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回到了李家的时候,正正赶了巧,李二兄正拿着刚送回来的来自李大郎的家信同众人读。
  “……因此,儿估摸着该是立秋之时,大军就会返回长安受赏了。”
  读到这儿,李二兄停了下来,就听李母双手合十对着上空念叨了一句后,李母就高兴的看着身旁抱着小六郎的李大嫂笑了笑:“好了,这下好了,有了虎头的准信儿,咱们也算是有了盼头。”
  李大嫂已经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光是听着这信里说的话,鼻子就酸了,她不敢想去了边城拼前程的李大郎得是在这一年多的功夫里糟了多少罪。
  “哎,哎,快回来了,要回来了。”
  嘴里来回说着这两句话的李大嫂终究是没忍住,眼角流了泪下来,她赶紧低下头抬起手背去擦。
  李二兄见状赶紧就着李大郎的信往下继续读:“……打了招呼,说是要来。
  到时该是姑母家的郭三郎并郭四郎前来长安探亲的了。
  ……郭三郎不通武艺,是一直养在在姑母娘家那边,是个读书人。
  郭四郎乃是幼子,比我小上两岁,最是调皮可爱,与咱家四郎一般……”
  第739章 一桩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赘婿杀妻案
  六月初六,诸事皆宜。
  这一日是李三娘的旬休日,她本想着要带露珠儿去逛街市来的,结果天公不作美,从早上开始这天就阴沉沉的,母女俩刚吃过早食,这雨就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
  如此,李三娘就只好带着露珠儿在家消磨时间了。
  不过露珠儿这小人儿倒是一点儿都不闹性子,李三娘问她:“珠儿可不高兴?
  阿娘瞧着这雨该是晌午头儿就能停了,午食阿娘带珠儿出去吃可好?”
  露珠儿窝在李三娘的怀里,听了李三娘的问话,她疑惑的抬起头问:“珠儿高兴啊,阿娘在家,珠儿就高兴的。”
  李三娘看着露珠儿这张小脸只觉心里满满的、涨涨的,兜头上前抱着露珠儿就亲了两口。
  下着雨,李三娘就和李母、李大嫂和秋香、铃兰在偏厅里头开了窗子坐下,一起看着院子里的雨景,一边喝着温热的饮子,一边说说闲话,当真是难得的悠闲。
  放了露珠儿、小六郎和小平安在矮塌上玩耍,李三娘她们几个女娘就围聚在圆桌前。
  这一桌子女娘,也就是李三娘和秋香手里没拿着针线了。
  两人当真是一点儿针线活都不会做的,秋香的手上的老茧子都是自小拿兵器磨出来的。
  至于李三娘她的手倒是没什么茧子,柔嫩细长好看的紧,这双手不会针线活,到是能诊脉能拿得起别样的针线为人缝合,救人性命了。
  李母、李大嫂和铃兰手里都拿着针线,有一针没一针的在手中的布料上戳两下。
  李大嫂自从生了小六郎后,虽然是在李家坐了双月子,一家子人还都舍不得让她劳累一点儿,但是高龄产子本就艰难,且是破天荒的剖宫产,终究是损失了元气的。
  得亏李大嫂出自武人之家,这身子骨往日里康健的很,要不然结果如何,一想便知了。
  李三娘轻手拍了下李大嫂的手背,见李大嫂疑惑望过来,她就一把拿开了李大嫂手里的针线,“大嫂,可算是歇歇吧。
  我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又赶上这么好的咱们能聚到一处的机会,大嫂陪我多说说话。”
  李大嫂不是不听劝的人,她明白李三娘的意思,李三娘这是心疼她呢。
  “你还真别说,你们近段日子里都忙着在那京郊当值去了,最近长安城里当真是有一件让人唏嘘不已的事儿。”
  李大嫂这么一说,别说李三娘了,就是秋香和铃兰都有些好奇的看了过来。
  李母一听李大嫂这口气,她就知道李大嫂这是要说什么事儿了。
  李母把手里的针别好放回小簸箩里头,抬起头往矮塌上看了一眼,见露珠儿他们几个小的玩的正好,并未注意这边儿。
  “说说吧,这事儿还真是该咱们女娘好好听听的。”
  李母都发话了,李大嫂就慢慢的给众人讲了最近长安城里发生的一件大理寺判决的杀妻案来。
  原道是大理寺最近判了一桩杀妻案来,若是一般的杀妻案,倒并不会在这长安城里头弄出这般大的阵仗,让人们评头论足。
  毕竟这世上的伤心事比比皆是,没本事的男子随意殴打妇人孩子的事儿多了去了,有那以酒醉为借口失手打死人的事儿都真的不算少。
  长安城里的人听到这般的事儿,多半都是会哀叹两声儿,道一句“命不好”就算完了。
  但是,这件杀妻案不同寻常之处有三点,第一犯案者算是个郎官儿,是一在县衙做事的刀笔吏;
  第二犯案者他是个赘婿;
  赘婿这种身份不多见,算是个稀奇事。
  第三犯案者不光杀妻,还杀了岳父母并自己的亲生儿女!
