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二)
入了夜,长封街道上残留的阳光馀温散去,乱舞的飞雪就成了刮骨刃,与寒风搅在一块,能冻得人骨肉生疼,毫无抵挡能力。
花街庆典却犹如黑夜中腾起的沟火,破开了长封久冬不散的寂寥,替这皇城聚起了凡人的烟火气。
江簫笙跟在姚盛身后,被摊贩的叫卖声、食物烹煮的热气包围,一时之间有些恍然,只觉人群聚拢的繁华打散了长封独有的清冷,竟让他体会到久违的春暖。
姚盛身高体壮,通身矜贵气势,行走于川流人潮,行人避其锋芒,自然地给他让出一条路。江簫笙跟着他,难得没能体会到市集的拥挤,姿态始终悠然。
姚盛似乎是怕他跟散了,时不时回头看他一眼,「江大人的朋友真的不一块走?」
明暘与蒋凡早早让江簫笙遣了去,说是明暘对射弹弓有兴趣,不方便耽误姚盛一起排队,乾脆分头活动,让蒋凡带着他去晃晃,才能都玩得尽兴。
江簫笙抬眼,他比姚盛略矮了点,从他的角度望去,恰好能对上对方白腻脖颈上突起的喉结,「人太多,全部人一起走反倒麻烦。」
「麻烦?」姚盛似笑非笑地说:「我怎么觉得江大人在人多的地方,也很是自在?」
堂堂承王府小公子负责开路,人全让他挤开了,姚盛真没感觉到江簫笙有什么好抱怨的。
江簫笙笑了笑,摇头道:「人多口杂,就是麻烦。」
明暘自是他信任之人,可将军府里的奴才龙蛇混杂,有景明帝与宅子一齐赐下的人,也有各方势力明里暗里塞进来的,他赶不得,只能全供在府中,谁也不亲近。
姚盛驀然慢下脚步,任由自己与江簫笙被人群淹没,泯然于市,「人多口杂?江大人难道有什么话不能被别人听见吗?」
江簫笙上前半步,两人顿时衣角相接,距离亲近。
他的话音极轻,如丝线般,轻飘飘滑进姚盛耳中,「这话该是我问小公子才是。这市集贵人何其多,连皇子都有,小公子怎么会选上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作陪?」
不是景明帝钦点的指挥使,而是姚家小公子。
姚盛没有拉开两人的距离,鼻稍若有似无捎来一股子苦涩药味,「江大人切莫妄自菲薄,你可是圣上亲自点进长封受赏的大将军,怎么能算是小官。」
语落,他背脊一僵,是江簫笙掏出一把摺扇,扇尖轻点在他后心口,「小公子未免太抬举我,我一介边关守将,什么都不懂,要是说错话,怕会扫了大人的兴。」
「长期待在边关又如何?」姚盛不闪躲,只是停下步伐,「江大人的外家长辈学生不少,将军若是有需要,只要开口,这长封文人圈必会有大人的一席之地。」
江簫笙加重手上力道,说:「我只懂舞刀弄枪,要我跟那些文人大儒卖弄诗文,无非是自取其辱,何必呢。」
姚盛摇头晃脑,煞有其事地说:「江大人若是不习惯诗会,张家也有定期举办聚会,几位将军吃酒赏歌舞,何其愜意,大人若是有意参与,张将军肯定欢迎。」
「我本俗人,喝惯了泽水的烧刀子酒,长封的精酿再好,做工再繁复,我也喝不顺口,不如将位置留给其馀识货的大人,才不枉酿酒人的好手艺。」
听着,姚盛倏地转过身,指尖轻轻推开那柄摺扇,「赵学士的诗会听不明白,张将军的宴会没兴趣……江大人可知道,外头的人抢破头,就为了能在这两场宴会有个位置?」
