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好的姐。"黎予乖乖应着。
"对了,"黎樰直起身,目光扫过客厅沙发上那明显是临时铺开的被褥,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别睡沙发了,我看那弹簧都快不行了。你别听妈的,先跟我挤挤吧。"
"好!"黎予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回答得又快又响亮,生怕姐姐反悔。
夜晚,两姐妹并肩躺在黎樰那张不算宽敞的旧木床上,就像无数个小时候的夜晚那样。
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洒进来,在空气中投下柔和的光晕,也将斑驳的天花板照得朦胧。
"姐,"黎予在黑暗中侧过身,面向姐姐,"你这次回来能待多久?"
床板随着她的动作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岁月的叹息。
"我考公笔试已经过了,"黎樰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很平静,"在家待几天,还要赶回去准备面试。具体待多久,看情况咯。"
沉默了一会儿,黎予的声音带着点好奇,又有点小心翼翼的试探:"姐……你谈恋爱没?"
"你问这个干嘛?"黎樰轻笑一声,床又"吱呀"了一下,似乎是她转了个身,"谈了怎么了?还不准你姐谈恋爱了?"
"也是,你长得那么好看,"黎予也跟着笑,身体因笑意微微颤动,引得床又发出抗议般的"吱呀"声,"我记得你初中的时候,圣诞节床上都被那些男生送的过度包装的苹果堆满了,我都没地方睡觉。"
"别乱动,"黎樰轻轻拍了她一下黎予搭在被子外面的手背,"不然你今天也没地方睡觉。"
黎予立刻规规矩矩地躺好,但嘴上却没停:"那……"她的声音压低了些,"妈知道吗?" 她指的是谈恋爱的事。
"我还没告诉她。"黎樰的语气淡了些,随即敏锐地反问,"怎么,听起来很有经验?是你谈恋爱了吧?"
"……"
黎予一时语塞,黑暗中,感觉脸颊有些发烫。
"我虽然不反对你高中谈恋爱,"黎樰的语气认真了起来,带着长姐如母的关切,"但是你得答应我,绝对不能影响学习,更不能逃课去谈那些有的没的,听见没?"
"……我像那种人吗?"黎予小声嘟囔,带着点被看穿的心虚,又有被信任的温暖。
她在黑暗中悄悄弯起了嘴角,感受着身边姐姐传来的安稳气息,鼻尖是姐姐身上熟悉的、让人安心的味道。
这个拥挤的小房间,此刻仿佛驱散了所有阴霾,充满了久违的、名为“家”的温暖。窗外的风声也变得柔和,像是为这难得的宁静夜晚哼唱的摇篮曲。
冬天好像提前降临了,带着一股不容商量的寒意。天色亮得越来越晚,清晨六点半,街道还在沉睡,除了零星几个挥动扫帚的环卫工人,就只剩下裹得严严实实、行色匆匆的学生们。
寒风像是无孔不入的细针,穿透一层又一层的衣物。大家纷纷套上了最厚的装备,里三层外三层,臃肿得像一只只法式小面包,以此对抗着凛冽的江风。
"诶你听说了吗?隔壁县好像有人确诊了!"临近学校的时候行人也多了起来,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压低的声音里混杂着紧张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是吗?我的天!那我们会不会也回家上网课啊?"
"好啊好啊!回家上网课多好,不用早起还能躺被窝里听课!"
周围的议论声嗡嗡地传入耳中,黎予却没有加入讨论。
她耳朵被口罩的细带子勒得生疼,血液似乎都不流通了,此刻又被江风一吹,冻得完全麻木,直到走进暖和些点的教室,冻僵的耳朵慢慢回温,那麻木才褪去,转为清晰的、一阵阵的刺痛。
同桌凑过来,脸上带着同样的消息带来的躁动:"黎予,你听说了吗?隔壁县的学校好像真的停课了!"
黎予把冻得发红的手揣进兜里,眉头微蹙:
"怎么又来……怎么每次这种‘好事’轮到我们,感觉都是在遭罪呢?"
