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5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除稿件外,她还购买了一些菊花茶,打算送给洪永祥和费中绪。
  租界还是老样子,桑景云去了一趟《上海日报》编辑部,将稿件和菊花茶给了洪永祥后,便前往南城书局。
  也是巧了,今日,南城书局恰好推出《西游记》连环画的第二册与第三册。
  有许多人前来购买,这些人,还少不得聊起《双面魔君》。
  “这连环画的编者之一,还写了一部小说,你们可有看过?”
  “你是说《双面魔君》?我看过,非常好看。”
  “我也看过,这个故事的写法与众不同,不仅没用章回体,遣词用句也更白话,依我看,这云景,像是学了外国人的写法。”
  “他写的《双面魔君》,着实新颖好看。”
  ……
  来买连环画的,都是接受标点的,因而聊起《双面魔君》这书,全是赞誉。
  桑景云听完心情不错。
  她照旧每册连环画都要了五本,付钱时,正巧看到费中绪从里面出来。
  “这位小姐,你又来买书?”费中绪笑着跟桑景云打招呼。
  他对这个给自己当过“托儿”的小姑娘印象深刻。
  桑景云道:“对,我来买书。”
  “这连环画,以后我们每周都会出三册,你可以周日来买。”
  “好。”桑景云笑着答应。
  费中绪又问:“对了,你可有看过《双面魔君》?那小说是这部连环画的编者所写,非常新颖。”
  “我有看,那部小说写的世界,并非依托某个朝代,看着与众不同。”桑景云道。
  费中绪很高兴:“英雄所见略同!这位小姐,你且等着,这故事后面更好看!”
  桑景云笑起来:“我会等着。”
  第39章 新书
  桑景云买完连环画, 并未离开,又在南城书局逛了逛。
  这书局有许多书,四大名著, 便都是有的。
  当然,这时还没有“四大名著”这个说法。
  桑景云想了想, 问桑景英:“阿英,你可有看过《水浒传》?”
  桑景英摇头:“不曾看过。”
  “我们买一套回去, 你可以看一看。”桑景云拿了一套《水浒传》给桑景英。
  不只是看,桑景云觉得, 桑景英还可以试着编写一部《水浒传》连环画。
  桑景英要读书, 很忙, 但可以抽空写一写。
  每天写个几百一千字,日积月累, 也能慢慢将之写完。
  至于为什么只提《水浒传》, 不提四大名著里的另外两本,主要是桑景云觉得, 《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要简写成连环画较为困难。
  《水浒传》里《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之类的故事, 本就传播很广,其余故事要简写也很容易。
  《红楼梦》却不同。
  简写的《红楼梦》,会失去红楼的韵味。
  南城书局出的《水浒传》有厚厚的好几本。
  桑景英接过书,面露疑惑。
  桑景云笑道:“这书跟《西游记》一样好看, 你先看看。”
  听到这话, 桑景英立刻就明白了桑景云的意思。
  他眼睛一亮, 抱紧了手上的书。
  桑景云瞧见笑了笑,又去看别的书,
  她在一堆书里, 看到了一本名为《新中国》的书。
  这书名引起了桑景云的好奇,她翻开后,更觉惊奇。
  这是一本第一人称的白话小说。
  “这书不错,姑娘你可以看一看。”费中绪又搬了一些连环画出来,见桑景云拿着那本《新中国》,就出言推荐。
  有费中绪推荐,桑景云便把这本书,跟《水浒传》一起买了。
  毕竟她现在有钱。
  这次来租界,桑景云拿到了四十个银元的稿费。
  她对这个收入非常满意,一星期赚这么多,她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妥妥的高收入者。
