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日子 第75节
想攀高枝啦?”她呸了声。
田玉春兄弟姐妹6个, 身为老三的她在中间, 说不上宠不宠,无非吃饭时候多一个馒头少一个馒头的区别。
是周围几个村子里出了名的漂亮姑娘,可惜从小下地干活, 晒得黑黑的, 也没上过学,
她从16岁起开始有媒婆上门说媒,可她一个没瞧中,
媒婆介绍的小伙子看起来都是汗津津油腻腻的, 她都能想象到俩人在一张床上的时候,自己会有多恶心了。
跟爹娘说了, 不想结婚。
爹娘见她排斥, 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哪儿有不结婚的呢。
你要是独女我还能给你招赘个女婿, 你这有哥有弟的, 留你在家不是瞎捣乱吗?
这让你以后的嫂子和弟媳怎么想?”
田玉春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她也搞不明白, 她的好友荷花, 为什么每次见到狗蛋都会羞红了脸, 然后脚步急匆匆的跑掉。
狗蛋夏天会把头发剃得光光的, 脑袋晒得像颗发亮的驴屎蛋,
这样的男人有啥好脸红的。
她二十的时候,媒婆再次登门,这次她娘说了:“这家兄弟两个,
虽说兄弟少些,可事也少,媒人说了,
他父母是通情达理的人家,结婚后就给分家,
他们跟着老大过。你要是在挑拣,以后到了25岁,就只能给别人当续弦、当后妈了。”
“当后妈不是挺好,省得自己生了。”田玉春不在意地说,反正自己看不中。
“今年你是一定要嫁出去的,你要是都看不中,那我给你选一个!”
她娘强硬地说,婚姻大事一向是爹娘做主的,怎么到她这里就这不行那不行了。
田玉春气得胸脯一阵起伏的:“那我不要嫁农村的,我要嫁城里人。对了,二婚的不要,年纪大的不要。”
哼!她想着这个媒人也就在四邻八村转一转,城里肯定没有合适的人。
再说了,哪个脑壳坏的城里人娶乡下人啊。
自己把条件抬得高高的,看她还来不。
谁知道凑巧了,
韩铁梅跟她同事诉苦:“你不知道哦,我家振威看人那个眼光哦,
这个说嘴大了,那个说鼻子塌了,还有个说人家眼睛不好看。”
她掐着自己的虎口一阵倒吸气。差点给她气死了,儿女都是债啊。
她是有自知之明的,论家庭条件,一般般,城里比她家有钱有权的一大堆。
论工作普通工人。
论长相,儿子普通人,长得周正而已,可他还带着口吃啊。
正经的城里的漂亮姑娘看不上他啊!
这不,这会四处打听村上的姑娘,要漂亮的、不能太矮的,没有残疾的适龄女孩。
振威这条件放城里找不到,放农村那是妥妥的高富帅。
媒人介绍了田玉春,振威是一眼就相中了。
田玉春这次没有了拒绝的借口了,当然她娘也不给她拒绝的机会,直接同意了。
闺女要嫁城里的工人了,这样的好事要是往外推是不是脑子坏掉了。
闺女长得是不差,可也没到大明星的地步,人家城里的姑娘多白嫩啊,
自己闺女到底是比不上城里姑娘,
差不多就得了,免得挑来挑去到最后给剩家里了,人家王家多好的家庭啊,一家三个工人,
两个弟弟以后肯定也是工人。
田玉春呢,被欢天喜地的亲人赶鸭子上架给赶了出去。
结婚当天她忍耐着和振威洞了房。这是结婚的必然程序,拒绝不了,她懂。
这次夫妻生活使她从身体到心灵上都感觉到非常的不适。
以后振威求欢她就用身体不舒服、来例假了、头疼、今天累了等诸般借口拒绝,
后来发现振威对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怎么说他都不生气,她连借口都懒得找了。
听到婆婆喊自己洗衣服,
田玉春躺在床上流泪,
她娘不住地催自己多跟振威行房,抓紧生个孩子,比婆婆还要着急。
她是想过离婚,也想过离婚的后果,自己没工作,离婚后要回村上继续干农活,
嫂子和弟媳应该不会欢迎自己,村上的闲言碎语自己能承受得住吗?
