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唯独严途这个当事人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他朝两人露出一个嘚瑟的表情。
方新故和景亦同非常同步地给他比了个拇指:这招实在是高啊。
这次的极地跳海活动其实是严途早就确定好的行程,几位嘉宾再怎么撒泼打滚,严途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天才想法,更不可能明说自己其实早就偷偷给他们报好名了。
一上午的录制到此结束,吃过午饭后海上风浪更盛,德雷克海峡本就恶名在外,偏偏这段时间又天气不好,不仅气温低,海浪潮涌相较于平常更是汹涌。
到了下午,还能在房间外面活动的人屈指可数,《世界之大》节目组无论是嘉宾还是工作人员都倒下了不少,严途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个场面,后面的一天半也没安排录制,只让大家自己休息调整。
方新故乐得清闲,他没什么晕船反应,等于白拿一天半的假期,加之因为风浪太大,船上广播通知大家远离露台阳台,因此他也不用担心景亦同会到阳台来搞突然袭击。
睡过午觉后,方新故在自己房间里写歌编曲,就这么自得其乐地忙到五点,直到他定的闹钟响起。
阿芙佳朵号上有一个小的电影厅,不时会播放一些经典电影,《极地信使》作为一部在南极取景的知名电影,自然也在片单上,播放时间正是今天下午五点半。
方新故早就准备要去看了,他收拾好手头的东西,出门往电影厅去,结果一开门就撞见同样刚才房间出来的景亦同。
两人愣愣地站在门口,显然没想到还有这么巧的事,视线交汇的一瞬间,还是景亦同先反应过来:“你去看《极地信使》?”
方新故关门点头:“你不会也是吧?”
景亦同笑道:“是啊,巧了,一起吧。”
撞都撞上了,方新故也不好拒绝,两人一起往电影厅走去,方新故想想还觉得挺有意思的:“没想到十年过去,还是跟你一起看《极地信使》。”
景亦同也想起了十年前的画面,不禁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之前十周年重映你去看了吗?”
“没,那段时间正好在住院。”
两人一路闲聊着到了影厅,或许是晕船的人实在太多,整个影厅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四五个人。
方新故找了个好位置坐下,景亦同离开了一会儿,等回来手上就多了一桶爆米花和两杯可乐。
方新故又惊又意外:“看电影的标配,你从哪里弄来的?”
“你没看见?”景亦同指指门口,在他身边坐下,“门口有工作人员在发。”
方新故看看一人一杯的可乐,又看看放在两人中间的爆米花,感觉眼前的场景跟小时候何其相似。
景亦同拿起可乐刚想喝一口,方新故就摁住他的手:“别动,让我拍张照。”
景亦同稀奇:“这么开心?都想记录一下了?”
方新故掏出手机:“你不觉得我们现在这样跟小时候特别像吗?”
一样的可乐爆米花,一样的电影,一样的人。
因为心情不错,方新故特批准许景亦同的手入镜,他指导着让景亦同比了个耶,最后拍完照还嫌不够,把手机调成录像模式,将镜头从可乐爆米花慢慢上推,最后对准了幕布上正在播放的《极地信使》的经典片头。
结束录制,方新故回看一遍自己拍的视频,满意地关上手机开启勿扰模式,笑道:“现在这样,倒像是我们两个人出来旅游了。”
没有其他人,也没有神出鬼没的镜头,他们可以像这样自然地相处。
景亦同温柔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是啊,要是只有我们两个人就好了。”
在景亦同的目光下,方新故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他呆呆看着景亦同,心里泛起一层涟漪,不免产生了一个从不敢有过的想法。
会不会……会不会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其实景亦同也有点喜欢他?
-----------------------
作者有话说:景亦同:不可能。
方新故:?
景亦同:因为不可能只有万分之一,必须是万分之万[狗头叼玫瑰]
其他人:……我记得这是旅综不是恋综吧[小丑]
(结果最后发现真被这两人当成恋综拍了哈哈哈)
第27章
方新故为自己大胆的猜测而心脏狂跳, 这是他以前从不敢有过的想法,毕竟他一直觉得,景亦同怎么可能喜欢他?