  收入高的,当然不止她,洪玥这次,也拿到了不菲的稿费。
  她现在每周都能画三册书,加起来一百二十张图,稿费是十二个银元。
  洪玥如今的收入,已经远超洪永祥。
  桑景云手上有钱,花钱便也大方许多。
  买完书后,桑景云带着桑景英,去了一家茶楼喝茶。
  这茶楼位于租界,进去喝茶,光茶资就要六个铜元,各种点心另算。
  桑景云看了看价目表,要了两笼嵊泗小笼包、两块松花糕和一笼虾饺。
  这些已经够他们吃饱,等下不用再吃午饭。
  “姐,这里的东西有点贵。”桑景英有些不安。
  他以前对钱没概念,那时他爹带他去茶楼,他专点贵的点心。
  但这段时间,桑景云时常跟他讲家里的开销,他对钱财的态度,便也变了许多。
  如今他不管买什么,都会先想想,这东西够买几斤米,几斤肉。
  “难得吃一次,就别在乎价钱了,更何况茶楼的东西贵,是因为他们提供其他服务。”桑景云笑道。
  桑景英听到这话,不再多说什么。
  其实他们会进来,是因为在外面听到茶楼里有说书先生在说《双面魔君》。
  此时,茶楼正中间,那说书先生,依旧说着这部小说:“从地窖出去,孟佑才知时间已过去一月,之前那一个月,他不停运转《无名诀》,早已不知今夕何夕……”
  人们听得非常认真,茶楼里都静了下来,以至于大家找店小二添水,都不再高声喊话,只抬手示意。
  店小二给桑景云送茶水点心的时候,动作也很轻,最后,还压低嗓音说:“客官,请慢用。”
  桑景云笑了笑,和桑景英一起吃起来。
  这家酒楼的小笼包和虾饺,都是客人点了以后现蒸的,据说这样的才好吃。
  点心的做法也很讲究,小笼包的肉馅是用上好的隔心肉做的,还加入了猪骨汤、葱末、糖等调味,味道非常好。
  虾饺更不用说,里面的虾仁吃着就知道很新鲜,与现代各种预制菜的味道截然不同。
  至于松花糕,这是甜食,对桑景云来说,倒是没什么出奇之处。
  两人一边听说书先生说书,一边吃东西,听了大约半小时,说书先生就停下来,不再继续。
  如今没有扩音设备,说书先生说书只靠自己的嗓子,其实很辛苦。
  而说书先生一停,酒楼里的人,便热烈讨论起来。
  “你们说,这世上,是否真的有绝世武功?”
  “也不知道那孟佑,接下来会如何。”
  “希望它后头别写得乱七八糟的。”
  ……
  时常到茶楼听书的人,早已将《水浒传》之类的故事听腻,现在对这个新故事,也就极为喜爱,还有人说起刊登了这故事的《新小说报》,觉得那家报社头一个用标点,很了不得。
  桑景云听得心满意足。
  这日,两人回到县城后,去县城专门卖包子的店买了十个大肉包,给阿兰三个,剩下的带回家。
  桑景云还将今日刚到手的庄票换成银元,得了沉甸甸的一包银元。
  家里有两张一百个银元的庄票,那钱桑景云不想动,但这四十个银元,却可以拿来花用,再还一点债。
  桑元善身前,已经将绝大多数债务还清,他去世时,很多人还将桑家的欠条当做奠仪送到桑家。
  如今他们家欠下的债务不多,也就一百多个银元,桑景云打算陆陆续续,将之还掉。
  不一起还,是她怕被人盯上。
  两人快到家时,看到陆盈搬了张竹椅,坐在常去的那户人家的门口做针线,而她不远处,桑景丽跟几个女孩子蹲在一起,摆弄一些杂草。
  “阿丽,你们在干什么?”桑景云好奇地问。
  桑景丽指着地上的那些草叶子开口:“姐,我们在做菜。”
  桑景云闻言笑起来:“那你好好做。”
  “嗯。”桑景丽点点头,然后用一片大叶子当碗,盛了一盘杂草跑到陆盈面前:“娘,菜好了,你尝尝!”
  她说着,还贴心地送上两根小木棍。
  陆盈认真地接了木棍,假装去吃面前的菜。
  “好吃吗?”桑景丽问。
  陆盈点点头,然后别的女孩子,就也端了“菜”送到她面前。
  很多人不耐烦跟孩子玩过家家,那些聊天的大娘就不愿意“品尝”孩子们做的美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