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40节
黄培成考虑过后,打算用的标点有四个,分别是逗号、句号、冒号和问号。
这四个标点,那些外文书里也是有的,他在自己的报纸上用一用,算不得多么出奇。
做好决定,让人去找人做相关铅字后,黄培成又拿着《双面魔君》的稿件看起来。
许久,他长叹一声:“将来的书,就该是这样的。”
叹完,黄培成又让人准备了一张一百元的庄票,给费中绪送去。
按照他们报社的规定,要小说刊登后才给稿费。
但他怕那位新式文人见他迟迟没动静,将稿件给其他报社刊登,便提前支取一百个银元,当做定金。
费中绪收到黄培成让人送来的一百银元时,南城书局的主编,也给了他一张一百银元的庄票并两个银元,作为《西游记》后续内容的稿费。
两份稿费加起来足足两百银元,哪怕费中绪不缺钱,手上也鲜少有这么多钱。
一时间,他甚至有些心虚。
若是那些人知道写书的并非新式文人,而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不知道会不会找他麻烦。
但这真不怪他,是他们自己误会了!
桑景云并不知道黄培成的做法。
她打算接下来的日子,日日去县城。
一方面是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则是看看自己的小说,什么时候刊登。
写《西游记》,对她来说就是赚个外快,《双面魔君》这书,却是她事业的开端。
桑景云希望自己的这本书,能受到读者喜爱。
第二日是九月初六,公历10月2日。
放现代是国庆假期,但这时,这尚且还是个普通日子。
这日,桑景云和桑景英桑景雄一起前往县城。
今天是桑景英开学的日子,因而他穿上了新衣服,但脚上,却还穿着旧布鞋。
桑景云瞧见,不解地问他:“阿英,你怎么不穿皮鞋?”
桑景英道:“姐,我等到了县城再换皮鞋,免得把皮鞋弄脏。”
“也好。”桑景云忍不住笑了笑。
桑景云上辈子生活的世界产能过剩,物资充足,哪怕她并不热衷购物,也买了很多衣服鞋子。
当时,她每年都会扔几双鞋,那些鞋看着跟新的似的。
但在这个时代,人们对物品无比爱惜,每一样东西,都会被利用到极致。
大街上,甚至看不到厨余垃圾以外的垃圾,毕竟哪怕是一块碎布,都会被人拿去做鞋底。
桑景英穿着布袜和布鞋走到县城,踏上县城的石板路后,才换上洋袜和新皮鞋。
换上后,他昂首挺胸,整个人瞧着自信许多。
桑景云忍不住笑起来,桑景雄则羡慕不已。
桑景云先把桑景雄送去糕点铺,然后再跟着桑景英前往珐琅班报到。
珐琅班是可以住校的,但桑景英考虑过后,决定不住校。
对此,桑景云也同意。
来回走路上学确实有些远,但能锻炼身体。
最重要的是,桑景英才十三岁,放现代才读初一。
他住校后,日日跟同学在一起,若是学了什么坏毛病,这辈子会被毁掉。
今日是报到的日子,还未正式开学,因而桑景英在登记过资料后,便可离开。
桑景云知道这一点,便对桑景英道:“阿英,你去报名吧,我在外面等你。”
其他人都是自己去报名的,她没必要跟着桑景英进去。
桑景英道:“姐,我一定快些出来。”
桑景英说完,就往里跑去。
他心里是有些彷徨的,但想到自己姐姐在外面,提着的心,便又落下了。
“你好,还记得我吗?”有人看到桑景英,笑着打招呼。
桑景英看过去,才发现那人是自己之前考试时遇到过的人,对方当时就坐在他身边。
“你好。”桑景英也朝对方打招呼。
两人就这么聊起来,那人还好奇问:“我看到你是与一个年轻女子一道来的,那是你的妹妹?”
