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24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雕版印刷很不方便,但一直存在。
  因为若是印刷量大,雕版印刷成本更小。
  做了雕版之后,想要加印也会方便很多。
  现在云景的书,想加印就比较麻烦。
  《无名诀》和《真假千金》这两本书,又卖得差不多了,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大概率要加印。
  那就要重新排版,想想就累。
  桑景云和费中绪聊了聊,同时收了费中绪给她的版税。
  同样是支票。
  以前上海的人,都是使用钱庄的庄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会取代钱庄。
  桑景云没有去看支票上的数字,她把支票放好,然后邀请费中绪等会儿一起去吃饭。
  费中绪一口答应。
  南城书局的总编百忙之中出来看看,瞧见费中绪在跟一个打扮时髦的女子聊天,好奇地询问:“费中绪,这位姑娘是谁?”
  问完,他还朝着费中绪眨了眨眼睛。
  费中绪给这个姑娘搬了凳子坐,两人明显是相熟的,这姑娘莫不是费中绪的女友?
  费中绪见周围没有其他人,凑到总编耳边,低声道:“这是云景先生。”
  南城书局的总编:“……”
  等谭峥泓赶过来的时候,中午吃饭的人,又多了一个。
  谭峥泓一点意见都没有,他跟桑景云的相处时间很多,也就不介意偶尔多几个电灯泡。
  他们找了一家酒楼,要了个包厢吃饭,因为没有外人,南城书局的总编也就直接称呼桑景云为“云景”,还滔滔不绝地夸奖起来:“云景先生,你写的小说题材新颖,构思精巧,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谢谢夸奖。”桑景云笑道。
  几人聊着聊着,聊起了《真假千金》的英文版。
  之前乔平安从南洋带了一些书来上海,在南城书局放了几百本进行销售。
  因为上海懂英文的人不多,南城书局一度以为,这些书要卖不出去。
  没想到最后全卖出去了!
  买书的大多是中国人,有些人买书回去是为了学英文,也有一些人买书回去,是为了装门面。
  在家里摆放一套英文书,看着就高大上!
  “这书听说要送去欧洲,也不知道到了没有。”南城书局的总编开口。
  谭峥泓算了算时间:“那些书应该已经送到欧洲。”
  “到了就好,也不知道欧洲的那些人,会不会抢购这本书。”南城书局的总编目露向往:“如果他们看了这本书,一定会喜欢。”
  费中绪这时候,想起了洪永祥:“若是洪永祥在欧洲看到英文版的《真假千金》,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表情。”
  桑景云听费中绪说起洪永祥,有一瞬间的恍惚。
  洪永祥是二月出发去欧洲的,现在都过去四个月了!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
  也不知道洪永祥他们上战场了没有。
  希望洪永祥能平安归来。
  “对了,云景先生,《一个士兵》的英文版什么时候出?到时我们南城书局想买五千套。”
  “五千套?是不是太多了?”桑景云有些惊讶。
  南城书局的总编道:“不多不多,到时候上海留个两千套慢慢卖,剩下的可以送去其他城市。”
  这些英文书做得非常精美,他觉得很多有钱人,是不介意买一套回去摆在书架上的。
  五千套书听着有点多,但上海卖掉一两千套没问题,北京应该也能卖掉一千套,杭州、苏州,天津、广州……这些地方肯定也有人愿意花钱买。
  把英文版和中文版摆在一起,还能带动中文版的销量。
  谭峥泓道:“这套书已经全部翻译完,送去印刷了,但等印刷好再送过来,至少要一个半月。”
  “才一个半月?还挺快的。”总编有些惊喜。
  他们在聊天,而被他们惦记的英文版的《真假千金》,这会儿刚刚被送到欧洲。
  谭家跟欧洲,一直有生意往来。
  这几年欧洲在打仗,谭家更是一船接着一船,不停地往欧洲送物资。
  欧洲各国打仗的时候,没少压榨那些被他们占领的殖民地。
  中国派去了十几万劳工,印度更是有一百多万人参战。
  各地往欧洲输送的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而这会儿,又有一船物资来到英国。
  经过层层检查后,英国方面安排了人来装卸物资。
  “这些东西,要快点送去工厂!”
