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不要忘了,这关乎到你们的能不能毕业的学分来的。”
第532章 又是一年七月半
今日是七月半,也就是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对其的称呼,在佛教上又叫盂兰盆会。
人们在这一日会祭拜先祖、祭奠逝去的亲人,还会烧纸、放河灯,有信仰的人还会祭拜土地公。
家资丰厚的也会请道士或是僧人做法事,意为超度亡魂,让他们得以解脱。
今天从李三娘早上起来的时候,这天就是阴沉沉的,看那样子就像是要落雨一般。
趁着还未落雨,李三娘早早的就把露珠儿从床上叫了起来,为她穿衣洗漱。
“今儿个是中元节,珠儿,咱们得起的早一些,好去同你阿翁阿婆他们给祖先上香去。”
露珠儿揉着自己的眼睛,迷迷糊糊的应着李三娘。
不过在去见李家众人之前,李三娘拿了炭盆出来,就像去年她刚穿越之时所做的一样,给原身已经逝去的李三娘烧了纸。
(第34章情节)
李三娘也教着露珠儿对着炭盆叩首,“我已穿越一年,占了你的身是因,我必得还你一个果来。
虽然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但穿越这般的事儿都发生在我身上了,我也没甚好说的了。
只不知你是已魂归地府,重新投胎了去,还是咱俩灵魂互换,你回到了我所在的现代世界里去了。
不论如何,事情已是这般,你放心,我已是把露珠儿看作我亲生的娃儿,我定会看着她健康平安快乐的长大。
你的父母,我也会用心奉养,为他们养老送终。
只愿你的日子也得偿所愿,若是投胎,那就投个好人家,若是反穿越,那你就好好在现代社会里体验一番与众不同的人生去。”
单独祭拜过了原身,李三娘才牵着露珠儿前往正堂。
同去年一般,与李家众人汇合后,就先是由李父领着,祭拜了李父的父母,对着牌位上香三拜三叩首。
每年的这一天李父的脸上是一丁点儿笑意都没有的,不仅仅是没有笑意,那脸上还夹杂着悲伤和痛苦来。
往往这时候,也就只有李母能够陪在李父身边了作安慰。
李三娘上次就伙同李二兄去问过李大兄来,这回两人又去找了李大兄去。
但李大兄对于上一代的纠葛讳莫如深,只对两人这般说:“那已是上一代的事儿,既然现如今咱家已经与大伯那一房重修于好了,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阿耶的意思也是如此,他不想说,不想告诉你们,你们也就放下这事,好好的过日子就是了。”
李二兄对李大兄的话不置可否,只对着李三娘使眼色。
李三娘见状也就不问了,反正问了李大兄也不会说。
“好了,快去收拾收拾,今儿路上指定人多,咱们还是要早这些赶去玄都观。”
是了,李母的拜拜精神又上线了,这般重大的节日,怎么可能不去玄都观里拜拜呢。
不过,李父因着这日心情不佳,“我留在家里带着小五,你们自去就是了。
午食,我们俩自是能弄到饭食吃的,放心吧。
小五还是小了些,往日里你们带着出去就算了,今儿个七月半,还是不要把他带出门去的好。”
不带小儿出门,尤其是天黑后小儿不可出门,盖因着老话常说,小童儿的眼睛最为清澈干净,能够看见常人见不得的东西。
人们怕那些看不见的游魂儿会蛊惑小童儿去,这才不让小童儿出门。
李父看着李三娘腿边站着的露珠儿,虽然李父没言语,但那意思是最好让露珠儿也留在家中。
露珠儿小小的人,早就会看人脸色了,见状,立马抱住了李三娘的大腿,那意思就是“我可不能和小五似的留在家里!”
