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怪蝶 第2节
吕凭闻言,也陷入了沉思之中,回想这些时日,姚蝶玉常苦恼桑叶不够用,不够蚕吃的,都不如以前白白胖胖的了,那会不会是因为这回的桑叶不够,也不够新鲜营养,蚕没有吃饱,所以吐出来的丝就轻了、细了?
想定,他把猜到的原因简单说了出来。
姚蝶玉一听,愣了好一会儿才有反应,她眉头一皱,声腔拖得长长的,一脸不可置信:“啊……那之前织出来的布太重,就是因为吃得太好太胖了?”
“应当是这样。”吕凭点头。
姚蝶玉低下头停顿一下,眼睛管着脚尖看了许久,再抬头时眉头皱得更深了,心灰意冷道:“那、那我精心养护的蚕还不如随便养的值钱啊,早知道就饿着它们了。”
“话是这么说,但你明日还是会一大早就去摘桑叶了。”听了这话,吕凭笑几声,“下回就织素纱吧。”
姚蝶玉心善,为了让蚕能吃上新鲜的桑叶,寒暑勤勤,半夜会起身给蚕放新鲜的桑叶,每日天不亮就去城外摘桑叶,这些时日身子甚病时,也要打叠精神起身去摘桑叶,现在她知道蚕是因为吃得太好,吐出的丝才不够轻盈,但吕凭觉得,她宁愿少挣几钱,也会让蚕吃饱。
“唉,这不让人活路的世道啊。”姚蝶玉鼻腔里哼了一声气,“但其实我那匹布其实值一两八钱的,下回再去苏州卖布,我不如当个卖婆,上门卖货好了。”
“哪有那么年轻的卖婆,小心到时候又被骗了。”姚蝶玉在苏州遇到的事儿,吕凭都听说了。
“我现在不会被骗了,要是有人和我杀价,我就在杀价之价上,翻倍加价就是。”姚蝶玉眉开眼笑,“不过再去苏州,也是一年后的事儿了,到时候再说吧。”
吕凭点头,转开话题,一面说,一面观看姚蝶玉的脸色变化:“阿娘问我们何时要孩子……我说等和叔叔分家了,住进新宅里再说,现在这里这么一点地方,挤着八口人都够叫人头疼的,这时候生一个,到时候孩子连学爬学走的地儿都没有了。”
自从姚蝶玉亲眼看到溺死女婴的情景,又看了当今的律法之后,在房事上没有以前放得开,拘谨着,生怕受孕,吕凭知道她在怕什么,却不知该如何安慰。
“再、再说吧。”姚蝶玉捂着肚子,没了喜色,粉红的脸颊瞬间变得惨白,“我还没准备好……而且我也怕……”
“是怕阿娘还是怕我?”吕凭问得委婉,问完又自顾解释,“虽然那是风俗,可不是所有人都会那么做,你看阿娘,生了熹姐儿后并没有那么做是不是?还把熹姐儿养得活泼乱跳的,阿娘不会做的事情,我自然也不会那么做。”
“我知道。”姚蝶玉一副急泪,嗡声道,“等我缓一缓,缓过了就好了。”
第3章
阳春三月,江水绿如蓝,最难熬的旱月终于是过去了。
姚蝶玉小心翼翼避着地上的水滩,脚下一步紧一步慢往质库走去。
走路的时候她的头压得低低的,腰肢略略斜着,模样看着像是受了什么委屈,但脚下还是走得丢丢秀秀,颇有几分雅态,明明只是一个蚕娘,举止仪态,却不比那些娇养的姑娘家差几分。
姚蝶玉要去质库典东西。
吕凭入狱近三个月了,家里也就有近三个月里没了柴水,如今的吕家加上她,一共有四口人要吃饭,她又不是织女,能施法术织布,就算不眠不休织布换来的钱也根本不够用。
连吃了几日没滋味的清粥水,人饿得晕乎乎,就算嘴巴再省,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姚蝶玉无奈只能典了自己的嫁妆,暂先换点银子来用。
今日她要典的是一支金蝉玉叶发簪。
纯金打造的蝉,蝉底下的玉叶有些缺瑕,好在质理剔透温润,用和田羊脂白玉雕刻而成,应当能典个十两。
当初徐遗兰在把这支簪子送到即将出嫁的姚蝶玉手上时,千叮咛万嘱咐,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典成银子来用,这簪子是作为无本的妇人家最后的保障。
若不是万不得已,姚蝶玉也不忍心拿簪子出来典,唉,但如今境况是饔飧不继,家中能典之物都典了,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了,她暗暗希望在典了这簪子后吕凭能快些从监狱里出来赚银子,这样她还有机会将簪子赎回来。
不过有了这数十两,今日便可以奢侈一些,吃点油荤之物,想到这里,失去嫁妆的心酸难过被冲淡了不少,想到醇厚的油香,姚蝶玉的心情莫名好了一些。
