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自从唐明月写了信让唐家大兄(唐明光)和唐家二兄(唐明星)携族人前来长安参加太医署的医师交流大会后,唐家大兄唐明光就有了在长安城里置办房产的想法。
在长安的那一月半里,唐明光心中这想法是愈发的强烈了。
在唐七郎主动要求留在长安的时候,唐明光就下定决心要在长安城里给唐家置办一处房产来的。
只不过,长安居大不易。
虽说唐家世代行医,手中握着的药方不少,更别说药铺和医堂了,那都是能折成不少钱的。
但是,这于长安城里头买房置产想要走那公账,哪怕唐明光是唐家这一代嫡支的族长,终归还是得给族里解释一二的。
不过,最终这房子还是买了的,但因着钱不够多,唐明月只帮着在永平坊一偏僻地儿买了一二进的小宅子来。
此时此刻,这二进的小宅子的后院儿里头就住着两个唐家小女娘,唐五娘(杜兰)和唐九娘(林兰)就是唐家这次送来长安城里来妇产堂参选的人。
唐五娘的年纪要比唐七郎大两岁来,她是有些运气不佳,本来早就定好了婚事,没成想,未婚夫家接连丧事,为了守孝,唐五娘的婚事就耽搁了下来。
本想等着未婚夫守完了孝就筹备婚事来的,哪里能想到未婚夫他自己个儿也得了急病去了。
多亏唐家是个疼女娘的人家,找了官媒低调的退了婚事去。
唐家是想着,搁上个一年半载的,待得此事了了,就再给唐五娘相上一门好亲去。
如此,唐五娘也是运气好的,她等到了长安城里妇产堂招女医。
当时唐五娘是这般对父母说得:“我这年岁(18岁)按理来说该做阿娘来的,多亏阿耶阿娘心疼我,这才留我在家这般久。
既然遇上了这长安城里的机会,我又怎能甘心不去试试?
再说了,阿娘,”唐五娘上前搂住自家阿娘得胳膊,“那可是国都长安,按着大伯所说,这头一次的机会最是重要,若是不去,岂不可惜?”
抬起头,唐五娘又对自家阿耶一字一句道:“我自小跟着阿耶识药辨脉,阿耶都说我是那有天分的,如此良机,儿自是想要去试试,说不得,儿也能学那李医监一般做个女医官的来。”
因此,唐五娘就跟着唐明光他们一起北上长安来参加妇产堂招学生这一盛事来了。
至于不过才八岁的唐九娘,她是唐家这一辈里年岁最合适来参选的小女娘,是唐家准备好进入妇产堂那女医学院的人选。
唐五娘这年岁,唐家是打算直接让其去参考,若是一举能入太医署最好,若是不能,那就从长安医药联盟那里考起。
总之就是,眼看着大唐医药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前景,唐家自然是要来参与一场的了。
当然了,早就留在长安城里的唐和平(唐明光之子)与唐七郎和唐十八现下已然做好了参考下半年的医药联盟的考试了。
外来的以医药人家的人打算好了自家要参与这一事来,本就在长安城里的医药人家又如何会放过这一机会来?
早先去探过唐明月口风的老李医师这会子面上是一派淡然,他看着自家幼女慢条斯理得吃那汤饼,心里就有些焦急来了。
“月儿,你心中可紧张?”
李月月咽下口中汤,拿起一旁的布巾子擦了一下嘴后,才抬头去看自家老父亲。
“阿耶,儿心中不紧张。”
“唉,你……你这般就很好,平常心就是,对,平常心就好。”
李月月放下汤匙,她摇了摇头想要开口说些什么,最后还是闭上了嘴,重新捏起汤匙吃起了汤饼来。
倒是李家大嫂心中有些焦虑不安,她提着一壶水从外头走进来,当先是给自家公公老李医师倒了一杯水后,才给自家这小姑子倒了一杯来。
“多谢嫂嫂。”
“哎,不谢,不谢。
月娘,你可吃饱了?
要不要嫂子再给你煮些来?”
未待李月月说话,门外就有两个小郎君前后脚的跑进来了,俩小儿刚一进门就冲着李家大嫂来,口中叫喊着:“阿娘,吃,吃饼,吃。”
“月娘,别管这两个,”对着李月月这般说了一句,李家大嫂回过头就冲外头喊:“大郎,大郎,你怎的不看着些!”
