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直到电影开始奏响片尾曲,方新故借着音乐声掩饰,眼眸发亮地凑到景亦同耳边道:“稳了,超好看!”
景亦同笑着跟他碰了碰拳头:“好。”
电影结束后,主创们还要接受现场提问,景亦同站在台上,随机抽了几个媒体和观众发言,收获了一致好评。这样一部无注水快节奏、又有血有肉的电影,简直把观众们的好感都拉满了。
所有人看完这部电影,只有一个感觉——爽。
不是说剧情有多爽,而是整个电影的节奏实在太舒服了。虽然节奏快,却不会让人觉得赶,尺度把握得相当高明,而且内容非常充实,人物形象也立起来了,非常能调动人的情绪。
台下的媒体观众不仅夸演员,更是把导演和编剧大夸一通,一部好的电影,这三者缺一不可。
但一水的夸赞也挺无聊的,有的媒体就开始另辟蹊径找不一样的谈论点。
比如坐在方新故斜后方的记者被抽到提问时,他道:“景老师,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是你第一次参与投资和制作,刚才观影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和你旁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交谈,请问你是不是对《水噬沙》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有一点紧张?”
听到这个问题,方新故默默埋下了头,怎么还牵扯上他了?
台上的景亦同看向台下方新故低垂的脑袋,露出了一个没人看懂的笑容:“紧张是肯定的,每一部作品最后都要接受大众检阅,在上映之前,我们谁都不确定市场会对这部作品做出怎样的评价,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身边朋友的认可。”
“朋友?”
在场的记者都是人精,很快注意到景亦同这个特殊的措辞性,他们原本以为坐景亦同边上的人也是工作人员,现在听景亦同这么一说,纷纷往第一排最角落的那个位置看去,想看看是哪位朋友。
于是很快就有人发现,角落位置上的那个人看起来非常眼熟——
“啊?方新故?”
“呃……方老师,怎么是你在这儿?”
方新故见自己的身份被识破,只好破罐子破摔地默默接话:“我在这儿,不应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吗?”
第70章
台下众人都笑了, 方新故出现在这里,确实是一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但这话从方新故这个当事人嘴里说出来, 怎么听怎么搞笑。
方新故生气地看向台上, 只见其他几位主创脸上也都是一脸惊讶,唯有景亦同还笑呵呵地看着他,方新故狠狠剜了景亦同这个大漏勺一眼, 非常怀疑这人就是故意的。
景亦同无辜地朝他眨眨眼, 还非常气人地让工作人员给他送了个话筒过去。
方新故吐出一口气, 认命地接过麦, 朝后方的媒体和观众微微欠身,打了个招呼:“大家好。”
背后很多人本来没看清究竟是不是方新故,但现在方新故一说话,所有人都认出了他的声音, 背后当即传来一阵“哇哦”的欢呼。
有人打趣地问道:“方老师怎么来了?”
“嗯,这个还用解释吗?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邀请我来的,”方新故清清嗓子,见有人还想问与他有关的问题,他忙补充道, “今天是《水噬沙》的首映礼, 希望大家的关注点回归电影本身。”
听他这么说,许多蠢蠢欲动的媒体这才歇下心思,刚才提问的记者想了想, 接着问道:“方老师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方新故斟酌着回答:“我不是影评人也不是从业者,只能从观众角度来说,我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
记者又追问:“之前观影的时候, 景老师在跟你说什么呢?这个方老师方便透露一下吗?”
方新故想了一下,发现自己竟然想不起来刚才景亦同都絮叨了些什么了,可见他之前的回答有多敷衍。
他回道:“就是问了一下我对电影的评价,具体聊的什么我有点记不清了……景老师太啰嗦了,我在认真看电影,他一直打扰我,我哪有空跟他聊天。”
景亦同忍不住插了一句:“我啰嗦?”
影厅中响起了忍笑的声音,连记者都有点绷不住嘴角,强装正经地当和事佬道:“这说明方老师十分认可景老师的新电影嘛。”
方新故连连点头。
景亦同哼哼了两声,问方新故道:“那请方老师来具体地夸一夸我们这部电影。”
方新故睨他,怎么还给我加戏?景亦同却笑着看他。
方新故故意道:“整体的配乐跟剧情、人物融得特别好,我注意到片尾的音乐制作上,很多配乐的制作人中都出现了魏勤老师的名字,不愧是大师出品,还有几位新人词曲作者,像冯鹤、童梦雨,几首插曲做得也非常漂亮。”
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吹捧一下前辈,再提携新人几句,总归是不出错的。
景亦同却对他的回答很不满意:“只有音乐方面的评价吗?”