姚蝶玉怀里袖着簪子,一步不停,前往典铺典银子时,碰巧在路上遇到了府衙里的典史李牧。
她缩着肩膀,低着头看着脚尖走路,是李牧眼尖先看到了她。
看到打扮朴素的姚蝶玉,李牧愣了一下,几日不见而已,不想她竟变得如此憔悴了,脸蛋儿瘦了,腰围减了,看来吕凭入狱的这一段时日里她的日子并不好过,也不知吕凭有没有福气能活下来。
不过就算吕凭有福气保全了性命,日后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干旱灾荒之年竟敢偷窃种子,没有一点良心,德化县的农耕人心里定是恨死了他,这般日后谁会去他那儿买东西?这德化县里又不是只有他一人在造纸。
德化县的人没有恨屋及乌,排斥姚蝶玉与吕家其余人已是心善非常,怎么说说到底还是那比玉精神,如花窈窕的姚蝶玉可怜,才嫁为人妇一年,自己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妇人家,转眼就要独自养活这么多人,丈夫不死日子难,丈夫死了日子更难,年纪轻轻的,家贫无所依靠,要守寡还要养夫家,想改嫁,恐是不被头上的翁姑允许。
那话说的好,命若穷,,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姚蝶玉显然是前者。
李牧感叹姚蝶玉命运凄惨的同时,随即想到了一件紧要之事,他上前一步遮了姚蝶玉的路,赶紧把话说:“晏大人要从京城回来了,我听门子说,虫娘前些时候来找晏大人,是有什么事儿吗?”
姚蝶玉三岁来到九江德化县,这里养蚕的人家,就属她养得最好了,每次养的蚕都是又白又胖的,天生就是个养蚕人,蚕也是虫类,所以大伙儿都管她叫虫娘或者是小虫娘子。
“晏大人要回来了?太好了!”听了这话,姚蝶玉缩着的肩膀忽然打开,好像听到了什么好消息一样,脸上瞬间开朗了不少。
姚蝶玉自小就生的好看,粉面红腮,没出嫁前在德化县里就是个小有名声的姐儿,她年幼时活泼好动,脸蛋和粉搓成似的,得了个玉面兔儿的美称,及笄后的脸蛋像那光泽饱满,毫无瑕点,李牧看着她的笑容魂魄失了几缕,愣了许久才自觉失礼,慌忙低下头,眼睛管着地面看。
姚蝶玉惦记着晏鹤京要回来的事儿,没和李牧多说什么,道谢后匆匆回了家,准备过些时候和翁姑吕仕芳一起去一趟府衙,去给吕凭求情。
若是在寻常时节偷盗种子并不会入狱,可去岁是饥荒之年,能种出填饱肚子的粮食的种子比人还金贵,偷种子和偷了别人的命根子没什么区别,吕凭这偷盗之罪十分之大,又没个气运,恰好碰上了三把火的知府大人,直接来了个以罪当刑。
可这不能怪吕凭与其它农户去偷盗种子,九江府最大的六陈铺,见干旱将去,先以种子暂时稀缺溢价而卖,原本买一亩田地所用的种子不过数十文,现在两钱才能买到,溢价到两钱也罢了,买到的种子又多有腐烂,根本不能种植,后来又以种子遭人盗窃,所剩无几之由,竟在两钱上又加了两钱,变成了四钱才能买到一亩田地所用的种子。
盗贼横行,又有奸商当道,九江府里暗无天日。
这等价格,寻常农户哪里能买得起,简直欺人太甚,所以吕凭与一些农户商讨着去六陈铺里偷种子,只是不幸的当日便被巡逻之人抓了个正着,送到知县李城郭那儿去了。
德化县是附郭县,知县与知府同在一县,如此知县没什么权利,不过吕凭他们被抓时,九江府的知府告老归乡了,新上任的知府,也就是晏鹤京还没到来,这件种子盗窃案便先由李城郭来断案。
前先在别的县里,有人因抢夺五斗米就被依律处死,而如是今饥荒之年,偷盗种子的人和抢夺粮食的盗贼一样没天理,也该一律处死,不过又怕到时候新上任的知府会以为自己在摆老资格,李城郭在审理清楚以后,便将吕凭等人,以多次行盗为由,杖打五十大板,拿入监狱先关押着,之后要不要拿入死牢,就由新知府来决定了。
晏鹤京上任后,对种子盗窃案并无有疑虑,说一句罪当处死,吕凭就被送到了死牢中受罪。
而那六陈铺溢价卖腐烂的种子,并没有得到惩罚处置,还因抓得盗窃犯有功,获得了奖赏。
这碧翁翁的眼恐怕也是瞎了。
将盗贼直接判死罪,能杀鸡儆猴,让那些手脚不安分的盗贼有个忌惮,可对姚蝶玉来说那个人是她的枕边人,是她的丈夫,哪个娘子听到丈夫被判死罪能喜笑颜开?没来个孟姜女哭长城已是个坚强之人。
