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
  天帝任命沙漠中的真命天子,进入中国成为天下之主。
  秦念知道,这句话的后半段是“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诸雄,息民于田野”——
  也就是说元朝的气数已尽,其天下的土地和人民被豪杰分争,只有他朱元璋得天帝恩赐,得到英贤辅佐,平定四方。
  这是在告祭“上帝皇祇”,目的在于强调自己是天命所归。
  但以这种方式赋予自己天命——
  【秦念:你赋予元朝天命,那你回答朕:明朝为异族所灭是否也是天命?】
  【朱元璋:……】
  【秦念:若你明朝注定为异族所亡,华夏要你朱明有何用?!】
  【朱元璋:……】
  朱元璋喉咙干涩,竟不能发一言。
  早在汉武帝话题时,秦念就否定天命。
  朱元璋曾以为这是后世秦皇为否定嬴秦二世而亡是天命,才会否绝天命之说。
  他万万没想到,秦念否绝天命,竟是因他以天命定元朝为正统,使得亡明的异族也变成了“天命正统”!
  ………
  刘彻眯了下眼。
  他突然发现“天命”之说的确不能用。
  天命确实可以愚民,使得皇权更为稳固。
  但后患却是王朝覆灭之际,后世也将以此定论前朝覆灭为天命!
  正如大汉言秦亡为天命,亡汉者亦会称自身是天命。
  【朱棣:天命之说是沿袭前朝作为,父皇不知大明将亡于异族,也不知此言会助使明遗民为异族奴役。】
  三名朱姓皇帝的民心排名都在速降。
  但朱棣出言,并非为了挽回民心,仅是孝心所致。
  话题轮到了大明,秦念又明显对大明心有怨气,民心之降无可挽回。
  之后还会再降。
  朱棣对此心知肚明。
  ………
  朱允炆脸色青白交加。
  秦念指责皇祖父时,他想要驳斥此人,却想不出可以反驳的词句。
  而他信任的两位大臣……
  遵循他们的谏言削藩,结果却是燕王篡位,声誉排名还远胜于他。
  如今又是燕王先他一步为太祖皇帝辩解。
  【秦念:那现在呢?朱元璋,你还认为王朝兴亡是天命吗?】
  【朱元璋:……】
  朱元璋依旧沉默。
  他知道此刻最好的回答是否定天命。
  但他已经认错了一次,又怎么能因同一件事再次认错?
  秦念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
  “陛下!明君可得天命,无德方失天命,非天命定王朝之兴亡!”
  听黄子澄之言,朱允炆闭了闭眼:
  “天意认定燕王才是明君。”
  “陛下!这绝非真正的天意,天意怎会定论暴君始皇帝为首位?这是妖言!”
  朱允炆被说动了。
  说到底,他也不想承认自己不如燕王,更不想将皇位拱手相让!
  于是他采纳了两位大儒的谏言。
  【朱允炆:天授于有德者,是燕王后人无德,方失天命,非大明亡于异族为天命!】
  【朱元璋:住口!朕果真看错了你!】
  朱元璋此刻才真正确定朱允炆果真如秦念所言:
  一无是处。
  真信以德治国的皇帝,在声誉榜上的排名都相当难看。
  朱允炆的排名,也着实难看。
  朱元璋怒斥朱允炆的同时,也同样感到后怕。
  他曾以为严刑峻法是建国之初的不得已而为之,只要他铲除所有威胁,以德治国的朱允炆就是延续大明的最佳选择。
  事实却是——
  在任何时候,以德治国都是个笑话。
  被儒家愚弄的不只是朱允炆,还有他自己。
  ………
  朱允炆原以为他会得到太祖皇帝的赞赏,他没想到换来的却是皇祖父的怒斥。
  “陛下!这绝非太祖皇帝所言,定是燕王请妖僧作祟!”
  黄子澄是宁死也要维护正统之人。
  维护正统,即为维护儒学。
  “这若是天之意志,又怎会以暴君始皇帝为声誉榜首?”
  在他看来天意绝不会以暴秦为榜首,这天幕就是燕王篡权的手段!
  【朱允炆:燕王,这天幕定是你令妖僧所为!】
  【朱棣:?】
  燕王朱棣同样震惊且疑惑。
  朱允炆口中的妖僧,该不会是指道衍吧?
