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知道,时人讲究含蓄之美,士农工商,商排最末位,与此时的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的根本有关。
  大唐已然是对商人最为宽容的一个朝代,也正因此,才造成大唐此时繁荣的经济形势,流动的货币才是真的有用的,才能造成从下到上都可有利可图。
  但本质如何,是不能说出来的。
  在世家贵族眼里,他们可看不到自己兼并土地,买卖人口,剥削他人的剩余劳动价值来为他们奉献。
  他们只会说,士才是天下最重要的一面,是能帮助圣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这帮子最有钱的人,还会处处对于商事不屑一顾,非要表达铜臭是多么的臭不可闻。
  怎么说?就挺虚伪的。
  就是台下的李母都没想过李三娘竟然是在众人面前说了这些事来,不过李母相信李三娘必然有自己的原因,因此也并没有张口插嘴。
  “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们,在我这稳婆学堂里头学成出来,除了去做稳婆可有一口饭吃之外,也可有其他收入,帮你们获得想要的东西,或是养育子女,或是体贴父母,抑或是只为了多下两次羊汤馆子。
  理想与实际从不矛盾!
  你们未来可做个为妇人接生的新式稳婆,你们可为贫苦的女娘接生,收取几个铜板来换得你们以最低限度保证她们和孩子的安全;
  你们自然也可以为富贵人家接生,向她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就比如这收腹带,虽然看了是如何做的,自己在家也能做,但难道就不能提前制出多种样式的收腹带拿来售卖了么?
  这对产妇身体好的动作你们可以免费教给她们,那后续补气血的汤药、养肤的丸药,就可以卖给富贵人家的女娘啊。
  你们自己做个稳婆,你们的家人可以帮你们处理这些杂事啊。
  我说这些与你们知晓,是安你们心。
  信我,我李明芳必不会让你们失望!”
  画过了大饼,安了众人的心,李三娘这才笑着对众人说:“咱们的理论课基本上算是讲完了。
  在实践课之前,我会开展一次考试,来为诸位查漏补缺。
  所以,在下次考试之前,你们不仅要做好这次的课业,还要尽可能复习前几次我授讲的内容,到时候咱们会开展一次为时两个时辰的考试。”
  李三娘满意的看着台下众人,就连李母、李大嫂她们都面露震惊的表情,拍了拍手,“好了,今儿个就到这儿了。
  我在此,预祝诸位考一个好成绩。
  这成绩可是与你们最后的学分挂钩的哦。”
  长安城里每日里都有新鲜事儿发生,就好比李三娘的稳婆学堂今儿个发生的事儿,若是拿出去说,怕不是要让人震惊到下巴颏儿都要掉下来了。
  而远离长安城七千里地的安西都护府的前线驿站,终于迎来了来自长安的信件。
  风尘仆仆从马上下来的传信兵,从怀中掏出自己的令牌与印信与城门处的守城官看,在确认了确实是本人后,这才得了一杯热茶来。
  传信兵眼看着就要被拉去后头饮马喂食草料的马匹,赶紧制止了那兵士,“好兄弟,这马你牵去帮俺好好喂。
  这信俺可得拿下来,仔细着呢,这里面可是上千兵士的家人对他们的牵挂来。”
  传信兵从马脖子上把装满了信件的兜链拿了下来,往自己脚边一放,才放心捧着茶杯喝。
  “今儿个夜里你可得在俺们这儿住下了,送补给的兵士明儿个才能来。
  到时候,你跟着他们一起进城就是了。”
  所以,五日后,在疏勒边城的军营里头,李大郎终于收到了来自长安城里李家对他的牵挂。
  李大郎先是洗了手,才小心的把被油纸包着的信封打开,从中拿出了约莫能有十多页的信纸来。
  还未看信,光是看着这十多页的信纸,李大郎就觉得心里熨帖的很。
  就着天上的太阳,李大郎就从第一页信纸开始看起。
  “吾儿可好?
