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不不不,”
古教授摇摇头:“山海经这种,大家已经默认是神话传说那一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了,而且山海经存在的年代究竟是什么年代,也无法确定,我们就从现有的历史来看,再缩小地域,范围能小一点,我刚才是想到一个东西。”
孙八急急急:“什么东西?你倒是快说啊教授,说话急死人了。”
教授说话就是喜欢大量解释各种内容,并不在意他这种历史文盲的感受。
“刚才说到,现实里没有这样的东西,要找这么大的巨犬,得去神话传说里找,但其实我们的历史里,有一部分时代,是现实和神话交织的时代,里面无论是人还是兽的很多描述都已经接近神话化了,所以难辨真假,我刚才细细想了一下,”
古教授咳嗽几声,努力呼吸了几口空气,才缓缓道:“在西北这片地域上,曾经有一个上古民族的图腾就是犬!”
孙八皱眉:“怎么又扯到图腾了?”
“很多部落的图腾和信仰有关,而且大部分是存在的东西,比如狼,狼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很强大的野兽,但以犬为信仰和图腾,只能说明——”苏摇铭立刻明白了古教授的意思:“这个犬,非常的强大。”
孙八惊讶的看向苏摇铭:“你也知道?就我不知道吗?不过,什么部落这么抽象,用狗当图腾?”
古教授:“如果真是刚才我们见到的那个东西,是什么种类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足够强大就行!”
他咳嗽几声,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典故,烽火戏诸侯。”
孙八松了口气:“终于不是我的盲区了,这我知道,让我来说!”
他还记得这是拍摄现场,台词和戏份还是得抢,这样才能在大制作里多多露脸。
于是不等其他人回答,孙八立刻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扒拉出这一段小时候读过的故事——“古代有一个皇帝,喜欢一个妃子,叫做褒姒,但是这个褒姒不爱笑,于是皇帝就想方设法逗她开心,怎么逗她都没用,直到有一次他点燃了战争时才使用的烽火台,其他诸侯见状以为出事了,就立刻跑来救援,结果是狼来了的故事,白跑一趟,褒姒见到这场面,终于笑了!”
他说完,自信一笑道:“这故事的后续我也知道,后来外族真的打过来的时候,皇帝继续点烽火台求救,可这次没有人相信他是真的求救,于是他的国家就灭亡了!”
古教授的脸色却严肃起来:“你说的这个故事,的确是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内容,但却漏洞百出。”
孙八一愣:“什么漏洞,难道你们听过的版本不是这个吗?”
好不容易抓到时间可以发表一下干货观点,难道还发错了?
古教授严格地纠正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周朝的,夏商周,是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几个朝代之一,周朝之后,便是秦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而皇帝这个词,也是秦始皇统一九州大地之后,为自己取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称号,也因此,他被称为始皇帝,在他之前,周朝的统治者不叫做皇帝,而叫做天子,即周天子。”
孙八挠挠头:“我历史确实一般,但这种细节,我不知道也很正常吧。”
古教授点头:“这也可以理解,大部分人其实都对历史不感兴趣,也不了解。”
他叹了口气,而后道:“可一个民族,无论是孩子,青年还是老年,如果没有学过历史,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历史,那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
孙八:“这种称呼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吧,您放心,我今天知道皇帝这个词什么时候可以用了,秦始皇之后就能用,对不对?但你说我漏洞百出,难道,还有别的问题?”
作者有话说:
孙八(左看看苏摇铭)(右看看慕小明):你们两位同学倒是说句话啊,我这半灌水我后面接不上了啊!
第841章 倒悬美馆21
“其他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很多问题。”
古鸿文解释了一下,紧接着道:“这个故事本身,有很大概率,根本就是杜撰的故事!”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假的。
孙八:“什么?”
他忍不住摸了一把自己的小胡子,“可我打小就把他按照历史来学的啊?”
自己好不容易知道一点的历史,还是假的?
苏摇铭也开口道:“小时候看这几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故事太过于雷同,夏商周的覆灭,在后代之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都有着高度相似性,都有一个红颜祸水,她们被献给天子的理由还都是一样,都是为了赎人,当初看鬼谷子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大多数这种故事都是高度雷同,很难不怀疑是一个抄袭一个。”
孙八惊了:“你不是他们美术专业的同学吗,你还看鬼谷子?”