“好了,你俩别馋了,给你们在锅里留了,快去找你们阿耶,让他端给你们吃。”
说过这话,李家大嫂就又去看李月月去了。
李月月不得不再次放下汤匙,微笑的对着李家大嫂道:“嫂嫂,我尽够了。
我若是再吃下去,阿耶怕不是要把自己的胡须再拽下几根儿来了。”
李月月这般说了,李家大搜就去瞅自家公公,老李医师还真的就在捋自己那美胡须呢。
第913章 从南地远道而来的家信(收藏破5k啦~)
长安城里因着妇产堂招生以及将会在十月金秋开展的万国来朝的缘故,城里头那是一日比一日都要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在金吾卫当值的李大兄这半月来也就归家不过两次而已,其余时间就都是歇在武侯铺里头去了。
从这其中,就能瞧出长安城在这盛夏来临之际,该是怎么一番繁华的盛景了。
长寿坊,李家的日子仍旧是按部就班的过着。
李大嫂拿着一木算盘,正对着桌上那一厚厚的账本子来回拨动算珠对账呢。
这账本子乃是女娘帮扶会里的账本子,这么些年下来,多亏了早先由李三娘和房承先给予的先期银钱,才让女娘帮扶会能一年年的就这么办下来了。
后来李三娘的名声打出去了,从她做了女官起,这女娘帮扶会竟也是能盈利起来了的。
哪怕就是后来在李三娘的提议下,李母和李大嫂她们扩大了女娘帮扶会的扶助范围,这账目也没崩了去。
盖因着后来有不少高门贵族家的当家夫人给捐赠了不少银钱进来,不论她们是想图个好名声,还是就仅仅是为了跟李三娘这个太医署的女医官处好关系,或者就真的是心存善念,总之,这女娘帮扶会是一年年的好好的办下来了。
仔细的在账本子上记下一个数字,李大嫂正想再打着算盘算一遍的时候,就从院子里头传来了小六郎欢快的喊叫声来。
当初不过小小一团的人儿,现如今也是能跑能跳的了。
“阿娘,儿下学了!
嫂嫂去接的,还给儿买了张家的烤饼!”
跟在小六郎后头的蒋胜男提着篮子跨进屋子里头,她把篮子上盖着的布一揭,就把其中的还冒着热乎气沾有芝麻的薄饼露出来了,蒋胜男对着李大嫂道:“我瞧着这是刚出炉的,热乎的很,就买了十个回来,正好留着小叔他们下学了吃。”
李大嫂冲着蒋胜男笑了笑,未等她开口说些什么,拿着薄饼的小六郎就赶紧行了一礼,转过头边往外走边说:“阿娘,嫂嫂,我去街口找生子玩儿去了,吃晚食了喊我一声就是。”
这头不等李大嫂应声,小六郎已然冲到了院子里,往门外去了。
李大嫂摇了摇头笑了一声儿,她一边收拾着手边的账本和算盘,一边抬头对着蒋胜男说:“他这一天天的,真是和一头小牛犊似的,使不完的牛劲,倒是和他大兄小时候一模一样。”
听到李大嫂口中提到了李大郎,蒋胜男愣了一下子,约莫能有两息的功夫她才回过神对着李大嫂回话道:“郎君他与小叔乃是亲亲的兄弟,相像才是应该的来。”
李大嫂走上前,一把握住了蒋胜男的手,满脸歉意的对她说:“好孩子,大郎在外头拼前程,苦了你留在家里照顾这一家老小了。”
李大嫂拍了拍蒋胜男的手背:“等大郎下次回来,前程定了,你就跟着他去,这亲亲的夫妻阖该好好一处去。”
蒋胜男刚要开口回话,小六郎的嗓音就又在两人的耳边响起了:“阿娘,阿娘,嫂嫂,大兄来信了,大兄来信了!
门口有官家的人来送信,二叔和阿翁正跟人说话呢!”
李大嫂和蒋胜男听着这话,两人对视一眼,四目相对之下,尽是欢喜。
等二人携手来到李家门口,正看到李父和李二兄对着马上之人身着军服携刀的信君躬身行礼。
信君坐在高头大马之上回了拱手礼后就拉动缰绳架马而去,回过身来的李父手中拿着一长方形用油纸厚厚裹着的物什。
李父自是瞧见了李大嫂和蒋胜男两人,他对着两人点点头,回过头就对李二兄道:“你找人给武侯铺里送个信儿,让大郎今夜归家来。”
李二兄自是点头应下,不过他又抬头问道:“三娘那里可是要去说一声?”