方新故知道景亦同是什么意思,但偏偏就不顺着他的意思回答,挑眉继续道:“剧情上也很充实饱满,逻辑通畅自然不用说,导演的镜头艺术也很写实……”
景亦同:……
景亦同听方新故差不多把剧组所有人都夸了一通,唯独跳过自己,急了:“对主演就没什么评价吗?”
他这话一出口,全场当即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哈哈哈!”
方新故也忍不住笑了出来,他报完仇,见也把景亦同逗得差不多了,这才正色道:“主演还需要我夸吗?景老师早就用演技征服我了。”
景亦同这才露出了这还差不多的表情。
一场首映礼完美收官,当天晚上,参与首映礼的媒体记者和观影团开始在网上发表影评,清一色的好评看得网友们对电影期待不已。
也有人发出了方新故现身首映礼现场的视频和照片,这下又是给cp粉下了一计猛药,一时间全网都是景亦同、方新故和同新圆这三个关键词。
不过在电影上映前夕,又发生了一点小插曲,这段时间景亦同的圈内熟人纷纷帮忙转发宣传《水噬沙》,唯独方新故那边没有一点反应。
方新故这什么都没做的举动,落在毒唯眼里仿佛是一个信号,这不摆明了两人关系一般,甚至连线上宣传都懒得做吗?
但cpf却有理有据地反驳,方新故连线下宣传都去了,还会在乎一次线上宣传?方新故去参加首映礼给《水噬沙》带来的关注度,可比其他艺人线上宣传带来的效果加在一起都要大。
cp粉和毒唯吵得不可开交,就在大家都默认方新故不会再帮《水噬沙》进行宣传时,方新故却有动静了——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他闷声干大事,悄悄给《水噬沙》包了一万场的云包场。
所有人都懵了,不少人不敢置信地掏出计算器算了算一万场云包场要多少钱,然后被吓得不敢吱声。
卧槽,方新故疯了。
方新故和景亦同两人仿佛引发了鲶鱼效应,让这个一潭死水的内娱终于重新蓄满活力。
互联网上吵吵嚷嚷,连带着路人网友们对《水噬沙》的期待值都拉满了,虽然也有人怀疑这都是片方买水炒热度,但《水噬沙》的预售票房节节攀升却是不争的事实,最终甚至突破了预售记录。
三月下旬,《水噬沙》如期上映,期待已久的观众们纷纷涌入电影院。
这部推迟了大半年才和观众见面的电影,甫一播出就好评如潮,无论在什么年代,观众都会喜欢这样一部有诚意有水平的好作品,票房走势更是一路高歌。
世界纷纷扰扰,方新故和景亦同却在这个时候又回了一趟江城。
景亦同最近几天要在江城周边几个城市路演,顺便就回了趟家,方新故则是有哥个mv计划要在江城拍摄,正好回家看看王锦絮。
而且最近方新故的录音工作进入尾声,但还是不出意外地在《沉默有声》这里卡住了。
他觉得自己可能是魔怔了,非要追求《世界之大》时演唱的感觉,为此不惜对着当时的录像一句一句抠细节,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不说,效果也不是特别好。
借着这次回家的机会,方新故想顺便再向王锦絮请教一下。
王锦絮人清瘦不少,虽然在化疗,但看不出一点病态,每天健步如飞,骂方新故的时候也中气十足,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她得了癌症。
见王锦絮这状态,方新故也放心了。
江城的方家老宅中,景亦同跑来借钢琴练习,他见方新故有些萎靡不振,问道:“你这两天怎么天天这个表情?录歌不顺利。”
方新故人一歪:“对,就是你生日那天我唱的《沉默有声》,我现在怎么都复刻不出那天的情绪了。”
景亦同疑惑:“为什么一定要复刻那天的情绪,我记得你跨年夜那天唱得也很好。”
“毕竟是一首写暗恋的歌嘛,我觉得我在你生日那天唱的情绪,更贴近我想要的感觉。”
景亦同笑着跟他碰了碰拳头:“好。”
电影结束后,主创们还要接受现场提问,景亦同站在台上,随机抽了几个媒体和观众发言,收获了一致好评。这样一部无注水快节奏、又有血有肉的电影,简直把观众们的好感都拉满了。
所有人看完这部电影,只有一个感觉——爽。
不是说剧情有多爽,而是整个电影的节奏实在太舒服了。虽然节奏快,却不会让人觉得赶,尺度把握得相当高明,而且内容非常充实,人物形象也立起来了,非常能调动人的情绪。
台下的媒体观众不仅夸演员,更是把导演和编剧大夸一通,一部好的电影,这三者缺一不可。
但一水的夸赞也挺无聊的,有的媒体就开始另辟蹊径找不一样的谈论点。
比如坐在方新故斜后方的记者被抽到提问时,他道:“景老师,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是你第一次参与投资和制作,刚才观影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和你旁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交谈,请问你是不是对《水噬沙》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有一点紧张?”
