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娘子 第740节
出洋回来情感奔放多了啊,也许是因为在那些地方入乡随俗了。
也许是分别将近三年,他再内敛,情感也会如岩浆喷发一回。
“姐姐——”小包子松开沈寄,看向眼眶发红的小芝麻。
小芝麻虚岁已经十六。
原本徐家上半年过来商议婚期。恰好那时候得到了宝船返航的确切时间。
两家就将婚期定在了明年三月。
“我不能抱姐姐了,不过明年我可以背姐姐。”小包子笑道。
明年小芝麻上花轿是需要娘家兄弟背出去的。
如果小包子不回来,魏楹已经打算让族兄替代了。毕竟小馒头到时候才十二岁。
这件事乐意的人多得是。
不过如今小馒头回来就不用了。
看着长高了许多、像竹子一样挺拔的少年,沈寄非常的骄傲。
小芝麻伸手捶了小包子一下,“哼!”
小馒头牵着小豆沙赶过来,远远儿的就喊道:“哥哥,你回来了。”
小包子转过身去点头,“嗯,我回来了。”
三年不见的两兄弟拥抱在了一起。
小豆沙站在旁边歪着头打量小包子。
小芝麻蹲下道:“不是成天看着画像喊二哥么。如今二哥回来了,你快叫一声啊。”
小包子刚出海那段时间,还不断的给家人捎回新奇东西来。
给小豆沙的那一份,沈寄每一样都说给她听,这是二哥在什么地方给你买的,这个是做什么的……
再加上房间里一直挂着小包子的油画像,她对这个二哥其实也不是太陌生。
可是,一张画像,的确是不如成天蜜蜂采蜜一样围着她转的三哥来得熟悉。
小包子看一眼小豆沙,脸上露出笑容,“小妹,我是二哥。来,让二哥抱一下。”
他眼角余光看向小馒头。
小馒头朝他一点头,表示不负所望,小妹是乖巧听哥哥话的。
小包子高兴的展开手臂等着小豆沙。
小豆沙慢悠悠的走过去,然后叫了声‘二哥’。
小包子高兴的抱她起来转圈圈,“就当连姐姐一起抱了。”
小豆沙高兴极了,虽然没有立马就接受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二哥,但笑闹过后便没有之前拘谨了。
几母子进了正房,她理所当然的占据了沈寄的大腿。
这是她专用的椅子。
小包子给母亲、姐姐、弟、妹讲着一路见闻。
当然,略过了一路艰难,更略过了险些被三皇子玩笑的带到岸上青楼开荤的事。
众人都听得很仔细,小馒头还不住的给小包子茶杯里添茶水。
小豆沙更是听得入迷,两只小手托着下巴望着二哥听。
“夫人,老爷下衙了——”
沈寄看一眼更漏,申时一刻,魏相爷这是刚到点就走了啊。
要不是为了不落人话柄,肯定早走了。
他从前外放主政一方的时候,可没少干过早退迟到的事。
只是如今,身为百官之首,不好如此罢了。
至于下人称她为‘夫人’,称魏楹为‘老爷’。
那是因为去年三叔祖父享高寿寿终正寝,所以他们都升了一辈。
魏楹当上丞相的时候,听说他高兴的喝了三大碗酒,亲自执笔写进了族谱里。
还说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亲眼看到这一天。
魏楹听到他的丧讯,也沉默了很久,然后提笔写了一篇祭文送回去。
魏楹踱着慢悠悠的方步进来,尽显一国冢宰的气度。
沈寄心头暗笑,骗谁呢,摆明是急着见儿子跑回来。
魏楹今年四十二,依然是白面微须的美男子。
小芝麻、小包子挺拔的身躯都是随了他。
小馒头还有些没长开,但过两年也会开始修长起来的。
四个孩子依长幼站成一排给他请安。他点点头在沈寄身边坐下,这才淡然的对小包子道:“回来了。”
“是,爹爹,儿子回来了。”
魏楹转向沈寄,“这个生意,以后让给别人做吧。”
这头一批入股的,还是朝廷做了动员的。
可这么高的利润以后肯定是众人挤破头的。
魏家不缺这个银子,就不凑热闹了。
沈寄点头,“知道了。”
魏楹看眼小包子,这一路的艰辛他都知道了。
他很为这个长子自豪。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不错!”