李父摇摇头否决了李二兄这话:“不必了,三娘忙着那女医学院的事儿,怕是不得闲。
露珠儿在家就够了,她替三娘好好听着就是了。”
“哎,都听阿耶的,儿这就找人去给大兄送信儿去。”
在长安的那一月半里,唐明光心中这想法是愈发的强烈了。
在唐七郎主动要求留在长安的时候,唐明光就下定决心要在长安城里给唐家置办一处房产来的。
只不过,长安居大不易。
虽说唐家世代行医,手中握着的药方不少,更别说药铺和医堂了,那都是能折成不少钱的。
但是,这于长安城里头买房置产想要走那公账,哪怕唐明光是唐家这一代嫡支的族长,终归还是得给族里解释一二的。
不过,最终这房子还是买了的,但因着钱不够多,唐明月只帮着在永平坊一偏僻地儿买了一二进的小宅子来。
此时此刻,这二进的小宅子的后院儿里头就住着两个唐家小女娘,唐五娘(杜兰)和唐九娘(林兰)就是唐家这次送来长安城里来妇产堂参选的人。
唐五娘的年纪要比唐七郎大两岁来,她是有些运气不佳,本来早就定好了婚事,没成想,未婚夫家接连丧事,为了守孝,唐五娘的婚事就耽搁了下来。
本想等着未婚夫守完了孝就筹备婚事来的,哪里能想到未婚夫他自己个儿也得了急病去了。
多亏唐家是个疼女娘的人家,找了官媒低调的退了婚事去。
唐家是想着,搁上个一年半载的,待得此事了了,就再给唐五娘相上一门好亲去。
如此,唐五娘也是运气好的,她等到了长安城里妇产堂招女医。
当时唐五娘是这般对父母说得:“我这年岁(18岁)按理来说该做阿娘来的,多亏阿耶阿娘心疼我,这才留我在家这般久。
既然遇上了这长安城里的机会,我又怎能甘心不去试试?
再说了,阿娘,”唐五娘上前搂住自家阿娘得胳膊,“那可是国都长安,按着大伯所说,这头一次的机会最是重要,若是不去,岂不可惜?”
抬起头,唐五娘又对自家阿耶一字一句道:“我自小跟着阿耶识药辨脉,阿耶都说我是那有天分的,如此良机,儿自是想要去试试,说不得,儿也能学那李医监一般做个女医官的来。”
因此,唐五娘就跟着唐明光他们一起北上长安来参加妇产堂招学生这一盛事来了。
至于不过才八岁的唐九娘,她是唐家这一辈里年岁最合适来参选的小女娘,是唐家准备好进入妇产堂那女医学院的人选。
唐五娘这年岁,唐家是打算直接让其去参考,若是一举能入太医署最好,若是不能,那就从长安医药联盟那里考起。
总之就是,眼看着大唐医药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前景,唐家自然是要来参与一场的了。
当然了,早就留在长安城里的唐和平(唐明光之子)与唐七郎和唐十八现下已然做好了参考下半年的医药联盟的考试了。
外来的以医药人家的人打算好了自家要参与这一事来,本就在长安城里的医药人家又如何会放过这一机会来?
早先去探过唐明月口风的老李医师这会子面上是一派淡然,他看着自家幼女慢条斯理得吃那汤饼,心里就有些焦急来了。
“月儿,你心中可紧张?”
李月月咽下口中汤,拿起一旁的布巾子擦了一下嘴后,才抬头去看自家老父亲。
“阿耶,儿心中不紧张。”
“唉,你……你这般就很好,平常心就是,对,平常心就好。”
李月月放下汤匙,她摇了摇头想要开口说些什么,最后还是闭上了嘴,重新捏起汤匙吃起了汤饼来。
倒是李家大嫂心中有些焦虑不安,她提着一壶水从外头走进来,当先是给自家公公老李医师倒了一杯水后,才给自家这小姑子倒了一杯来。
“多谢嫂嫂。”
“哎,不谢,不谢。
月娘,你可吃饱了?
要不要嫂子再给你煮些来?”
未待李月月说话,门外就有两个小郎君前后脚的跑进来了,俩小儿刚一进门就冲着李家大嫂来,口中叫喊着:“阿娘,吃,吃饼,吃。”
“月娘,别管这两个,”对着李月月这般说了一句,李家大嫂回过头就冲外头喊:“大郎,大郎,你怎的不看着些!”