听到这个问题,方新故默默埋下了头,怎么还牵扯上他了?
台上的景亦同看向台下方新故低垂的脑袋,露出了一个没人看懂的笑容:“紧张是肯定的,每一部作品最后都要接受大众检阅,在上映之前,我们谁都不确定市场会对这部作品做出怎样的评价,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身边朋友的认可。”
“朋友?”
在场的记者都是人精,很快注意到景亦同这个特殊的措辞性,他们原本以为坐景亦同边上的人也是工作人员,现在听景亦同这么一说,纷纷往第一排最角落的那个位置看去,想看看是哪位朋友。
于是很快就有人发现,角落位置上的那个人看起来非常眼熟——
“啊?方新故?”
“呃……方老师,怎么是你在这儿?”
方新故见自己的身份被识破,只好破罐子破摔地默默接话:“我在这儿,不应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吗?”
第70章
台下众人都笑了, 方新故出现在这里,确实是一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但这话从方新故这个当事人嘴里说出来, 怎么听怎么搞笑。
方新故生气地看向台上, 只见其他几位主创脸上也都是一脸惊讶,唯有景亦同还笑呵呵地看着他,方新故狠狠剜了景亦同这个大漏勺一眼, 非常怀疑这人就是故意的。
景亦同无辜地朝他眨眨眼, 还非常气人地让工作人员给他送了个话筒过去。
方新故吐出一口气, 认命地接过麦, 朝后方的媒体和观众微微欠身,打了个招呼:“大家好。”
背后很多人本来没看清究竟是不是方新故,但现在方新故一说话,所有人都认出了他的声音, 背后当即传来一阵“哇哦”的欢呼。
有人打趣地问道:“方老师怎么来了?”
“嗯,这个还用解释吗?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邀请我来的,”方新故清清嗓子,见有人还想问与他有关的问题,他忙补充道, “今天是《水噬沙》的首映礼, 希望大家的关注点回归电影本身。”
听他这么说,许多蠢蠢欲动的媒体这才歇下心思,刚才提问的记者想了想, 接着问道:“方老师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方新故斟酌着回答:“我不是影评人也不是从业者,只能从观众角度来说,我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
记者又追问:“之前观影的时候, 景老师在跟你说什么呢?这个方老师方便透露一下吗?”
方新故想了一下,发现自己竟然想不起来刚才景亦同都絮叨了些什么了,可见他之前的回答有多敷衍。
他回道:“就是问了一下我对电影的评价,具体聊的什么我有点记不清了……景老师太啰嗦了,我在认真看电影,他一直打扰我,我哪有空跟他聊天。”
景亦同忍不住插了一句:“我啰嗦?”
影厅中响起了忍笑的声音,连记者都有点绷不住嘴角,强装正经地当和事佬道:“这说明方老师十分认可景老师的新电影嘛。”
方新故连连点头。
景亦同哼哼了两声,问方新故道:“那请方老师来具体地夸一夸我们这部电影。”
方新故睨他,怎么还给我加戏?景亦同却笑着看他。
方新故故意道:“整体的配乐跟剧情、人物融得特别好,我注意到片尾的音乐制作上,很多配乐的制作人中都出现了魏勤老师的名字,不愧是大师出品,还有几位新人词曲作者,像冯鹤、童梦雨,几首插曲做得也非常漂亮。”
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吹捧一下前辈,再提携新人几句,总归是不出错的。
景亦同却对他的回答很不满意:“只有音乐方面的评价吗?”