吕凭是第一次行盗,前先去六陈铺盗窃的并不是他们,姚蝶玉去县衙里伸冤辩解过几次,可都因没有证据,伸冤几次都无人受理。
知晓其中内情的人不愿牵涉进案子里,一旦牵涉进去随时等着侯传,若不小心被误以为有嫌疑也要被羁押,他们都是要靠劳动养家的人,不能被耽误一日,所以个个都避之而不及。
姚蝶玉无奈,新知府到任后,她在想要不要去知府那处试着伸冤,可听说那新知府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为人处世比李城郭还要冷漠,只说前些时候有人犯了事儿,在府衙跪了几天几夜,他连面也不露一下,还让人将其无情斥赶。
听到此事的姚蝶玉倒吸一口气,瞬间知难而退。
就在姚蝶玉走投无路之际,邻家的金月奴给她献了一计。
金月奴让她去妻救夫刑。
简而言之就是让她去代替丈夫受刑受死。
妻子替丈夫而死,在这个世道里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但姚蝶玉今年十九岁而已,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书读得多却没读懂多少的妇人家,听到死字,心里就开始贪生,一贪生,便怕死,哆嗦着脚不知该怎么办。
她想救吕凭,可是也不想死的啊。
第4章
金月奴看她一脸怂样,没好气瞪了一眼。
受瞪,姚蝶玉两下里觉得委屈,眼圈不由红了起来,还有一点湿润了。
她是个美人,什么模样做出来都是楚楚动人的,同身为女子,金月奴的姿色只有她的三分,日日听着身边的男人女人夸吕家的婆娘如何的好看,自会心生嫉妒,于是借着这次机会拧她手臂骂道:“谁家娘子和你一样贪生怕死的,你男人在狱里受难,你倒是怕起死来,有个十分姿色又有什么用。”
听她这么一骂,姚蝶玉也觉得自己忒没用,低下头抹起挂在眼角上的小泪花。
金月奴不是个穷凶极恶的人,出了一口气,之后的态度好了许多,把方才没说完的话继续说:“你我二人相识这么久,我能让你这个小蠢娘真的去死吗?自开国以来,君臣皆以仁慈治国安民,你去妻救夫刑,准能成功。”
“什、什么意思。”如今君臣以仁慈治国安民,姚蝶玉当然知道,但她还是不太明白。
“你呀你呀……不是喜欢读书吗?怎么读那么多书,依然这么不开窍,俨然是一个木头脑袋。”金月奴是恨铁不成钢,恨得用手指去弹她的脑门儿。
不仅是弹,她还想把她的脑门儿劈成两半,看看里头装的是不是些猪脑浆。
姚蝶玉疼痛,捂着脑袋往后躲,急着解释:“月奴姐姐,我……我是真不懂啊。”
一急,两行清泪就吊在了腮边上。
金月奴气得跳脚,但是气也没有用,气死了眼前的呆子也不明所以,她深呼吸几口气后解释:“曾经有妇人愿意替犯罪的丈夫而死,这事儿上报朝廷后,大帝怜悯其情,便以‘以仁治国’为由,很快免了那丈夫的罪行。有了这个先例,你如今效仿那妇人所做之事,那知府大人,头上挂着的官再大,身世再厉害,不也拿你没有办法了?再说了,如果这招没用,知府大人也不会让你死的吧,你又没犯什么事儿,只能说你那丈夫是个短命鬼了。”
说到后面金月奴还是一脸的嫌弃,这一次她嫌弃的是姚蝶玉的丈夫吕凭了:“也真是的,好端端的,去偷什么种子……简直比你还蠢。不过只怕你的蠢,是睡在同一被窝里沾染来的,我也得离你远一些才好,你俩才在榻上同睡个一年,你就蠢成这般了,要是睡个十几二十年,生出来的孩子保不齐也是蠢的。”
金月奴的嫌弃之意,姚蝶玉没有听出来,但听到那些闺房事,她不由粉面通红,脖颈生热,久久不能平静,小声反驳:“阿凭哥哥才不蠢呢。”
那天回到家,姚蝶玉想了很久,金月奴说的没错,就算这一招不成,她也不会因此丢了性命,既然这样不妨去试试。
想定了,她把这事与翁姑说。
吕仕芳得知有救吕凭的办法,也没过多犹豫,第二日天还没亮就想带着她去府衙求情。
不巧的是知府大人为了一桩案件回了京城,归期不定,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知府大人姓晏,名鹤京,今年二十有五,美如冠玉,文能安邦,武可定国,有些许本事,但他热衷于做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平日里不是去宴会盛会里吃酒喝茶,就是听戏班子唱曲儿,或是和几个狐朋狗友,去骑马射猎,现在到这小小的地方做个知府,吃穿用度也极尽奢侈了。