小包子的眼底绽放喜悦,能被父亲认同,他太开心了。
魏楹的视线扫过让他满意的长子长女,然后是越来越像样的次子。
还有沈寄和她怀里的小女儿。
他所有的愿望都在一步一步的实现。
而这一切的起步,都是从那个午后,养母领回一个骨瘦如柴、眼睛大大的小女孩儿开始的。这样的幸福,还将继续下去……
次年,小芝麻出阁,嫁于已有举子功名的徐赟。夫妇和谐,悠游山水之际顺道做成生意无数,养下儿女若干;
同年,小包子、小馒头入官学读书。
小包子最后成长为一名渊博学者,小馒头成为书法大家。
又三年后,小亲王满十五,离开魏府自立门户。
醇亲王府紧靠魏府,往来十分方便。
小亲王成为最自在的闲王,扶持了诸多剧种的发展。
也写下了不少歌颂盛世的剧本,并有两本戏曲理论著作传世。
当然,被沈寄教养大的小亲王并没有染上玩弄戏子等不堪的毛病。
反而对从事戏剧创作表演的人有一份基本的尊重,并且乐于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使他在这一行享有崇高的威望。
醇亲王府落成后,他迎娶丞相魏楹堂妹、大将军魏权亲妹为正妃,婚后夫唱妇随、琴瑟和谐。
小芝麻姐弟对于要改口称呼他姑丈,很是郁卒了一阵。
小亲王道,你们本来就比我辈分小,有什么好不平的?
从宗室那边算,他早就是做太叔公的人了,叫他姑丈有什么吃亏的?
徐茂的官一直做得很稳当,胡胖子则依托魏楹和醇亲王的势力,让胡家的生意跃上了一个台阶。
他的儿孙也往科举大业上迈进,改换了商家门庭。
皇帝与魏楹一步一步,携手打造出了一个轻徭薄赋、海晏河清的盛世,明君名臣同留青史。
另有立下不世战功的林子钦,也在这个盛世占据了属于他自己的光辉一页。
沈寄传奇的一生被载入《闺阁传》中,但更多是流传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
时光荏苒,历史彰显了帝相将的彪炳功业,也留下了魏相与夫人携手相持白头偕老的传说。
第515章
对魏楹而言, 当上丞相之后,准时下衙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奢望。
唯一的一次,也就是长子流年海外游历两载归来那日了。
所以今晚依旧是披星戴月的时分才得以跨进家门。
也就没什么值得特地提出了。
见到正房温暖和煦的烛火, 他微微一笑。
小寄这是在等他呢。
他脚步轻快的跨进去, 沈寄却是好一会儿都没发现。
而魏楹既没有出声也站着没动,则是因为有些吃惊。
沈寄正半倚在大迎枕上, 就着床头不远处烛架上十二支蜡烛的火光在翻看书页。
不用过去确认, 魏楹就知道她看的是自己收藏的秘戏图。
平常就搁在床头的柜子里, 上锁。
从前上锁是怕年幼的小芝麻、小包子或者是小亲王、小馒头去翻了出来。
后来就养成了习惯。
也许是分别将近三年,他再内敛,情感也会如岩浆喷发一回。
“姐姐——”小包子松开沈寄,看向眼眶发红的小芝麻。
小芝麻虚岁已经十六。
原本徐家上半年过来商议婚期。恰好那时候得到了宝船返航的确切时间。
两家就将婚期定在了明年三月。
“我不能抱姐姐了,不过明年我可以背姐姐。”小包子笑道。
明年小芝麻上花轿是需要娘家兄弟背出去的。
如果小包子不回来,魏楹已经打算让族兄替代了。毕竟小馒头到时候才十二岁。
这件事乐意的人多得是。
不过如今小馒头回来就不用了。
看着长高了许多、像竹子一样挺拔的少年,沈寄非常的骄傲。
小芝麻伸手捶了小包子一下,“哼!”
小馒头牵着小豆沙赶过来,远远儿的就喊道:“哥哥,你回来了。”
小包子转过身去点头,“嗯,我回来了。”
三年不见的两兄弟拥抱在了一起。
小豆沙站在旁边歪着头打量小包子。
小芝麻蹲下道:“不是成天看着画像喊二哥么。如今二哥回来了,你快叫一声啊。”
小包子刚出海那段时间,还不断的给家人捎回新奇东西来。
给小豆沙的那一份,沈寄每一样都说给她听,这是二哥在什么地方给你买的,这个是做什么的……
再加上房间里一直挂着小包子的油画像,她对这个二哥其实也不是太陌生。
可是,一张画像,的确是不如成天蜜蜂采蜜一样围着她转的三哥来得熟悉。
小包子看一眼小豆沙,脸上露出笑容,“小妹,我是二哥。来,让二哥抱一下。”
他眼角余光看向小馒头。
小馒头朝他一点头,表示不负所望,小妹是乖巧听哥哥话的。
小包子高兴的展开手臂等着小豆沙。
小豆沙慢悠悠的走过去,然后叫了声‘二哥’。
小包子高兴的抱她起来转圈圈,“就当连姐姐一起抱了。”
小豆沙高兴极了,虽然没有立马就接受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二哥,但笑闹过后便没有之前拘谨了。
几母子进了正房,她理所当然的占据了沈寄的大腿。
这是她专用的椅子。