“好了,你俩别馋了,给你们在锅里留了,快去找你们阿耶,让他端给你们吃。”
说过这话,李家大嫂就又去看李月月去了。
李月月不得不再次放下汤匙,微笑的对着李家大嫂道:“嫂嫂,我尽够了。
我若是再吃下去,阿耶怕不是要把自己的胡须再拽下几根儿来了。”
李月月这般说了,李家大搜就去瞅自家公公,老李医师还真的就在捋自己那美胡须呢。
第913章 从南地远道而来的家信(收藏破5k啦~)
长安城里因着妇产堂招生以及将会在十月金秋开展的万国来朝的缘故,城里头那是一日比一日都要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在金吾卫当值的李大兄这半月来也就归家不过两次而已,其余时间就都是歇在武侯铺里头去了。
从这其中,就能瞧出长安城在这盛夏来临之际,该是怎么一番繁华的盛景了。
长寿坊,李家的日子仍旧是按部就班的过着。
李大嫂拿着一木算盘,正对着桌上那一厚厚的账本子来回拨动算珠对账呢。
这账本子乃是女娘帮扶会里的账本子,这么些年下来,多亏了早先由李三娘和房承先给予的先期银钱,才让女娘帮扶会能一年年的就这么办下来了。
后来李三娘的名声打出去了,从她做了女官起,这女娘帮扶会竟也是能盈利起来了的。
哪怕就是后来在李三娘的提议下,李母和李大嫂她们扩大了女娘帮扶会的扶助范围,这账目也没崩了去。
盖因着后来有不少高门贵族家的当家夫人给捐赠了不少银钱进来,不论她们是想图个好名声,还是就仅仅是为了跟李三娘这个太医署的女医官处好关系,或者就真的是心存善念,总之,这女娘帮扶会是一年年的好好的办下来了。
仔细的在账本子上记下一个数字,李大嫂正想再打着算盘算一遍的时候,就从院子里头传来了小六郎欢快的喊叫声来。
当初不过小小一团的人儿,现如今也是能跑能跳的了。
“阿娘,儿下学了!
嫂嫂去接的,还给儿买了张家的烤饼!”
跟在小六郎后头的蒋胜男提着篮子跨进屋子里头,她把篮子上盖着的布一揭,就把其中的还冒着热乎气沾有芝麻的薄饼露出来了,蒋胜男对着李大嫂道:“我瞧着这是刚出炉的,热乎的很,就买了十个回来,正好留着小叔他们下学了吃。”
李大嫂冲着蒋胜男笑了笑,未等她开口说些什么,拿着薄饼的小六郎就赶紧行了一礼,转过头边往外走边说:“阿娘,嫂嫂,我去街口找生子玩儿去了,吃晚食了喊我一声就是。”
这头不等李大嫂应声,小六郎已然冲到了院子里,往门外去了。
李大嫂摇了摇头笑了一声儿,她一边收拾着手边的账本和算盘,一边抬头对着蒋胜男说:“他这一天天的,真是和一头小牛犊似的,使不完的牛劲,倒是和他大兄小时候一模一样。”
听到李大嫂口中提到了李大郎,蒋胜男愣了一下子,约莫能有两息的功夫她才回过神对着李大嫂回话道:“郎君他与小叔乃是亲亲的兄弟,相像才是应该的来。”
李大嫂走上前,一把握住了蒋胜男的手,满脸歉意的对她说:“好孩子,大郎在外头拼前程,苦了你留在家里照顾这一家老小了。”
李大嫂拍了拍蒋胜男的手背:“等大郎下次回来,前程定了,你就跟着他去,这亲亲的夫妻阖该好好一处去。”
蒋胜男刚要开口回话,小六郎的嗓音就又在两人的耳边响起了:“阿娘,阿娘,嫂嫂,大兄来信了,大兄来信了!
门口有官家的人来送信,二叔和阿翁正跟人说话呢!”
李大嫂和蒋胜男听着这话,两人对视一眼,四目相对之下,尽是欢喜。
等二人携手来到李家门口,正看到李父和李二兄对着马上之人身着军服携刀的信君躬身行礼。
信君坐在高头大马之上回了拱手礼后就拉动缰绳架马而去,回过身来的李父手中拿着一长方形用油纸厚厚裹着的物什。
李父自是瞧见了李大嫂和蒋胜男两人,他对着两人点点头,回过头就对李二兄道:“你找人给武侯铺里送个信儿,让大郎今夜归家来。”
李二兄自是点头应下,不过他又抬头问道:“三娘那里可是要去说一声?”
李父摇摇头否决了李二兄这话:“不必了,三娘忙着那女医学院的事儿,怕是不得闲。
露珠儿在家就够了,她替三娘好好听着就是了。”
“哎,都听阿耶的,儿这就找人去给大兄送信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