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这一开头三人自是吃了苦的,毕竟名声儿不好听,那良家的妇人女娘哪里会去这放良的妾开的铺子里头去?
甚至一开头,街市上还有一些腌臜的言语流传,性子弱一些的莺歌差点儿因着那些话就寻了短见去。
若不是红袖性子强硬,拿着扫把对着在铺子门口说闲话的妇人一顿打,这铺子该是不过短短数日就开不下去了的。
直到金家主母派了婆子来店里,周围的人这才知道原来金家这一豪富可没打算对这三个放良的小妾不管不顾。
因此,这才有一些人循着味儿,想要讨好金家而让自家女眷上了铺子的门,之后慢慢的,三人这铺子倒是继续开了下去。
第640章 救人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之中红袖的当机立断上。
倒也是可以说成是三人身上自是带有一些运道在的。
虽然红袖三人开的这铺子有了些生意,但不过就是不温不火的,这收支上甚至是略有亏损。
毕竟这处铺子虽说算不上是旺地,但人流量上也不小了,租金可是不便宜的。
但红袖三人并未气馁,且还觉出了些靠自己赚钱的乐趣来。
“阿姐,虽不像过去在金家里是锦衣玉食一样的生活,但不用小心赔笑,不用担心他人鄙夷的目光,这日子对咱们来说也是顶顶好的了。”
莺歌坐在桌上,抓着一块儿糕边吃边和对面看账本的红袖这般说。
莺歌身旁的绿漪倒了一杯茶推给莺歌,示意其喝上一口,“这糕点干的很,你也能吃的下去,赶紧的,快喝上一口送一送吧。”
绿漪实在是不懂这干巴巴的点心有甚好吃的,只莺歌落座后,接连吃了三块了,看得一口没吃的绿漪只觉口干,她这才给莺歌倒了一杯茶来。
红袖放下手中的账本,对着莺歌笑着摇了摇头:“嗐,虽说出来过日子是自由了,但就像夫人说的,外头的日子哪里是那般好过的?
我想着,咱们先开着这铺子,开上三五年攒上些钱,就去城外买上几亩田来。
这过日子终究还是得有田地才好,不论何时买田总是没错的。
若是往后咱们这生意能做的好,说不得还能把这铺子和咱们现在住的院子都一块儿买下来呢。”
莺歌眼睛里带着光看向红袖,绿漪心中虽知想要达到红袖说的那般着实是十分难的,但是只听红袖这般说,绿漪也情不自禁的像莺歌似的眼中带了光出来。
“阿姐,若是有那一日可真是太好了!
到时候,咱们啊就学那些大户家中的娘子一般,春上郊外踏青,夏日河边钓鱼,秋日登山赏景,冬日里头就烹雪煮茶。
这日子才是真逍遥呢。”
绿漪伸出手指点了一下莺歌的额头,脸上带着笑意说她:“你啊,净想好事去了。
若是能有那么简单可就好了。”
红袖想了想莺歌所说,笑了两声儿,这才对着玩闹的莺歌和绿漪道:“好了,夜深了,咱们睡吧,明儿还得去码头看货,可得早起来着。”
翌日,天际才见光亮,铺子后头的院子里东厢房中住着的红袖就睁开了眼,在床上躺了几息缓了缓神,红袖就利索的起了身。
红袖是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又十分有主见有想法,因此已经结了干姐妹的三人里,红袖就被尊为大姐。
莺歌最小,性子又活泼些,是三人里的小妹。
如此,东厢房里就只住了红袖一人,西厢房里头睡着绿漪和莺歌两人。
红袖起来后,先去厨房舀了热水,洗漱过后,这才去敲了西厢房的门,喊了绿漪和莺歌起来。
三人吃了昨夜锅底里就熬上的稠粥后,就锁了门在街面上叫了车往码头去。
红袖她们这铺子的货源是从金家那边来的,每一季度都有一批新货来码头,每每这时候红袖三人就早早起了亲自去码头接货。
其实,她们这小铺子里的货是夹在金家的货里头的,红袖自觉本就占了金家的光,若是连着新货到了还得让人给送到铺子里头,当真是一点儿也不要脸面了。
如此,每每新货到来,红袖三人就会亲自来码头与金家管事交接,让人省的麻烦再跑铺子里一趟去。
驴车咔哒咔哒的往码头跑去,这还未到码头上,只隔着一条街面呢,红袖就觉出了一丝丝水汽直接扑面而来了。
驴车只在外围就停了下来,因为再往里去可是要交钱的了。
红袖给车把式结了钱道了谢后,三人就并肩快步往码头里头去。