不仅如此,他还没什么规矩,前些年晏家老夫人病逝时,他虽要斩衰,却嫌身上披着的白麻道袍不好,要换成上好的白绢直身,连带着自己的随从也换成了白绢制道袍,也不怕人在背地里厮说。
要说他不守规矩之处,那是用十根手指头也算不过来的,知府是正四品官员,正四品官员的居第,厅堂应当是五间七架,正门是三间三架,但晏鹤京觉得狭窄不能住人,另外花了数百两,买了个六层房屋为自家宅,后来又嫌弃城内嘈杂,遂在城外,用四百两买下一处庄子,改成园林来独自受用,不管是自家宅还是庄子,气派都赛过王侯,超越居住等第了。
但没有规矩又如何?他祖上拿着丹书铁券,爹爹是世袭公爷,和当今的阁老还是年家,而自家哥哥是屡立战功的昭武将军,母家也不得了,是开国功臣家族,满城文武官加起来也没晏家的威名大,就算晏鹤京这位纨绔子弟今日错杀了人,苦主也无处喊冤。
姚蝶玉有些羡慕了,吕凭一年前说想买所门面两间,床房三间以及厨灶一间的六间房,而简单的六间房在九江府里要花个五六十两才能买到,若是临街的房子,价格还得加上一些,寻常人家想买个房,要拼上半辈子,苦上半辈子,而富家子弟随手花个百千两买处园林享用,囊中也依旧饱满,对比起来甚是无奈。
姚蝶玉去城外的山上采摘桑叶的时候,会俯瞰看到晏鹤京那座备极富丽的园林,只见园林里每隔十步造一亭,五十步造一阁,楼阁重叠,亭台相间,名花灿若云锦,小桥怪石,假山活水,布置绝佳,在青葱遍野里颇有画意,极尽丘壑之致,看多了,里头的一花一木,无不熟记于心,以至于某天上山再次俯瞰园林时,能一眼看到林内又种了什么奇树娇花……还有一大片,沁绿的,挂着紫红果儿,似蚕儿们可餐的桑树。
她对园林里的奇树娇花兴趣不多,对园林的奇趣建筑也不多留心,但在看到桑树时,两只眼睛瞪大了一倍,心生艳羡。
等吕凭从狱中出来买了房屋,她也要在院子里种满桑树!
自从知道晏鹤京要回来后,姚蝶玉每天睁开惺忪的睡眼,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扳着指头算,算晏鹤京还有几日回来,算得他已经回来时,她的胸口一跳,愁苦着脸起身洗漱。
纨绔子弟啊,听说都是些仗势欺人的狗东西,姚蝶玉的心里既害怕又期待,她担心晏鹤京性子恶劣,并不是个会手下留情的人,到时候走投无路了又该怎么办?
她没犯事儿,所以不担心自己会有什么性命之虞,她是担心吕凭不能得救,要是不能得救,她日后又该怎么办呢?苏哥儿和熹姐儿现在还小,不费什么银子,但等他们的庚齿稍长了,那花销可不小,到时候她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养活他们了。
一边担忧着,姚蝶玉一边束上短围裙,仔细清理了蚕砂,给蚕换了新桑叶,才叹着气挂上竹篓,拿起剪刀,嘴里一小口一小口吃着干涩难咽的馒头,往城外走去。
现在她养的蚕还是小蚕,只能吃嫩些的桑叶,城外野桑树并不多,不早些去摘不到蚕喜欢吃的桑叶。
城门旁已聚集了不少出城耕作的人了。
春寒料峭,昨日夜间下过一场小雨,此时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点温暖的晴光,风一吹来,姚蝶玉冷得频频呵手,缩到角落里避风去了。
等到城门大开,她才跌跌脚,随着人群一起往城外走。
姚蝶玉和往前一样,来到生有桑树之地采摘桑叶,不过刚到地方,她就发现那些桑树蔫蔫的,有枯萎之状,来不及去细看,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撑伞也无用,裙摆与鞋子不一会儿就湿透了。
四面不是树木就是花草,除了那处园林就没有可以避雨的亭子了,姚蝶玉一身狼藉,不敢去借问方寸之地避雨,她找了棵树枝繁密的大树躲雨。
躲不到片刻,从园林的西门里走出一名头戴碧帻的小厮。
那小厮撑着把油纸伞,不紧不慢朝姚蝶玉所在的方向走去:“我家公子请娘子进里头避避雨。”
想定,他把猜到的原因简单说了出来。
姚蝶玉一听,愣了好一会儿才有反应,她眉头一皱,声腔拖得长长的,一脸不可置信:“啊……那之前织出来的布太重,就是因为吃得太好太胖了?”