李三娘摸了露珠儿的发顶一下,笑着对李父道:“阿耶,无妨,露珠儿已是过了三岁,又是去道观这般的地方,我们也不在外逗留,求了平安符,就尽早归家来。”
李三娘本来还叫了隔壁后院儿住着的梁老医师和邵阳小少年来,结果两人说自己有事,“我那老友近日到了长安来,我们在京郊外约了地方,今儿个就不同你们一处了。”
李三娘看邵阳小少年,“我与师傅一同去,师傅的老友也是带了弟子前来的。”
邵阳小少年的话一说,李三娘就懂了,这是要battle一把啊,估计得是什么“我的弟子是怎么怎么的,比你那弟子强”什么的吧。
至于,寄住在李家的吴巧兰和宝丫,那自是要跟着李母一块儿去的。
而隔壁的秦娘子,李母也早先着人问了,秦娘子是说要去自己的女儿家,也就与李家不同路来。
如此,李家就只留了李父和小五郎两人在家。
不过,众人出门的时候,可是有一场大戏上演了。
小五郎被李父抱在怀里,眼睁睁的看着李二兄李二嫂往出走。
过了周岁,已经会叫“阿耶、阿娘”的小五郎,那是叫的一个惊天动地,更是哭的好不可怜。
那眼泪鼻涕糊一脸,尤其是小五郎的眼神,看着李二兄李二嫂好似是那做了坏事的歹人,若是小五郎的话能说的再流利些,怕不是就会说:“啊,阿耶,阿娘,你们太坏了,不带小五出去耍,只把我留家啊,你们太坏了!”
李二嫂犹豫了,对着李二兄道:“要不,我不去了吧?
我搁家带着小五得了。”
李二兄带过李家所有的娃儿,小五郎这样儿,可没有李二郎小时候厉害,李二兄自是一眼看穿了他。
“你不去,谁给他去求平安符来?
不用管他,他哭两声儿,回头阿耶拿了吃食给他,他就又能笑出来了。”
果真,待得李家众人都出了门去,抱着小五郎站在门口的李父见看不到人影了,才掉头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拿着帕子给小五郎擦脸,口中道:“莫哭了,阿翁拿好吃的予你,午食带你去外头吃可好?”
小五郎一听还能去外头,立刻止了哭声,就着李父的手抓着帕子自己擦了起来。
李三娘坐在马车里头,瞧着这街面上人流如织,吆喝声此起彼伏,虽然天气阴沉沉的,但是一点儿不耽搁人们过节的美好心情来。
第533章 意外
随着人流,李家众人紧赶慢赶,过了一个多时辰后,才在玄都观所在的街面上把马车赶到了车马铺去。
果然,一靠进玄都观所在的街面上,众人就看到了玄都观门口排起来的长队。
李三娘想着,看来玄都观也是采取了限流的方式,来保证往来人们的安全的,不然不能排上这么老长的队。
“大郎和二郎去排队,我带着他们在这块儿找个摊子坐下歇歇。”
在小摊子上,等李三娘抱着露珠儿吃了一小碟四块米糕,并两颗松子儿糖,再有一碗小云吞后,终于是到了李家众人可以进玄都观里头去了。
按着流程,先是取了道童给的香,进观里上了香,然后跟着李母往那人流最多的地方去,到了地方花了银子,从小道童手里拿了号牌,再去找道长,一一给家里头的娃娃都求了平安符来。
不仅仅是在身边的已经出仕了,可以说是成丁的李二郎,还有现下还在书院里头读书的李三郎、小四郎,以及留在家里的小五郎,并李三娘怀里的露珠儿,李母是连远在边关的李大郎都想着了呢。
家里的第三代的娃娃们是一个不落的都同道长告知了生辰八字,每个都请了平安符来。
“咱们给大郎求了,回头找机会让人捎去。”
求了平安符,拜过了三清,众人又跟着李母去买素果子。
其实就是用白面烘烤的圆形的饼子,只不过这果子是在模子里头磕出来的,其上有个在圆圈里头的福字罢了。
买了两兜子带福字的素果子,李母瞅着观里那么老些人,赶紧找了小道童问过后,算了算时间,决定就不参加道观里头的坛醮了,还是尽早往家回的好。
不过,这回去的路上,也正正好赶上吃午食的时间,李母还是决定一家子找个馆子吃饭。
不过,就因着这节日,街面上家家馆子都是爆满,李母看着露珠儿那样子,又瞅了瞅天色,最终决定直接就去酒楼吃。
“再找馆子,人也是这般多。
再说,我瞅着这天怕不是要落雨了,虽说咱们带了伞,还有马车可躲雨来。
但这马可是精贵牲畜,哪里能让它淋雨来?