桑景英这年纪,不像是已经成亲的,再加上桑景云跟桑景英有些像,这人便觉得桑景云是桑景英的妹妹。
桑景英道:“那是我姐。”
“原来是你姐。你姐对你很好,还专门陪你过来。”
桑景英认真点头:“对,我姐对我很好。”
桑景云见桑景英进了校门,便在附近找了个地方坐下,拿出昨日跟洪掌柜借的《新小说报》,慢慢阅读,
报纸上的小说并不好读,不像网文可以一目十行,她也就看得很慢,同时无比期待自己的小说,出现在报纸上的那一天。
第33章 出版
桑景云刚读完一份报纸, 就见桑景英从学校里跑出来。
他很瘦,身上的长袍又有点宽,跑起来之后, 长袍随风飘动,就像是竹竿上挂了件衣服。
桑景云站起身, 笑着问:“事情办完了?”
桑景英将放在桑景云身边的背篓背在身上,神采飞扬:“姐, 都已办完,明天就开学。”
两人一道离开, 同时, 桑景英跟桑景云说起自己的学校。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一些教育界和实业界人士共同开办的, 致力于推行职业教育。
他们国家传统的教育,是脱离生产劳动的, 很多读书人不知道谋生方法, 没有能力养活自己。
这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需要改变。
中华职业教育社因此出现, 里面会办一些班级, 教授各种技术, 让找不到工作的人可以学一门谋生的本事。
“我们学校有实习工厂,我们学了基础知识后,可以在实习工厂学着做珐琅招牌……”桑景英面露向往。
桑景云听得很认真,顺便把人带去肉摊那边。
桑钱氏不舍得花钱买肉, 实在要买, 也只买一小块炒个肉丝。
桑景云比她大方, 问过猪肉价格后,就买了一块三斤多重的猪肉,又花一个铜板, 买了六个猪的肩胛骨。
一些小说里,写猪内脏、猪筒骨之类在古代很便宜,甚至能白送。
桑景云不知道别处如何,反正在此时的上海县城,这些东西的价格虽然比肉便宜,但便宜不到哪里去,还有人抢着买。
普通人很少买猪大肠吃,但饭店和大户人家会买,毕竟有些人就好这一口。
桑元善在世时就很爱吃红烧大肠,因而隔段时间,阿兰就要做一次。
饭店九转大肠的价格,更是比红烧肉还贵。
筒骨这样里面有骨髓的骨头,也很受欢迎,这是一些老饕的最爱,饭店也爱用它来煲汤。
原主就曾跟着桑学文,花大几角在大饭店里吃筒骨火腿煲。
猪身上最便宜的内脏是猪的脾脏,这东西大家都不爱吃,最便宜的骨头,则是肩胛骨。
肩胛骨没有骨髓,上面的肉还被屠户刮得干干净净,买肉之后若是跟屠户讨要,人家会愿意白送一个。
但桑景云要的多,那还是要收钱的。
“姐,你买这骨头干什么?”桑景英好奇地问。
桑景云道:“拿来炖汤。”
“姐,这骨头炖汤没油水。”桑景英道。
桑景云笑起来:“好歹有肉味,而且这骨头炖久了蘸醋嚼着吃,能让你不再抽筋。”
桑景英因为缺钙,晚上时常抽筋,有时还膝盖疼。
而骨头蘸醋嚼着吃,是上辈子,她们村治疗抽筋的土办法。
猪的肩胛骨不像筒骨那么硬,剁开煮久了之后,是咬得动的。
骨头里怎么都有点钙,醋还能促进吸收,这么吃应该能补钙。
“为什么?”桑景英好奇。
桑景云笑道:“你膝盖疼是骨头缺营养,吃点骨头能补一补,以形补形么。”
这么吃或许没效果,但肯定吃不坏身体。
两人买完猪肉,又去了一趟洪兴纸号。
桑景云将借来的报纸还给洪掌柜,又把洪掌柜刚看完的报纸借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报纸上看到你写的小说。”洪掌柜《新小说报》借给桑景云,还送了桑景云一份《上海日报》。
“应该快了。”桑景云道。
按照洪永祥的说法,《新小说报》编辑部的编辑很喜欢她的那部小说。
既如此,应该会快点刊登?
