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彼时小姑娘的父亲孙综也在场,听自家女儿如此说,简直大喜过望。回家之后就拿了许多书给女儿读,皆是什么《女训》、《女诫》、《女论语》之类,小姑娘读得津津有味。
  “那孙综也忒不地道,把这事儿四处与人讲,”李娘子义愤填膺地插话进来,“讲他家女伢儿如何贤惠懂礼,如何守本分。他这话什么意思哟,她家女伢儿贤惠守本分,那意思不就是易安居士不守本分呗。易安居士心性素高,因了这事,好些日子都没出门了。”
  薛志娘子嫌弃道:“哎哟,怎得嘴上连个把门的都没得哩。”
  卢娘子轻嗤一声:“这你就不懂了,你道他为何将此事四处宣扬,还不是为了扬出他那女伢儿闺阁淑女的美名,如此才好钓个金龟婿呢!”
  晏怀微又听了一会儿,这才知晓,原来这孙家祖上曾做过朝议大夫和盱眙军通判,至孙综时便只得了个宣议郎之职。
  通判乃手握实权的差遣官,上州正七品,中下州从七品,而宣议郎则是个没权没钱的从八品寄禄官——大抵眼瞅着家道要败落,这便抓住机会踩着李清照给自己女儿立个好名声。
  说完此事,众人又闲聊些别的,而后再吃几口茶果,饮几盏薄酒,这便准备散了。
  画舫靠岸之处是钱塘门上船亭,众女由亭内陆续弃舟登岸。晏怀微站在湖畔想了想,从钱塘门入城之后雇个轿子往东一直走就是御街,回家倒是很方便。
  她正准备向薛志娘子告辞回家的时候,却被对方一把拽住了:“你不是想见易安居士吗?走,我带你去,我晓得她住哪儿。”
  “这……可以吗?”
  “这有什么可不可以的,正好我也去瞧瞧她身子好些没。我要早晓得你喜欢她,我早就带你去了。”薛志娘子大咧咧地说。
  话毕,二人在路上各雇一顶轿子,这便沿着湖畔向清波门行去。
  快到清波门的时候,晏怀微突然紧张起来,只觉一颗心怦怦乱跳,比见到赵清存的时候跳得还厉害。
  她喊停前边薛志娘子的轿子,道:“要不咱们不去了吧。”
  薛志娘子打起轿帘,满脸诧异:“为何?你不是想见她?”
  “我……我害怕……”晏怀微支吾着。
  她也不知自己究竟在害怕些什么,只是这莫名生出的“近乡情怯”之感,令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哎哟!她又不是吊睛白额大长虫,还能吃了你不成!跟我走,莫怕。”
  薛志娘子扬手一挥——起轿!
  李家的宅子在慧光庵往北不远处,那宅子本是慧光庵的田产,后来低价赁于李清照与其弟李迒一家。
  李迒乃敕令所删定官,位卑职轻,再加上他本就不是个善于投机钻营之人,故而日子过得也只能说凑合。
  叩响宅门,说明来意,小女使将薛晏二人引入花厅稍待,之后便去请李清照。
  晏怀微趁机将这宅子打量了一番,只觉到底是在城外,不像城内那般寸土寸金。与晏家在保康巷的那个逼仄宅院比起来,这清波门外的李宅确实宽敞多了,虽不如何华贵,却也清净幽然。
  正思量着就听门外响起脚步声,不一会儿便见李清照被女使扶着走了进来。
  彼时,十六岁的晏怀微被面前这位六十八岁的老妇人惊得目瞪口呆。
  ——她太美了。
  她的美无关世俗与年纪,亦无关他人之喜恶,只关乎她自己坚毅又温柔的内心。这让晏怀微蓦地想起一种礼器——玉琮。
  细看之下,她眼尾游过丛丛青鲤,鬓上覆着层层霜雪。但无论是搅动涟漪的鲤,还是凛冽苦寒的雪,所有这些都不曾令她颓靡,亦不曾压垮她。
  她的美是由内而外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从天穹来,停驻在眉弯。
  三个女人相互见礼,之后各自落座。
  薛志娘子向李清照问询病况,便听李清照说身体已好多,只是近段时日眼睛不大好。人上了岁数,总是今日这儿好了,明日那儿又恼了。
  晏怀微乖乖坐在一旁,敏锐地发觉李清照似乎不大愿意搭理自己。
  不过想想也对,易安居士前些日子刚受过一顿小姑娘给的气,这会子又来个小姑娘,吃一堑长一智,心生警惕是难免的。
  可她晏怀微是谁啊,她可是天下第一耍无赖撒娇卖俏满地打滚无人能及的晏家元娘!