苏摇铭:“一点小爱好。”
虽然那个时代有很多电子书,很多内容只需要一个电子设备就能解决,但她还是有些买书的小爱好,记得那套鬼谷子全集,居然有足足五本,每一本都厚的像是砖头。
当然,收的都是古书,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书页都发黄了,她以前所在的时代,纸质出版商都饿死了,纷纷转型做线上阅读,而线上阅读又被几个大企业垄断,小企业根本分不到一点蛋糕。
任何行业发展到顶部,要么走是向消亡,要么就是走向垄断。
苏摇铭又道:“但是读到这个故事,我就在思考一件事,周朝国土辽阔,点燃一个烽火台,远在各地的诸侯如何能第一时间看见,并且及时赶来?汉朝的时候之所以这东西用的多,是因为防御边境他国骚扰的长城连在一起,烽火台一一传递,才能警示军队,但在周幽王时期,各诸侯的长城并非连在一起,而是各修各的,想要将烽火传递过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古教授用赞许的目光看了苏摇铭一眼:“连同学说的没错,《左传》也曾经有言——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其实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后人杜撰,以讹传讹,只是为了抹黑和污化前朝,消除前朝的影响罢了,这是惯用的手段,烽火戏诸侯的主角,就是周朝,准确来说,是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
孙八猛猛点头:“没错,您说的没错,想起来,全想起来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这小子沉迷美色把西周败光了!不过,为什么是西周,而不是东南北周呢?”
“周幽王之后,其实周朝并没有灭亡,诸侯找了原本被废掉的太子 ,拥立其成为新的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西周的都城镐京,也就是后来的长安,如今的西安,因为被犬戎族攻破劫掠,他们只能将都城往东边迁去。最终,新的都城定在了洛邑,也就是如今的洛阳。”
得亏这儿四周漆黑一片,心理压力巨大,否则就这一段历史小课堂,就能把孙八讲的睡过去。
古教授还在继续:“因为都城东迁,后来,我们也把这段时期称为是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是的,春秋,战国,是两个时期,春秋之后才是战国。而这二者都在东周这个时间段之内,这是我们历史上最混乱,也是最璀璨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诸国混战,征战不止,诸子百家,思想碰撞——”
孙八终于忍不住出声打断:“好了好了,古教授,我已经听到了重点,后面的内容不用展开了,我想,你要说的,就是那个什么犬戎族吧,一听就知道,他们的图腾是犬!”
——终结了西周,攻入了当时天子都城的少数民族,犬戎族!
真是猛啊,如果他们的信仰真的是刚才那只巨犬,那孙八就可以理解了,· 直接打到天子都城,覆灭王朝,猛点也很合理。
孙八又道:“不对啊,这故事真是杜撰的?为什么我记得好像是在哪一本史书上写的,不是什么野史啊……”
可要让他回想起来是哪一本书,那就有点为难人了。
古教授发现自己偏了题,尴尬地咳嗽几声,才解释道:“的确,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是《史记》,但首先,烽火台变得常用,是从西汉开始,用来防御边境时常来入侵的少数民族的,周朝很少使用,但并非没有,只不过,在那个时候,这叫做‘烽燧示警’。”
古教授停了一下,缓了缓才继续道:“《墨子》中有记载,白日里点燃的烟,叫做烽,夜里点火,则称为燧,刚才连同学说的不错,用烽火来传递消息,那一定是近距离的,试想一下,西安如果起了烽火,一座座烽火台传递到北边首都,到南方山林丘壑,又或者其他地方,那要需要多长的时间?各诸侯即便是等到烽火传过来,再领兵赶去,又要花多少时间?”