跟洪掌柜聊过,桑景云和桑景英便往家中赶去。
现在赶回家,正好能赶上吃午饭。
中午吃的是蒸黄豆和榨菜汤,桑景云、桑景英和桑景丽,还有一人一个水煮蛋。
这四个标点,那些外文书里也是有的,他在自己的报纸上用一用,算不得多么出奇。
做好决定,让人去找人做相关铅字后,黄培成又拿着《双面魔君》的稿件看起来。
许久,他长叹一声:“将来的书,就该是这样的。”
叹完,黄培成又让人准备了一张一百元的庄票,给费中绪送去。
按照他们报社的规定,要小说刊登后才给稿费。
但他怕那位新式文人见他迟迟没动静,将稿件给其他报社刊登,便提前支取一百个银元,当做定金。
费中绪收到黄培成让人送来的一百银元时,南城书局的主编,也给了他一张一百银元的庄票并两个银元,作为《西游记》后续内容的稿费。
两份稿费加起来足足两百银元,哪怕费中绪不缺钱,手上也鲜少有这么多钱。
一时间,他甚至有些心虚。
若是那些人知道写书的并非新式文人,而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不知道会不会找他麻烦。
但这真不怪他,是他们自己误会了!
桑景云并不知道黄培成的做法。
她打算接下来的日子,日日去县城。
一方面是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则是看看自己的小说,什么时候刊登。
写《西游记》,对她来说就是赚个外快,《双面魔君》这书,却是她事业的开端。
桑景云希望自己的这本书,能受到读者喜爱。
第二日是九月初六,公历10月2日。
放现代是国庆假期,但这时,这尚且还是个普通日子。
这日,桑景云和桑景英桑景雄一起前往县城。
今天是桑景英开学的日子,因而他穿上了新衣服,但脚上,却还穿着旧布鞋。
桑景云瞧见,不解地问他:“阿英,你怎么不穿皮鞋?”
桑景英道:“姐,我等到了县城再换皮鞋,免得把皮鞋弄脏。”
“也好。”桑景云忍不住笑了笑。
桑景云上辈子生活的世界产能过剩,物资充足,哪怕她并不热衷购物,也买了很多衣服鞋子。
当时,她每年都会扔几双鞋,那些鞋看着跟新的似的。
但在这个时代,人们对物品无比爱惜,每一样东西,都会被利用到极致。
大街上,甚至看不到厨余垃圾以外的垃圾,毕竟哪怕是一块碎布,都会被人拿去做鞋底。
桑景英穿着布袜和布鞋走到县城,踏上县城的石板路后,才换上洋袜和新皮鞋。
换上后,他昂首挺胸,整个人瞧着自信许多。
桑景云忍不住笑起来,桑景雄则羡慕不已。
桑景云先把桑景雄送去糕点铺,然后再跟着桑景英前往珐琅班报到。
珐琅班是可以住校的,但桑景英考虑过后,决定不住校。
对此,桑景云也同意。
来回走路上学确实有些远,但能锻炼身体。
最重要的是,桑景英才十三岁,放现代才读初一。
他住校后,日日跟同学在一起,若是学了什么坏毛病,这辈子会被毁掉。
今日是报到的日子,还未正式开学,因而桑景英在登记过资料后,便可离开。
桑景云知道这一点,便对桑景英道:“阿英,你去报名吧,我在外面等你。”
其他人都是自己去报名的,她没必要跟着桑景英进去。
桑景英道:“姐,我一定快些出来。”
桑景英说完,就往里跑去。
他心里是有些彷徨的,但想到自己姐姐在外面,提着的心,便又落下了。
“你好,还记得我吗?”有人看到桑景英,笑着打招呼。
桑景英看过去,才发现那人是自己之前考试时遇到过的人,对方当时就坐在他身边。
“你好。”桑景英也朝对方打招呼。
两人就这么聊起来,那人还好奇问:“我看到你是与一个年轻女子一道来的,那是你的妹妹?”
