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令 第89节
虽然皇后有母仪天下之风、温和大气,但锦月觉着那是作为皇后这个身份的气度,并不是皇后的真性情。
皇后眉宇间流露出的距离感,说明她本是个内向之人。
*
姜瑶兰亲自与儿子弘允在殿门口等着锦月。母子二人都是长相端正、好看的人物儿,站在天家的华贵高阁之下,仿若天上之人。
姜瑶兰见软轿靠近,缓缓笑出来对弘允道:“你宠得入心入肝的女子来了。有了她,你母后以后恐怕也得靠边站了。”
弘允玉冠华服,立在高阔厚重的承云殿中,举手投足高贵大气,他望着锦月的轿子,锦月恰好撩开轿帘望来似打探情况,与他对个正着后忙放了下帘子,惹得弘允轻轻哂笑。
“母后这话好酸。有了媳妇,儿子也不会忘了娘。”
姜瑶兰放下了皇后的架子,上前替儿子紧了紧领口,满面慈爱:
“唉,我本是极不赞成你娶尉迟锦月,这女子太过离奇、不简单,但既然你喜欢她我也只能由着你,毕竟这日子是你自己的,母后也只能给你建议。”
弘允感动,俊眸闪动微光。“从小到大,母后总支持尊重我的决定,儿子感激不尽。您对锦月的关心儿子看在眼中,铭记心中……”
姜瑶兰笑瞥他一眼,人前的皇后,现在完全变成了个纯粹的慈母:
“她既然成了你媳妇,我也当善待她。”
姜瑶兰看向越来越近的软轿,叹息,“尉迟锦月是个坎坷的女子,却也是个好命的女子,能得你这样一心一意的疼爱。你母后我虽贵为皇后,却只有个虚衔,你父皇从未真正宠爱过我……”
弘允心疼地喊了声“母亲”,姜瑶兰才意识到自己失言,忙将惆怅咽下,笑出来。
“锦月拜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锦月恭恭敬敬行礼。
姜瑶兰亲自将她扶起,虽然不如对弘允那样慈爱,却也是什么温和:“天儿这么冷,还跪什么,都不是外人。”
午时摆膳,弘允离开了一会儿。
姜瑶兰过来拉住锦月的手,替锦月顺了顺头发道:“真是个清丽佳人,难怪允儿这么疼你。”
“皇后娘娘谬赞了。锦月容貌平平,比之皇后娘娘差之甚远呢。”锦月言谈把握着分寸,宫中不敢出错,出错可能他日就是性命的代价。
“瞧你这嘴儿可真甜。”姜瑶兰微笑说,丝毫没有从前的皇后架子,“本宫在深宫内苑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什么血雨腥风都见过了。也更知道,这血雨腥风中一份真情多么可贵。”
“你嫁给了允儿,便是本宫的唯一的儿媳妇,往后不必与我这样见外。”
锦月本是应付,然而皇后言辞意切,她心中微微感动,抬起眼来。
“皇后娘娘说得极是,深宫中,一份真情比什么都难得。”
姜瑶兰知道锦月先前的防备,也知道现在她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真诚。“你没有母亲,往后就将我当做自己的母亲。尉迟府的人不将你当家人,这尚阳宫就是你家。知道吗?”
锦月温顺点头。今日的皇后仿佛很不一样,温和了,话也多了,仿佛卸去了人前皇后的重担、面具,精神面貌都轻松了不少。
姜瑶兰拍拍锦月的手背:“之前你来请安,是我说重了话,你别往心里去。往后都是一家人,好好跟着允儿过日子,本宫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就交给你了……”
这样温和慈爱的皇后让锦月一时有些陌生,渐渐眼睛有些发红。“能入尚阳宫,当真是锦月之幸。多谢母后关怀……”
如何不感动?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在这样无情的皇宫,被这样一份纯粹、温暖真情所包围,如何不是大幸、不叫人感动。
锦月想着待她离去之日,这份情谊她应该也会铭记于心,一世。
母子、婆媳三人一道吃了午膳,姜瑶兰便乘着软轿从尚阳宫出来。皇后身为后宫之主,不能长时间不在栖凤台。
同行伺候的崔尚宫见皇后高兴,道:“娘娘可是真喜欢皇子妃了?”
