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伸展出来的枝丫上有歇脚的地方,侧边一座小巧的木质平台,最顶端是一间精致的木质鸟屋。
【起来,布置鸟屋。】
师傅只负责安装,送的垫子还在袋子里放着,没拆开。
云昭将头埋进抱枕里,声音闷闷地传出来,“不起,我再趴会,太舒服了。”
小青鸟叫不动她,有些怏怏不乐。
几步跳过来,趴她脑袋上蹲着。
*
楼下五楼。
女人们聚在过道里,席地而坐,身旁摆放着许多箩筐和成堆的野草,大家埋头编织草鞋、草帽,时不时聊些家常。
赵雁也在其中。
“你家煤炭还够不?昨天我儿子背了些回来,不够到我家拿点回去。”
“够的,基地发的煤炭都还没用完……”
“老张是不是找到工作了?”
“听说是的,在外城区的员工食堂当洗碗工……”
一个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一边熟练地编织着草鞋,一边好奇地问道:“一个月有多少积分啊?”
另外位婶子插嘴,“工资不高,但福利好啊,你想啊,在食堂工作,每天管两顿饭,那得节约多少开销。”
其他人附和着点头。
基地的物价贵,家家户户又没有余钱。
她们这些日子靠编织草鞋、草帽,挣了几十积分,基本都花在吃上面了。
而镇上的其他人,也在努力找工作。
赵雁还好,昭昭离开前,给了她一千生活费。
她每天去买菜时,会多买几把野菜回来,给邻里邻居分一点。
特别是镇长家。
老镇长年纪大了,没法出去干活。
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小孙子,现在依旧吃着从镇上带出来的粮食。
“对了赵雁,昭昭去哪了?”
对面的姚倩问道:“怎么最近没看见她?”
赵雁闻言抬头,有些担忧地开口,“不清楚……她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那天传话的哨兵只说昭昭有事,最近不回家,人到底出去了还是在内城区待着,赵雁一概不知。
她们一直待在五楼,还不知云昭已经回来了。
“你们别操那个心,昭昭可是向导……”
向导多珍贵啊。
基地肯给他们安排这么好的房子,且不要租金,昭昭的向导等级一定很高,大基地肯定会保护好她的安全。
一位婶子看了下外面天色,放下编织到一半的草帽起身,“晌午了,我得回家做饭,等会再过来啊。”
“去吧,我们将这点弄完再回去。”
吴婶应着,路过503时,敲了敲门,不等门开冲着里面喊话:“镇长,中午你别开火了,到我家吃!”
她就居住在隔壁502,儿子是搜索队的哨兵。
昨天搜索队每人分到两三百积分的巨款。
吴婶专门去农贸市场买了些米面,将肉做成肉酱储存,打算留着慢慢吃。
503的房门打开。
头发斑白,身形略显佝偻的老人,杵着拐杖站在门口,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衫。
老镇长摆了摆手,“不用,我吃过了。”
吴婶不信。
她们一直待在楼道里,503有没有开火,就算看不见屋里情况,难道还听不出动静,闻不到味吗?
吴婶子还没来得及说话。
叮——
过道拐角处的电梯门开的声音传来。
大家下意识抬头看去。
只见云昭手里提着一袋东西,从电梯里出来。
“昭昭,你回来了啊。”赵雁连忙放下手里的草鞋起身,过去帮她提东西。
楼道里坐着的人都热情打招呼。
特别是吴婶子,咧开嘴笑:“昭昭吃饭了没?来我家吃,婶子马上开火做饭。”
云昭笑了笑,“不了婶子,我来找镇长爷爷。”
“别和婶子客气,家里买了点面条,中午吃肉酱面!”
吴婶跑到隔壁502开门,招呼道,“别走啊,我去下面条!”