如此,正好,咱们啊,就一边吃饭,一边等这雨落下来,吃完饭食,应是差不多就不下了,到时候,咱们就赶紧往家回。”
李家第一掌权人发话了,众人自是乖乖听话的。
遂找了一家还算有些名气的酒楼,在一楼大堂拼了两张桌子,李家众人这才一一坐了下来。
天气阴沉,有些刮风,又要下雨,此种天气最适宜喝上一碗加了胡椒的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来。
第532章 又是一年七月半
今日是七月半,也就是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对其的称呼,在佛教上又叫盂兰盆会。
人们在这一日会祭拜先祖、祭奠逝去的亲人,还会烧纸、放河灯,有信仰的人还会祭拜土地公。
家资丰厚的也会请道士或是僧人做法事,意为超度亡魂,让他们得以解脱。
今天从李三娘早上起来的时候,这天就是阴沉沉的,看那样子就像是要落雨一般。
趁着还未落雨,李三娘早早的就把露珠儿从床上叫了起来,为她穿衣洗漱。
“今儿个是中元节,珠儿,咱们得起的早一些,好去同你阿翁阿婆他们给祖先上香去。”
露珠儿揉着自己的眼睛,迷迷糊糊的应着李三娘。
不过在去见李家众人之前,李三娘拿了炭盆出来,就像去年她刚穿越之时所做的一样,给原身已经逝去的李三娘烧了纸。
(第34章情节)
李三娘也教着露珠儿对着炭盆叩首,“我已穿越一年,占了你的身是因,我必得还你一个果来。
虽然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但穿越这般的事儿都发生在我身上了,我也没甚好说的了。
只不知你是已魂归地府,重新投胎了去,还是咱俩灵魂互换,你回到了我所在的现代世界里去了。
不论如何,事情已是这般,你放心,我已是把露珠儿看作我亲生的娃儿,我定会看着她健康平安快乐的长大。
你的父母,我也会用心奉养,为他们养老送终。
只愿你的日子也得偿所愿,若是投胎,那就投个好人家,若是反穿越,那你就好好在现代社会里体验一番与众不同的人生去。”
单独祭拜过了原身,李三娘才牵着露珠儿前往正堂。
同去年一般,与李家众人汇合后,就先是由李父领着,祭拜了李父的父母,对着牌位上香三拜三叩首。
每年的这一天李父的脸上是一丁点儿笑意都没有的,不仅仅是没有笑意,那脸上还夹杂着悲伤和痛苦来。
往往这时候,也就只有李母能够陪在李父身边了作安慰。
李三娘上次就伙同李二兄去问过李大兄来,这回两人又去找了李大兄去。
但李大兄对于上一代的纠葛讳莫如深,只对两人这般说:“那已是上一代的事儿,既然现如今咱家已经与大伯那一房重修于好了,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阿耶的意思也是如此,他不想说,不想告诉你们,你们也就放下这事,好好的过日子就是了。”
李二兄对李大兄的话不置可否,只对着李三娘使眼色。
李三娘见状也就不问了,反正问了李大兄也不会说。
“好了,快去收拾收拾,今儿路上指定人多,咱们还是要早这些赶去玄都观。”
是了,李母的拜拜精神又上线了,这般重大的节日,怎么可能不去玄都观里拜拜呢。
不过,李父因着这日心情不佳,“我留在家里带着小五,你们自去就是了。
午食,我们俩自是能弄到饭食吃的,放心吧。
小五还是小了些,往日里你们带着出去就算了,今儿个七月半,还是不要把他带出门去的好。”
不带小儿出门,尤其是天黑后小儿不可出门,盖因着老话常说,小童儿的眼睛最为清澈干净,能够看见常人见不得的东西。
人们怕那些看不见的游魂儿会蛊惑小童儿去,这才不让小童儿出门。
李父看着李三娘腿边站着的露珠儿,虽然李父没言语,但那意思是最好让露珠儿也留在家中。
露珠儿小小的人,早就会看人脸色了,见状,立马抱住了李三娘的大腿,那意思就是“我可不能和小五似的留在家里!”