姜瑶兰无奈一笑:“日子是他们两个过,本宫这做母亲的也只能成全。再说,我看尉迟锦月聪慧过人,数次遇险都能化险为夷,说不定能成为允儿贤内助。她性子和顺、容貌秀美,除了和东宫那段往事,本宫也没有什么可挑剔。”
崔尚宫:“娘娘说得是,皇子妃当真是个神奇的女子,也极是幸运,能得咱们皇子殿下如此宠爱……”
她说到此处便见姜瑶兰脸上失笑,才忽然想起皇后一生并未受过什么宠爱,忙噤声。
“你跟了我也不少年头,说话怎还如此冒冒失失!”姜瑶兰不善盯了崔尚宫一眼,将她盯得垂头告罪才算了。
来尚阳宫的好心情都消失殆尽,姜瑶兰想起要回到栖凤台那座清冷的凤凰殿,心中一阵空落落。
当年先皇赐婚姜家,本来是赐在她头上,连通婚书都送了,日子也定了。
可是谁知,造化弄人。老天给她开了个大玩笑。
彼时,还是太子的皇帝秦建璋出宫玩耍来了姜府,遇见了妹妹姜瑶华。
瑶华性格开朗活泼,笑声如铃;而她呢,从小性格就内向少言,皇帝一眼爱上了活泼的瑶华,而嫌弃她安静少言,不愿娶她了。
圣旨赐婚是赐给长女,父母为了不得罪太子、又不违抗圣旨,便说,瑶华是姐姐,而她是妹妹,姐妹顺序颠倒,将瑶华嫁入宫中。她们姐妹是双生,差别极小,也没人分得清。
彼时她对皇帝早已芳心暗许,气闷之下病倒,险些没命。姜父就入宫请求了太子,也一并将她收入宫中,封了良娣,做了妾。
而后,她便一直学着瑶华的性格,让自己开朗,让自己不要那么内向、讨人嫌。
可是那讨人嫌的内向性子就像影子一样随着她,要改掉,仿佛如剜肉一般痛苦。
在宫中磋磨这么些年,她也总算能够在人前“开朗”起来,只可惜,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而她的爱情还没开始,就已经随着当年瑶华的逝去,而死了。
瑶华死后,皇帝再也看不见她姜瑶兰,只会透过她这张脸,追思瑶华……
“唉……”
长长的叹了一息,姜瑶兰觉得心头沉重,几乎让她透不过气。
……
栖凤台的宫人队伍,簇拥着姜瑶兰的软轿正在尚阳宫与东宫之间的长街行进。
前头不远,就要路过东宫的侧门——博信门。
此时一双内侍捧着一对锦盒,转入博信门,这边,崔尚宫耳聪目明,远远就看了清楚,忙令轿子停了停。
“怎么停下了?”姜瑶兰不耐问。
崔尚宫小声道:“娘娘,奴婢看见一双内监捧着两个古古怪怪的锦盒入了东宫。”
“宫里赏赐多了去了,走。本宫有些乏累,回栖凤台。”想着往事,姜瑶兰有些无力。
崔尚宫贴近轿帘小声急道:“娘娘,奴婢看那一双内侍仿佛是康寿殿的大太监,方明亮公公的手下,恐怕是太皇太后吩咐来的人。”
轿帘霍然被掀开,姜瑶兰炯炯盯着博信门,只捕捉到那双内侍进门时的半个身影。
“太皇太后!”
姜瑶兰呼吸急促、发沉,先前在尚阳宫温柔的眼睛此刻变得阴冷如黑夜。“这老婆子,棺材都已备在奚官局了,她还想翻什么大浪?!”
忆及方才尚阳宫母子、婆媳几人的温暖和谐,姜瑶兰紧咬红唇、眉间刻出皱痕。
她决不许任何人,危及她的儿子!
“回,宫!”