  待到薛志娘子与李清照聊完,打算带着她告辞离去的时候,晏怀微突然站起来说刚才游湖的时候,自己新作了一阕《如梦令》,想请易安居士指点一二。
  李清照在词之一事上向来坦荡大方,从不藏着掖着,听她这样说,哪怕是心有提防,却仍吩咐女使铺纸研墨,让晏怀微写出来瞧瞧。
  但见十六岁的青葱少女“唰唰”两下撸起袖子,提笔在纸上写道:
  “时有细雨沾衣,柳上叶子青绿。鸭鸭浮水面,耳畔莺声吵死。船头,船尾,醋鱼还挺好吃。”
  晏怀微写完搁笔,抬头看向李清照。
  静默,好长时间的静默,好长时间如死一般的静默……薛志娘子好奇地凑过头来,只看一眼,瞬间眉毛鼻子嘴巴全部拧在一起,仿佛吃了一口水蜜桃味的猪肉汤圆。
  《如梦令》乃单调小令,除正体外还有许多变体,但无论如何变化,其特征皆为平仄协律、五韵一叠。晏怀微这首《如梦令》填得那叫个平仄失粘、韵脚失序、遣词粗鄙不堪,甚至连叠韵她都没有!
  好长时间如死一般的静默之后,李清照终于开口:“晏家小娘子被称为大宋第二才女,绝无可能连平仄韵律都琢磨不清。若我没猜错的话,恐怕你是故意的吧?”
  她这话温婉平淡,听起来既不喜也不怒。可此言一出,晏怀微却只觉浑身如过电一般又惊又震!
  李清照居然知道她那个“大宋第二才女”的噱头?!
  这也就是说,李清照早就识得她?!
  -----------------------
  第40章
  那次晏怀微耍小聪明, 故意出乖露丑被李清照一眼识破之后,二人倒是确乎相熟起来。
  先开始晏怀微还恭恭敬敬地管李清照叫易安居士,孰料没过多久, 她那撒娇打滚耍无赖的毛病又犯了, 非要将对方唤作大妈妈。
  李清照对此并无不适,欣然应允。
  相识那日晏怀微猜得一点儿没错,李清照确实早就知道她,甚至还读过她写的词。相熟之后,她便想着向大妈妈讨教,怎料对方却不肯。
  晏怀微为此十分难过, 觉得大妈妈宁愿教不认识的孙家女孩却不愿意教她, 遂一个人抱膝蹲在屋外,哼哼唧唧哭鼻子。
  李清照倒是被她哭鼻子的样子逗乐了, 于是耐心地向她解释, 不是不愿意教她, 而是她聪慧过人,早已形成了自身的格调风致,根本不需要再去模仿别人。
  “你独具一格的气韵, 终会令你木秀于林,我如何能够横加干涉?你学了我的, 却将自己的气韵丢了, 那我便是在作孽。眼下我该做的, 是任你生长, 任你向着天穹拔丛出类。”李清照如是说道。
  思忖片刻, 她又补充:“若是你一定要我教,我确实有句话想嘱咐你。”
  “什么话?”晏怀微抹了把眼泪,可怜巴巴地问。
  “怀微, 你要记住:慧即通,通即无所不达;专即精,精即无所不妙。”
  ——倘若一个人聪慧敏感,那么她的内心必然装得下旷达天地与瑰丽想象,她在创作的时候自然就会豁目开襟,不死板,不拘泥。而仅仅拥有聪慧和旷达却还不够,想要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还必须专一。只有专注专一,才能走向造诣精深。
  ——若你的造诣已至炉火纯青地步,那你还有什么可畏惧的?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晏怀微更喜欢大妈妈了。
  然而她去看望大妈妈的机会却着实不多。盖因晏裕虽不拘着她,但却天天在家里念叨着女孩子莫要出门瞎跑,念得晏怀微耳朵生茧。
  晏裕尤其不喜女儿出城,可大妈妈却偏偏是住在城外。从晏家所在的积善坊去往慧光庵的路途十分波折,遂每次去都免不了折腾一番。
  人间摇摇晃晃,红尘沸沸扬扬,一眨眼的功夫,光阴蹴着秋千,这便蹴到了绍兴二十二年的夏天。
  夏至将至,晏怀微趁着晏裕赴建康公干之际,扭股儿糖似的拽着张五娘好一通撒娇,终于讨得应允,欢欢喜喜给自己收拾了个小包袱,打算去大妈妈那里小住几日消暑。
  张五娘不放心女儿,怕她在别人家受嫌弃,临出门的时候又给女儿塞了一大串绍兴通宝。
  晏怀微拿着钱高高兴兴在路上买了些吃食和果子酿,又搭上一辆顺路的牛车,这便优哉游哉地去往清波门外的李宅。
  李清照独自住在李宅西侧的一个小偏院里。
  这院子有三间房,一间是她的卧房,一间用作书斋,还有一间便算是客房。晏怀微每次来此,倘若留宿的话便是宿在那间客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