孙八点了点头:“有道理,周幽王不可能让人烧几天几夜的烟,就坐在那儿等别人过来,然后看戏……”
古鸿文笑了笑:“几天几夜都算快了!在那个时代,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也不快,再加上要带军队过去,少说也要个把月!”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6c.html" title="缜白"target="_blank">缜白
古教授摇摇头:“山海经这种,大家已经默认是神话传说那一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了,而且山海经存在的年代究竟是什么年代,也无法确定,我们就从现有的历史来看,再缩小地域,范围能小一点,我刚才是想到一个东西。”
孙八急急急:“什么东西?你倒是快说啊教授,说话急死人了。”
教授说话就是喜欢大量解释各种内容,并不在意他这种历史文盲的感受。
“刚才说到,现实里没有这样的东西,要找这么大的巨犬,得去神话传说里找,但其实我们的历史里,有一部分时代,是现实和神话交织的时代,里面无论是人还是兽的很多描述都已经接近神话化了,所以难辨真假,我刚才细细想了一下,”
古教授咳嗽几声,努力呼吸了几口空气,才缓缓道:“在西北这片地域上,曾经有一个上古民族的图腾就是犬!”
孙八皱眉:“怎么又扯到图腾了?”
“很多部落的图腾和信仰有关,而且大部分是存在的东西,比如狼,狼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很强大的野兽,但以犬为信仰和图腾,只能说明——”苏摇铭立刻明白了古教授的意思:“这个犬,非常的强大。”
孙八惊讶的看向苏摇铭:“你也知道?就我不知道吗?不过,什么部落这么抽象,用狗当图腾?”
古教授:“如果真是刚才我们见到的那个东西,是什么种类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足够强大就行!”
他咳嗽几声,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典故,烽火戏诸侯。”
孙八松了口气:“终于不是我的盲区了,这我知道,让我来说!”
他还记得这是拍摄现场,台词和戏份还是得抢,这样才能在大制作里多多露脸。
于是不等其他人回答,孙八立刻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扒拉出这一段小时候读过的故事——“古代有一个皇帝,喜欢一个妃子,叫做褒姒,但是这个褒姒不爱笑,于是皇帝就想方设法逗她开心,怎么逗她都没用,直到有一次他点燃了战争时才使用的烽火台,其他诸侯见状以为出事了,就立刻跑来救援,结果是狼来了的故事,白跑一趟,褒姒见到这场面,终于笑了!”
他说完,自信一笑道:“这故事的后续我也知道,后来外族真的打过来的时候,皇帝继续点烽火台求救,可这次没有人相信他是真的求救,于是他的国家就灭亡了!”
古教授的脸色却严肃起来:“你说的这个故事,的确是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内容,但却漏洞百出。”
孙八一愣:“什么漏洞,难道你们听过的版本不是这个吗?”
好不容易抓到时间可以发表一下干货观点,难道还发错了?
古教授严格地纠正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周朝的,夏商周,是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几个朝代之一,周朝之后,便是秦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而皇帝这个词,也是秦始皇统一九州大地之后,为自己取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称号,也因此,他被称为始皇帝,在他之前,周朝的统治者不叫做皇帝,而叫做天子,即周天子。”
孙八挠挠头:“我历史确实一般,但这种细节,我不知道也很正常吧。”
古教授点头:“这也可以理解,大部分人其实都对历史不感兴趣,也不了解。”
他叹了口气,而后道:“可一个民族,无论是孩子,青年还是老年,如果没有学过历史,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历史,那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
孙八:“这种称呼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吧,您放心,我今天知道皇帝这个词什么时候可以用了,秦始皇之后就能用,对不对?但你说我漏洞百出,难道,还有别的问题?”
作者有话说:
孙八(左看看苏摇铭)(右看看慕小明):你们两位同学倒是说句话啊,我这半灌水我后面接不上了啊!
第841章 倒悬美馆21
“其他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很多问题。”
古鸿文解释了一下,紧接着道:“这个故事本身,有很大概率,根本就是杜撰的故事!”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假的。
孙八:“什么?”
他忍不住摸了一把自己的小胡子,“可我打小就把他按照历史来学的啊?”
自己好不容易知道一点的历史,还是假的?
苏摇铭也开口道:“小时候看这几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故事太过于雷同,夏商周的覆灭,在后代之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都有着高度相似性,都有一个红颜祸水,她们被献给天子的理由还都是一样,都是为了赎人,当初看鬼谷子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大多数这种故事都是高度雷同,很难不怀疑是一个抄袭一个。”
孙八惊了:“你不是他们美术专业的同学吗,你还看鬼谷子?”