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 从小到大景亦同都把他当弟弟照顾得很好。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做纽带, 但可能比亲兄弟之前的感情更深。
可景亦同刚才的话实在太引人遐想了, 人只有在和自己极度重视或极其喜欢的人相处,才会想要能跟对方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方新故非常清楚这一点,因为这也是他刚才在心里想的:要是这趟旅途没有其他人、只有他和景亦同就好了。
方新故紧紧盯着景亦同, 万一真的撞大运, 景亦同也喜欢他呢?哪怕只有一点点。
他都可能喜欢上景亦同, 为什么景亦同不可能喜欢上他?
而且这样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景亦同在他面前时总是很不一样, 或许那不是因为景亦同把自己当成了弟弟,而是因为……喜欢他?
方新故不断回忆着过去的蛛丝马迹,但其实他能推敲的细节并不多,因为在高中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 他们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岔路。
景亦同走艺考,高二开始集训,到高三下学期才回学校补文化课。方新故比他小一届,他选择了传统的高考路子,和万千高考生一起过独木桥, 成天朝六晚十地泡在教室里。
到了大学, 生活相对自由一些,但景亦同去了京市上学,方新故则留在申市, 两地相隔一千多公里,说不上有多远,高铁、飞机也就几个小时, 但总归不是时时能在一起。
那个时候方新故又已经发现自己对景亦同的感情似乎不太一样,也畏首畏尾地减少了和景亦同的联系。
倒是景亦同对他与过去似乎并无不同之处,有时也会邀请方新故去剧组探班,但方新故去的次数并不多。
后来兜兜转转,虽然还是进了同一个圈子,但是他们在工作上的交集奇妙地无限趋于零,大部分接触还是来自于节假日回江城,但过不了多久又得各奔东西。
方新故思考得相当认真,但视线的焦点仍落在景亦同身上,景亦同被他盯得心里毛毛的,一阵无来由的紧张,他抬手把方新故的脸掰正:“发什么呆,好好看电影。”
方新故的脑袋被迫转了九十度,他才意识到自己竟然走神了这么久,此时再看景亦同这个被自己脑补的对象,心里顿时有点尴尬,像是做坏事被人抓包了一般干巴巴地应道:“哦,好。”
他尝试把注意力转回到《极地信使》之上,结果脑子里一团浆糊,怎么集中注意力都没用。
他生怕自己是在自作多情,但更害怕自己想少了,硬生生错过喜欢的人。
在坐在他身旁的景亦同显然也不好过,只要此时方新故侧过头,就能看到景亦同的手紧张又用力地抵在腿上——
他刚才的试探不会吓到方新故了吧?
想起刚才方新故脸上古怪的表情,景亦同不禁苦笑,明明自己从来不是优柔寡断的性格,做决定时永远干脆利落,偏偏在感情一事上,他却丢了自己向来的果决,变得瞻前顾后起来。
因为他喜欢的人是从小把自己当哥哥的方新故,更何况方新故喜欢的还是女生,他很清楚自己那句表白一旦出口,结局可能就是两人连朋友都做不成。
两人各怀鬼胎,电影也不知道看进去多少,好在这部经典爱情片他们都十分熟悉,即使不动脑子也知道剧情走向。
《极地信使》的女主角温妮是位摄影师,在去南极拍摄鸟类的路上,偶遇了要去南极科考站报到的男主角埃布尔。
埃布尔是位科学家,在和温妮的相处中,很快就被温妮身上率性乐观的烂漫性格吸引,而埃布尔的沉稳内敛也让温妮心生好感,互生情愫的两人很快就相爱了。
可是埃布尔需要长期驻扎在南极进行科考,但温妮却喜欢在世界各地追踪鸟类足迹。性格和工作性质完全相反的两人最终还是爆发了无法调和的冲突,最终以温妮离开南极收场。
从此,埃布尔又过上了按部就班的枯燥日子,这个无趣的男人对待科研依旧严谨又认真,但他麻木的面孔上却时时会流露出一丝怀念,也经常会望着一根飞鸟项链出神——那是温妮送给他的礼物。
直到南极漫长的极夜即将来临,埃布尔需要驻守在科考站越冬,那天他收到一封来自肯尼亚的信,他似有所感地打开信,只见寄信人果然是温妮,信中还附上了几张埃布尔从未来见过的鸟类照片,那都是温妮亲手拍下的。