李三娘摸了露珠儿的发顶一下,笑着对李父道:“阿耶,无妨,露珠儿已是过了三岁,又是去道观这般的地方,我们也不在外逗留,求了平安符,就尽早归家来。”
李三娘本来还叫了隔壁后院儿住着的梁老医师和邵阳小少年来,结果两人说自己有事,“我那老友近日到了长安来,我们在京郊外约了地方,今儿个就不同你们一处了。”
李三娘看邵阳小少年,“我与师傅一同去,师傅的老友也是带了弟子前来的。”
邵阳小少年的话一说,李三娘就懂了,这是要battle一把啊,估计得是什么“我的弟子是怎么怎么的,比你那弟子强”什么的吧。
至于,寄住在李家的吴巧兰和宝丫,那自是要跟着李母一块儿去的。
而隔壁的秦娘子,李母也早先着人问了,秦娘子是说要去自己的女儿家,也就与李家不同路来。
如此,李家就只留了李父和小五郎两人在家。
不过,众人出门的时候,可是有一场大戏上演了。
小五郎被李父抱在怀里,眼睁睁的看着李二兄李二嫂往出走。
过了周岁,已经会叫“阿耶、阿娘”的小五郎,那是叫的一个惊天动地,更是哭的好不可怜。
那眼泪鼻涕糊一脸,尤其是小五郎的眼神,看着李二兄李二嫂好似是那做了坏事的歹人,若是小五郎的话能说的再流利些,怕不是就会说:“啊,阿耶,阿娘,你们太坏了,不带小五出去耍,只把我留家啊,你们太坏了!”
李二嫂犹豫了,对着李二兄道:“要不,我不去了吧?
我搁家带着小五得了。”
李二兄带过李家所有的娃儿,小五郎这样儿,可没有李二郎小时候厉害,李二兄自是一眼看穿了他。
“你不去,谁给他去求平安符来?
不用管他,他哭两声儿,回头阿耶拿了吃食给他,他就又能笑出来了。”
果真,待得李家众人都出了门去,抱着小五郎站在门口的李父见看不到人影了,才掉头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拿着帕子给小五郎擦脸,口中道:“莫哭了,阿翁拿好吃的予你,午食带你去外头吃可好?”
小五郎一听还能去外头,立刻止了哭声,就着李父的手抓着帕子自己擦了起来。
李三娘坐在马车里头,瞧着这街面上人流如织,吆喝声此起彼伏,虽然天气阴沉沉的,但是一点儿不耽搁人们过节的美好心情来。
第533章 意外
随着人流,李家众人紧赶慢赶,过了一个多时辰后,才在玄都观所在的街面上把马车赶到了车马铺去。
果然,一靠进玄都观所在的街面上,众人就看到了玄都观门口排起来的长队。
李三娘想着,看来玄都观也是采取了限流的方式,来保证往来人们的安全的,不然不能排上这么老长的队。
“大郎和二郎去排队,我带着他们在这块儿找个摊子坐下歇歇。”
在小摊子上,等李三娘抱着露珠儿吃了一小碟四块米糕,并两颗松子儿糖,再有一碗小云吞后,终于是到了李家众人可以进玄都观里头去了。
按着流程,先是取了道童给的香,进观里上了香,然后跟着李母往那人流最多的地方去,到了地方花了银子,从小道童手里拿了号牌,再去找道长,一一给家里头的娃娃都求了平安符来。
不仅仅是在身边的已经出仕了,可以说是成丁的李二郎,还有现下还在书院里头读书的李三郎、小四郎,以及留在家里的小五郎,并李三娘怀里的露珠儿,李母是连远在边关的李大郎都想着了呢。
家里的第三代的娃娃们是一个不落的都同道长告知了生辰八字,每个都请了平安符来。
“咱们给大郎求了,回头找机会让人捎去。”
求了平安符,拜过了三清,众人又跟着李母去买素果子。
其实就是用白面烘烤的圆形的饼子,只不过这果子是在模子里头磕出来的,其上有个在圆圈里头的福字罢了。
买了两兜子带福字的素果子,李母瞅着观里那么老些人,赶紧找了小道童问过后,算了算时间,决定就不参加道观里头的坛醮了,还是尽早往家回的好。
不过,这回去的路上,也正正好赶上吃午食的时间,李母还是决定一家子找个馆子吃饭。
不过,就因着这节日,街面上家家馆子都是爆满,李母看着露珠儿那样子,又瞅了瞅天色,最终决定直接就去酒楼吃。
“再找馆子,人也是这般多。
再说,我瞅着这天怕不是要落雨了,虽说咱们带了伞,还有马车可躲雨来。
但这马可是精贵牲畜,哪里能让它淋雨来?
如此,正好,咱们啊,就一边吃饭,一边等这雨落下来,吃完饭食,应是差不多就不下了,到时候,咱们就赶紧往家回。”
李家第一掌权人发话了,众人自是乖乖听话的。
遂找了一家还算有些名气的酒楼,在一楼大堂拼了两张桌子,李家众人这才一一坐了下来。
天气阴沉,有些刮风,又要下雨,此种天气最适宜喝上一碗加了胡椒的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