  家中于你甚是想念,阿娘没别的祈求,只愿吾儿平安顺遂,早日归家来。
  ……”
  一页看完,只这页最底下才是李大兄的字迹,“虎头,虽是要前程,但命更重要。
  为父愿吾儿早日平安归家。”
  光是看李大兄和李大嫂的信,李大郎就已是眼中含泪了。
  用手背拂去眼眶中的泪珠子,擤了鼻子后,李大郎才展开第二页信来,这是李父李母写的,李母尤为挂念他,在这其中把他离家后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写了个遍。
  “……阿婆不知你何时才能归家,下月将于玄都观求平安符来,到时候给你求了符,下回传信兵来收信,就随信予你寄来,你可听话,要贴身佩戴,好让道祖保佑你来。”
  李大郎想着在中元节时,李家一大家子都要去玄都观里的景象,不禁笑出了声儿来。
  李大郎这又哭又笑的看信,着实是让人好不理解了。
  不过,离着李大郎站着看信不算远的地方,那几个同生共死过的同僚却是有些羡慕的紧。
  “嗐,俺阿娘可不识字,这回也没俺的信,李兄能得家里来信,看着还那么多页来,可真好啊。”
  第545章 晚麦
  这十多页信纸里头,还有李二兄、李三娘与李二郎他们给李大郎写的信。
  李二兄与李三娘信中多是叮嘱李大郎让他顾着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李二郎信中写的是自己在兵部协理司当值的事儿,也说了让李大郎放心的话。
  “……大兄放心在外就是,家里有我看着。弟对兄甚是想念,弟只愿兄平安归家来。”
  至于李三郎、小四郎和露珠儿,那写的可就多了,且还毫无条理。
  比如小四郎连家里小黄下了三只狗崽子的事儿,都写了上去,好让李大郎知晓。
  而露珠儿就更有意思了,“大兄,珠儿在家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我想大兄,待大兄归家一起去吃饼。”
  这当然不是露珠儿写的,给露珠儿代笔的是李三郎。
  在这话后,还有李三郎写的备注:大兄,小姑近日在街上买了里头放了白糖的饼子回家,露珠儿甚是喜欢,说要留着回来与大兄一块儿吃。
  十多页信纸,看的再慢,也是会看完的。
  李大郎抚平信纸上的褶皱,仔细认真的把信纸折好放回油纸包里头,再贴身的放到胸口,这才转身回帐子里头去。
  李大郎不知道的是李家众人都商量好的,不把李大嫂再次有孕的事告诉他。
  一自然是怕李大郎知晓此事后,会担忧李大嫂的身体,于他在战场作战有碍;
  二嘛,就是李家众人的,或者说李三娘自己的恶趣味了。
  当时,李母在纠结要不要把李大嫂有孕的事写上去,李三娘在旁直接说:“阿娘,这哪里能写?
  写了不就让大郎在外分心挂念家里了?
  那就不如不写。
  且,阿娘,你不觉得待得大郎归家,到时候咱们再告诉他他又有一阿弟或是阿妹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么?
  到时候,大郎脸上的表情肯定很好笑!”
  李母对于李三娘的恶趣味瞪了瞪眼,最后还是问过了李大嫂:“阿娘,别告诉他了。
  不论他知不知,这孩子都会生下来的。”
  如此,众人这才在信中并未告知李大郎这件事,就连李三郎他们写的信里也是特意叮嘱过让他们不要说得。
  李大郎这边收到了信,与李家相关,或者说是与李三娘相关的另外两个也在这疏勒城里的人,自然也收到了信。
  十九跟着孙医监已然在此约莫能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十九在医帐之中从手忙脚乱到熟能生巧,可是真的经历过不少。
  当然了,十九在这期间还真的接头过不良人埋在军中的暗探,做了几个不大不小的任务来。
  不过,大半的时间里头,还是主要跟着孙医监在医帐之中治病救人的。
  “哈哈,没想到李三娘子对你如此上心,我这回收到她的信来,里头还特意感激我带你出来,让我多多包容你,多教授你呢。”
  十九是头一次收到信,他一个自小就是做探子的人,无亲去故的,哪里会有人给他写信?
  看着信封上写着的“十九亲启”四个字,十九心里第一次感受到一种难以明说的酸涩和温暖来。
  “嘻嘻,三娘子记挂我呢,给我的信里也写了,让我多听孙医监你的话,多听多看多做少说,让我踏踏实实的学,才能把本事都学到自己身上去。”
  孙医监笑了,他其实心里头很满意十九这么个学徒的。
  这在前线的医帐,救得都是那断胳膊少腿血呼啦差的兵士,就需要十九这般会武学、有精神气儿还好学的年轻男子。
  孙医监十分看好十九,他觉得,若是再给十九一年时间,多在这前线医帐之中实践一番,应是比疡医科那些入职多年的年轻疡医都要厉害的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