  “你们加快速度!”
  “快点搬!”
  一些英国人指挥着一些亚洲劳工搬运船上的货物。
  这些亚洲劳工有印度人,也有华人,他们低着头,默不作声地干活。
  也是这时候,几个华人来到码头上。
  他们是在欧洲留学的华人,最近打算回去。
  看到码头上的劳工,这些人有些唏嘘:“欧洲这边,华人劳工越来越多了。”
  “他们以前贩卖黑奴,现在情况没那么严重,可依然对劳工不好。”
  “我们的国家太弱了,免不了受欺负。”
  ……
  欧洲这边开始打仗之后,很多华人留学生都离开了。
  但他们留了下来,为了完成学业,也是为了趁着这个缺人的时期,多学点东西。
  现在他们已经把想学的学得差不多,也就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也不知道国内的情况如何了。”
  “要是我们国家能站起来,能让白人做劳工就好了。”
  “让白人做劳工?你还真是异想天开。”
  ……
  说话间,那些正在搬货的劳工里,一个华人劳工突然摔倒在地。
  负责监工的人立刻跑过去,嘴里骂骂咧咧的:“你不会走路吗?要是你敢摔坏货物,你就完蛋了!”
  他说着,还拿出一根棍子,准备打那个劳工。
  几个留学生瞧见,就想过去阻止,但有人抢先了。
  船上的一个华人管事匆匆下来,拿了烟分给这个监工,然后用英文说:“先生,他挑的是书,摔不坏,你尽管放心!”
  那个监工看了看管事,又看了看劳工,见他们长得差不多,知道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也就没有继续刁难。
  管事这时问那个中国劳工:“你如何了,可有受伤?”
  那劳工听到中国话特别亲切:“老爷,我没受伤,就是许久没吃东西,没力气了。”
  那管事闻言,从身上摸出一个饼子给这个劳工:“你拿着吃吧。”
  这是他的午餐。
  在海上航行,吃得都很差,这个饼子是用杂粮做的,里面只放了一点点咸菜,又干又硬很不好吃。
  这样的饼子他吃了一个多月,早就吃腻了,就没有吃,打算下船买点别的吃。
  那劳工接了饼子,千恩万谢后吃起来,而这时,几个中国留学生走过来。
  “几位先生,你们可有事情?”那管事笑着问。
  留学生里的一个开口:“我刚才听你说,这箱子里装的是书?”
  “是的,这里面装的都是书。”管事开口。
  “这些是什么书?怎么千里迢迢带过来?”
  现在欧洲很多物资都缺。
  从亚洲送粮食过来,那都是很正常的,但从亚洲送书过来,就有些奇怪。
  “这都是云景先生写的小说,在南洋印了,拿来欧洲出售的。”管事开口。
  “云景先生?这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留学生继续问。
  “自然是中国人!云景先生最不喜欢日本。”管事开口。
  那几个留学生却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人?这些是中国人写的书?”
  “对,这些是中国人写的书,云景先生是个非常厉害的作家,写了很多书,他的书连洋人都喜欢!我家少爷很喜欢他的书,就跟英国人合作,将他的书翻译成英文,印刷之后送到欧洲来出售。”
  这些留学生都被震惊了。
  他们许久没回国,竟然连国内出了一个这么有名的作家都不知道!
  而这时,其中一人问:“这书,能否卖一本给我们?”
  他们即将坐很久的船,可以买一本书在路上看,当作消遣。
  那管事道:“这些英文书都是有人要的,我不能出售,不过我那边有一套中文版的旧书,若是你们要,我可以卖给你们。”
  这些人自然是要的,甚至对中文版更加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