说着也不管外面的人,将门一关烧水去了。
云昭默默看了眼关上的房门,也没让赵雁帮她提东西,又和外面的人闲谈了几句,才提着东西走到镇长跟前。
老镇长脸上的表情无奈又沉重,杵着拐杖侧身让开路。
云昭一进去,和婶子们打声招呼,才将房门关上。
她刚在家里将鸟架装好,拿出基地给的那两块地的地契,装了点吃的,下楼来找老镇长。
这栋楼的房屋格局都差不多。
老镇长的家里,一样的木头沙发和桌椅,桌上摆放着老式茶盅和铁皮罐。
角落里堆放着一些从镇上带出来的物资。
靠窗的地方,另多了一张孩童写字学习用的旧书桌。
书桌上面纸笔齐全,摆放着相框和老物件。
外面阳台晾着衣服……
处处充满生活气息。
老镇长表情很无奈,“你过来就过来,带东西做什么,让外面那么多人看见……”
从前在青山镇时,贫富差距小,家家户户都是一样的情况。
但来到大基地后,家里有顶梁柱的和没顶梁柱的,区别一下就明显起来了。
现在镇上有七个孩子去了学校念书。
哨兵们一趟能挣几百积分,昭昭一月能挣多少不知道,但身为向导,肯定不差。
再对比其他找不到出路的人家,难免会有人心里产生落差。
老镇长是为她着想。
“镇长爷爷说得对,是我过来时,不知道外面有这么多人。”
云昭将东西放在桌上,低声道:“不过,我相信大家会跟以前一样的。”
来到大基地这么久,无论是哨兵还是镇上的普通人。
即便在基地处处碰壁,找不到工作,看人脸色,但没有一个人打着她的旗号去行事。
工作不好找,是因为他们在努力靠自己。
不然只要透露出镇上有一名高级向导,外城区会有许多人愿意和他们打交道,给他们一份工作。
谁不想和一名高级向导交好?
这已经证明了,大家虽然生活不易,却也不想给她添麻烦。
第68章 不许说脏话
“再说了,找不到出路只是暂时。”
云昭将地契拿了出来,“这两块地登记在我名下,我还没去看过,到底怎么种植,如何分配,镇长爷爷看着安排吧。”
老镇长盯着那张地契,脸上流露出震惊的神色。
他缓了好半天,重重吐出个气,“原来如此。”
原来,昭昭早就为他们考虑好了。
先让大家想办法自食其力……
老镇长伸出略显粗糙的手,接过地契,神情复杂,“那还是按照从前的规矩来吧。”
青山镇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按照劳动值分配粮食。
在外有工作的人,没时间去照顾田地。
而没找到工作的人,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农田里,等丰收季节到来,分到的粮食自然又比其他户多。
这样他们心里自然就没了落差。
老镇长对着她不知该说些什么,仔细将地契收好,背对过身沉默不语。
那佝偻的背影,看起来格外孤独。
云昭拿过来的东西就放在桌上。
里面有些面包牛奶,她在内城区买的鸡蛋和水果。
另外……程东青还给她的积分卡也在里面。
那张卡,是当年叔叔在黎明基地办的卡,留给了他的老父亲。
后来为了购买迁徙用的汽车,老镇长又将那张卡交给了她。
现在不过是物归原主。
至于里面的300积分,云昭没提,起身告辞。
*
云昭最后还是留在502吃了碗肉酱面,才回到十二楼。
她下午哪都没去,就趴在自家沙发上打滚。
小青鸟在鸟爬架上跳来跳去,一会钻进树洞里瞧瞧,一会又飞到顶端的平台上来回踱步。
每层架子上都铺上了柔软的垫子。
显然小家伙很喜欢这个架子。
云昭滚了几圈,不小心掉下沙发,干脆就在蓝色地毯上面躺着,拿起通讯仪,给白瑜发消息。
云昭:“明天我想请你吃饭,你有空吗?”