长长叹了口气,他眉头蹙起,忧愁地说:「听说江大人是回长封养病的,养病讲求内外兼顾,要是都闷在屋子里,心里不舒坦,这伤只会好得更慢,大人可别轻忽了这点。」
「小公子这话倒是有趣,我在边关多年,好不容易有时间歇息,又怎么会心里不舒坦?」江簫笙瞇起眼,神色莫测:「还是你觉得,假若我不去聚会,会有人让我不舒坦?」
姚盛忽地笑了,眼底一片凉薄:「明人不说暗话,江大人当真以为闭门不出,就能全身而退?」
「此言差矣,我是奉旨回长封养病,只待身体康復,就该回泽水替圣上分忧,何来全身而退之说?」江簫笙神色一厉,如淬了冰,尽是冷意。
「大人何必自欺欺人?」姚盛忽地俯身过来,在他耳边嘲道:「难道你真以为给赵家送个礼,敷衍过陛下,再龟缩将军府,暂避风头,就能逃过这次夺嫡?未免太过天真。」
江簫笙没回话,不过冷眼看着姚盛变脸似,在直起身的瞬间,又换上欢快笑顏,彷若寻常沉浸于庆典氛围的游客,「江大人若是真不想淌浑水,便随我来。」
江簫笙一展摺扇,扇面一点硃砂成悬日,其下浓墨笔锋犀利,鉤捺流转蜿蜒出壮阔山河,景浅意远,引人心生豪情。
他手腕轻摇,那景便摇摆不定,动盪难安,「姚家与太子殿下交往亲密,又何况小公子从前是东宫陪读。我既不愿与长封势力牵扯,小公子如何觉得我会愿意与你走?」
姚盛望着那扇出了会神,半晌,冷冷地说:「凭你在这庆典里,除了我,你谁都不能认识。」
江簫笙既然决意成为天子之剑,即便将名号借与四皇子,也不能与他接触太过,以免过分介入夺嫡计谋,待风头过去,仍被强留在长封。
可他如此打算,四皇子又怎会放过好不容易送上门,必须站在自己这方的武官?
姚盛笑起来,恶意满满地说:「我寻江大人自有理由,可江大人与我一齐行动,不也是因为自己的私心?」
花街庆典却犹如黑夜中腾起的沟火,破开了长封久冬不散的寂寥,替这皇城聚起了凡人的烟火气。
江簫笙跟在姚盛身后,被摊贩的叫卖声、食物烹煮的热气包围,一时之间有些恍然,只觉人群聚拢的繁华打散了长封独有的清冷,竟让他体会到久违的春暖。
姚盛身高体壮,通身矜贵气势,行走于川流人潮,行人避其锋芒,自然地给他让出一条路。江簫笙跟着他,难得没能体会到市集的拥挤,姿态始终悠然。
姚盛似乎是怕他跟散了,时不时回头看他一眼,「江大人的朋友真的不一块走?」
明暘与蒋凡早早让江簫笙遣了去,说是明暘对射弹弓有兴趣,不方便耽误姚盛一起排队,乾脆分头活动,让蒋凡带着他去晃晃,才能都玩得尽兴。
江簫笙抬眼,他比姚盛略矮了点,从他的角度望去,恰好能对上对方白腻脖颈上突起的喉结,「人太多,全部人一起走反倒麻烦。」
「麻烦?」姚盛似笑非笑地说:「我怎么觉得江大人在人多的地方,也很是自在?」
堂堂承王府小公子负责开路,人全让他挤开了,姚盛真没感觉到江簫笙有什么好抱怨的。
江簫笙笑了笑,摇头道:「人多口杂,就是麻烦。」
明暘自是他信任之人,可将军府里的奴才龙蛇混杂,有景明帝与宅子一齐赐下的人,也有各方势力明里暗里塞进来的,他赶不得,只能全供在府中,谁也不亲近。
姚盛驀然慢下脚步,任由自己与江簫笙被人群淹没,泯然于市,「人多口杂?江大人难道有什么话不能被别人听见吗?」
江簫笙上前半步,两人顿时衣角相接,距离亲近。