“应当是这样。”吕凭点头。
姚蝶玉低下头停顿一下,眼睛管着脚尖看了许久,再抬头时眉头皱得更深了,心灰意冷道:“那、那我精心养护的蚕还不如随便养的值钱啊,早知道就饿着它们了。”
“话是这么说,但你明日还是会一大早就去摘桑叶了。”听了这话,吕凭笑几声,“下回就织素纱吧。”
姚蝶玉心善,为了让蚕能吃上新鲜的桑叶,寒暑勤勤,半夜会起身给蚕放新鲜的桑叶,每日天不亮就去城外摘桑叶,这些时日身子甚病时,也要打叠精神起身去摘桑叶,现在她知道蚕是因为吃得太好,吐出的丝才不够轻盈,但吕凭觉得,她宁愿少挣几钱,也会让蚕吃饱。
“唉,这不让人活路的世道啊。”姚蝶玉鼻腔里哼了一声气,“但其实我那匹布其实值一两八钱的,下回再去苏州卖布,我不如当个卖婆,上门卖货好了。”
“哪有那么年轻的卖婆,小心到时候又被骗了。”姚蝶玉在苏州遇到的事儿,吕凭都听说了。
“我现在不会被骗了,要是有人和我杀价,我就在杀价之价上,翻倍加价就是。”姚蝶玉眉开眼笑,“不过再去苏州,也是一年后的事儿了,到时候再说吧。”
吕凭点头,转开话题,一面说,一面观看姚蝶玉的脸色变化:“阿娘问我们何时要孩子……我说等和叔叔分家了,住进新宅里再说,现在这里这么一点地方,挤着八口人都够叫人头疼的,这时候生一个,到时候孩子连学爬学走的地儿都没有了。”
自从姚蝶玉亲眼看到溺死女婴的情景,又看了当今的律法之后,在房事上没有以前放得开,拘谨着,生怕受孕,吕凭知道她在怕什么,却不知该如何安慰。
“再、再说吧。”姚蝶玉捂着肚子,没了喜色,粉红的脸颊瞬间变得惨白,“我还没准备好……而且我也怕……”
“是怕阿娘还是怕我?”吕凭问得委婉,问完又自顾解释,“虽然那是风俗,可不是所有人都会那么做,你看阿娘,生了熹姐儿后并没有那么做是不是?还把熹姐儿养得活泼乱跳的,阿娘不会做的事情,我自然也不会那么做。”
“我知道。”姚蝶玉一副急泪,嗡声道,“等我缓一缓,缓过了就好了。”
第3章
阳春三月,江水绿如蓝,最难熬的旱月终于是过去了。
姚蝶玉小心翼翼避着地上的水滩,脚下一步紧一步慢往质库走去。
走路的时候她的头压得低低的,腰肢略略斜着,模样看着像是受了什么委屈,但脚下还是走得丢丢秀秀,颇有几分雅态,明明只是一个蚕娘,举止仪态,却不比那些娇养的姑娘家差几分。
姚蝶玉要去质库典东西。
吕凭入狱近三个月了,家里也就有近三个月里没了柴水,如今的吕家加上她,一共有四口人要吃饭,她又不是织女,能施法术织布,就算不眠不休织布换来的钱也根本不够用。
连吃了几日没滋味的清粥水,人饿得晕乎乎,就算嘴巴再省,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姚蝶玉无奈只能典了自己的嫁妆,暂先换点银子来用。
今日她要典的是一支金蝉玉叶发簪。
纯金打造的蝉,蝉底下的玉叶有些缺瑕,好在质理剔透温润,用和田羊脂白玉雕刻而成,应当能典个十两。
当初徐遗兰在把这支簪子送到即将出嫁的姚蝶玉手上时,千叮咛万嘱咐,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典成银子来用,这簪子是作为无本的妇人家最后的保障。
若不是万不得已,姚蝶玉也不忍心拿簪子出来典,唉,但如今境况是饔飧不继,家中能典之物都典了,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了,她暗暗希望在典了这簪子后吕凭能快些从监狱里出来赚银子,这样她还有机会将簪子赎回来。
不过有了这数十两,今日便可以奢侈一些,吃点油荤之物,想到这里,失去嫁妆的心酸难过被冲淡了不少,想到醇厚的油香,姚蝶玉的心情莫名好了一些。
姚蝶玉怀里袖着簪子,一步不停,前往典铺典银子时,碰巧在路上遇到了府衙里的典史李牧。
她缩着肩膀,低着头看着脚尖走路,是李牧眼尖先看到了她。
看到打扮朴素的姚蝶玉,李牧愣了一下,几日不见而已,不想她竟变得如此憔悴了,脸蛋儿瘦了,腰围减了,看来吕凭入狱的这一段时日里她的日子并不好过,也不知吕凭有没有福气能活下来。