上次白瑜送了她把椅子,她答应要请客吃饭。
明天是她生日,正好借此机会了。
白瑜很快回。
“好啊,明天有庆典活动,正好我们可以一起去逛街。”
云昭想了想,还是告知她一声:“我的队友们都在,吃饭他们也在……”
白瑜:“没事,我认识他们,以前还为零队几名队员做过精神疏导,不过不熟而已。”
云昭也是猜测到这一点,才叫上她。
“好的,明早我们要开会,开完会我再联系你……”
到晚上,孩子们放学回家。
贺平平和贺安安没有书包,肩膀上挂着赵雁为他们用布衣做出来的旧布袋。
【起来,布置鸟屋。】
师傅只负责安装,送的垫子还在袋子里放着,没拆开。
云昭将头埋进抱枕里,声音闷闷地传出来,“不起,我再趴会,太舒服了。”
小青鸟叫不动她,有些怏怏不乐。
几步跳过来,趴她脑袋上蹲着。
*
楼下五楼。
女人们聚在过道里,席地而坐,身旁摆放着许多箩筐和成堆的野草,大家埋头编织草鞋、草帽,时不时聊些家常。
赵雁也在其中。
“你家煤炭还够不?昨天我儿子背了些回来,不够到我家拿点回去。”
“够的,基地发的煤炭都还没用完……”
“老张是不是找到工作了?”
“听说是的,在外城区的员工食堂当洗碗工……”
一个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一边熟练地编织着草鞋,一边好奇地问道:“一个月有多少积分啊?”
另外位婶子插嘴,“工资不高,但福利好啊,你想啊,在食堂工作,每天管两顿饭,那得节约多少开销。”
其他人附和着点头。
基地的物价贵,家家户户又没有余钱。
她们这些日子靠编织草鞋、草帽,挣了几十积分,基本都花在吃上面了。
而镇上的其他人,也在努力找工作。
赵雁还好,昭昭离开前,给了她一千生活费。
她每天去买菜时,会多买几把野菜回来,给邻里邻居分一点。
特别是镇长家。
老镇长年纪大了,没法出去干活。
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小孙子,现在依旧吃着从镇上带出来的粮食。
“对了赵雁,昭昭去哪了?”
对面的姚倩问道:“怎么最近没看见她?”
赵雁闻言抬头,有些担忧地开口,“不清楚……她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那天传话的哨兵只说昭昭有事,最近不回家,人到底出去了还是在内城区待着,赵雁一概不知。
她们一直待在五楼,还不知云昭已经回来了。
“你们别操那个心,昭昭可是向导……”
向导多珍贵啊。
基地肯给他们安排这么好的房子,且不要租金,昭昭的向导等级一定很高,大基地肯定会保护好她的安全。
一位婶子看了下外面天色,放下编织到一半的草帽起身,“晌午了,我得回家做饭,等会再过来啊。”
“去吧,我们将这点弄完再回去。”
吴婶应着,路过503时,敲了敲门,不等门开冲着里面喊话:“镇长,中午你别开火了,到我家吃!”
她就居住在隔壁502,儿子是搜索队的哨兵。
昨天搜索队每人分到两三百积分的巨款。
吴婶专门去农贸市场买了些米面,将肉做成肉酱储存,打算留着慢慢吃。
503的房门打开。
头发斑白,身形略显佝偻的老人,杵着拐杖站在门口,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衫。
老镇长摆了摆手,“不用,我吃过了。”
吴婶不信。
她们一直待在楼道里,503有没有开火,就算看不见屋里情况,难道还听不出动静,闻不到味吗?
吴婶子还没来得及说话。
叮——
过道拐角处的电梯门开的声音传来。
大家下意识抬头看去。
只见云昭手里提着一袋东西,从电梯里出来。
“昭昭,你回来了啊。”赵雁连忙放下手里的草鞋起身,过去帮她提东西。
楼道里坐着的人都热情打招呼。
特别是吴婶子,咧开嘴笑:“昭昭吃饭了没?来我家吃,婶子马上开火做饭。”
云昭笑了笑,“不了婶子,我来找镇长爷爷。”
“别和婶子客气,家里买了点面条,中午吃肉酱面!”
吴婶跑到隔壁502开门,招呼道,“别走啊,我去下面条!”
