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毛大这话一出,本就人不少的晒坝上,就有几人也往这边靠过来。
  还是有个汉子机灵,递给王叔一个板凳儿,说:“叔,你坐,日头上,这坝上还是凉咧。”
  又有一个汉子抓了一把山果子递过去:“王叔,你尝尝,俺家房后头的果子,酸甜的。”
  都是一个村子里的,王叔也不是那等不着五六的人,见众人都对这去城里干活儿的事儿感兴趣,遂提高了嗓门说了起来。
  “俺家春花去长安城里卖俺种的菜蔬,从那买菜的女娘手里知晓有个帮女娘介绍活计的场儿,春花就去找了。
  都不要钱,人家问了春花几句,不过就是些家在何处有几口人啥的,留了咱村子的地儿,就告诉春花,回去等消息咧。
  没得几日,村头儿周家老大去城里卖豆腐的时候,就有一街边递信儿的门子找了他,是给春花带信儿来,让叫着俺家大女婿一块儿去,说是有活计来。”
  “叔,俺春花妹子就信了?就直接带着铁头去了?”
  王叔吃了一口酸果子,才回话:“嗨,俺当初也不信,能有这好事儿?
  不过,春花说人家那是正儿八经的啥盟会,俺也不懂,反正不是骗人的。
  这不后头,里正那时候说官家收晒过的红薯的事儿时,也跟大家伙儿说了城里招工咧,不少活计。”
  “王叔,那铁头去了能干啥咧?”
  “春花说,人家盟会给介绍了去那酒坊里去当力工,铁头有膀子力气,干的好,那管事的还给铁头按了上工给的银钱。
  一天八十铜板,下工了就结,中午还包一顿饭食,能吃饱咧。”
  这工钱的话一出,晒坝上的人们就轰的一声说了开来。
  “哎哟喂,这可不少钱,还包饭咧。
  铁头有力气,俺也行啊,俺和铁头一般高,俺能不能去干?”
  “真的假的?一日能有八十?这可真是不少钱咧!”
  周遭乱哄哄的,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这去长安城里做工的事儿。
  倒是早前的毛大又再次出口问道:“王叔,那俺春花妹子咧?那啥会里没给介绍个活计?是不要女娘么?
  俺婆娘比俺有劲儿,也不知道人家酒坊能不能要她?”
  毛大这几句话,让周围的人听了一个个的都笑出了声儿,有那活泼的汉子立马跟着问:“毛大,你夜里跟你家婆娘睡觉,是不是也是你婆娘在上头啊?都不用你自己个儿出力气啊?哈哈,哈哈。”
  哈哈声不绝入耳,毛大涨红了脸,但仍旧吼着回话:“咋了?咋了?躺着也不影响俺舒服,怪你家婆娘没劲儿,就让你受累,她自己享福咧!”
  等众人笑了一会子,王叔才对着毛大说:“春花说是给介绍了去什么浆洗衣裳的地儿了,说是不累,就是手上受冻些。”
  打听完了,众人也就起身去翻晒在家的红薯,还等着晒够了日子,一块儿去里正那里登记,好能够卖给官家来。
  不过,众人心里对于王家春花和铁头去城里干活的事儿也上了心,想着自家是不是也能跟着去忙活,挣上几个钱,好能过个肥年。
  毕竟,离年根儿没两个月了,地里也没活,倒是正合适出去做工的时候。
  第328章 消息
  江南道,不知名内河上。
  冬月的日子里,江南的天气虽不说冻人,但也不算温暖。
  吃水不算低的货船上,杜庆宁揉揉自己僵硬的脖颈儿,心里想着:“七八年下来,仍旧睡不惯这船舱里的木板子。”
  窗角上是早就熄灭的炭盆子,杜庆宁穿好了衣裳,先去船尾解决了三急,这才走到了船头。
  “哟,东家起了?
  稍等等,这粥马上就好了哩。”
  船老大家的婆娘,抬起脸笑着对杜庆宁说。
  “劳烦嫂子了,还真是饿了。”
  过了一会儿,跟着杜庆宁的三个干杂活的汉子也睡眼惺忪的走了过来。
  “东家,安好。”
  杜庆宁看着三人人的样子,笑骂了一声:“说了少玩些那牌子,你俩这样子,定是昨儿个又玩了半宿儿。”
  “嘻嘻,东家,再不玩了,今儿个应能到渡口了吧?”