方新故知道景亦同是什么意思,但偏偏就不顺着他的意思回答,挑眉继续道:“剧情上也很充实饱满,逻辑通畅自然不用说,导演的镜头艺术也很写实……”
景亦同:……
景亦同听方新故差不多把剧组所有人都夸了一通,唯独跳过自己,急了:“对主演就没什么评价吗?”
他这话一出口,全场当即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哈哈哈!”
方新故也忍不住笑了出来,他报完仇,见也把景亦同逗得差不多了,这才正色道:“主演还需要我夸吗?景老师早就用演技征服我了。”
景亦同这才露出了这还差不多的表情。
一场首映礼完美收官,当天晚上,参与首映礼的媒体记者和观影团开始在网上发表影评,清一色的好评看得网友们对电影期待不已。
也有人发出了方新故现身首映礼现场的视频和照片,这下又是给cp粉下了一计猛药,一时间全网都是景亦同、方新故和同新圆这三个关键词。
不过在电影上映前夕,又发生了一点小插曲,这段时间景亦同的圈内熟人纷纷帮忙转发宣传《水噬沙》,唯独方新故那边没有一点反应。
方新故这什么都没做的举动,落在毒唯眼里仿佛是一个信号,这不摆明了两人关系一般,甚至连线上宣传都懒得做吗?
但cpf却有理有据地反驳,方新故连线下宣传都去了,还会在乎一次线上宣传?方新故去参加首映礼给《水噬沙》带来的关注度,可比其他艺人线上宣传带来的效果加在一起都要大。
cp粉和毒唯吵得不可开交,就在大家都默认方新故不会再帮《水噬沙》进行宣传时,方新故却有动静了——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他闷声干大事,悄悄给《水噬沙》包了一万场的云包场。
所有人都懵了,不少人不敢置信地掏出计算器算了算一万场云包场要多少钱,然后被吓得不敢吱声。
卧槽,方新故疯了。
方新故和景亦同两人仿佛引发了鲶鱼效应,让这个一潭死水的内娱终于重新蓄满活力。
互联网上吵吵嚷嚷,连带着路人网友们对《水噬沙》的期待值都拉满了,虽然也有人怀疑这都是片方买水炒热度,但《水噬沙》的预售票房节节攀升却是不争的事实,最终甚至突破了预售记录。
三月下旬,《水噬沙》如期上映,期待已久的观众们纷纷涌入电影院。
这部推迟了大半年才和观众见面的电影,甫一播出就好评如潮,无论在什么年代,观众都会喜欢这样一部有诚意有水平的好作品,票房走势更是一路高歌。
世界纷纷扰扰,方新故和景亦同却在这个时候又回了一趟江城。
景亦同最近几天要在江城周边几个城市路演,顺便就回了趟家,方新故则是有哥个mv计划要在江城拍摄,正好回家看看王锦絮。
而且最近方新故的录音工作进入尾声,但还是不出意外地在《沉默有声》这里卡住了。
他觉得自己可能是魔怔了,非要追求《世界之大》时演唱的感觉,为此不惜对着当时的录像一句一句抠细节,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不说,效果也不是特别好。
借着这次回家的机会,方新故想顺便再向王锦絮请教一下。
王锦絮人清瘦不少,虽然在化疗,但看不出一点病态,每天健步如飞,骂方新故的时候也中气十足,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她得了癌症。
见王锦絮这状态,方新故也放心了。
江城的方家老宅中,景亦同跑来借钢琴练习,他见方新故有些萎靡不振,问道:“你这两天怎么天天这个表情?录歌不顺利。”
方新故人一歪:“对,就是你生日那天我唱的《沉默有声》,我现在怎么都复刻不出那天的情绪了。”
景亦同疑惑:“为什么一定要复刻那天的情绪,我记得你跨年夜那天唱得也很好。”
“毕竟是一首写暗恋的歌嘛,我觉得我在你生日那天唱的情绪,更贴近我想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