并且想也知道,要是回家去,自己娘家会第一时间送自己回来,然后逼自己跟振威爹娘认错。
她很迷茫,自己真的错了吗?
可自己真的不喜欢男人啊!
一转眼到了秋收的时候,中级师范学校照例放了农忙假。
“还是你四哥好,就在市里读书,放假就能回来,不像你三哥,出去上学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影了。”
“对呀,三哥还给我带了烧饼吃了呢。”珍珍和喜儿坐那啃着硬邦邦的烧饼,这算是全麦烧饼了,吃起来也挺香的。
小四给他娘烧火:“小妹,在等三年我就能赚钱啦,到时候哥带你去饭店吃。”
“好呀!”
“还给你们买新衣服。”小四信誓旦旦地讲着。
王红芬被他逗笑了:“你这一分钱还没赚,就想着怎么花啦?”
小四丝毫没有不好意思:“娘,你想要啥?”
“我没啥可要的,你到时候交一半工资给我。”
“啊?”小四怪叫。
“你三哥也是一样。”
“这还差不多。”
这次秋收和以前不同,技术员把高产水稻种子交了一半给上面,赵家沟留了一半下来,够自己种的。加上高产的玉米和洋芋,高大队长对今年的收成很是满意。
今年的老天爷也开眼,风调雨顺的。
赵技术员跟上面提前报告了赵家沟秋收的时间,上面下来的是农业局的金干事,
他穿的是现在最为流行的四个兜的中山装,口袋里别着一根钢笔。
手里拿着记录用的小本本。
今年上半年赵技术员早早的跟市里的人打好招呼,将几百斤的种子送到了农业局,
种子确实很饱满,但亩产800斤农业局是不太相信的,前两年到处是虚报粮食产量,今年没有那么严重。他们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将种子发给了三个大队。
这三个大队也用心耕种了。
但是赵家沟大队比他们提前种。也提前收割。
秋收前照例开了动员大会,其实赵家沟的社员比赵技术员和金干事都要激动,
这些粮食是他们亲手种下,亲手浇水施肥,亲眼见证着从小苗长大成熟,
不需要别人强调,都知道产量会很高,高到他们不敢想的地步。
随着高大队长的一声令下,几乎集结了所有村民的秋收开始了。
今年多加了100多亩水田,全村的人都出动了。
王红芬安排安安在家带孩子,至于猪和鸡让他们直接吃饲料,实在是没时间煮,
饭的话有珍珍拿出来的干面条,回家现下着吃都可以,几分钟时间就够了。
珍珍乖觉地听从嫂子的吩咐,和安安一起带着宝珠。
她对于带孩子很有经验了,宝珠早就可以吃辅食了,让她吃点软面条或者蒸鸡蛋都可以的。
金干事在村里待了三天,亲自记录数据,然后将晒好的水稻被拉走。
“哎哎!金干事,给我们村留点种子呀。还有都拉走了咱村吃什么?”高队长急慌慌地拉着金干事,不让他上解放牌卡车。
“高队长,稻种是要上面统一分配的,肯定有你们村的,放心吧。我马上还要回来的。”金干事安抚他后上了车。还要回来看着玉米和洋芋的收成的。
“怎么办?”有人担心到时候稻种分的不够数或者压根忘记分给他们村了。
遥望着汽车远去的高大队长神秘地微笑:“不会不够的。”他偷偷地留好了种子,人家不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咱们村种出的粮食总归不可能自己吃不上的,
上头要是分种子,这个种子他就留着给村民吃,要是不留,正好给大队上做种。
秋收结束,赵家沟水稻亩产接近1000斤,玉米接近1200斤,洋芋接近4000斤。
其他三个分到水稻种子的大队产量没有赵家沟高,水稻精心照顾的情况下也只达到了亩产八百斤,农业局的人不是外行。
这个产量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弄虚作假。
收回来的水稻种子收到粮仓里,他们立马上报给上级,
最后赵家沟大队作为最先种出高产水稻的大队,得到1比1.5的粮食补偿。一斤水稻种子换一斤半的普通水稻。玉米和洋芋也是一样。
赵家沟大队的社员愁死了,
粮食多得吃不完,绝对吃不完。
家家户户天天吃到撑。
王红芬走路踢到一麻袋粮食,笑骂道:“烦死了,走都没法走。”真是甜蜜的负担,粮食多的没地放,堆得几间屋子里到处都是。
田玉春兄弟姐妹6个, 身为老三的她在中间, 说不上宠不宠,无非吃饭时候多一个馒头少一个馒头的区别。
是周围几个村子里出了名的漂亮姑娘,可惜从小下地干活, 晒得黑黑的, 也没上过学,
她从16岁起开始有媒婆上门说媒,可她一个没瞧中,
媒婆介绍的小伙子看起来都是汗津津油腻腻的, 她都能想象到俩人在一张床上的时候,自己会有多恶心了。
跟爹娘说了, 不想结婚。
爹娘见她排斥, 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哪儿有不结婚的呢。
你要是独女我还能给你招赘个女婿, 你这有哥有弟的, 留你在家不是瞎捣乱吗?