此时天色已经大明,码头上呜呜嚷嚷的都是人,两边站着不少提着提篮或是挑着担子的卖些当地吃食的汉子与妇人。
有一包着蓝色头巾的妇人拐着一个挺大的提篮在边上对着停泊在码头上的大小船只清脆的喊着“糯米饭哟,热乎的糯米饭(此处是一个北方人的臆想,老糖只去过南京吃过糯米饭包油条,实在不懂南方方言,各位看官可以自行代入你们当地的方言就好。)”
若是有人喊住了妇人,那妇人就站定,在码头边上等着人家下来,现场拿着晒干的荷叶从提篮里拿出在家蒸好的糯米饭,若是加上一个铜板,就可撒上些妇人家自己做的带着盐味儿的菜丝。
红袖看着莺歌盯着那蓝巾妇人瞧,“稍待,等咱们接了货,再买上一个吃。”
三人来到老地方,果然金家一个管事早就已经站定在此等候了,三人赶紧对着管事行了礼,略略寒暄过后就站定在一旁一起候着了。
按着往日的规矩,该是再有一刻钟,就会有五六条金家的船靠上码头了。
正当几人在码头边上站着随意看看的时候,就听不远处一声儿尖利的喊叫声响起。
红袖三人,连带在一旁等船的管事和数个仆从都抬头往那边儿瞧去。
就见一个妇人扒着地上一小童儿的嘴巴,看那样子该是想要把小童儿嘴中的吃食抠出来的样子。
“大郎,快吐出来,吐,吐出来,吐出来啊!”
红袖三人互相对视一眼,三人因着之前在长安时金家请了李三娘上门看诊,后来李三娘数次登门金家,且能感觉出李三娘并未瞧不起或是鄙夷她们给富商做妾,甚至还能从李三娘的眼中看到一丝怜惜来。
因此,三人对于李三娘的好感甚大。
再有后来李三娘开的药治好了莺歌,也看好了金家郎主,三人就对李三娘这个女医更是起了好奇,就花了钱请院子里的婆子帮忙出去打听李三娘的事迹。
当时,李三娘早就在长安城里有了几分名气来了,因此三人也很是容易得就从婆子嘴里知道了李三娘通过海氏技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第13-15章情节)救了一小童儿的事儿来。
后来,红袖有心了解,还特特用私房银子买了太医署出的小册子,其上就印有海氏技法的详细手法以及原因。
所以,此时此刻,红袖心中猜测怕不是那小童儿就是被噎住了?
红袖想到此处就抬步往妇人和小童儿那边跑去,“红袖娘子这是作何?”
红袖想着救人要紧,小跑过去了,倒是行动慢的莺歌回了管事的话:“金管事,阿姐去瞧瞧能不能救人来?”
第641章 抓住机遇
金管事虽然自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是要救人,红袖一个女娘能懂些什么?
不过,毕竟是金家主母特意交代过的要照顾这三个被放出金家门来的妾,金管事还是跟在三人身后过去了。
待得金管事上前后,就见红袖就从小童儿身后抱住他,双手握拳抵在小童儿的胸腹上,金管事站定的时候,正好见小童儿吐了一块儿东西出来。
喉中堵物吐出后,本来憋红着脸的小童儿这下子才好大口喘气,且未等妇人安慰于他,他就直接哇哇大哭了起来。
夫人抱着小童儿那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围观的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刚才这小童儿差点儿憋死的事儿来,正当红袖想要直接离开的时候,从码头岸边飞奔过来十数人。
其中一身材矮胖留着两撇儿胡须的男子跑在最前头,众人自然看出了这十数人必是眼前妇人和小童儿的亲人,遂自觉让出了一条路来。
矮胖男子到得近前来,喊了妇人一声儿“琼娘”后,妇人也就是琼娘这才抬起头看向矮胖男子,琼娘她满面泪痕不说,脸上犹自带着后怕。
“宝郎他,他差点儿就……”
矮胖男子,也就是刘庆,听着自家媳妇断断续续不成句的话以及周围人的你一言我一语,终是明白了始末。
因着在河上行了十数天,船一靠岸,宝郎这个坐够了船的小童儿,就非要下船来。
刘庆还在船舱里头清点货物,见宝郎咿咿呀呀的,就让琼娘带他下船去逛逛买些吃食好了。
然后,琼娘抱着宝郎下了船,宝郎看人买糯米饭吃,就嚷着自己也要吃。
