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二)
殿外应是雨势转大,豆大雨珠撞在梁柱,疾骤如琴音的雨声打在殿内眾人的耳畔,无端催得人心绪起伏。
「关上门,」景明帝伸手搭在梁百手臂,由他搀扶着,缓慢踱下台阶,向姚盛走去:「查到什么?详细说。」
「先前偷粮一案,缉捕守将后,陛下您直觉不对劲,暗地派人清点仓库,让我低调确认,流通至长封的米粮数目是否一致。」姚盛又瞥了江簫笙一眼,两人视线相触即分,道:「这笔帐我一条条让人对了,发现被盗卖到长封的边陲米粮确实是那个数,相差不过一斤。可是……」
姚盛探手从胸口掏出两个小布袋,内侍见状,连忙伸手接了,并在皇帝示意下,又端上一个红木托盘,分作两堆倒出布袋里的东西。
「簫笙也过来看。」
景明帝没急着将证物送到自己跟前,而是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等江簫笙主动靠近。
江簫笙应了,心头存疑凑过去,就见托盘之上是熟悉的泽水城改良米──唯一不对劲的,是那两小包米顏色古怪。
「陛下,臣可否上前确认?」江簫笙问了,得到景明帝頷首应允,才几步上前,小心翼翼捏起米粒。
与先前庆典所见不同,这两包米落在江簫笙掌心,米粒有胖有瘦,顏色暗沉,甚至气味隐隐飘着霉味。
景明帝也走到托盘边,指腹在米粒轻辗几下,就收手问道:「簫笙怎么看?」
江簫笙:「臣在边关,须得定时盘查库存军餉,这些米……看似新米,却有仓中久存的气味,顏色白中透灰,不若正常模样。」
景明帝不置可否,又问:「姚二,你查到什么?」
「这几日,臣按陛下给我的名单,藉口朝廷徵粮,抄了好些地方的仓库。虽凑齐了泽水短少的米粮数量,却发现里头并非纯粹新米,」姚盛沉声说:「诚如江大人所言,这些米有以次充好,陈米混新米,新米混石粒的情况。」
景明帝沉吟片刻,道:「你算过新米被调换多少?」
姚盛琢磨着,「这批运到长封的米粮,半数以上都有动过手脚,还未精算,可数量一定不小。」
「前头那案子,北镇抚司仔细盘查过相关人证,口径一致,无人提及米粮有异,一概只得出偷粮倒售的结果。」景明帝冷声道:「那些人没胆说谎,应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拿的货有问题。如今看来,贩售军粮不过是幌子,背地里还有另外一伙人,想藉着商人销毁证据,实则另换他地囤积偷换的米粮。」
语气渐沉,景明帝重重说道:「此等狼子野心,就怕所图不小。」
江簫笙听着,心头猛地一咯噔,顿感不妙。
果然,景明帝苍老的手忽然伸了过来,如细瘦却结实的藤蔓,紧紧缠上他的手腕。
「幸亏爱卿身体大好。」景明帝的眼珠子缓慢挪了两下,目光刮过江簫笙在寒冬熬出薄薄冷汗的额头,道:「这案子朕交给谁都不安心,唯独簫笙,方才朕已见识到爱卿如何关怀边关百姓,定会为了他们查出那些军粮到底被谁换走的,对吧?」
「是。」江簫笙闭了闭眼,瓮声答应。
原来,提早结束的疗程并非是让他回归泽水,而是景明帝有了案子,打算交由他追查。
景明帝面上不显,实则对此事份外慎重,搭在江簫笙身上的手指用了力,掐进了他的皮肉,似是朝中那些隐而未发的忧患,外表不显,实则波澜汹涌。
「这事主谋极为精明,未查明前不得打草惊蛇,只能暗中查访。可簫笙身分特殊,于长封办案多有不便。」景明帝又朝姚盛说:「恰巧姚二身为指挥使,又对长封一切干係烂熟于心,最是适合与簫笙一块调查。」
「此事就交由你俩追查,务必确认是谁将新米藏起。」