光是透过文字,埃布尔都仿佛能看到温妮拍下这些照片时明媚的眼眸,一如往日。
方新故和景亦同非常同步地给他比了个拇指:这招实在是高啊。
这次的极地跳海活动其实是严途早就确定好的行程,几位嘉宾再怎么撒泼打滚,严途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天才想法,更不可能明说自己其实早就偷偷给他们报好名了。
一上午的录制到此结束,吃过午饭后海上风浪更盛,德雷克海峡本就恶名在外,偏偏这段时间又天气不好,不仅气温低,海浪潮涌相较于平常更是汹涌。
到了下午,还能在房间外面活动的人屈指可数,《世界之大》节目组无论是嘉宾还是工作人员都倒下了不少,严途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个场面,后面的一天半也没安排录制,只让大家自己休息调整。
方新故乐得清闲,他没什么晕船反应,等于白拿一天半的假期,加之因为风浪太大,船上广播通知大家远离露台阳台,因此他也不用担心景亦同会到阳台来搞突然袭击。
睡过午觉后,方新故在自己房间里写歌编曲,就这么自得其乐地忙到五点,直到他定的闹钟响起。
阿芙佳朵号上有一个小的电影厅,不时会播放一些经典电影,《极地信使》作为一部在南极取景的知名电影,自然也在片单上,播放时间正是今天下午五点半。
方新故早就准备要去看了,他收拾好手头的东西,出门往电影厅去,结果一开门就撞见同样刚才房间出来的景亦同。
两人愣愣地站在门口,显然没想到还有这么巧的事,视线交汇的一瞬间,还是景亦同先反应过来:“你去看《极地信使》?”
方新故关门点头:“你不会也是吧?”
景亦同笑道:“是啊,巧了,一起吧。”
撞都撞上了,方新故也不好拒绝,两人一起往电影厅走去,方新故想想还觉得挺有意思的:“没想到十年过去,还是跟你一起看《极地信使》。”
景亦同也想起了十年前的画面,不禁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之前十周年重映你去看了吗?”
“没,那段时间正好在住院。”
两人一路闲聊着到了影厅,或许是晕船的人实在太多,整个影厅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四五个人。
方新故找了个好位置坐下,景亦同离开了一会儿,等回来手上就多了一桶爆米花和两杯可乐。
方新故又惊又意外:“看电影的标配,你从哪里弄来的?”
“你没看见?”景亦同指指门口,在他身边坐下,“门口有工作人员在发。”
方新故看看一人一杯的可乐,又看看放在两人中间的爆米花,感觉眼前的场景跟小时候何其相似。
景亦同拿起可乐刚想喝一口,方新故就摁住他的手:“别动,让我拍张照。”
景亦同稀奇:“这么开心?都想记录一下了?”
方新故掏出手机:“你不觉得我们现在这样跟小时候特别像吗?”
一样的可乐爆米花,一样的电影,一样的人。
因为心情不错,方新故特批准许景亦同的手入镜,他指导着让景亦同比了个耶,最后拍完照还嫌不够,把手机调成录像模式,将镜头从可乐爆米花慢慢上推,最后对准了幕布上正在播放的《极地信使》的经典片头。
结束录制,方新故回看一遍自己拍的视频,满意地关上手机开启勿扰模式,笑道:“现在这样,倒像是我们两个人出来旅游了。”
没有其他人,也没有神出鬼没的镜头,他们可以像这样自然地相处。
景亦同温柔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是啊,要是只有我们两个人就好了。”
在景亦同的目光下,方新故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他呆呆看着景亦同,心里泛起一层涟漪,不免产生了一个从不敢有过的想法。
会不会……会不会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其实景亦同也有点喜欢他?
-----------------------
作者有话说:景亦同:不可能。
方新故:?
景亦同:因为不可能只有万分之一,必须是万分之万[狗头叼玫瑰]
其他人:……我记得这是旅综不是恋综吧[小丑]
(结果最后发现真被这两人当成恋综拍了哈哈哈)
第27章
方新故为自己大胆的猜测而心脏狂跳, 这是他以前从不敢有过的想法,毕竟他一直觉得,景亦同怎么可能喜欢他?
