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日子 第8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经常睡到早晨只有身子周围是温暖的, 被子的其他地方都不敢伸出腿出去。
  这个时候有个电热毯多幸福啊。
  “能加工出使用能源块的电热毯吗?”新海市是有自己的火力发电站的, 作为市区的单位宿舍自然是通电了,只是这个电压不太稳,又经常会停电。
  电热毯这玩意其实是有点超出了管家的认知了,他在信息库里好一通好找, 才找到电热毯的资料。
  又跟珍珍沟通了下电热毯的发热原理,亲自去工厂后台设计程序。
  电热毯没什么技术含量,
  程序设置好后小镇里的机器十分钟做出两条,
  电热毯的外观上看起来就是一条花色正常的薄被褥, 开关缝在了被子的角落里, 可水洗机洗,
  管家说质保50年, 随便水洗、手洗、机洗都没事。
  珍珍给方卫东竖起来大拇指, 这下睡觉不会冷了, 还有一条给自己爹娘用。
  至于她娘想要的大灶是肯定不能砌的, 还不如去定做一个带出烟筒的那种煤炭炉放在客厅,
  既可以做饭做菜,还能取暖。
  “对了,明天你变成麻雀去城里看看,记得共享呀。”
  “好的主人。”
  第二天,珍珍继续去了保育院,别人在玩她发呆,别人在哭她发呆。
  方卫东先绕着新海市飞了几圈,新海市离海边几十里远,有山有海有河也有港口,地理位置很不错。
  然后去了几个学校看了看,现在的小学是五年制,珍珍有算她的入学年龄,如果8岁上学,正好是77年上大学,这样就不用去当知青了,毕竟自己现在可是城里户口呢。
  小麻雀飞去农业局,见到她娘在后厨里用冰冷的水洗菜呢,珍珍让方卫东多停留了一回。
  后厨人不多,可农业局吃饭的人也少,因为有一部分要下基层去指导工作。
  珍珍看了看觉得娘在这边做得还行,因为是新来的,不可避免地要比老员工多干一些活。
  王红芬可不觉得辛苦,就上午忙一会,下午忙一会,其他时间就是唠唠嗑,也没啥好干的。
  每天农业局的大厨在做饭菜的时候会稍微多做点,就怕下乡指导工作的技术员突然回来。
  这样吃不完的剩菜后厨的人分一分,晚上还能带点回来。
  离开农业局后,她指挥着方卫东飞到粮站。
  转了一圈没见到韩铁柱,估计在屋里干活。
  城里有好几家铁匠铺,
  布局大同小异,屋内或者棚子内盘着一个大火炉,炉子旁是一个吹火用的风箱。
  右边是是一个硕大的、高约半米多的树墩,树墩上安放着打铁用的铁砧子。
  树墩旁放着一桶淬火用的凉水。
  每家铁匠铺的生意都很红火,店铺外面排满了生产队的马车、牛车等,
  这些牲口脚上的旧马掌钉坏了,需要铁匠打掉磨坏的掌钉,
  再用铲刀铲去马掌上参差不齐的掌骨,最后把新马掌钉钉上去。
  钉一副驴掌一块二,一副马掌两块钱,
  另外还有打各式农具、刀具的。
  珍珍瞧着马掌钉这点点的东西就要两块,自家的铁炉子不得要几十块钱吗,
  不过自己出铁料,打铁匠出人工,应该要不了太多钱。
  “娘,我不想去保育院了。”珍珍回家后撅着嘴跟王红芬撒娇。自己宁愿在家里发呆,也不想去保育院了。
  “爹和娘要上班。平平、安安要上学,你是想和喜儿在家里吗?”自己上班的农业局后厨人多事少,虽然每天就一点点的活,晚去会没事,不去是不行的。
  “不是不是!”听到要带着喜儿在家,珍珍连忙否认,她才不要带喜儿这个小拖油瓶:“我在家自己玩,要么让方卫东带我出去玩。”
  王红芬并不知道方卫东是个机器人,一直以为她是毛驴精。
  闺女就算是一个人在家,安全也有保障,就是这么小的孩子在家不去保育院,小两个月的侄女反而去了,
  这家不是大人脑子有问题就是孩子脑子有问题:“我觉得还是不行,你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在家太奇怪了。”
  珍珍无奈,确实是这样,现在才是62年春天,自己虚岁才四岁呢。
  她决定明年就去上学去,学校总比幼稚园要好些,早点在外人眼中学会看书写字,这样自己还能抱本书打发时间。
  好像那几年动乱时期学习会停课,到时候自己还是能赶在77年上大学的。
  今天王红芬去接珍珍和喜儿的时候,在院门口看到自家这个小姑子是满面愁容,一看就有心事。
  “铁梅,怎么了这是?”