他的话音极轻,如丝线般,轻飘飘滑进姚盛耳中,「这话该是我问小公子才是。这市集贵人何其多,连皇子都有,小公子怎么会选上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作陪?」
不是景明帝钦点的指挥使,而是姚家小公子。
姚盛没有拉开两人的距离,鼻稍若有似无捎来一股子苦涩药味,「江大人切莫妄自菲薄,你可是圣上亲自点进长封受赏的大将军,怎么能算是小官。」
语落,他背脊一僵,是江簫笙掏出一把摺扇,扇尖轻点在他后心口,「小公子未免太抬举我,我一介边关守将,什么都不懂,要是说错话,怕会扫了大人的兴。」
「长期待在边关又如何?」姚盛不闪躲,只是停下步伐,「江大人的外家长辈学生不少,将军若是有需要,只要开口,这长封文人圈必会有大人的一席之地。」
江簫笙加重手上力道,说:「我只懂舞刀弄枪,要我跟那些文人大儒卖弄诗文,无非是自取其辱,何必呢。」
姚盛摇头晃脑,煞有其事地说:「江大人若是不习惯诗会,张家也有定期举办聚会,几位将军吃酒赏歌舞,何其愜意,大人若是有意参与,张将军肯定欢迎。」
「我本俗人,喝惯了泽水的烧刀子酒,长封的精酿再好,做工再繁复,我也喝不顺口,不如将位置留给其馀识货的大人,才不枉酿酒人的好手艺。」
听着,姚盛倏地转过身,指尖轻轻推开那柄摺扇,「赵学士的诗会听不明白,张将军的宴会没兴趣……江大人可知道,外头的人抢破头,就为了能在这两场宴会有个位置?」
长长叹了口气,他眉头蹙起,忧愁地说:「听说江大人是回长封养病的,养病讲求内外兼顾,要是都闷在屋子里,心里不舒坦,这伤只会好得更慢,大人可别轻忽了这点。」
「小公子这话倒是有趣,我在边关多年,好不容易有时间歇息,又怎么会心里不舒坦?」江簫笙瞇起眼,神色莫测:「还是你觉得,假若我不去聚会,会有人让我不舒坦?」
姚盛忽地笑了,眼底一片凉薄:「明人不说暗话,江大人当真以为闭门不出,就能全身而退?」
「此言差矣,我是奉旨回长封养病,只待身体康復,就该回泽水替圣上分忧,何来全身而退之说?」江簫笙神色一厉,如淬了冰,尽是冷意。
「大人何必自欺欺人?」姚盛忽地俯身过来,在他耳边嘲道:「难道你真以为给赵家送个礼,敷衍过陛下,再龟缩将军府,暂避风头,就能逃过这次夺嫡?未免太过天真。」
江簫笙没回话,不过冷眼看着姚盛变脸似,在直起身的瞬间,又换上欢快笑顏,彷若寻常沉浸于庆典氛围的游客,「江大人若是真不想淌浑水,便随我来。」
江簫笙一展摺扇,扇面一点硃砂成悬日,其下浓墨笔锋犀利,鉤捺流转蜿蜒出壮阔山河,景浅意远,引人心生豪情。
他手腕轻摇,那景便摇摆不定,动盪难安,「姚家与太子殿下交往亲密,又何况小公子从前是东宫陪读。我既不愿与长封势力牵扯,小公子如何觉得我会愿意与你走?」
姚盛望着那扇出了会神,半晌,冷冷地说:「凭你在这庆典里,除了我,你谁都不能认识。」
江簫笙既然决意成为天子之剑,即便将名号借与四皇子,也不能与他接触太过,以免过分介入夺嫡计谋,待风头过去,仍被强留在长封。
可他如此打算,四皇子又怎会放过好不容易送上门,必须站在自己这方的武官?
姚盛笑起来,恶意满满地说:「我寻江大人自有理由,可江大人与我一齐行动,不也是因为自己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