不过就算吕凭有福气保全了性命,日后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干旱灾荒之年竟敢偷窃种子,没有一点良心,德化县的农耕人心里定是恨死了他,这般日后谁会去他那儿买东西?这德化县里又不是只有他一人在造纸。
德化县的人没有恨屋及乌,排斥姚蝶玉与吕家其余人已是心善非常,怎么说说到底还是那比玉精神,如花窈窕的姚蝶玉可怜,才嫁为人妇一年,自己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妇人家,转眼就要独自养活这么多人,丈夫不死日子难,丈夫死了日子更难,年纪轻轻的,家贫无所依靠,要守寡还要养夫家,想改嫁,恐是不被头上的翁姑允许。
那话说的好,命若穷,,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姚蝶玉显然是前者。
李牧感叹姚蝶玉命运凄惨的同时,随即想到了一件紧要之事,他上前一步遮了姚蝶玉的路,赶紧把话说:“晏大人要从京城回来了,我听门子说,虫娘前些时候来找晏大人,是有什么事儿吗?”
姚蝶玉三岁来到九江德化县,这里养蚕的人家,就属她养得最好了,每次养的蚕都是又白又胖的,天生就是个养蚕人,蚕也是虫类,所以大伙儿都管她叫虫娘或者是小虫娘子。
“晏大人要回来了?太好了!”听了这话,姚蝶玉缩着的肩膀忽然打开,好像听到了什么好消息一样,脸上瞬间开朗了不少。
姚蝶玉自小就生的好看,粉面红腮,没出嫁前在德化县里就是个小有名声的姐儿,她年幼时活泼好动,脸蛋和粉搓成似的,得了个玉面兔儿的美称,及笄后的脸蛋像那光泽饱满,毫无瑕点,李牧看着她的笑容魂魄失了几缕,愣了许久才自觉失礼,慌忙低下头,眼睛管着地面看。
姚蝶玉惦记着晏鹤京要回来的事儿,没和李牧多说什么,道谢后匆匆回了家,准备过些时候和翁姑吕仕芳一起去一趟府衙,去给吕凭求情。
若是在寻常时节偷盗种子并不会入狱,可去岁是饥荒之年,能种出填饱肚子的粮食的种子比人还金贵,偷种子和偷了别人的命根子没什么区别,吕凭这偷盗之罪十分之大,又没个气运,恰好碰上了三把火的知府大人,直接来了个以罪当刑。
可这不能怪吕凭与其它农户去偷盗种子,九江府最大的六陈铺,见干旱将去,先以种子暂时稀缺溢价而卖,原本买一亩田地所用的种子不过数十文,现在两钱才能买到,溢价到两钱也罢了,买到的种子又多有腐烂,根本不能种植,后来又以种子遭人盗窃,所剩无几之由,竟在两钱上又加了两钱,变成了四钱才能买到一亩田地所用的种子。
盗贼横行,又有奸商当道,九江府里暗无天日。
这等价格,寻常农户哪里能买得起,简直欺人太甚,所以吕凭与一些农户商讨着去六陈铺里偷种子,只是不幸的当日便被巡逻之人抓了个正着,送到知县李城郭那儿去了。
德化县是附郭县,知县与知府同在一县,如此知县没什么权利,不过吕凭他们被抓时,九江府的知府告老归乡了,新上任的知府,也就是晏鹤京还没到来,这件种子盗窃案便先由李城郭来断案。
前先在别的县里,有人因抢夺五斗米就被依律处死,而如是今饥荒之年,偷盗种子的人和抢夺粮食的盗贼一样没天理,也该一律处死,不过又怕到时候新上任的知府会以为自己在摆老资格,李城郭在审理清楚以后,便将吕凭等人,以多次行盗为由,杖打五十大板,拿入监狱先关押着,之后要不要拿入死牢,就由新知府来决定了。
晏鹤京上任后,对种子盗窃案并无有疑虑,说一句罪当处死,吕凭就被送到了死牢中受罪。
而那六陈铺溢价卖腐烂的种子,并没有得到惩罚处置,还因抓得盗窃犯有功,获得了奖赏。
这碧翁翁的眼恐怕也是瞎了。
将盗贼直接判死罪,能杀鸡儆猴,让那些手脚不安分的盗贼有个忌惮,可对姚蝶玉来说那个人是她的枕边人,是她的丈夫,哪个娘子听到丈夫被判死罪能喜笑颜开?没来个孟姜女哭长城已是个坚强之人。
吕凭是第一次行盗,前先去六陈铺盗窃的并不是他们,姚蝶玉去县衙里伸冤辩解过几次,可都因没有证据,伸冤几次都无人受理。
知晓其中内情的人不愿牵涉进案子里,一旦牵涉进去随时等着侯传,若不小心被误以为有嫌疑也要被羁押,他们都是要靠劳动养家的人,不能被耽误一日,所以个个都避之而不及。