小包子给母亲、姐姐、弟、妹讲着一路见闻。
当然,略过了一路艰难,更略过了险些被三皇子玩笑的带到岸上青楼开荤的事。
众人都听得很仔细,小馒头还不住的给小包子茶杯里添茶水。
小豆沙更是听得入迷,两只小手托着下巴望着二哥听。
“夫人,老爷下衙了——”
沈寄看一眼更漏,申时一刻,魏相爷这是刚到点就走了啊。
要不是为了不落人话柄,肯定早走了。
他从前外放主政一方的时候,可没少干过早退迟到的事。
只是如今,身为百官之首,不好如此罢了。
至于下人称她为‘夫人’,称魏楹为‘老爷’。
那是因为去年三叔祖父享高寿寿终正寝,所以他们都升了一辈。
魏楹当上丞相的时候,听说他高兴的喝了三大碗酒,亲自执笔写进了族谱里。
还说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亲眼看到这一天。
魏楹听到他的丧讯,也沉默了很久,然后提笔写了一篇祭文送回去。
魏楹踱着慢悠悠的方步进来,尽显一国冢宰的气度。
沈寄心头暗笑,骗谁呢,摆明是急着见儿子跑回来。
魏楹今年四十二,依然是白面微须的美男子。
小芝麻、小包子挺拔的身躯都是随了他。
小馒头还有些没长开,但过两年也会开始修长起来的。
四个孩子依长幼站成一排给他请安。他点点头在沈寄身边坐下,这才淡然的对小包子道:“回来了。”
“是,爹爹,儿子回来了。”
魏楹转向沈寄,“这个生意,以后让给别人做吧。”
这头一批入股的,还是朝廷做了动员的。
可这么高的利润以后肯定是众人挤破头的。
魏家不缺这个银子,就不凑热闹了。
沈寄点头,“知道了。”
魏楹看眼小包子,这一路的艰辛他都知道了。
他很为这个长子自豪。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不错!”
小包子的眼底绽放喜悦,能被父亲认同,他太开心了。
魏楹的视线扫过让他满意的长子长女,然后是越来越像样的次子。
还有沈寄和她怀里的小女儿。
他所有的愿望都在一步一步的实现。
而这一切的起步,都是从那个午后,养母领回一个骨瘦如柴、眼睛大大的小女孩儿开始的。这样的幸福,还将继续下去……
次年,小芝麻出阁,嫁于已有举子功名的徐赟。夫妇和谐,悠游山水之际顺道做成生意无数,养下儿女若干;
同年,小包子、小馒头入官学读书。
小包子最后成长为一名渊博学者,小馒头成为书法大家。
又三年后,小亲王满十五,离开魏府自立门户。
醇亲王府紧靠魏府,往来十分方便。
小亲王成为最自在的闲王,扶持了诸多剧种的发展。
也写下了不少歌颂盛世的剧本,并有两本戏曲理论著作传世。
当然,被沈寄教养大的小亲王并没有染上玩弄戏子等不堪的毛病。
反而对从事戏剧创作表演的人有一份基本的尊重,并且乐于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使他在这一行享有崇高的威望。
醇亲王府落成后,他迎娶丞相魏楹堂妹、大将军魏权亲妹为正妃,婚后夫唱妇随、琴瑟和谐。
小芝麻姐弟对于要改口称呼他姑丈,很是郁卒了一阵。
小亲王道,你们本来就比我辈分小,有什么好不平的?
从宗室那边算,他早就是做太叔公的人了,叫他姑丈有什么吃亏的?
徐茂的官一直做得很稳当,胡胖子则依托魏楹和醇亲王的势力,让胡家的生意跃上了一个台阶。
他的儿孙也往科举大业上迈进,改换了商家门庭。
皇帝与魏楹一步一步,携手打造出了一个轻徭薄赋、海晏河清的盛世,明君名臣同留青史。
另有立下不世战功的林子钦,也在这个盛世占据了属于他自己的光辉一页。
沈寄传奇的一生被载入《闺阁传》中,但更多是流传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
时光荏苒,历史彰显了帝相将的彪炳功业,也留下了魏相与夫人携手相持白头偕老的传说。
第515章
对魏楹而言, 当上丞相之后,准时下衙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奢望。
唯一的一次,也就是长子流年海外游历两载归来那日了。
所以今晚依旧是披星戴月的时分才得以跨进家门。
也就没什么值得特地提出了。
见到正房温暖和煦的烛火, 他微微一笑。
小寄这是在等他呢。
他脚步轻快的跨进去, 沈寄却是好一会儿都没发现。
而魏楹既没有出声也站着没动,则是因为有些吃惊。
沈寄正半倚在大迎枕上, 就着床头不远处烛架上十二支蜡烛的火光在翻看书页。
不用过去确认, 魏楹就知道她看的是自己收藏的秘戏图。
平常就搁在床头的柜子里, 上锁。
从前上锁是怕年幼的小芝麻、小包子或者是小亲王、小馒头去翻了出来。
后来就养成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