姜瑶兰重重放下轿帘,方才想起往事的无力、悲伤都消散无踪,仿佛被这一幕的威胁,而激出了无限的勇气和力量,能够让她哪怕不吃不喝也能风雨无阻走下去。
就如当年她为了儿子的前程,为了不让儿子如她这个娘一样被皇帝所忽略无视、重蹈她的命运,而命人将姜瑶华的安胎药和落胎药,掉包一样。
那双内侍转入东宫后,便被东宫的内监领着去见了东宫的大太监曹全。
曹全又迈着小步,先去凌霄殿禀告弘凌,此时弘凌正在与兆秀、冯廉等人说撤换尉迟云山手下将军之事。
听闻是太皇太后的人,弘凌既是便令兆、冯等人先退下,见了二内侍。
“太子殿下,这是太皇太后娘娘命奴才们送来的莲才人的遗物。”
莲才人三字,令弘凌皱了皱眉。
莲才人,是他生母,在他出世之时,便被人拖下了床,残忍杖毙……
弘凌不由磨了磨牙紧握双拳,鼓起勇气才将锦盒打开——
里头放着些女子用得篦子、发簪。款式都很素净,并不是张扬。
近来太皇太后似有意亲近他,却又未完全表明态度,弘凌也有些猜不透这人到底想如何。
或者她只是老糊涂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目的……
“太皇祖母她老人家可还有什么吩咐?” 弘凌道。
内侍躬身答:“太皇太后娘娘说,莲才人是个好母亲,请太子将这些东西收好,不要责怪生母。待过两日,时机到来,她老人家会亲口告诉太子殿下一些事情。”
第68章 1.0.5
姜瑶兰回到栖凤台才是下午,坐立不安了一会儿便倚在榻上小憩。
光线从半开的殿门和窗户透进来,因为是白天没有掌灯,寝殿里显得略有些昏暗。熏笼升腾着袅袅白烟如河流在空中流淌。
这种淡梅香本是她最爱闻的熏香,现在吸进鼻子里姜瑶兰却只觉窒闷得快难以呼吸。
“去,把熏笼撤了……”姜瑶兰一手撑着下巴,一手抚胸口,只觉气短心闷。
念安、念彤二侍女忙去将熏笼撤下去,崔尚宫看自家主子心浮气躁,忍不住出声:“娘娘可是在愁闷如何对付康寿殿?”
姜瑶兰沉重脸鼻子沉了一息,闭目“嗯”了一声。
崔尚宫眼珠转了转:“太皇太后虽老,耳不聪目不明,但她盘踞后宫数十年,宫中的人脉势力必然积蓄了不少,确实不好对付。”
“老太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止于‘不好对付’,连皇室宗亲,都要喊她一声‘老祖宗’。”
崔景略焦急道:“若太皇太后与东宫太子结盟,简直就是祸患无穷啊……”
姜瑶兰缓缓睁开了条眼缝。 “她窝在巢穴里装病不见人,不声不响,倒令本宫也看不透她。她到底打着什么算盘,知道多少,想做什么……”
崔尚宫点点头,思量之后道:“要不,娘娘将此事告知五皇子殿下,五皇子足智多谋,若与娘娘母子同心协力对付敌人,咱们胜算也就大了。”
姜瑶兰一个厉眼打断:“不可!你可跟了我二十多年了,这样的馊主意你也想得出来,弘允决不能知道。”
崔尚宫忙噤声垂首。“奴婢失言,娘娘恕罪。”
叹了口气,姜瑶兰平息了些怒气:“罢了,也不能怪你。你没有子女,不会懂得那样的爱护心情。”
“弘允性子刚正,生来就是天之骄子,这些龌龊的是本宫来做就是了,决不许将他玷污。”
姜瑶兰起身下榻,推开窗户只见天上薄云之间一片苍白的日光,白蒙蒙。
“本宫要奉他为天下至尊,德行宽仁、永垂后世,成为我大周最了不起的皇帝,流芳百世。”
姜瑶兰望着那片稀薄的太阳,仿佛是她所有的信仰和希望。
她看了一会儿,灿烈的光线刺得她眼睛发痛,才侧脸吩咐道:“准备些上好的药材,本宫要去一趟康寿殿。”
仿佛那片稀薄的太阳给了她力量,姜瑶兰精神饱满地重重一拂袖子,让侍女整装。
皇后眉宇间流露出的距离感,说明她本是个内向之人。
*