  虎毒尚且不食子,能狠下心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都杀了的人,当真是狠人!
  更重要的是,因着这案情属实是丧尽天良,大理寺在判决后还特特在外张贴了告示,把案情和判决公之于众。
  大理寺此举自然是告知众人天理昭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大唐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此举既安定了民心,又震慑了坏人。
  只不过在此之外,大理寺此举就更是让这桩灭绝人性的赘婿杀妻案在长安城众人的舆论榜上是被人们讨论的火热非常。
  用李大嫂的话说就是:“不止那茶楼,就是闹市里的茶摊子边上都有说书先生讲这事儿的。”
  “竟然是个当官的?”铃兰有些惊讶的问出口。
  李大嫂点点头,“是,这许郎虽说不是咱们长安城的人,但是确实算是个做官的。
  我要没记错,是余杭郡临安县县衙的刀笔吏。
  按着官家张贴的告示来看,许郎少时聪慧的很,很是读过几年书。后来其父意外逝世后,家中窘迫起来,这才没有继续读书了。
  听说是长的也好,到了年纪就被当地一富户看中招赘到家做了女婿。”
  秋香好奇的开口问:“大嫂,那许家人就同意了自家儿郎去做赘婿来?”
  “这咱们哪里知道?
  告示里头也没写这个,只说了是去给人家做了赘婿了的。”
  “怕不是家里穷,或是兄弟多,若是不给人做赘婿,该是娶不了妻的。”
  李三娘猜测着这般说了,众女娘想了想纷纷点头应了李三娘的话。
  “估计这许郎在做上刀笔吏之前在岳家都是底气不足的吧,案发时间是许郎当上刀笔吏的第二年,其妻慧娘带着一双儿女同父母去山上寺庙拜拜的路上被山匪截杀,都死了,这一行人全死了。”
  李三娘听到这儿,心里想了下刚才李大嫂提的时间,心里想着这许郎的刀笔吏该是圣人早前提起科举这事儿的时候当上的吧。
  “大嫂,既然许郎是当地县衙的刀笔吏,怕不是这案子一开始就是按着山匪抢劫杀人算的吧?
  那后来是怎么的就找到他的头上了呢?”
  李母接过话头继续对着众人说:“这块儿我倒是听人说了,说是县衙的仵作在验尸的时候发现了端倪,找出了证据证明山匪不是随意抢劫杀人,而是故意杀人,抢劫是附带的让人以为是抢劫来着。
  且赶了巧了,杜家军有一支当时正好在附近,听说有山匪就要去剿匪,结果发现哪里是山匪,其实是十几个犯了案的逃犯。”
  李三娘点头,但还是疑惑的问:“若是如此,当地直接判了就是,哪里还需得呈送大理寺来?”
  李大嫂唏嘘了一声接过李母的话头继续说:“嗐,因着县衙找不到证据证明就是许郎犯案啊!
  但是,这局面谁又不知道就是许郎唆使了逃犯故意以山匪名头杀妻杀岳父母以及他自己的一双儿女呢?
  这可就是五口人了,听说还有一赶车的老翁,以及一个跟着一起去的洒扫婆子,七口人全死了。
  县令是个好的,当即关押了许郎,把案卷上呈了大理寺去。
  后头就是大理寺出人去了临安县,一一排查,找到了被许郎藏在别处的已经有了身孕的花楼相好,一切才得以真相大白!”
  第740章 你们都是我心目中的好女娘!
  “这事儿能闹的沸沸扬扬的,除了是因着这事儿本身就很是特殊之外,我想着该是因为这家中只有女娘的人家的担忧,让这桩赘婿杀妻案广为人知了。”
  李母如此说过后,就听李大嫂补充道:“就像阿娘所说,盖因着赘婿二字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多关注两分了。”
  铃兰和秋香听过就算完了,两人都只是心惊于许郎的心狠,以及当初明明是他自己主动上门去做的赘婿,怎的到得后来竟是要做出这般丧尽天良的事来?
  “那可是亲子啊?
  这许郎怎的就舍得?当真是下得去手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