姚蝶玉无奈,新知府到任后,她在想要不要去知府那处试着伸冤,可听说那新知府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为人处世比李城郭还要冷漠,只说前些时候有人犯了事儿,在府衙跪了几天几夜,他连面也不露一下,还让人将其无情斥赶。
听到此事的姚蝶玉倒吸一口气,瞬间知难而退。
就在姚蝶玉走投无路之际,邻家的金月奴给她献了一计。
金月奴让她去妻救夫刑。
简而言之就是让她去代替丈夫受刑受死。
妻子替丈夫而死,在这个世道里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但姚蝶玉今年十九岁而已,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书读得多却没读懂多少的妇人家,听到死字,心里就开始贪生,一贪生,便怕死,哆嗦着脚不知该怎么办。
她想救吕凭,可是也不想死的啊。
第4章
金月奴看她一脸怂样,没好气瞪了一眼。
受瞪,姚蝶玉两下里觉得委屈,眼圈不由红了起来,还有一点湿润了。
她是个美人,什么模样做出来都是楚楚动人的,同身为女子,金月奴的姿色只有她的三分,日日听着身边的男人女人夸吕家的婆娘如何的好看,自会心生嫉妒,于是借着这次机会拧她手臂骂道:“谁家娘子和你一样贪生怕死的,你男人在狱里受难,你倒是怕起死来,有个十分姿色又有什么用。”
听她这么一骂,姚蝶玉也觉得自己忒没用,低下头抹起挂在眼角上的小泪花。
金月奴不是个穷凶极恶的人,出了一口气,之后的态度好了许多,把方才没说完的话继续说:“你我二人相识这么久,我能让你这个小蠢娘真的去死吗?自开国以来,君臣皆以仁慈治国安民,你去妻救夫刑,准能成功。”
“什、什么意思。”如今君臣以仁慈治国安民,姚蝶玉当然知道,但她还是不太明白。
“你呀你呀……不是喜欢读书吗?怎么读那么多书,依然这么不开窍,俨然是一个木头脑袋。”金月奴是恨铁不成钢,恨得用手指去弹她的脑门儿。
不仅是弹,她还想把她的脑门儿劈成两半,看看里头装的是不是些猪脑浆。
姚蝶玉疼痛,捂着脑袋往后躲,急着解释:“月奴姐姐,我……我是真不懂啊。”
一急,两行清泪就吊在了腮边上。
金月奴气得跳脚,但是气也没有用,气死了眼前的呆子也不明所以,她深呼吸几口气后解释:“曾经有妇人愿意替犯罪的丈夫而死,这事儿上报朝廷后,大帝怜悯其情,便以‘以仁治国’为由,很快免了那丈夫的罪行。有了这个先例,你如今效仿那妇人所做之事,那知府大人,头上挂着的官再大,身世再厉害,不也拿你没有办法了?再说了,如果这招没用,知府大人也不会让你死的吧,你又没犯什么事儿,只能说你那丈夫是个短命鬼了。”
说到后面金月奴还是一脸的嫌弃,这一次她嫌弃的是姚蝶玉的丈夫吕凭了:“也真是的,好端端的,去偷什么种子……简直比你还蠢。不过只怕你的蠢,是睡在同一被窝里沾染来的,我也得离你远一些才好,你俩才在榻上同睡个一年,你就蠢成这般了,要是睡个十几二十年,生出来的孩子保不齐也是蠢的。”
金月奴的嫌弃之意,姚蝶玉没有听出来,但听到那些闺房事,她不由粉面通红,脖颈生热,久久不能平静,小声反驳:“阿凭哥哥才不蠢呢。”
那天回到家,姚蝶玉想了很久,金月奴说的没错,就算这一招不成,她也不会因此丢了性命,既然这样不妨去试试。
想定了,她把这事与翁姑说。
吕仕芳得知有救吕凭的办法,也没过多犹豫,第二日天还没亮就想带着她去府衙求情。
不巧的是知府大人为了一桩案件回了京城,归期不定,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知府大人姓晏,名鹤京,今年二十有五,美如冠玉,文能安邦,武可定国,有些许本事,但他热衷于做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平日里不是去宴会盛会里吃酒喝茶,就是听戏班子唱曲儿,或是和几个狐朋狗友,去骑马射猎,现在到这小小的地方做个知府,吃穿用度也极尽奢侈了。