  韩铁梅笑着说没事,说完这句鼻头一酸,眼泪掉了下来。
  王红芬立马手足无措起来,也不敢大声了,小声问着:“怎么了这是?”
  韩铁梅眼含着泪强笑了笑:“没事。”
  保育院门口人来人往的,王红芬也不好多问她,只好带着满肚子问号回了家,
  到家后她就跟韩铁柱说了这事:“我本来想问问,哪里可以买到不要票的煤炭。
  见她这样子,我也不敢多问。”
  韩铁柱说:“你明晚去她家瞧瞧,是不是富贵欺负铁梅了。”
  “那倒不至于,都几十年的夫妻了,我猜是她那儿媳妇的事。”
  韩铁柱没说什么,只是又说道:“就是老大的煤矿离这太远了,不然家里有工人在矿上,总归是缺不了煤用。”
  “我去!方卫东带我去!”珍珍差点就举起手抢答了。
  “不行吧。”
  “行的呀,方卫东很厉害哒!”珍珍摇着王红芬的胳膊。
  毛驴精总归是厉害的,他俩倒是对这点没有异议。就是闺女离开自己,两人下意识的就觉得不妥。
  珍珍磨得老两口终于同意了。
  王红芬拿着珍珍给她的电热毯说:“你那床垫驴车上,身上披着一床,这一路到煤矿,你这小毛驴也要走一整天呢,还没出正月呢,可别冻坏喽。”
  她的好意珍珍就没拒绝,回来在给她也是一样。
  第58章 棉籽油
  街边的铁匠铺内, 风箱发出扑哧扑哧地声音,
  炉膛里火苗蹿动,一块铁在炉火中烧得通红,
  脸色黑红身材魁梧的铁匠从炭火中钳起烧红的铁块,叮叮当当敲打起来。
  “师傅,我要订个碳炉!”韩铁柱手里半拖半拎着两麻袋的铁块进了这间小铁匠铺。
  铁匠停下手里的活, 伸头看了眼他麻袋里的铁:“要打多大的?”
  “比一般的要大些。”
  韩铁柱按照珍珍的要求跟铁匠说了, 铁匠来了兴趣, 这种的炉子还是第一次做,
  这给他无趣的日子里添加了一些趣味:“成,今晚加班给你做,后天来拿!”
  珍珍特意起了个大早, 带着粮站开的介绍信和方卫东赶着马车去煤矿, 车上放了几大袋自家的粮食。
  走在路况不太好的路上,马儿脖子上挂的铃铛‘叮铃铃’的响,
  这次用马车而不是牛车就是因为马走得比较快,
  这是小镇赛马场里的赛马, 方卫东控制着它只能小步跑,简直是委屈死它了。
  方卫东这次变的还是他经常用的赶车大汉的形象, 憨厚又朴实, 一看就是个好人。
  就这样走到了下午才到, 车子的减震效果不错,
  珍珍有恒温的保暖毯, 在微微摇晃的马车上还睡了一觉。
  她娘说了, 趁着这次机会多带点粮食过去,
  换点碳、换点票。
  家里要是缺粮还可以从大队上买工分换粮食, 秦桂香母子三人的户口还在村上, 以后不缺粮食吃。
  家里现在两个人有工资,老大每个月也寄钱回来,属于有钱没票买不到东西,那钱就等于是废纸一样。
  到了煤矿上,这里的空气明显不如新海市,到处是灰蒙蒙的。
  不过煤矿周边的设施比新海市要繁华,和衣食住行配套的建筑都有。
  就连百货商店也比新海的店要大。
  给煤矿看守大门的人看了介绍信,看大门的人拦住一个过路的小伙子,让他帮忙去喊下韩邵文。
  珍珍见他脖子后有黑黑的煤灰印,就知道小伙子是下矿井的工人。
  小伙子不太愿意,刚要推脱,
  方卫东在珍珍的示意下,给了他一根卷烟拉近乎。
  那小伙子接过烟兴冲冲地去了,不就跑个腿嘛,没问题的。
  两人足足等了将近20分钟,韩邵文才过来,给门卫看了工作证,又进行了登记,才放两人一车进去。
  “珍珍,这谁啊?”韩邵文见方卫东也没主动打个招呼什么的,表情高冷,不由得低声来问小妹:“还有你怎么会一个人过来呢。”
  “爹、娘要上班,平平、安安要上学,他们没有空。”珍珍小大人似的一板一眼地跟他对话:“这是方卫东,爹认识的朋友。”
  “那也不能让你个孩子来呀。”韩邵文摇头。这人自己从来没见过,路上弄丢了小妹怎么办。
  这方卫东到底靠谱不靠谱啊、爹娘做事越来越不对劲了。
  “那你来干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