不过几个铜板的糯米饭,琼娘自然掏钱买了一份儿。
甚至一开头,街市上还有一些腌臜的言语流传,性子弱一些的莺歌差点儿因着那些话就寻了短见去。
若不是红袖性子强硬,拿着扫把对着在铺子门口说闲话的妇人一顿打,这铺子该是不过短短数日就开不下去了的。
直到金家主母派了婆子来店里,周围的人这才知道原来金家这一豪富可没打算对这三个放良的小妾不管不顾。
因此,这才有一些人循着味儿,想要讨好金家而让自家女眷上了铺子的门,之后慢慢的,三人这铺子倒是继续开了下去。
第640章 救人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之中红袖的当机立断上。
倒也是可以说成是三人身上自是带有一些运道在的。
虽然红袖三人开的这铺子有了些生意,但不过就是不温不火的,这收支上甚至是略有亏损。
毕竟这处铺子虽说算不上是旺地,但人流量上也不小了,租金可是不便宜的。
但红袖三人并未气馁,且还觉出了些靠自己赚钱的乐趣来。
“阿姐,虽不像过去在金家里是锦衣玉食一样的生活,但不用小心赔笑,不用担心他人鄙夷的目光,这日子对咱们来说也是顶顶好的了。”
莺歌坐在桌上,抓着一块儿糕边吃边和对面看账本的红袖这般说。
莺歌身旁的绿漪倒了一杯茶推给莺歌,示意其喝上一口,“这糕点干的很,你也能吃的下去,赶紧的,快喝上一口送一送吧。”
绿漪实在是不懂这干巴巴的点心有甚好吃的,只莺歌落座后,接连吃了三块了,看得一口没吃的绿漪只觉口干,她这才给莺歌倒了一杯茶来。
红袖放下手中的账本,对着莺歌笑着摇了摇头:“嗐,虽说出来过日子是自由了,但就像夫人说的,外头的日子哪里是那般好过的?
我想着,咱们先开着这铺子,开上三五年攒上些钱,就去城外买上几亩田来。
这过日子终究还是得有田地才好,不论何时买田总是没错的。
若是往后咱们这生意能做的好,说不得还能把这铺子和咱们现在住的院子都一块儿买下来呢。”
莺歌眼睛里带着光看向红袖,绿漪心中虽知想要达到红袖说的那般着实是十分难的,但是只听红袖这般说,绿漪也情不自禁的像莺歌似的眼中带了光出来。
“阿姐,若是有那一日可真是太好了!
到时候,咱们啊就学那些大户家中的娘子一般,春上郊外踏青,夏日河边钓鱼,秋日登山赏景,冬日里头就烹雪煮茶。
这日子才是真逍遥呢。”
绿漪伸出手指点了一下莺歌的额头,脸上带着笑意说她:“你啊,净想好事去了。
若是能有那么简单可就好了。”
红袖想了想莺歌所说,笑了两声儿,这才对着玩闹的莺歌和绿漪道:“好了,夜深了,咱们睡吧,明儿还得去码头看货,可得早起来着。”
翌日,天际才见光亮,铺子后头的院子里东厢房中住着的红袖就睁开了眼,在床上躺了几息缓了缓神,红袖就利索的起了身。
红袖是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又十分有主见有想法,因此已经结了干姐妹的三人里,红袖就被尊为大姐。
莺歌最小,性子又活泼些,是三人里的小妹。
如此,东厢房里就只住了红袖一人,西厢房里头睡着绿漪和莺歌两人。
红袖起来后,先去厨房舀了热水,洗漱过后,这才去敲了西厢房的门,喊了绿漪和莺歌起来。
三人吃了昨夜锅底里就熬上的稠粥后,就锁了门在街面上叫了车往码头去。
红袖她们这铺子的货源是从金家那边来的,每一季度都有一批新货来码头,每每这时候红袖三人就早早起了亲自去码头接货。
其实,她们这小铺子里的货是夹在金家的货里头的,红袖自觉本就占了金家的光,若是连着新货到了还得让人给送到铺子里头,当真是一点儿也不要脸面了。
如此,每每新货到来,红袖三人就会亲自来码头与金家管事交接,让人省的麻烦再跑铺子里一趟去。
驴车咔哒咔哒的往码头跑去,这还未到码头上,只隔着一条街面呢,红袖就觉出了一丝丝水汽直接扑面而来了。
驴车只在外围就停了下来,因为再往里去可是要交钱的了。
红袖给车把式结了钱道了谢后,三人就并肩快步往码头里头去。
此时天色已经大明,码头上呜呜嚷嚷的都是人,两边站着不少提着提篮或是挑着担子的卖些当地吃食的汉子与妇人。
