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5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想吃饭!
  中午,桑景云吃到了红烧肉。
  桑钱氏和桑学文的手艺很一般,红烧肉做得不正宗。
  但对饿了的人来说,只要是肉,都是好吃的。
  桑景云吃了一大碗饭,三块肉,连以前讨厌的肥肉都吃了。
  吃完,她回房间准备小睡一觉,而这时,租界,黄培成喜笑颜开。
  他感觉,今天的《新小说报》,应该真的能卖出一万份!
  日销过万啊!他往后,一定能赚很多钱!
  高汉林更是拍马都比不上他,高汉林的《上海日报》,每日只能卖出四五千份,只有他的一半。
  这么想着,黄培成找到印刷房的人,让他们在印完今日的报纸后,明日的报纸,也印上一万份,他会加工钱。
  印刷工痛并快乐着。
  印刷一万份报纸,他们今天晚上肯定要加班!
  但可以多拿工钱,这也是好事。
  第38章 打广告
  桑景云买的四斤猪肉, 全都被桑学文做成了红烧肉。
  中午他们吃了一些,但还剩下很多。
  桑学文做了两个素菜后,将中午剩下的红烧肉倒进锅里热了热。
  浓郁的肉香瞬间弥漫开, 把刚回家的桑景英和桑景雄馋得不行:“今天做红烧肉了?”
  “对,晚上吃红烧肉。”桑景云笑道。
  两人兴奋不已, 桑景雄还去盛了一碗饭,让桑学文给他一勺红烧肉的汤拌饭吃。
  红烧肉没什么汤, 所谓的汤,大部分是油。
  桑景云对这汤敬谢不敏, 但仔细想想, 也能理解桑景雄。
  猪油拌饭, 是挺好吃。
  红烧肉上桌后,众人就吃起来。
  桑家是商户, 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定, 桑景云就跟桑景英说起《双面魔君》被报纸刊登出来的事情。
  桑景英得知此事非常高兴:“姐,你能给我一份报纸吗?我想明日拿去学校给同学看。”
  “好, ”桑景云答应下来, 又交代对方, “你别跟人说这是我写的。”
  这时,桑景雄跟着开口:“姐,我也要一份报纸,我拿去糕点铺给人看。”
  之前桑景雄将《西游记》连环画拿去糕点铺之后, 便引来糕点铺老板诸多孙辈的艳羡。
  他这人是个爱炫耀的, 自然想再拿点什么去给他们看。
  糕点铺老板的孙辈里, 那些过了十岁的男孩,都有去学校读书,跟桑景雄一道做糕点的, 要么年纪小,要么是女孩儿,都不识字。
  但桑景雄识字,他可以念给他们听!
  桑景云道:“等明日你哥的同学看过,后日你可以拿去糕点铺,记得别说这是我写的。”
  这时信息传播很慢,糕点铺老板一家就算知道这书是她写的,短时间里也传不到租界去。
  就算传过去了,别人也不一定信。
  但暂时还是不要说为好,免得给费中绪惹来麻烦。
  等她多写几本书,有了名气,那么即便被《新小说报》的人知道她的身份,也算不得什么。
  桑景雄闷闷不乐地答应下来。
  他想告诉别人自己的哥哥姐姐写了连环画和小说,可惜家里人不许他说。
  他憋得挺难受。
  不过这件事,将来迟早能说,想到以后可以震惊到周围人,桑景雄又有点兴奋。
  第二天,桑景云跟往常一样去县城。
  她直奔卖报纸的摊位,照旧要了三份《新小说报》。
  卖报纸的人瞧见桑景云,笑道:“小姑娘,你买的这份报纸,上面确实有个不太一样的新故事,我昨天看了,也很喜欢。”
  有人喜欢自己的小说,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桑景云跟对方聊了聊,顺便翻了翻报摊上的其他小说。
  这一翻,桑景云突然发现,有好几家报纸,刊登了跟《新小说报》相关的新闻,说《新小说报》做了极为大胆的尝试,在刊登时使用了标点,还将《新小说报》夸奖了一番。
  这些报道虽然用词不同,但意思差不多,不像是这些报社的记者自己写的,倒像是《新小说报》在这些报纸上打了广告。
  桑景云猜的没错,这确实是黄培成找其他报纸,给自家报纸打的广告。
  他还按照报纸销量,给了这些报社五元到十元不等的广告费。
  此刻,黄培成还在让自己报社的编辑写新广告,不,新的报道。
  “今天这报道,你们要重点提《新小说报》昨日日销过万的事情!你们快点写,中午前交给我,这样我才好拿去那些报社,让他们刊登在明日的报纸上。”
  如今上海的报纸,有每日都出的,也有一周才出一份的,还有出着出着突然不出了的。
  其实《新小说报》,一开始就是每周发售的,后来销量好,黄培成赚到了钱,就改成隔日发售,半年前,又改成每日发售。
  因为他们的报纸不需要讲时效,所以都是提前一两天,便将报纸印刷好。
  但像《上海日报》这样,会刊登新闻的报纸,不能提前印刷。
  他们一般是在下午两三点时,确定好明日要刊登的内容,然后马上找排工进行排版,晚上再印刷。
  一些印刷量大的报纸,要很多印刷工印刷一晚上,才能将报纸全都印刷好。
  因此,黄培成找人给自己的报纸打广告,必须在中午前谈好。
  《新小说报》的编辑按照黄培成的要求,各自写起来。
  众人正写着,一辆黄包车停在报社门口,一个中年男人从车上下来,进了报社。
  黄培成看到这个中年男人,连忙迎上去:“王先生,您来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好安排人去接您。”
  这王先生是北方人,黄培成对着他,说的也就是北京话,而不是吴语。
  上海这边的方言,是不分“你”和“您”的,北方则会分。
  王先生冷着脸开口:“黄主编哪里还顾得上我?”