姜瑶兰亲自与儿子弘允在殿门口等着锦月。母子二人都是长相端正、好看的人物儿,站在天家的华贵高阁之下,仿若天上之人。
姜瑶兰见软轿靠近,缓缓笑出来对弘允道:“你宠得入心入肝的女子来了。有了她,你母后以后恐怕也得靠边站了。”
弘允玉冠华服,立在高阔厚重的承云殿中,举手投足高贵大气,他望着锦月的轿子,锦月恰好撩开轿帘望来似打探情况,与他对个正着后忙放了下帘子,惹得弘允轻轻哂笑。
“母后这话好酸。有了媳妇,儿子也不会忘了娘。”
姜瑶兰放下了皇后的架子,上前替儿子紧了紧领口,满面慈爱:
“唉,我本是极不赞成你娶尉迟锦月,这女子太过离奇、不简单,但既然你喜欢她我也只能由着你,毕竟这日子是你自己的,母后也只能给你建议。”
弘允感动,俊眸闪动微光。“从小到大,母后总支持尊重我的决定,儿子感激不尽。您对锦月的关心儿子看在眼中,铭记心中……”
姜瑶兰笑瞥他一眼,人前的皇后,现在完全变成了个纯粹的慈母:
“她既然成了你媳妇,我也当善待她。”
姜瑶兰看向越来越近的软轿,叹息,“尉迟锦月是个坎坷的女子,却也是个好命的女子,能得你这样一心一意的疼爱。你母后我虽贵为皇后,却只有个虚衔,你父皇从未真正宠爱过我……”
弘允心疼地喊了声“母亲”,姜瑶兰才意识到自己失言,忙将惆怅咽下,笑出来。
“锦月拜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锦月恭恭敬敬行礼。
姜瑶兰亲自将她扶起,虽然不如对弘允那样慈爱,却也是什么温和:“天儿这么冷,还跪什么,都不是外人。”
午时摆膳,弘允离开了一会儿。
姜瑶兰过来拉住锦月的手,替锦月顺了顺头发道:“真是个清丽佳人,难怪允儿这么疼你。”
“皇后娘娘谬赞了。锦月容貌平平,比之皇后娘娘差之甚远呢。”锦月言谈把握着分寸,宫中不敢出错,出错可能他日就是性命的代价。
“瞧你这嘴儿可真甜。”姜瑶兰微笑说,丝毫没有从前的皇后架子,“本宫在深宫内苑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什么血雨腥风都见过了。也更知道,这血雨腥风中一份真情多么可贵。”
“你嫁给了允儿,便是本宫的唯一的儿媳妇,往后不必与我这样见外。”
锦月本是应付,然而皇后言辞意切,她心中微微感动,抬起眼来。
“皇后娘娘说得极是,深宫中,一份真情比什么都难得。”
姜瑶兰知道锦月先前的防备,也知道现在她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真诚。“你没有母亲,往后就将我当做自己的母亲。尉迟府的人不将你当家人,这尚阳宫就是你家。知道吗?”
锦月温顺点头。今日的皇后仿佛很不一样,温和了,话也多了,仿佛卸去了人前皇后的重担、面具,精神面貌都轻松了不少。
姜瑶兰拍拍锦月的手背:“之前你来请安,是我说重了话,你别往心里去。往后都是一家人,好好跟着允儿过日子,本宫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就交给你了……”
这样温和慈爱的皇后让锦月一时有些陌生,渐渐眼睛有些发红。“能入尚阳宫,当真是锦月之幸。多谢母后关怀……”
如何不感动?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在这样无情的皇宫,被这样一份纯粹、温暖真情所包围,如何不是大幸、不叫人感动。
锦月想着待她离去之日,这份情谊她应该也会铭记于心,一世。
母子、婆媳三人一道吃了午膳,姜瑶兰便乘着软轿从尚阳宫出来。皇后身为后宫之主,不能长时间不在栖凤台。
同行伺候的崔尚宫见皇后高兴,道:“娘娘可是真喜欢皇子妃了?”