桑景英这年纪,不像是已经成亲的,再加上桑景云跟桑景英有些像,这人便觉得桑景云是桑景英的妹妹。
桑景英道:“那是我姐。”
“原来是你姐。你姐对你很好,还专门陪你过来。”
桑景英认真点头:“对,我姐对我很好。”
桑景云见桑景英进了校门,便在附近找了个地方坐下,拿出昨日跟洪掌柜借的《新小说报》,慢慢阅读,
报纸上的小说并不好读,不像网文可以一目十行,她也就看得很慢,同时无比期待自己的小说,出现在报纸上的那一天。
第33章 出版
桑景云刚读完一份报纸, 就见桑景英从学校里跑出来。
他很瘦,身上的长袍又有点宽,跑起来之后, 长袍随风飘动,就像是竹竿上挂了件衣服。
桑景云站起身, 笑着问:“事情办完了?”
桑景英将放在桑景云身边的背篓背在身上,神采飞扬:“姐, 都已办完,明天就开学。”
两人一道离开, 同时, 桑景英跟桑景云说起自己的学校。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一些教育界和实业界人士共同开办的, 致力于推行职业教育。
他们国家传统的教育,是脱离生产劳动的, 很多读书人不知道谋生方法, 没有能力养活自己。
这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需要改变。
中华职业教育社因此出现, 里面会办一些班级, 教授各种技术, 让找不到工作的人可以学一门谋生的本事。
“我们学校有实习工厂,我们学了基础知识后,可以在实习工厂学着做珐琅招牌……”桑景英面露向往。
桑景云听得很认真,顺便把人带去肉摊那边。
桑钱氏不舍得花钱买肉, 实在要买, 也只买一小块炒个肉丝。
桑景云比她大方, 问过猪肉价格后,就买了一块三斤多重的猪肉,又花一个铜板, 买了六个猪的肩胛骨。
一些小说里,写猪内脏、猪筒骨之类在古代很便宜,甚至能白送。
桑景云不知道别处如何,反正在此时的上海县城,这些东西的价格虽然比肉便宜,但便宜不到哪里去,还有人抢着买。
普通人很少买猪大肠吃,但饭店和大户人家会买,毕竟有些人就好这一口。
桑元善在世时就很爱吃红烧大肠,因而隔段时间,阿兰就要做一次。
饭店九转大肠的价格,更是比红烧肉还贵。
筒骨这样里面有骨髓的骨头,也很受欢迎,这是一些老饕的最爱,饭店也爱用它来煲汤。
原主就曾跟着桑学文,花大几角在大饭店里吃筒骨火腿煲。
猪身上最便宜的内脏是猪的脾脏,这东西大家都不爱吃,最便宜的骨头,则是肩胛骨。
肩胛骨没有骨髓,上面的肉还被屠户刮得干干净净,买肉之后若是跟屠户讨要,人家会愿意白送一个。
但桑景云要的多,那还是要收钱的。
“姐,你买这骨头干什么?”桑景英好奇地问。
桑景云道:“拿来炖汤。”
“姐,这骨头炖汤没油水。”桑景英道。
桑景云笑起来:“好歹有肉味,而且这骨头炖久了蘸醋嚼着吃,能让你不再抽筋。”
桑景英因为缺钙,晚上时常抽筋,有时还膝盖疼。
而骨头蘸醋嚼着吃,是上辈子,她们村治疗抽筋的土办法。
猪的肩胛骨不像筒骨那么硬,剁开煮久了之后,是咬得动的。
骨头里怎么都有点钙,醋还能促进吸收,这么吃应该能补钙。
“为什么?”桑景英好奇。
桑景云笑道:“你膝盖疼是骨头缺营养,吃点骨头能补一补,以形补形么。”
这么吃或许没效果,但肯定吃不坏身体。
两人买完猪肉,又去了一趟洪兴纸号。
桑景云将借来的报纸还给洪掌柜,又把洪掌柜刚看完的报纸借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报纸上看到你写的小说。”洪掌柜《新小说报》借给桑景云,还送了桑景云一份《上海日报》。
“应该快了。”桑景云道。
按照洪永祥的说法,《新小说报》编辑部的编辑很喜欢她的那部小说。
既如此,应该会快点刊登?
跟洪掌柜聊过,桑景云和桑景英便往家中赶去。
现在赶回家,正好能赶上吃午饭。
中午吃的是蒸黄豆和榨菜汤,桑景云、桑景英和桑景丽,还有一人一个水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