苏摇铭:“一点小爱好。”
虽然那个时代有很多电子书,很多内容只需要一个电子设备就能解决,但她还是有些买书的小爱好,记得那套鬼谷子全集,居然有足足五本,每一本都厚的像是砖头。
当然,收的都是古书,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书页都发黄了,她以前所在的时代,纸质出版商都饿死了,纷纷转型做线上阅读,而线上阅读又被几个大企业垄断,小企业根本分不到一点蛋糕。
任何行业发展到顶部,要么走是向消亡,要么就是走向垄断。
苏摇铭又道:“但是读到这个故事,我就在思考一件事,周朝国土辽阔,点燃一个烽火台,远在各地的诸侯如何能第一时间看见,并且及时赶来?汉朝的时候之所以这东西用的多,是因为防御边境他国骚扰的长城连在一起,烽火台一一传递,才能警示军队,但在周幽王时期,各诸侯的长城并非连在一起,而是各修各的,想要将烽火传递过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古教授用赞许的目光看了苏摇铭一眼:“连同学说的没错,《左传》也曾经有言——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其实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后人杜撰,以讹传讹,只是为了抹黑和污化前朝,消除前朝的影响罢了,这是惯用的手段,烽火戏诸侯的主角,就是周朝,准确来说,是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
孙八猛猛点头:“没错,您说的没错,想起来,全想起来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这小子沉迷美色把西周败光了!不过,为什么是西周,而不是东南北周呢?”
“周幽王之后,其实周朝并没有灭亡,诸侯找了原本被废掉的太子 ,拥立其成为新的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西周的都城镐京,也就是后来的长安,如今的西安,因为被犬戎族攻破劫掠,他们只能将都城往东边迁去。最终,新的都城定在了洛邑,也就是如今的洛阳。”
得亏这儿四周漆黑一片,心理压力巨大,否则就这一段历史小课堂,就能把孙八讲的睡过去。
古教授还在继续:“因为都城东迁,后来,我们也把这段时期称为是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是的,春秋,战国,是两个时期,春秋之后才是战国。而这二者都在东周这个时间段之内,这是我们历史上最混乱,也是最璀璨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诸国混战,征战不止,诸子百家,思想碰撞——”
孙八终于忍不住出声打断:“好了好了,古教授,我已经听到了重点,后面的内容不用展开了,我想,你要说的,就是那个什么犬戎族吧,一听就知道,他们的图腾是犬!”
——终结了西周,攻入了当时天子都城的少数民族,犬戎族!
真是猛啊,如果他们的信仰真的是刚才那只巨犬,那孙八就可以理解了,· 直接打到天子都城,覆灭王朝,猛点也很合理。
孙八又道:“不对啊,这故事真是杜撰的?为什么我记得好像是在哪一本史书上写的,不是什么野史啊……”
可要让他回想起来是哪一本书,那就有点为难人了。
古教授发现自己偏了题,尴尬地咳嗽几声,才解释道:“的确,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是《史记》,但首先,烽火台变得常用,是从西汉开始,用来防御边境时常来入侵的少数民族的,周朝很少使用,但并非没有,只不过,在那个时候,这叫做‘烽燧示警’。”
古教授停了一下,缓了缓才继续道:“《墨子》中有记载,白日里点燃的烟,叫做烽,夜里点火,则称为燧,刚才连同学说的不错,用烽火来传递消息,那一定是近距离的,试想一下,西安如果起了烽火,一座座烽火台传递到北边首都,到南方山林丘壑,又或者其他地方,那要需要多长的时间?各诸侯即便是等到烽火传过来,再领兵赶去,又要花多少时间?”
孙八点了点头:“有道理,周幽王不可能让人烧几天几夜的烟,就坐在那儿等别人过来,然后看戏……”
古鸿文笑了笑:“几天几夜都算快了!在那个时代,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也不快,再加上要带军队过去,少说也要个把月!”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6c.html" title="缜白"target="_blank">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