姜瑶兰无奈一笑:“日子是他们两个过,本宫这做母亲的也只能成全。再说,我看尉迟锦月聪慧过人,数次遇险都能化险为夷,说不定能成为允儿贤内助。她性子和顺、容貌秀美,除了和东宫那段往事,本宫也没有什么可挑剔。”
崔尚宫:“娘娘说得是,皇子妃当真是个神奇的女子,也极是幸运,能得咱们皇子殿下如此宠爱……”
她说到此处便见姜瑶兰脸上失笑,才忽然想起皇后一生并未受过什么宠爱,忙噤声。
“你跟了我也不少年头,说话怎还如此冒冒失失!”姜瑶兰不善盯了崔尚宫一眼,将她盯得垂头告罪才算了。
来尚阳宫的好心情都消失殆尽,姜瑶兰想起要回到栖凤台那座清冷的凤凰殿,心中一阵空落落。
当年先皇赐婚姜家,本来是赐在她头上,连通婚书都送了,日子也定了。
可是谁知,造化弄人。老天给她开了个大玩笑。
彼时,还是太子的皇帝秦建璋出宫玩耍来了姜府,遇见了妹妹姜瑶华。
瑶华性格开朗活泼,笑声如铃;而她呢,从小性格就内向少言,皇帝一眼爱上了活泼的瑶华,而嫌弃她安静少言,不愿娶她了。
圣旨赐婚是赐给长女,父母为了不得罪太子、又不违抗圣旨,便说,瑶华是姐姐,而她是妹妹,姐妹顺序颠倒,将瑶华嫁入宫中。她们姐妹是双生,差别极小,也没人分得清。
彼时她对皇帝早已芳心暗许,气闷之下病倒,险些没命。姜父就入宫请求了太子,也一并将她收入宫中,封了良娣,做了妾。
而后,她便一直学着瑶华的性格,让自己开朗,让自己不要那么内向、讨人嫌。
可是那讨人嫌的内向性子就像影子一样随着她,要改掉,仿佛如剜肉一般痛苦。
在宫中磋磨这么些年,她也总算能够在人前“开朗”起来,只可惜,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而她的爱情还没开始,就已经随着当年瑶华的逝去,而死了。
瑶华死后,皇帝再也看不见她姜瑶兰,只会透过她这张脸,追思瑶华……
“唉……”
长长的叹了一息,姜瑶兰觉得心头沉重,几乎让她透不过气。
……
栖凤台的宫人队伍,簇拥着姜瑶兰的软轿正在尚阳宫与东宫之间的长街行进。
前头不远,就要路过东宫的侧门——博信门。
此时一双内侍捧着一对锦盒,转入博信门,这边,崔尚宫耳聪目明,远远就看了清楚,忙令轿子停了停。
“怎么停下了?”姜瑶兰不耐问。
崔尚宫小声道:“娘娘,奴婢看见一双内监捧着两个古古怪怪的锦盒入了东宫。”
“宫里赏赐多了去了,走。本宫有些乏累,回栖凤台。”想着往事,姜瑶兰有些无力。
崔尚宫贴近轿帘小声急道:“娘娘,奴婢看那一双内侍仿佛是康寿殿的大太监,方明亮公公的手下,恐怕是太皇太后吩咐来的人。”
轿帘霍然被掀开,姜瑶兰炯炯盯着博信门,只捕捉到那双内侍进门时的半个身影。
“太皇太后!”
姜瑶兰呼吸急促、发沉,先前在尚阳宫温柔的眼睛此刻变得阴冷如黑夜。“这老婆子,棺材都已备在奚官局了,她还想翻什么大浪?!”
忆及方才尚阳宫母子、婆媳几人的温暖和谐,姜瑶兰紧咬红唇、眉间刻出皱痕。
她决不许任何人,危及她的儿子!
“回,宫!”