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 从小到大景亦同都把他当弟弟照顾得很好。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做纽带, 但可能比亲兄弟之前的感情更深。
可景亦同刚才的话实在太引人遐想了, 人只有在和自己极度重视或极其喜欢的人相处,才会想要能跟对方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方新故非常清楚这一点,因为这也是他刚才在心里想的:要是这趟旅途没有其他人、只有他和景亦同就好了。
方新故紧紧盯着景亦同, 万一真的撞大运, 景亦同也喜欢他呢?哪怕只有一点点。
他都可能喜欢上景亦同, 为什么景亦同不可能喜欢上他?
而且这样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景亦同在他面前时总是很不一样, 或许那不是因为景亦同把自己当成了弟弟,而是因为……喜欢他?
方新故不断回忆着过去的蛛丝马迹,但其实他能推敲的细节并不多,因为在高中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 他们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岔路。
景亦同走艺考,高二开始集训,到高三下学期才回学校补文化课。方新故比他小一届,他选择了传统的高考路子,和万千高考生一起过独木桥, 成天朝六晚十地泡在教室里。
到了大学, 生活相对自由一些,但景亦同去了京市上学,方新故则留在申市, 两地相隔一千多公里,说不上有多远,高铁、飞机也就几个小时, 但总归不是时时能在一起。
那个时候方新故又已经发现自己对景亦同的感情似乎不太一样,也畏首畏尾地减少了和景亦同的联系。
倒是景亦同对他与过去似乎并无不同之处,有时也会邀请方新故去剧组探班,但方新故去的次数并不多。
后来兜兜转转,虽然还是进了同一个圈子,但是他们在工作上的交集奇妙地无限趋于零,大部分接触还是来自于节假日回江城,但过不了多久又得各奔东西。
方新故思考得相当认真,但视线的焦点仍落在景亦同身上,景亦同被他盯得心里毛毛的,一阵无来由的紧张,他抬手把方新故的脸掰正:“发什么呆,好好看电影。”
方新故的脑袋被迫转了九十度,他才意识到自己竟然走神了这么久,此时再看景亦同这个被自己脑补的对象,心里顿时有点尴尬,像是做坏事被人抓包了一般干巴巴地应道:“哦,好。”
他尝试把注意力转回到《极地信使》之上,结果脑子里一团浆糊,怎么集中注意力都没用。
他生怕自己是在自作多情,但更害怕自己想少了,硬生生错过喜欢的人。
在坐在他身旁的景亦同显然也不好过,只要此时方新故侧过头,就能看到景亦同的手紧张又用力地抵在腿上——
他刚才的试探不会吓到方新故了吧?
想起刚才方新故脸上古怪的表情,景亦同不禁苦笑,明明自己从来不是优柔寡断的性格,做决定时永远干脆利落,偏偏在感情一事上,他却丢了自己向来的果决,变得瞻前顾后起来。
因为他喜欢的人是从小把自己当哥哥的方新故,更何况方新故喜欢的还是女生,他很清楚自己那句表白一旦出口,结局可能就是两人连朋友都做不成。
两人各怀鬼胎,电影也不知道看进去多少,好在这部经典爱情片他们都十分熟悉,即使不动脑子也知道剧情走向。
《极地信使》的女主角温妮是位摄影师,在去南极拍摄鸟类的路上,偶遇了要去南极科考站报到的男主角埃布尔。
埃布尔是位科学家,在和温妮的相处中,很快就被温妮身上率性乐观的烂漫性格吸引,而埃布尔的沉稳内敛也让温妮心生好感,互生情愫的两人很快就相爱了。
可是埃布尔需要长期驻扎在南极进行科考,但温妮却喜欢在世界各地追踪鸟类足迹。性格和工作性质完全相反的两人最终还是爆发了无法调和的冲突,最终以温妮离开南极收场。
从此,埃布尔又过上了按部就班的枯燥日子,这个无趣的男人对待科研依旧严谨又认真,但他麻木的面孔上却时时会流露出一丝怀念,也经常会望着一根飞鸟项链出神——那是温妮送给他的礼物。
直到南极漫长的极夜即将来临,埃布尔需要驻守在科考站越冬,那天他收到一封来自肯尼亚的信,他似有所感地打开信,只见寄信人果然是温妮,信中还附上了几张埃布尔从未来见过的鸟类照片,那都是温妮亲手拍下的。
光是透过文字,埃布尔都仿佛能看到温妮拍下这些照片时明媚的眼眸,一如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