"停课还不好吗?"同桌不解,"今年冬天这么冷,停课就可以睡懒觉了啊!不用顶着这种鬼天气出门了。"
黎予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浅浅的、意味不明的笑,没有接话。
不好。
她在心里默默地说。
停课了,不在学校,就见不到……那个让她愿意顶着寒风早起,让她觉得这臃肿笨拙的冬日也有一丝期盼的人了。
那个此刻或许正坐在高一教学楼里,也听着同样传闻的耿星语。
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下,光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晃。这个冬天,似乎因为这份刚刚萌芽、却可能被疫情阻隔的牵挂,而显得格外漫长和寒冷了。
第36章 隔离
早读声像是被寒风催逼着,在教学楼的各个角落此起彼伏,带着一种困倦的机械感。
当高主任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时,读书声微妙地停顿了一瞬,随即又在一片刻意营造的专注中重新响起,只是比先前更多了几分不自然的响亮。
他依旧沉默地步入教室,步伐沉稳,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那视线并不锐利,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从容,让每一个与之接触的学生都不自觉地正了正身子。
巡视完毕,他缓步走上讲台,双手轻轻撑在讲桌边缘,脸上是惯常的温和,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同学们,打扰一下早读。”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
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高三上学期的旅程即将抵达终点。”他开门见山,语气平稳而笃定,“距离高考,时间已经可以用天来倒数了。这是你们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我希望大家能沉住气,牢牢把握住这次能够决定未来走向的机会。”
他没有使用过于激昂的语调,但每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敲打在学生的心上。
紧接着,他没有赘述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结合近几届学生的真实案例,平实地分析了最后冲刺阶段的心态调整与学习方法,言辞恳切,句句落到实处。
黎予面上保持着聆听的姿态,眼神却落在摊开的英语课本边缘,心思早已飘远。
周围不少同学起初还被那沉稳的语调吸引,听着听着,眼皮又开始打架。
高三的日子就像不断重复的陀螺,抽走了太多鲜活的色彩。
……
“另外,通报一个情况。”高主任话锋平稳地一转,神色稍稍凝重,“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通知,我们周边区域的形势比较严峻。”
这句话瞬间激醒了那些昏昏欲睡的脑袋。底下立刻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要停课了吗?”
“是不是能回家了?”
期待与不安在空气中弥漫。
高主任抬手,轻轻向下压了压,教室迅速恢复了安静。
“具体的安排,学校还在根据上级指示紧急商讨。”他语调依旧沉稳,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不过,基于我们学校住宿生占绝对多数的情况,初步预案是——
数量极少的走读生,可能需要克服一下困难,暂时统一安排到宿舍空余床位居住。”
他目光扫过全班,重点在那几个走读生身上停留了一瞬,包括黎予。
“教学活动,原则上会尽力维持正常进行。请所有同学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口罩务必规范佩戴,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失望的哀叹。
“啊……为什么不能直接放假啊……”
“还要上课……”
“住校好麻烦……”
原本对此事并未太上心的黎予,心里“咯噔”一下。她,正是那“极少数”之一。
要住校了?
一丝本能的抗拒闪过,但下一秒,一个更清晰、更强烈的念头猛地攫住了她——住在学校,意味着她几乎二十四小时都会待在这里。那岂不是……从清晨到日暮,都有可能见到耿星语?
高主任行事向来稳妥,他口中“初步预案”,基本等同于最终决定。
黎予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她开始飞快地盘算起来:
如果住校,早上是不是能更早地去食堂,说不定能“偶遇”同样早起吃早餐的耿星语?也许中午也能多出十几二十分钟去找她,哪怕只是在她们教室门口站一会儿,说两句话也好。晚自习结束后,回宿舍的路上,夜色深沉,是不是……也有了更多可以并肩走一小段路的理由?