这让你以后的嫂子和弟媳怎么想?”
田玉春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她也搞不明白, 她的好友荷花, 为什么每次见到狗蛋都会羞红了脸, 然后脚步急匆匆的跑掉。
狗蛋夏天会把头发剃得光光的, 脑袋晒得像颗发亮的驴屎蛋,
这样的男人有啥好脸红的。
她二十的时候,媒婆再次登门,这次她娘说了:“这家兄弟两个,
虽说兄弟少些,可事也少,媒人说了,
他父母是通情达理的人家,结婚后就给分家,
他们跟着老大过。你要是在挑拣,以后到了25岁,就只能给别人当续弦、当后妈了。”
“当后妈不是挺好,省得自己生了。”田玉春不在意地说,反正自己看不中。
“今年你是一定要嫁出去的,你要是都看不中,那我给你选一个!”
她娘强硬地说,婚姻大事一向是爹娘做主的,怎么到她这里就这不行那不行了。
田玉春气得胸脯一阵起伏的:“那我不要嫁农村的,我要嫁城里人。对了,二婚的不要,年纪大的不要。”
哼!她想着这个媒人也就在四邻八村转一转,城里肯定没有合适的人。
再说了,哪个脑壳坏的城里人娶乡下人啊。
自己把条件抬得高高的,看她还来不。
谁知道凑巧了,
韩铁梅跟她同事诉苦:“你不知道哦,我家振威看人那个眼光哦,
这个说嘴大了,那个说鼻子塌了,还有个说人家眼睛不好看。”
她掐着自己的虎口一阵倒吸气。差点给她气死了,儿女都是债啊。
她是有自知之明的,论家庭条件,一般般,城里比她家有钱有权的一大堆。
论工作普通工人。
论长相,儿子普通人,长得周正而已,可他还带着口吃啊。
正经的城里的漂亮姑娘看不上他啊!
这不,这会四处打听村上的姑娘,要漂亮的、不能太矮的,没有残疾的适龄女孩。
振威这条件放城里找不到,放农村那是妥妥的高富帅。
媒人介绍了田玉春,振威是一眼就相中了。
田玉春这次没有了拒绝的借口了,当然她娘也不给她拒绝的机会,直接同意了。
闺女要嫁城里的工人了,这样的好事要是往外推是不是脑子坏掉了。
闺女长得是不差,可也没到大明星的地步,人家城里的姑娘多白嫩啊,
自己闺女到底是比不上城里姑娘,
差不多就得了,免得挑来挑去到最后给剩家里了,人家王家多好的家庭啊,一家三个工人,
两个弟弟以后肯定也是工人。
田玉春呢,被欢天喜地的亲人赶鸭子上架给赶了出去。
结婚当天她忍耐着和振威洞了房。这是结婚的必然程序,拒绝不了,她懂。
这次夫妻生活使她从身体到心灵上都感觉到非常的不适。
以后振威求欢她就用身体不舒服、来例假了、头疼、今天累了等诸般借口拒绝,
后来发现振威对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怎么说他都不生气,她连借口都懒得找了。
听到婆婆喊自己洗衣服,
田玉春躺在床上流泪,
她娘不住地催自己多跟振威行房,抓紧生个孩子,比婆婆还要着急。
她是想过离婚,也想过离婚的后果,自己没工作,离婚后要回村上继续干农活,
嫂子和弟媳应该不会欢迎自己,村上的闲言碎语自己能承受得住吗?
并且想也知道,要是回家去,自己娘家会第一时间送自己回来,然后逼自己跟振威爹娘认错。
她很迷茫,自己真的错了吗?