  黄培成看到对方的样子,就知道对方生气了:“王先生,我哪会不顾着您?不管啥时候,我都把您放首位!”
  “那你们报社用标点,为何不与我说一声?”王先生有些恼。
  他从《新小说报》刚开办时,就开始给报社供稿,《新小说报》很多读者,都是冲着他来的。
  现如今,他的稿费是千字三元,这在《新小说报》,是独一份儿。
  王先生一直把自己当《新小说报》的台柱子,却不想《新小说报》启用标点,竟是连说都不跟他说一声。
  黄培成连连道歉:“王先生,用标点一事,是我疏忽了,我也是怕起争端连累到您。”
  黄培成是故意不跟王先生说他们要用标点这件事的。
  这一年,王先生不仅稿件质量下降,还时常拖稿,甚至需要他去求着王先生,王先生才写。
  他心里不痛快,在决定使用标点后,自然不会知会王先生。
  但这肯定是不能说的,此刻,他将所有的一切,都推到“云景”头上:“王先生,那云景是个颇有名气的新式文人,他想推广标点,才写了这小说,又让我们按照他的要求印。王先生,我也是不得已,才另加了一张报纸。”
  黄培成点头哈腰解释了一番,又说若是王先生有需要,王先生的稿件也能加上标点。
  王先生听完,便没那么生气了,最后道:“若你们报社在刊登时都用标点,便给我也用上。”
  他并不打算特立独行,最终决定随大流。
  黄培成答应下来。
  王先生又道:“到时,这标点你帮我添上。”
  王先生现在不耐烦誊抄修稿,稿件写完后,都是让《新小说报》的编辑帮他修改誊抄的。
  现在加标点,自然不可能他自己加。
  黄培成又答应下来,恭恭敬敬送走王先生。
  等王先生离开,他立刻换了一张脸,催编辑们快些将打广告用的“报道”写好:“记住,要多提我们报纸,多夸我们报纸。”
  写夸奖自己的报纸的报道,找别的报纸刊登有些不要脸,但黄培成不在乎。
  能赚钱就行,不要脸又何妨?
  他这主意,也是跟《上海日报》和南城书局学的,《上海日报》的那篇报道,可是给南城书局那本云景写的连环画,带去不少销量!
  黄培成的努力,并非白做功夫。
  《双面魔君》是周三刊登的,周四周五两天,他都在报纸上打了广告,这让《新小说报》的销量持续走高。
  因以往都是提前印刷,《新小说报》的印刷工一直是白天工作,不需要日夜颠倒。
  但如今,他们晚上也要点灯工作,每日都从早上忙到晚上九点多。
  这些印刷工都有些受不住了,等周日这天,黄培成告诉他们,明日要印刷一万两千份《新小说报》后,他们忍不住道:“黄主编,以往只印刷七千份,现在要印刷一万两千份,我们实在忙不过来。”
  黄培成见他们一副疲惫模样,表示自己会多招一些工人,跟他们轮换着印刷报纸。
  同时,黄培成也琢磨着,要给所有的小说,都加上标点。
  虽然这段时间他们报社挨了不少骂,但销量是实打实的,黄培成尝到了甜头,自然想要继续做下去。
  《新小说报》编辑部众人忙碌的时候,桑景云和桑景英,又一次前往租界。
  这几日桑景云灵感足,写得就比较多,这次,她带去了两万六千字的稿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