有一包着蓝色头巾的妇人拐着一个挺大的提篮在边上对着停泊在码头上的大小船只清脆的喊着“糯米饭哟,热乎的糯米饭(此处是一个北方人的臆想,老糖只去过南京吃过糯米饭包油条,实在不懂南方方言,各位看官可以自行代入你们当地的方言就好。)”
若是有人喊住了妇人,那妇人就站定,在码头边上等着人家下来,现场拿着晒干的荷叶从提篮里拿出在家蒸好的糯米饭,若是加上一个铜板,就可撒上些妇人家自己做的带着盐味儿的菜丝。
红袖看着莺歌盯着那蓝巾妇人瞧,“稍待,等咱们接了货,再买上一个吃。”
三人来到老地方,果然金家一个管事早就已经站定在此等候了,三人赶紧对着管事行了礼,略略寒暄过后就站定在一旁一起候着了。
按着往日的规矩,该是再有一刻钟,就会有五六条金家的船靠上码头了。
正当几人在码头边上站着随意看看的时候,就听不远处一声儿尖利的喊叫声响起。
红袖三人,连带在一旁等船的管事和数个仆从都抬头往那边儿瞧去。
就见一个妇人扒着地上一小童儿的嘴巴,看那样子该是想要把小童儿嘴中的吃食抠出来的样子。
“大郎,快吐出来,吐,吐出来,吐出来啊!”
红袖三人互相对视一眼,三人因着之前在长安时金家请了李三娘上门看诊,后来李三娘数次登门金家,且能感觉出李三娘并未瞧不起或是鄙夷她们给富商做妾,甚至还能从李三娘的眼中看到一丝怜惜来。
因此,三人对于李三娘的好感甚大。
再有后来李三娘开的药治好了莺歌,也看好了金家郎主,三人就对李三娘这个女医更是起了好奇,就花了钱请院子里的婆子帮忙出去打听李三娘的事迹。
当时,李三娘早就在长安城里有了几分名气来了,因此三人也很是容易得就从婆子嘴里知道了李三娘通过海氏技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第13-15章情节)救了一小童儿的事儿来。
后来,红袖有心了解,还特特用私房银子买了太医署出的小册子,其上就印有海氏技法的详细手法以及原因。
所以,此时此刻,红袖心中猜测怕不是那小童儿就是被噎住了?
红袖想到此处就抬步往妇人和小童儿那边跑去,“红袖娘子这是作何?”
红袖想着救人要紧,小跑过去了,倒是行动慢的莺歌回了管事的话:“金管事,阿姐去瞧瞧能不能救人来?”
第641章 抓住机遇
金管事虽然自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是要救人,红袖一个女娘能懂些什么?
不过,毕竟是金家主母特意交代过的要照顾这三个被放出金家门来的妾,金管事还是跟在三人身后过去了。
待得金管事上前后,就见红袖就从小童儿身后抱住他,双手握拳抵在小童儿的胸腹上,金管事站定的时候,正好见小童儿吐了一块儿东西出来。
喉中堵物吐出后,本来憋红着脸的小童儿这下子才好大口喘气,且未等妇人安慰于他,他就直接哇哇大哭了起来。
夫人抱着小童儿那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围观的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刚才这小童儿差点儿憋死的事儿来,正当红袖想要直接离开的时候,从码头岸边飞奔过来十数人。
其中一身材矮胖留着两撇儿胡须的男子跑在最前头,众人自然看出了这十数人必是眼前妇人和小童儿的亲人,遂自觉让出了一条路来。
矮胖男子到得近前来,喊了妇人一声儿“琼娘”后,妇人也就是琼娘这才抬起头看向矮胖男子,琼娘她满面泪痕不说,脸上犹自带着后怕。
“宝郎他,他差点儿就……”
矮胖男子,也就是刘庆,听着自家媳妇断断续续不成句的话以及周围人的你一言我一语,终是明白了始末。
因着在河上行了十数天,船一靠岸,宝郎这个坐够了船的小童儿,就非要下船来。
刘庆还在船舱里头清点货物,见宝郎咿咿呀呀的,就让琼娘带他下船去逛逛买些吃食好了。
然后,琼娘抱着宝郎下了船,宝郎看人买糯米饭吃,就嚷着自己也要吃。
不过几个铜板的糯米饭,琼娘自然掏钱买了一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