景明帝退开几步,扭头望向台阶上的龙椅,哑声道:「暗囤军餉无论是何居心,朕定不宽容。」
姚盛与江簫笙无论心底多少顾虑,此时都得齐齐抱拳答应:「臣领旨。」
#
前几日春雨绵绵,好不容易雨歇了,又让寒风一抚,积水凝结成冰霜,沾黏在大街小巷。
一夕之间,车马都慢了下来,唯恐踩上冰面摔得狼狈。尤其是要上门恭贺赵义德大寿的官员,知晓他是朝中有名的老古板,对身边人的气质装扮份外苛求,全都嘱咐车伕千万慢行,别颠乱了他们出门前郑重梳理的发冠。
那些赶路的官员中,也包括江簫笙一行人。
他与明暘倒没特意打扮,不过担忧路滑踩空,闹出大动静,才随大流放缓了速度。
马车内,明暘与江簫笙相对入座,他抱着从将军府仓库挖出来,用盒子仔细包装,不知道是谁送来的瓷器摆景,问:「小萧,这位赵学士是怎样的人?」
江簫笙为了查案,统整资料,分派人手回泽水查访,连着几日难以入眠。这会,让马车的轻微摇晃盪出了点睡意,他眼皮沉沉,含糊说道:「不清楚。」
明暘讶然,「你们没碰面过?」
「碰过。」江簫笙脑中浮现于江宅中度过的岁月,木然地说:「就是没说过话,只知道是个讲究规矩,看重脸面的人。」
当年,他误以为江家人急忙带他回长封,是念着情,担忧他年幼又独身一人待在泽水,会遭人欺侮。
没料到回了长封,才是他恶梦的开始。赵氏与她儿女对他恨之入骨,不分青红皂白,一意认定是他破坏了江家和谐,试图谋夺江家权势。
江簫笙深刻记得,他进府头一天,到大堂给嫡母叩头,赵氏的冷言冷语:「你娘的齷齪心思我知道。我话就搁这,我接你回来,不过是为了避免你爹在外落下弃子的流言,别想我能对你一视同仁的好,你……好自为之罢。」
而他唯一的靠山,明白事情一概经过,及赵氏所作所为的江流川,却因怀抱对赵氏的愧疚,未曾出手遏止,只敢偷偷教习他功夫。
长封天寒,尤其冬春两季,寒气能从四面八方涌出,细细渗入皮肉。
好几次,隆冬被压在院落打拳的江簫笙冻得受不住,见嫡母与兄弟姊妹躲在屋中烧火取暖,笑声盈盈,禁不住低头求了江流川,「爹我不行了,我的手好疼。」
他小心地拱起手,又小又软的掌心在长封半月便磨出丑陋的厚茧,与冻伤的红肿乾裂摆在一起,衬得一双手破破烂烂,无一处好皮。
江流川见了,面上稍有一瞬动容,就听大堂传来妻儿的呼唤,女孩儿的嗓音娇嫩,包覆在他心尖最柔软的地方,瞬间夺去了他对江簫笙的怜悯。
最是钟情者,抑是无情人。
「笙儿你可有想过,你娘走了之后,你有什么?」江流川神色微妙,似爱似怜,更多的是不愿面对的厌烦,「钱财也好,权势也好,爹的东西当年为了赎罪,都给你嫡母了。如今,爹还能给你的,也就我身上的功夫。」
语落,他不敢多看稚子一眼,转身就进了屋子,留下他楞在原地,无助低喃:「我不要那些钱,我只是想要一个爹爹,也不对吗?」
他孱羸的反抗被漫天飞雪吞没,一如他进了长封,被遗落在江府角落,成了最让人嫌恶的骯脏污垢。
所有人都认定他是奔着江家权势而来,包含赵家外亲,同样对他心生排斥。
「赵义德认定我娘爬了巡南大将军的床,料想我在她的教育下,心思同样不纯正。」江簫笙说起江家人,语气疏远,毫无提及亲人该有的温情,「他自认清贵一世,名声高尚,恨不得同我划清界线,自然不会与我来往。」
「可笑。」明暘冷嘲:「当年真相如何,赵家人分明知悉,却自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说法,将一概罪名推託于稚子,此种品行,如何配得上高尚二字?」