姜瑶兰重重放下轿帘,方才想起往事的无力、悲伤都消散无踪,仿佛被这一幕的威胁,而激出了无限的勇气和力量,能够让她哪怕不吃不喝也能风雨无阻走下去。
就如当年她为了儿子的前程,为了不让儿子如她这个娘一样被皇帝所忽略无视、重蹈她的命运,而命人将姜瑶华的安胎药和落胎药,掉包一样。
那双内侍转入东宫后,便被东宫的内监领着去见了东宫的大太监曹全。
曹全又迈着小步,先去凌霄殿禀告弘凌,此时弘凌正在与兆秀、冯廉等人说撤换尉迟云山手下将军之事。
听闻是太皇太后的人,弘凌既是便令兆、冯等人先退下,见了二内侍。
“太子殿下,这是太皇太后娘娘命奴才们送来的莲才人的遗物。”
莲才人三字,令弘凌皱了皱眉。
莲才人,是他生母,在他出世之时,便被人拖下了床,残忍杖毙……
弘凌不由磨了磨牙紧握双拳,鼓起勇气才将锦盒打开——
里头放着些女子用得篦子、发簪。款式都很素净,并不是张扬。
近来太皇太后似有意亲近他,却又未完全表明态度,弘凌也有些猜不透这人到底想如何。
或者她只是老糊涂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目的……
“太皇祖母她老人家可还有什么吩咐?” 弘凌道。
内侍躬身答:“太皇太后娘娘说,莲才人是个好母亲,请太子将这些东西收好,不要责怪生母。待过两日,时机到来,她老人家会亲口告诉太子殿下一些事情。”
第68章 1.0.5
姜瑶兰回到栖凤台才是下午,坐立不安了一会儿便倚在榻上小憩。
光线从半开的殿门和窗户透进来,因为是白天没有掌灯,寝殿里显得略有些昏暗。熏笼升腾着袅袅白烟如河流在空中流淌。
这种淡梅香本是她最爱闻的熏香,现在吸进鼻子里姜瑶兰却只觉窒闷得快难以呼吸。
“去,把熏笼撤了……”姜瑶兰一手撑着下巴,一手抚胸口,只觉气短心闷。
念安、念彤二侍女忙去将熏笼撤下去,崔尚宫看自家主子心浮气躁,忍不住出声:“娘娘可是在愁闷如何对付康寿殿?”
姜瑶兰沉重脸鼻子沉了一息,闭目“嗯”了一声。
崔尚宫眼珠转了转:“太皇太后虽老,耳不聪目不明,但她盘踞后宫数十年,宫中的人脉势力必然积蓄了不少,确实不好对付。”
“老太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止于‘不好对付’,连皇室宗亲,都要喊她一声‘老祖宗’。”
崔景略焦急道:“若太皇太后与东宫太子结盟,简直就是祸患无穷啊……”
姜瑶兰缓缓睁开了条眼缝。 “她窝在巢穴里装病不见人,不声不响,倒令本宫也看不透她。她到底打着什么算盘,知道多少,想做什么……”
崔尚宫点点头,思量之后道:“要不,娘娘将此事告知五皇子殿下,五皇子足智多谋,若与娘娘母子同心协力对付敌人,咱们胜算也就大了。”
姜瑶兰一个厉眼打断:“不可!你可跟了我二十多年了,这样的馊主意你也想得出来,弘允决不能知道。”
崔尚宫忙噤声垂首。“奴婢失言,娘娘恕罪。”
叹了口气,姜瑶兰平息了些怒气:“罢了,也不能怪你。你没有子女,不会懂得那样的爱护心情。”
“弘允性子刚正,生来就是天之骄子,这些龌龊的是本宫来做就是了,决不许将他玷污。”
姜瑶兰起身下榻,推开窗户只见天上薄云之间一片苍白的日光,白蒙蒙。
“本宫要奉他为天下至尊,德行宽仁、永垂后世,成为我大周最了不起的皇帝,流芳百世。”
姜瑶兰望着那片稀薄的太阳,仿佛是她所有的信仰和希望。
她看了一会儿,灿烈的光线刺得她眼睛发痛,才侧脸吩咐道:“准备些上好的药材,本宫要去一趟康寿殿。”
仿佛那片稀薄的太阳给了她力量,姜瑶兰精神饱满地重重一拂袖子,让侍女整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