
称重的间隙,李队长看了一眼姜馨玉,“馨玉这丫头账算的不算,她算过的账小林都挑不出错,表格记的也清楚,我的意思是先让她顶着,你们要是有更好的人选咱们就推荐。”
听到这话的老姜家的人都瞪大了眼,这可是大队会计啊!在村里大小也是个人物了!不用去地里上工,村里不说人人巴结,那也是人人都敬着的。
李老太心里都开始后悔了,当初咋就和陈秀云母女闹的那么难看呢?
现在人家越过越好,听人说她家隔三差五就能吃个肉呢,现在姜玉珠成了城里书店的营业员,姜馨玉这臭丫头还能当上队里的会计!好处可都落不到她家里啊!
李老太心里悔恨的捶胸顿足的,要是还没分家,她指定得把姜玉珠多留几年,每月工资上交,一年能存下不少钱呢!
在众人心思各异间,姜馨玉侧过脸笑着说:“叔夸我干的好是对我的肯定,但会计这活我也就只能顶一阵子,过些时候我还要去县城打听有没有招工的,会计这么重要的活计交给我我可能胜任不了。”
这不是能不能胜任的问题,而是服不服众的问题。
就算有大队长的提议,她也敢说大队里有一大半的人都不服她当会计。
她年纪轻,压不住人,到时候难免有事端,还是算了吧。
其实最重要的是大队会计也没有工资,没有任何补贴!
她妈现在属于民办教师,上课时每天记满工分,除了工分,每个月还额外还有五块钱的补贴。除了补贴,和大队里的干部和社员们一样都是靠拿工分挣收益的。
当小干部好处是每天都可以按青壮劳力的满工分记账,一年到头总比别人挣的多些,也很受社员们敬重。
但多能多到哪去,一个工分才值多少钱?
从猪圈那边过来排队领粮食的王寡妇听到她的回答心里有点可惜,但一想想又觉得姜馨玉通透,大队里的人哪会服她?现在表态拒绝了,也能少不少事。
不少人本来都紧张着,一听到姜馨玉的回答,又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丫头更顺眼了。
“城里工作哪这么好找的,说说就有啦?”
总有那酸到毫不掩饰的跳出来。
姜馨玉也不生气,“能不能找的到都得试试不是?不试肯定是找不到。”
队长媳妇附和:“馨玉说的没错,万一以后就有机会了呢。”
姜馨玉心中有点微妙,她发现队长媳妇对她可客气了不少,比几个月前可亲近多了。不是说以前对她不好,就态度上更亲近了,时不时帮她说话。
正说着话,陈奕骑着自行车到了晒谷场。
他知道今天分粮,特意把自行车骑过来好帮忙把粮食弄回家去。
王寡妇看到他正好说道:“正好馨玉妈今天不在,你一会儿帮馨玉把她家的也弄回去。”
陈奕应了后到了姜馨玉旁边,伸手从兜里掏出来几颗硬糖放到桌上。
队长媳妇呦呵一声,笑说:“还没结婚呢就这么会疼人了。”
陈奕淡笑着说道:“昨天去放电影,那村里有人结婚,硬是塞给了我一把糖。”
听到他的话的人心里那个羡慕啊。电影放映员走到哪个村都会被好好招待,可有面儿呢!
姜馨玉拿起一颗递给队长媳妇,“婶子也吃。”
队长媳妇摆摆手,“一把年纪了还吃啥糖。”
糖的出现引起了周围不少小朋友们的注视,姜馨玉对着小朋友们招招手,小孩儿呼啦啦的就来了。
她把糖给了小孩儿们,说道:“咬碎分一分,每个人都甜甜嘴儿。吃了我的糖,晚上一人给我抓一个田鸡来。”
小孩儿们兴奋的应了。
“馨玉姐姐,我给你抓俩!”
小孩们一年到头吃个糖也是不容易,这会儿尝到甜味都幸福的眯起了眼,挺着胸七嘴八舌的应着她的话。
姜馨玉又说:“谁要去河滩边以后我就不给谁分糖吃,可记住了啊!”
前两个星期有小孩去抓田鸡掉进河里差点没上来,可把大人给吓坏了。
对于小孩儿们来说,给他们吃糖的就是老大,老大说的话必须要听啊!
大人看到自家小孩都混到了糖吃,看姜馨玉是更顺眼了几分。
不过也有人觉得姜馨玉手松的,糖也是精贵物,咋能随随便便分给村里这些兔崽子们?就不能自己留着慢慢吃吗?真是个不会过日子的。
分粮分到了姜贵生家,一行人背着粮食就要往家走,姜贵生到了近前来签字。
姜馨玉没什么表情的把笔递给他。
两家是彻彻底底结了仇的,她和姜宝琴家的人以后一句话都不会说的。
第129章 老混子
快七月了,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姜馨玉头上戴着的草帽下额迹也出了一层汗,在晒谷场忙了一中午还没分完就停了,社员们下午还要去上工,等到傍晚时会继续分。
姜馨玉家的粮食被陈奕帮忙送回去了,陈秀云同志还没回来,王寡妇让她去她家吃饭。
农忙时王寡妇这个专业养猪的也要下地收农作物,忙过后依然专注于大队的养猪场,平日里算是比其它社员们清闲的。
姜馨玉还是第一次在王寡妇家吃饭,这年头能让别人在家吃饭都是极为亲近的关系了。
王寡妇切辣椒时,姜馨玉剥了一个糖趁她说话时塞她嘴里了。
王寡妇猝不及防的吃了一口甜的,心里高兴,嘴上却说:“我不爱吃糖,你自个儿留着慢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