说着也不管外面的人,将门一关烧水去了。
云昭默默看了眼关上的房门,也没让赵雁帮她提东西,又和外面的人闲谈了几句,才提着东西走到镇长跟前。
老镇长脸上的表情无奈又沉重,杵着拐杖侧身让开路。
云昭一进去,和婶子们打声招呼,才将房门关上。
她刚在家里将鸟架装好,拿出基地给的那两块地的地契,装了点吃的,下楼来找老镇长。
这栋楼的房屋格局都差不多。
老镇长的家里,一样的木头沙发和桌椅,桌上摆放着老式茶盅和铁皮罐。
角落里堆放着一些从镇上带出来的物资。
靠窗的地方,另多了一张孩童写字学习用的旧书桌。
书桌上面纸笔齐全,摆放着相框和老物件。
外面阳台晾着衣服……
处处充满生活气息。
老镇长表情很无奈,“你过来就过来,带东西做什么,让外面那么多人看见……”
从前在青山镇时,贫富差距小,家家户户都是一样的情况。
但来到大基地后,家里有顶梁柱的和没顶梁柱的,区别一下就明显起来了。
现在镇上有七个孩子去了学校念书。
哨兵们一趟能挣几百积分,昭昭一月能挣多少不知道,但身为向导,肯定不差。
再对比其他找不到出路的人家,难免会有人心里产生落差。
老镇长是为她着想。
“镇长爷爷说得对,是我过来时,不知道外面有这么多人。”
云昭将东西放在桌上,低声道:“不过,我相信大家会跟以前一样的。”
来到大基地这么久,无论是哨兵还是镇上的普通人。
即便在基地处处碰壁,找不到工作,看人脸色,但没有一个人打着她的旗号去行事。
工作不好找,是因为他们在努力靠自己。
不然只要透露出镇上有一名高级向导,外城区会有许多人愿意和他们打交道,给他们一份工作。
谁不想和一名高级向导交好?
这已经证明了,大家虽然生活不易,却也不想给她添麻烦。
第68章 不许说脏话
“再说了,找不到出路只是暂时。”
云昭将地契拿了出来,“这两块地登记在我名下,我还没去看过,到底怎么种植,如何分配,镇长爷爷看着安排吧。”
老镇长盯着那张地契,脸上流露出震惊的神色。
他缓了好半天,重重吐出个气,“原来如此。”
原来,昭昭早就为他们考虑好了。
先让大家想办法自食其力……
老镇长伸出略显粗糙的手,接过地契,神情复杂,“那还是按照从前的规矩来吧。”
青山镇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按照劳动值分配粮食。
在外有工作的人,没时间去照顾田地。
而没找到工作的人,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农田里,等丰收季节到来,分到的粮食自然又比其他户多。
这样他们心里自然就没了落差。
老镇长对着她不知该说些什么,仔细将地契收好,背对过身沉默不语。
那佝偻的背影,看起来格外孤独。
云昭拿过来的东西就放在桌上。
里面有些面包牛奶,她在内城区买的鸡蛋和水果。
另外……程东青还给她的积分卡也在里面。
那张卡,是当年叔叔在黎明基地办的卡,留给了他的老父亲。
后来为了购买迁徙用的汽车,老镇长又将那张卡交给了她。
现在不过是物归原主。
至于里面的300积分,云昭没提,起身告辞。
*
云昭最后还是留在502吃了碗肉酱面,才回到十二楼。
她下午哪都没去,就趴在自家沙发上打滚。
小青鸟在鸟爬架上跳来跳去,一会钻进树洞里瞧瞧,一会又飞到顶端的平台上来回踱步。
每层架子上都铺上了柔软的垫子。
显然小家伙很喜欢这个架子。
云昭滚了几圈,不小心掉下沙发,干脆就在蓝色地毯上面躺着,拿起通讯仪,给白瑜发消息。
云昭:“明天我想请你吃饭,你有空吗?”
上次白瑜送了她把椅子,她答应要请客吃饭。
明天是她生日,正好借此机会了。
白瑜很快回。
“好啊,明天有庆典活动,正好我们可以一起去逛街。”
云昭想了想,还是告知她一声:“我的队友们都在,吃饭他们也在……”
白瑜:“没事,我认识他们,以前还为零队几名队员做过精神疏导,不过不熟而已。”
云昭也是猜测到这一点,才叫上她。
“好的,明早我们要开会,开完会我再联系你……”
到晚上,孩子们放学回家。
贺平平和贺安安没有书包,肩膀上挂着赵雁为他们用布衣做出来的旧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