  道衍要是有这个能耐,当初父皇还活着的时候,就制出此等天幕,这皇储之位怎么会轮到朱允炆。
  他哪里还需要靖难?
  ………
  秦念没想到天幕剧本里还能有质疑天幕的剧情。
  假如在古代出现天幕这种东西,谁会觉得这是妖僧所为?
  妖僧要是有这能耐,那还叫什么妖僧?
  由朱允炆来质疑天幕,倒也符合人设:
  他在削藩时先弱后强,最终把皇位削没了的二代皇帝,在历史上也算是相当罕见。
  靖难之役时,说出“毋使负杀叔父名”,可见朱允炆确实是个拎不清的皇帝。
  【朱允炆:将嬴政这种暴君排在榜首,这就不可能是天意!】
  第109章
  朱允炆越说越亢奋, 面庞都因血气上涌而发红。
  是了!
  就是燕王的阴谋!
  皇祖父怎么可能骂他:“愚蠢”“无能”?
  燕王这种乱臣贼子,又怎么会被太祖皇帝立为太子?
  这必不可能为真!
  【嬴政:……】
  这是天幕的第六个话题,第一次有人质疑他的榜首之位。
  但嬴政不觉愤怒, 也没有出言反驳。
  倒不是因为此前他就知道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不好听。
  而是实在没必要跟这等蠢物计较。
  【朱允炆:汉武帝同样残暴,他也不可能被天意视为第二!】
  秦念默默删去刚才敲的一堆不带脏字的嘲讽。
  以她的人设以及本身对祖龙的偏爱,本该为祖龙出言反驳朱允炆的质疑。
  但当朱允炆质疑的不只是祖龙时,她反而不好出言了——
  这位扮演者的表演实在太有节目效果。
  甲方肯定爱看。
  她作为打工人,得照顾甲方的喜好。
  【刘彻:朱元璋,你就选了这么个蠢物当皇储?】
  刘彻甚至不想跟朱允炆理论。
  对这个真信以德治国的皇帝,刘彻无话可说。
  但他这般询问并非只是在讥讽朱元璋。
  他没忘记大汉也有一个真信以德治国的蠢物。
  信以德治国的蠢货,居然能蠢成这副模样?
  【朱元璋:他应是学儒学成了这样。】
  【刘彻:……】
  刘彻语塞。
  学儒学成这样,言外之意不就是又归咎于他尊崇儒术?
  这朱元璋居然学秦念说话!
  ………
  在看到朱允炆居然在质疑始皇帝的排名时, 朱元璋就知道他完全看走了眼。
  谁人不知始皇帝暴君之名?
  但此前的五个话题, 无论是哪个皇帝入群, 都没有人出言质疑天幕的排名。
  因为他们都清楚始皇帝的“声誉”同样无可否认。
  贾谊以《过秦论》论秦之过,然其中所提及的始皇帝之功绩,就足以让嬴政位列榜首。
  就连刘盈这般生性仁懦的皇帝,也不会认为这般排榜有误!
  【朱允炆:武曌这等牝鸡司晨、祸乱宫闱、残害子女的妇人, 更不可能为天意所钟!】
  【武曌:……】
  武曌摇了摇头。
  倒是没对朱元璋落井下石。
  ………
  确定没有皇帝搭理朱允炆, 秦念就知道她也不该搭理他。
  但她也不能完全无视, 毕竟这是个扮演群。
  秦念想到该怎么做了。
  ………
  朱允炆看着自己突然开始上涨的民心,心中隐隐不安。
  民心为何上涨?
  这若真是燕王的妖法,为何民心反倒上涨?
  不,这一定是燕王在乱他心绪!
  ——不识字的百姓很容易受到天幕的影响。
  【朱允炆:燕王,朕已经识破了你的阴谋!朕与大明臣民都不会被你蒙蔽!】
  李景隆更加茫然。
  陛下说这天幕是燕王的妖法?
  可太祖皇帝不像假的。
  从能力上来说, 陛下与燕王相比……
  实在不好比。
  【朱棣:……】
  朱棣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甚至觉得靖难之役取胜, 可以说是胜之不武。
  就很不想承认曾有朱允炆这种对手。
  【秦念:感谢这位明二世生动形象地表演了“儒家圣皇”的愚蠢——各朝的儒生们, 喜欢这样的皇帝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