不仅如此,他还没什么规矩,前些年晏家老夫人病逝时,他虽要斩衰,却嫌身上披着的白麻道袍不好,要换成上好的白绢直身,连带着自己的随从也换成了白绢制道袍,也不怕人在背地里厮说。
要说他不守规矩之处,那是用十根手指头也算不过来的,知府是正四品官员,正四品官员的居第,厅堂应当是五间七架,正门是三间三架,但晏鹤京觉得狭窄不能住人,另外花了数百两,买了个六层房屋为自家宅,后来又嫌弃城内嘈杂,遂在城外,用四百两买下一处庄子,改成园林来独自受用,不管是自家宅还是庄子,气派都赛过王侯,超越居住等第了。
但没有规矩又如何?他祖上拿着丹书铁券,爹爹是世袭公爷,和当今的阁老还是年家,而自家哥哥是屡立战功的昭武将军,母家也不得了,是开国功臣家族,满城文武官加起来也没晏家的威名大,就算晏鹤京这位纨绔子弟今日错杀了人,苦主也无处喊冤。
姚蝶玉有些羡慕了,吕凭一年前说想买所门面两间,床房三间以及厨灶一间的六间房,而简单的六间房在九江府里要花个五六十两才能买到,若是临街的房子,价格还得加上一些,寻常人家想买个房,要拼上半辈子,苦上半辈子,而富家子弟随手花个百千两买处园林享用,囊中也依旧饱满,对比起来甚是无奈。
姚蝶玉去城外的山上采摘桑叶的时候,会俯瞰看到晏鹤京那座备极富丽的园林,只见园林里每隔十步造一亭,五十步造一阁,楼阁重叠,亭台相间,名花灿若云锦,小桥怪石,假山活水,布置绝佳,在青葱遍野里颇有画意,极尽丘壑之致,看多了,里头的一花一木,无不熟记于心,以至于某天上山再次俯瞰园林时,能一眼看到林内又种了什么奇树娇花……还有一大片,沁绿的,挂着紫红果儿,似蚕儿们可餐的桑树。
她对园林里的奇树娇花兴趣不多,对园林的奇趣建筑也不多留心,但在看到桑树时,两只眼睛瞪大了一倍,心生艳羡。
等吕凭从狱中出来买了房屋,她也要在院子里种满桑树!
自从知道晏鹤京要回来后,姚蝶玉每天睁开惺忪的睡眼,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扳着指头算,算晏鹤京还有几日回来,算得他已经回来时,她的胸口一跳,愁苦着脸起身洗漱。
纨绔子弟啊,听说都是些仗势欺人的狗东西,姚蝶玉的心里既害怕又期待,她担心晏鹤京性子恶劣,并不是个会手下留情的人,到时候走投无路了又该怎么办?
她没犯事儿,所以不担心自己会有什么性命之虞,她是担心吕凭不能得救,要是不能得救,她日后又该怎么办呢?苏哥儿和熹姐儿现在还小,不费什么银子,但等他们的庚齿稍长了,那花销可不小,到时候她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养活他们了。
一边担忧着,姚蝶玉一边束上短围裙,仔细清理了蚕砂,给蚕换了新桑叶,才叹着气挂上竹篓,拿起剪刀,嘴里一小口一小口吃着干涩难咽的馒头,往城外走去。
现在她养的蚕还是小蚕,只能吃嫩些的桑叶,城外野桑树并不多,不早些去摘不到蚕喜欢吃的桑叶。
城门旁已聚集了不少出城耕作的人了。
春寒料峭,昨日夜间下过一场小雨,此时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点温暖的晴光,风一吹来,姚蝶玉冷得频频呵手,缩到角落里避风去了。
等到城门大开,她才跌跌脚,随着人群一起往城外走。
姚蝶玉和往前一样,来到生有桑树之地采摘桑叶,不过刚到地方,她就发现那些桑树蔫蔫的,有枯萎之状,来不及去细看,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撑伞也无用,裙摆与鞋子不一会儿就湿透了。
四面不是树木就是花草,除了那处园林就没有可以避雨的亭子了,姚蝶玉一身狼藉,不敢去借问方寸之地避雨,她找了棵树枝繁密的大树躲雨。
躲不到片刻,从园林的西门里走出一名头戴碧帻的小厮。
那小厮撑着把油纸伞,不紧不慢朝姚蝶玉所在的方向走去:“我家公子请娘子进里头避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