车外人声渐响,听着此起彼伏的恭贺声,江簫笙压下蹦躂的回忆,漠然道:「谁知道呢。或许世人眼中的高尚,真不过如此。」
「关上门,」景明帝伸手搭在梁百手臂,由他搀扶着,缓慢踱下台阶,向姚盛走去:「查到什么?详细说。」
「先前偷粮一案,缉捕守将后,陛下您直觉不对劲,暗地派人清点仓库,让我低调确认,流通至长封的米粮数目是否一致。」姚盛又瞥了江簫笙一眼,两人视线相触即分,道:「这笔帐我一条条让人对了,发现被盗卖到长封的边陲米粮确实是那个数,相差不过一斤。可是……」
姚盛探手从胸口掏出两个小布袋,内侍见状,连忙伸手接了,并在皇帝示意下,又端上一个红木托盘,分作两堆倒出布袋里的东西。
「簫笙也过来看。」
景明帝没急着将证物送到自己跟前,而是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等江簫笙主动靠近。
江簫笙应了,心头存疑凑过去,就见托盘之上是熟悉的泽水城改良米──唯一不对劲的,是那两小包米顏色古怪。
「陛下,臣可否上前确认?」江簫笙问了,得到景明帝頷首应允,才几步上前,小心翼翼捏起米粒。
与先前庆典所见不同,这两包米落在江簫笙掌心,米粒有胖有瘦,顏色暗沉,甚至气味隐隐飘着霉味。
景明帝也走到托盘边,指腹在米粒轻辗几下,就收手问道:「簫笙怎么看?」
江簫笙:「臣在边关,须得定时盘查库存军餉,这些米……看似新米,却有仓中久存的气味,顏色白中透灰,不若正常模样。」
景明帝不置可否,又问:「姚二,你查到什么?」
「这几日,臣按陛下给我的名单,藉口朝廷徵粮,抄了好些地方的仓库。虽凑齐了泽水短少的米粮数量,却发现里头并非纯粹新米,」姚盛沉声说:「诚如江大人所言,这些米有以次充好,陈米混新米,新米混石粒的情况。」
景明帝沉吟片刻,道:「你算过新米被调换多少?」
姚盛琢磨着,「这批运到长封的米粮,半数以上都有动过手脚,还未精算,可数量一定不小。」
「前头那案子,北镇抚司仔细盘查过相关人证,口径一致,无人提及米粮有异,一概只得出偷粮倒售的结果。」景明帝冷声道:「那些人没胆说谎,应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拿的货有问题。如今看来,贩售军粮不过是幌子,背地里还有另外一伙人,想藉着商人销毁证据,实则另换他地囤积偷换的米粮。」
语气渐沉,景明帝重重说道:「此等狼子野心,就怕所图不小。」
江簫笙听着,心头猛地一咯噔,顿感不妙。
果然,景明帝苍老的手忽然伸了过来,如细瘦却结实的藤蔓,紧紧缠上他的手腕。
「幸亏爱卿身体大好。」景明帝的眼珠子缓慢挪了两下,目光刮过江簫笙在寒冬熬出薄薄冷汗的额头,道:「这案子朕交给谁都不安心,唯独簫笙,方才朕已见识到爱卿如何关怀边关百姓,定会为了他们查出那些军粮到底被谁换走的,对吧?」
「是。」江簫笙闭了闭眼,瓮声答应。
原来,提早结束的疗程并非是让他回归泽水,而是景明帝有了案子,打算交由他追查。
景明帝面上不显,实则对此事份外慎重,搭在江簫笙身上的手指用了力,掐进了他的皮肉,似是朝中那些隐而未发的忧患,外表不显,实则波澜汹涌。
「这事主谋极为精明,未查明前不得打草惊蛇,只能暗中查访。可簫笙身分特殊,于长封办案多有不便。」景明帝又朝姚盛说:「恰巧姚二身为指挥使,又对长封一切干係烂熟于心,最是适合与簫笙一块调查。」
「此事就交由你俩追查,务必确认是谁将新米藏起。」
景明帝退开几步,扭头望向台阶上的龙椅,哑声道:「暗囤军餉无论是何居心,朕定不宽容。」
姚盛与江簫笙无论心底多少顾虑,此时都得齐齐抱拳答应:「臣领旨。」