这突如其来的安排,简直像为她量身定做的、能够正大光明靠近耿星语的通行证。
想到这里,那点对陌生环境的不安瞬间被一股巨大的、隐秘的喜悦冲得无影无踪。
太好了!她几乎要按捺不住上扬的嘴角。这不仅是解决了通勤和潜在的隔离风险,更是为她本就渴望靠近的心,铺开了一条康庄大道。
早读休息的铃声响起,同学们大多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桌上抓紧补眠。黎予却腰背挺直,眼神清亮,从书桌里利落地抽出下节课的习题集,指尖都带着一股跃跃欲试的轻快。
"对了,"黎樰直起身,目光扫过客厅沙发上那明显是临时铺开的被褥,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别睡沙发了,我看那弹簧都快不行了。你别听妈的,先跟我挤挤吧。"
"好!"黎予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回答得又快又响亮,生怕姐姐反悔。
夜晚,两姐妹并肩躺在黎樰那张不算宽敞的旧木床上,就像无数个小时候的夜晚那样。
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洒进来,在空气中投下柔和的光晕,也将斑驳的天花板照得朦胧。
"姐,"黎予在黑暗中侧过身,面向姐姐,"你这次回来能待多久?"
床板随着她的动作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岁月的叹息。
"我考公笔试已经过了,"黎樰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很平静,"在家待几天,还要赶回去准备面试。具体待多久,看情况咯。"
沉默了一会儿,黎予的声音带着点好奇,又有点小心翼翼的试探:"姐……你谈恋爱没?"
"你问这个干嘛?"黎樰轻笑一声,床又"吱呀"了一下,似乎是她转了个身,"谈了怎么了?还不准你姐谈恋爱了?"
"也是,你长得那么好看,"黎予也跟着笑,身体因笑意微微颤动,引得床又发出抗议般的"吱呀"声,"我记得你初中的时候,圣诞节床上都被那些男生送的过度包装的苹果堆满了,我都没地方睡觉。"
"别乱动,"黎樰轻轻拍了她一下黎予搭在被子外面的手背,"不然你今天也没地方睡觉。"
黎予立刻规规矩矩地躺好,但嘴上却没停:"那……"她的声音压低了些,"妈知道吗?" 她指的是谈恋爱的事。
"我还没告诉她。"黎樰的语气淡了些,随即敏锐地反问,"怎么,听起来很有经验?是你谈恋爱了吧?"
"……"
黎予一时语塞,黑暗中,感觉脸颊有些发烫。
"我虽然不反对你高中谈恋爱,"黎樰的语气认真了起来,带着长姐如母的关切,"但是你得答应我,绝对不能影响学习,更不能逃课去谈那些有的没的,听见没?"
"……我像那种人吗?"黎予小声嘟囔,带着点被看穿的心虚,又有被信任的温暖。
她在黑暗中悄悄弯起了嘴角,感受着身边姐姐传来的安稳气息,鼻尖是姐姐身上熟悉的、让人安心的味道。
这个拥挤的小房间,此刻仿佛驱散了所有阴霾,充满了久违的、名为“家”的温暖。窗外的风声也变得柔和,像是为这难得的宁静夜晚哼唱的摇篮曲。
冬天好像提前降临了,带着一股不容商量的寒意。天色亮得越来越晚,清晨六点半,街道还在沉睡,除了零星几个挥动扫帚的环卫工人,就只剩下裹得严严实实、行色匆匆的学生们。
寒风像是无孔不入的细针,穿透一层又一层的衣物。大家纷纷套上了最厚的装备,里三层外三层,臃肿得像一只只法式小面包,以此对抗着凛冽的江风。
"诶你听说了吗?隔壁县好像有人确诊了!"临近学校的时候行人也多了起来,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压低的声音里混杂着紧张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是吗?我的天!那我们会不会也回家上网课啊?"
"好啊好啊!回家上网课多好,不用早起还能躺被窝里听课!"
周围的议论声嗡嗡地传入耳中,黎予却没有加入讨论。
她耳朵被口罩的细带子勒得生疼,血液似乎都不流通了,此刻又被江风一吹,冻得完全麻木,直到走进暖和些点的教室,冻僵的耳朵慢慢回温,那麻木才褪去,转为清晰的、一阵阵的刺痛。
同桌凑过来,脸上带着同样的消息带来的躁动:"黎予,你听说了吗?隔壁县的学校好像真的停课了!"
黎予把冻得发红的手揣进兜里,眉头微蹙:
"怎么又来……怎么每次这种‘好事’轮到我们,感觉都是在遭罪呢?"