可自己真的不喜欢男人啊!
一转眼到了秋收的时候,中级师范学校照例放了农忙假。
“还是你四哥好,就在市里读书,放假就能回来,不像你三哥,出去上学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影了。”
“对呀,三哥还给我带了烧饼吃了呢。”珍珍和喜儿坐那啃着硬邦邦的烧饼,这算是全麦烧饼了,吃起来也挺香的。
小四给他娘烧火:“小妹,在等三年我就能赚钱啦,到时候哥带你去饭店吃。”
“好呀!”
“还给你们买新衣服。”小四信誓旦旦地讲着。
王红芬被他逗笑了:“你这一分钱还没赚,就想着怎么花啦?”
小四丝毫没有不好意思:“娘,你想要啥?”
“我没啥可要的,你到时候交一半工资给我。”
“啊?”小四怪叫。
“你三哥也是一样。”
“这还差不多。”
这次秋收和以前不同,技术员把高产水稻种子交了一半给上面,赵家沟留了一半下来,够自己种的。加上高产的玉米和洋芋,高大队长对今年的收成很是满意。
今年的老天爷也开眼,风调雨顺的。
赵技术员跟上面提前报告了赵家沟秋收的时间,上面下来的是农业局的金干事,
他穿的是现在最为流行的四个兜的中山装,口袋里别着一根钢笔。
手里拿着记录用的小本本。
今年上半年赵技术员早早的跟市里的人打好招呼,将几百斤的种子送到了农业局,
种子确实很饱满,但亩产800斤农业局是不太相信的,前两年到处是虚报粮食产量,今年没有那么严重。他们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将种子发给了三个大队。
这三个大队也用心耕种了。
但是赵家沟大队比他们提前种。也提前收割。
秋收前照例开了动员大会,其实赵家沟的社员比赵技术员和金干事都要激动,
这些粮食是他们亲手种下,亲手浇水施肥,亲眼见证着从小苗长大成熟,
不需要别人强调,都知道产量会很高,高到他们不敢想的地步。
随着高大队长的一声令下,几乎集结了所有村民的秋收开始了。
今年多加了100多亩水田,全村的人都出动了。
王红芬安排安安在家带孩子,至于猪和鸡让他们直接吃饲料,实在是没时间煮,
饭的话有珍珍拿出来的干面条,回家现下着吃都可以,几分钟时间就够了。
珍珍乖觉地听从嫂子的吩咐,和安安一起带着宝珠。
她对于带孩子很有经验了,宝珠早就可以吃辅食了,让她吃点软面条或者蒸鸡蛋都可以的。
金干事在村里待了三天,亲自记录数据,然后将晒好的水稻被拉走。
“哎哎!金干事,给我们村留点种子呀。还有都拉走了咱村吃什么?”高队长急慌慌地拉着金干事,不让他上解放牌卡车。
“高队长,稻种是要上面统一分配的,肯定有你们村的,放心吧。我马上还要回来的。”金干事安抚他后上了车。还要回来看着玉米和洋芋的收成的。
“怎么办?”有人担心到时候稻种分的不够数或者压根忘记分给他们村了。
遥望着汽车远去的高大队长神秘地微笑:“不会不够的。”他偷偷地留好了种子,人家不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咱们村种出的粮食总归不可能自己吃不上的,
上头要是分种子,这个种子他就留着给村民吃,要是不留,正好给大队上做种。
秋收结束,赵家沟水稻亩产接近1000斤,玉米接近1200斤,洋芋接近4000斤。
其他三个分到水稻种子的大队产量没有赵家沟高,水稻精心照顾的情况下也只达到了亩产八百斤,农业局的人不是外行。
这个产量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弄虚作假。
收回来的水稻种子收到粮仓里,他们立马上报给上级,
最后赵家沟大队作为最先种出高产水稻的大队,得到1比1.5的粮食补偿。一斤水稻种子换一斤半的普通水稻。玉米和洋芋也是一样。
赵家沟大队的社员愁死了,
粮食多得吃不完,绝对吃不完。
家家户户天天吃到撑。
王红芬走路踢到一麻袋粮食,笑骂道:“烦死了,走都没法走。”真是甜蜜的负担,粮食多的没地放,堆得几间屋子里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