#
前几日春雨绵绵,好不容易雨歇了,又让寒风一抚,积水凝结成冰霜,沾黏在大街小巷。
一夕之间,车马都慢了下来,唯恐踩上冰面摔得狼狈。尤其是要上门恭贺赵义德大寿的官员,知晓他是朝中有名的老古板,对身边人的气质装扮份外苛求,全都嘱咐车伕千万慢行,别颠乱了他们出门前郑重梳理的发冠。
那些赶路的官员中,也包括江簫笙一行人。
他与明暘倒没特意打扮,不过担忧路滑踩空,闹出大动静,才随大流放缓了速度。
马车内,明暘与江簫笙相对入座,他抱着从将军府仓库挖出来,用盒子仔细包装,不知道是谁送来的瓷器摆景,问:「小萧,这位赵学士是怎样的人?」
江簫笙为了查案,统整资料,分派人手回泽水查访,连着几日难以入眠。这会,让马车的轻微摇晃盪出了点睡意,他眼皮沉沉,含糊说道:「不清楚。」
明暘讶然,「你们没碰面过?」
「碰过。」江簫笙脑中浮现于江宅中度过的岁月,木然地说:「就是没说过话,只知道是个讲究规矩,看重脸面的人。」
当年,他误以为江家人急忙带他回长封,是念着情,担忧他年幼又独身一人待在泽水,会遭人欺侮。
没料到回了长封,才是他恶梦的开始。赵氏与她儿女对他恨之入骨,不分青红皂白,一意认定是他破坏了江家和谐,试图谋夺江家权势。
江簫笙深刻记得,他进府头一天,到大堂给嫡母叩头,赵氏的冷言冷语:「你娘的齷齪心思我知道。我话就搁这,我接你回来,不过是为了避免你爹在外落下弃子的流言,别想我能对你一视同仁的好,你……好自为之罢。」
而他唯一的靠山,明白事情一概经过,及赵氏所作所为的江流川,却因怀抱对赵氏的愧疚,未曾出手遏止,只敢偷偷教习他功夫。
长封天寒,尤其冬春两季,寒气能从四面八方涌出,细细渗入皮肉。
好几次,隆冬被压在院落打拳的江簫笙冻得受不住,见嫡母与兄弟姊妹躲在屋中烧火取暖,笑声盈盈,禁不住低头求了江流川,「爹我不行了,我的手好疼。」
他小心地拱起手,又小又软的掌心在长封半月便磨出丑陋的厚茧,与冻伤的红肿乾裂摆在一起,衬得一双手破破烂烂,无一处好皮。
江流川见了,面上稍有一瞬动容,就听大堂传来妻儿的呼唤,女孩儿的嗓音娇嫩,包覆在他心尖最柔软的地方,瞬间夺去了他对江簫笙的怜悯。
最是钟情者,抑是无情人。
「笙儿你可有想过,你娘走了之后,你有什么?」江流川神色微妙,似爱似怜,更多的是不愿面对的厌烦,「钱财也好,权势也好,爹的东西当年为了赎罪,都给你嫡母了。如今,爹还能给你的,也就我身上的功夫。」
语落,他不敢多看稚子一眼,转身就进了屋子,留下他楞在原地,无助低喃:「我不要那些钱,我只是想要一个爹爹,也不对吗?」
他孱羸的反抗被漫天飞雪吞没,一如他进了长封,被遗落在江府角落,成了最让人嫌恶的骯脏污垢。
所有人都认定他是奔着江家权势而来,包含赵家外亲,同样对他心生排斥。
「赵义德认定我娘爬了巡南大将军的床,料想我在她的教育下,心思同样不纯正。」江簫笙说起江家人,语气疏远,毫无提及亲人该有的温情,「他自认清贵一世,名声高尚,恨不得同我划清界线,自然不会与我来往。」
「可笑。」明暘冷嘲:「当年真相如何,赵家人分明知悉,却自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说法,将一概罪名推託于稚子,此种品行,如何配得上高尚二字?」
车外人声渐响,听着此起彼伏的恭贺声,江簫笙压下蹦躂的回忆,漠然道:「谁知道呢。或许世人眼中的高尚,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