  船老大这时候正提着两尾不算小的鲜鱼走了过来,听了这话,就直接回道:“好叫东家知道,再行船约莫两个时辰,应能到扬子津了。”
  一边说着,船老大就把鲜鱼递给了自家婆娘,船婆子手脚麻利,极快的剔了鱼鳞内脏,片成了极薄的鱼片,一半下到白粥里,一半摆盘准备生吃。
  杜庆宁看到了,就说:“我那有长安城里卖的极好的清酱,蘸着吃最是美味。”
  说完,杜庆宁就回船舱里拿了之前去长安城里,那叫超市的铺子里买的酱油来。
  因着都是有五六年交情的老关系了,也就没分地方,杜庆宁加三个帮汉,船老大一家五口却是只有船老大一人跟着一块儿吃了。
  杜庆宁见是如此,赶紧多拿了盘子分了一些出去,船老大一个劲儿的推辞,见杜庆宁是真心实意的,这才接了。
  “东家,这是长安都城里买的?
  东家心好,今儿个跟着东家沾光了,还能吃上都城里卖的东西。”
  这鲜鱼生片,果真鲜甜,蘸着这酱油吃,更是别有滋味。
  杜庆宁听了船老大的话,也起了谈兴,不过又吃了一筷子后,才出言:“那可不是?
  长安城可真是大,不仅大,人也多,繁华的很。
  我这回去,才发现都已经第三次扩城了,本来的都城现下都称为内城了。”
  “我瞧东家这回的货可不少,这比之前都要吃水深咧。”
  船老大不过吃了两筷子生鱼片蘸酱油就不动筷子了,只就着自己碗里的粥吃。
  “嘿,老大,你不知道,东家这回可买了不老少,都是咱们南边没有的好东西。
  嘻嘻,那西市里的西域女娘可真好看来,跟咱南边的女娘完全不一样。
  都是白皮子咧,眼睛也大。”
  顺着水流,终是到了扬子津渡口,码头边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行船。
  杜庆宁坐的这条船不算是最大的,可也不是那装不了多少东西的小船,算是中不溜的那种。
  虽然船多,但有踩着舢板的官家人来回维持着秩序,就是岸边也是有骑着马匹身上带刀的巡街来回巡视着的。
  如此之下,一般人可不敢闹事。
  要知道这片区域可是杜家军管辖的地方,他们立了规矩,不听话的人早就成了刀下亡魂了。
  虽是中午头儿就到了的,杜庆宁还是一直等到夕阳西下才能靠岸。
  等着报备了货物,交了税,雇了力工把东西从船上搬出来,再付了力工和船资后,来接杜庆宁的商会同盟这才到。
  “老杜,你可算是回来了,你家母老虎一天八遍的问我婆娘,我婆娘一天能十六遍的问我。
  可不是我故意来晚的,来的路上堵得很,我中午头儿可就出了门的。”
  待得带着货物到了货仓,回了商会里头,就已经有七八个同盟的人在坐着等杜庆宁了。
  辅一进门,杜庆宁就对着上首的老者称呼:“太爷,孙子,庆宁回来了。”
  一旁有人赶紧放了蒲团到老者跟前儿,杜庆宁就跪了下去,三叩首后,才听老者道:“好、好、好,平安回来就好。
  快起来,与大家伙儿说说都城的事儿。”
  杜庆宁这才坐了下来,仆从也上了茶来,先是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就直接讲了起来:“长安都城每次去,都让我觉得像是变了一个样子。
  ……已是扩建了第三回 了,大了不少,内城里也瞧着没那么拥挤了。
  我这回不仅把带去的钱花光了,还把咱们的货卖的钱也拿了出来去进货了。
  因此,这回带回来的东西不少,吃水深,还是因着是老客,船老大就只船资加了两成而已。
  ……除了那新开的叫超市的铺子,都城之中各处铺子都有不少新物什出现。
  且,我找了咱们盟会在都城里的一支儿,这支儿这么些年了还算混的不错,他们家的姻亲有在户部里做官的,给我递了个内部消息。”
  这时候,叫的席面也到了,等摆弄好了,却是没酒,其中一人说:“庆宁,今儿个咱们先说事儿,回头儿我再好好给你酬功。”
  杜庆宁赶紧起身应了:“是,多谢叔祖体恤。”
  “你说的那一支儿,可是从太宗时分出去的杜耀宗那一支儿上的?”
  以杜家为主的商会盟会的掌事杜老太爷想了想出声问,得到了杜庆宁的肯定回答后,只点了点头,示意杜庆宁继续说。
  “这消息是有关联的两个,一个是明年起,朝廷可能会对西域用兵。
  二是,都城里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治病的方式,需要不少布匹来做衣裳,和那包脸包头的物件。
  后头,我又出了些钱,去了太爷早前告知我的那铺子里去,买了些消息。”


章节目录