"停课还不好吗?"同桌不解,"今年冬天这么冷,停课就可以睡懒觉了啊!不用顶着这种鬼天气出门了。"
黎予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浅浅的、意味不明的笑,没有接话。
不好。
她在心里默默地说。
停课了,不在学校,就见不到……那个让她愿意顶着寒风早起,让她觉得这臃肿笨拙的冬日也有一丝期盼的人了。
那个此刻或许正坐在高一教学楼里,也听着同样传闻的耿星语。
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下,光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晃。这个冬天,似乎因为这份刚刚萌芽、却可能被疫情阻隔的牵挂,而显得格外漫长和寒冷了。
第36章 隔离
早读声像是被寒风催逼着,在教学楼的各个角落此起彼伏,带着一种困倦的机械感。
当高主任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时,读书声微妙地停顿了一瞬,随即又在一片刻意营造的专注中重新响起,只是比先前更多了几分不自然的响亮。
他依旧沉默地步入教室,步伐沉稳,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那视线并不锐利,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从容,让每一个与之接触的学生都不自觉地正了正身子。
巡视完毕,他缓步走上讲台,双手轻轻撑在讲桌边缘,脸上是惯常的温和,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同学们,打扰一下早读。”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
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高三上学期的旅程即将抵达终点。”他开门见山,语气平稳而笃定,“距离高考,时间已经可以用天来倒数了。这是你们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我希望大家能沉住气,牢牢把握住这次能够决定未来走向的机会。”
他没有使用过于激昂的语调,但每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敲打在学生的心上。
紧接着,他没有赘述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结合近几届学生的真实案例,平实地分析了最后冲刺阶段的心态调整与学习方法,言辞恳切,句句落到实处。
黎予面上保持着聆听的姿态,眼神却落在摊开的英语课本边缘,心思早已飘远。
周围不少同学起初还被那沉稳的语调吸引,听着听着,眼皮又开始打架。
高三的日子就像不断重复的陀螺,抽走了太多鲜活的色彩。
……
“另外,通报一个情况。”高主任话锋平稳地一转,神色稍稍凝重,“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通知,我们周边区域的形势比较严峻。”
这句话瞬间激醒了那些昏昏欲睡的脑袋。底下立刻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要停课了吗?”
“是不是能回家了?”
期待与不安在空气中弥漫。
高主任抬手,轻轻向下压了压,教室迅速恢复了安静。
“具体的安排,学校还在根据上级指示紧急商讨。”他语调依旧沉稳,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不过,基于我们学校住宿生占绝对多数的情况,初步预案是——
数量极少的走读生,可能需要克服一下困难,暂时统一安排到宿舍空余床位居住。”
他目光扫过全班,重点在那几个走读生身上停留了一瞬,包括黎予。
“教学活动,原则上会尽力维持正常进行。请所有同学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口罩务必规范佩戴,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失望的哀叹。
“啊……为什么不能直接放假啊……”
“还要上课……”
“住校好麻烦……”
原本对此事并未太上心的黎予,心里“咯噔”一下。她,正是那“极少数”之一。
要住校了?
一丝本能的抗拒闪过,但下一秒,一个更清晰、更强烈的念头猛地攫住了她——住在学校,意味着她几乎二十四小时都会待在这里。那岂不是……从清晨到日暮,都有可能见到耿星语?
高主任行事向来稳妥,他口中“初步预案”,基本等同于最终决定。
黎予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她开始飞快地盘算起来:
如果住校,早上是不是能更早地去食堂,说不定能“偶遇”同样早起吃早餐的耿星语?也许中午也能多出十几二十分钟去找她,哪怕只是在她们教室门口站一会儿,说两句话也好。晚自习结束后,回宿舍的路上,夜色深沉,是不是……也有了更多可以并肩走一小段路的理由?
这突如其来的安排,简直像为她量身定做的、能够正大光明靠近耿星语的通行证。
想到这里,那点对陌生环境的不安瞬间被一股巨大的、隐秘的喜悦冲得无影无踪。
太好了!她几乎要按捺不住上扬的嘴角。这不仅是解决了通勤和潜在的隔离风险,更是为她本就渴望靠近的心,铺开了一条康庄大道。
早读休息的铃声响起,同学们大多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桌上抓紧补眠。黎予却腰背挺直,眼神清亮,从书桌里利落地抽出下节课的习题集,指尖都带着一股跃跃欲试的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